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遷飛性害蟲像候鳥一樣,穿過山川河流和人山人海,找到合適的農作物就停下「大吃大喝」,毀壞性極大。距離4月29日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僅剩十幾天,為避免遷飛性害蟲影響世園會裡的植物,北京市植物保護站與來自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等4省市的植保部門,聯合成立了世園會重大遷飛性害蟲聯合監測組,共同保障世園會期間的遷飛性害蟲的防控工作。
遷飛性害蟲危害大
說起遷飛性害蟲,大家最常聽說的就是蝗蟲了。據了解,北京常見的遷飛性害蟲有小菜蛾、棉鈴蟲、草地螟、粘蟲、甜菜夜蛾、小地老虎、亞洲小車蝗等。遷飛性害蟲有如「轟炸機」,對著田裡的青菜、玉米、土豆等農作物「大快朵頤」,害蟲所過之處輕者殘枝斷葉,重者顆粒絕收,嚴重影響農業生產。
據悉,遷飛性害蟲像候鳥一樣遷移,落在哪裡就會給當地造成危害。2008年8月初,草地螟突襲北京,給即將開幕的奧運會帶來了安全隱患;2012年8月下旬,華北、東北地區三代粘蟲如從天降,給秋糧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2013年,二代粘蟲在華北地區突然大暴發,直接對春玉米造成危害……
北京市植物保護站副站長郭喜紅介紹,本屆世園會的場館位於延慶區康莊鎮,佔地近一萬畝。世園會期間,所有場館的夜間燈光照明非常容易引誘遷飛性害蟲,而且首次設立的「百蔬園」裡的蔬菜和場館附近的露地菜都是遷飛害蟲喜愛的食物。因此,必須加強監測預警工作。
成立6個監測點聯防聯控
延慶區是多種遷飛性害蟲進入北京的重要通道,遷飛性害蟲的發生取決於周邊蟲源地的發生情況,如果要保障延慶地區不受遷飛性害蟲的影響,必須得儘早知曉周邊省份的蟲情,做好聯合監測和防控工作。
近日,北京市植物保護站邀請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等4省市的植保部門共同商議建立害蟲聯合監測網。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從北京市植保站獲悉,5省市決定成立世園會重大遷飛性害蟲聯合監測組,並在河北、天津、內蒙古、遼寧協同建立6個監測點,北部監測點主要監測草地螟,南部和東部監測粘蟲、棉鈴蟲等。世園會期間,5省市植保部門將通過監測群及時互通蟲情、氣象、防控等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北京市植保站就在延慶設置了「雙模式昆蟲雷達」,並建立了遷飛性害蟲監測點。2019年世園會期間,監測點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在世園會期間全程監測遷飛性害蟲,提供準確的蟲情信息。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