世園會「天津日」來了!活動期間,遊客除了可以近距離欣賞到楊柳青年畫及泥人張、風箏魏等十餘位非遺藝術傳承人的現場展示,還可以搜集泰達航母主題公園、盤山風景名勝區的旅遊攻略。領略了天津衛的風情後,去百草園欣賞「保鮮」處理過的滿樹杏花,在百蔬園解惑植物為什麼會「飛上天」,也是不錯的選擇。「天津日」
幸運觀眾獲得景區門票大禮包
5月5日,世園會媯汭劇場內,快板、武術等一場場「津」味十足的文藝表演輪番上演,在贏得在場觀眾陣陣喝彩之餘,也正式拉開世園會「天津日」活動的帷幕。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昨日上午11時,2019年北京世園會「天津日」開幕式在世園會媯汭劇場舉辦。楊柳青年畫、泥人張、風箏魏……眾多來自天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世園會現場展示。開幕式文藝演出中,來自天津華夏少兒藝術團、霍元甲文武學校的小朋友們帶來精彩表演。演出將歌舞、演奏等傳統表演形式與剪紙等非遺展演相結合,呼應「生態天津 綠色發展」主題理念,用天津快板、霍元甲武術等天津地方特色節目,展現美麗天津建設的成果和天津人的精神風貌。靜態非遺表演將展示產生於中國明代崇禎年間的天津楊柳青年畫、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的「泥人張」彩塑、同治年間出現的「風箏魏」風箏以及天津傳統剪紙剪布等藝術品的創作過程。動態非遺側重展現津門非遺美食製作過程,包括十八街傳統麻花、果仁張等特色食品,展示天津飲食文化特色。31幅世園主題少兒繪畫評選大賽優秀作品也在天津展園展覽,展現天津青少年兒童心目中的北京世園會。
非遺楊柳青年畫現場展示。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為期三天的「天津日」活動還將舉辦天津旅遊、農業和城市休閒產業的推介會等活動。在昨日下午舉行的旅遊推介會上,天津市文旅局推出五大類旅遊線路產品,邀請北京市民津津有味遊天津。這5條線路是「近代中國看天津文化遊」「海河新貌遊」「濱海新區遊」「都市觀光遊」和「山野名勝遊」旅遊線。天津博物館、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天津海昌極地海洋公園、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等主要文化旅遊景區向遊客介紹了別具特色的旅遊亮點。推介會現場還舉辦了互動抽獎活動,幸運觀眾獲得了天津主要景區提供的門票大禮包。
5月5日,遊客參觀天津園。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天津日」部分活動安排5月6日
天津日非遺展演
時間:6日8:00-21:00 地點:同行廣場多功能廳天津日文藝匯演
時間:6日10:00-16:00 地點:草坪劇場園林園藝項目推介
時間:6日上午10:00-12:00 地點:同行廣場多功能廳5月7日天津日非遺展演
時間:7日8:00-21:00 地點:同行廣場多功能廳天津日文藝匯演
時間:7日上午10:00-11:00 地點:草坪劇場
百草園
32個景觀展出500種藥用植物
世園會百草園,遊客正在觀賞中草藥植物。受訪者供圖
走進集中展出約500種藥用植物的百草園,一條自西向東蜿蜒流轉的水系貫穿全園,串聯了32個主題景觀,其中既有鮮花盛放的百草芊山,也有與中醫文化結合的杏林春暖、四氣五味等。每個月,百草園中都會有中草藥植物開花盛放。5月,通過花卉處理技術「保鮮」的杏花開滿枝頭;6月,百草芊山的主打花變為金蓮花和百合、松果菊;7月,主打色變為紫色,矮生桔梗、黃芩迎來主場,勿忘草、鳶尾也將開放……進入秋天,麥稈菊、百日菊、萬壽菊將依次亮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綻放的植物都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如金蓮花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可以用於扁桃體炎、中耳炎等病的治療。百草園的名方藥苑景區,以《傷寒論》、《太平惠民合劑局方》等經典中醫著作的八個名方為提綱,在小花壇中種植名方中的藥用植物。名方藥苑內,每一個獨立花壇都是一個經典方劑,包括桑菊飲、逍遙散、藿香正氣散、六味地黃丸、八珍湯、大柴胡湯、補中益氣湯等。花壇主要採用種植本草和水晶包埋標本的方法,如六味地黃丸花壇就種了地黃、牡丹、澤瀉、山藥、山茱萸、茯苓六種藥用植物。對於名方中一些用根入藥或不適宜北方戶外栽培的藥材,比如半夏,園區定製了專門的有機玻璃包埋標本,把植物乾燥脫水再進行包埋。■ 對話
百草園設計師 劉國棟:冷藏杏花花期延長到5月
新京報:設計這樣一個中草藥花園,是出於什麼考慮?劉國棟:主要想體現中華傳統文化。中草藥是我們國家獨特的文化,本次世園會又在中國召開,所以我們想進行一個集中展現。新京報:園區是如何篩選展示植物的?劉國棟:園子裡有近500種中草藥,我們會篩選更多觀賞價值高、花期合適的中草藥進行展示,其中有六到七成植物是開花的。除了漂亮的中草藥,我們還帶來了比較罕見的藥用植物,比如生長在沙漠中的芨芨草、沙棘、肉蓯蓉等。新京報:在設計景觀時,你們如何表現中草藥的特色?劉國棟:我們把中醫的理念、典故、應用融入景觀之中。比如杏林春暖景區,對應的是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給人看病從不收報酬,只讓患者去園子裡種樹,慢慢地大家種出了一片杏林。之後董奉用這些杏子換糧、用糧食救濟平民,大家就稱讚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大夫「杏林高手」「杏林春暖」,杏林也成了中醫藥界的代稱。新京報:怎麼確保園區裡植物的狀態適合觀賞?劉國棟:事先進行了一些人為的控制。延慶氣候比較寒冷,一些南方的中草藥不容易生長,就在溫室中培育,開園後再移栽;一些兩年生植物,比如板藍根,當年的種子開不了花,就提前兩年進行培育;為了打造杏林景觀,讓杏花開放的時間延到5月份,採用了冷藏的手段。整個園區從前期設計、準備到建設完成,花了兩年半時間。
百蔬園
300多個品種篩選出「大菜單」
除了在炒鍋裡翻滾,蔬菜還有哪些新玩法?除了果腹還能有什麼用途?在世園會展覽史上第一個將蔬菜作為景觀素材的獨立展園百蔬園,記者看到了蔬菜與藝術結合的無限可能。【看點1】央美手繪三個月 儲能罐變身「網紅」
沿著園區南路走,兩個身著卡通「彩衣」的巨型罐子吸引著遊客駐足拍照。走近細看,罐子上兩個菜籃子滿載著抽象的白菜、南瓜、青椒、茄子等蔬菜。兩個卡通罐子所在的位置便是百蔬園外的東側。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兩個漂亮的藝術建築,其實是功能性儲能罐,專為一旁的室內蔬菜展館儲水用的。為了貼合百蔬園主題,與園區景觀相得益彰,中央美院的藝術家團隊利用圓柱體罐子,歷時3個月、十幾人純手繪完成了一組3D立體菜籃的藝術景觀。開園以來,這裡也成為百蔬園最佳拍照打卡地之一。【看點2】使用壘土新技術 植物也能「飛上天」
4月30日,世園會百蔬園,工作人員修剪壘土蔬菜。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進入百蔬園的五彩玻璃製成的展館,左側幾棵植物懸吊在空中,它們沒有使用任何花盆一類的裝盛用具,而是被圓圓的綠色「土塊」包裹了起來。這些會飛的綠色「土塊」有一個可愛的名字——「飛一般的壘土」。據工作人員介紹,壘土其實是一種活性纖維培養土,主要以秸稈、棉花稈等農林廢棄物為原料,添加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基,然後進行固化塑型而成。壘土的綠色則來自於無數的苔蘚類植物。工作人員解釋,除了美觀,它們能夠幫助「土塊」提高通氣性、保溼性和排水性,更加適合植物栽培。【看點3】
進入栽培大工廠 蔬菜也有科技含量
展館內有一個封閉小屋,屋內成排的植物被藍紫色光照射培養,仿佛誤入科幻片拍攝現場。原來,這是一個約200平方米的人工光植物工廠。人工光源為LED,3層的立體栽培架上,種植著奶油生菜、橡葉生菜、散葉生菜等綠色、紫色蔬菜。據工作人員介紹,栽培架上持續供應循環流動的營養液,保證植株根系吸收養分。密閉空間內,計算機將對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溫度、溼度、光照以及營養液等要素實現高精度的控制,體現出現代化高效農業特色。展廳內還分別設置了番茄和彩椒的工廠化生產展示空間。橙色、紫色、白色、紅色、黃色……色彩豐富的果實垂掛在鮮綠的葉片之間,甚至有遊客感嘆「這是不是假的啊?」工作人員介紹,此次百蔬園展出了一個200多個品類的「大菜單」,從300多個品種裡經過多次篩選確定而來。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戴軒 馬瑾倩 協作記者 王貴彬 侯少卿編輯 呂銀玲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