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雙翅目害蟲危害食用菌產區的途徑

2020-12-20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控制雙翅目害蟲危害食用菌產區的途徑

發布日期: 2012-10-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食用菌在栽培期間會遭受到多種的害蟲侵害,據統計有15個目90[1]多種昆蟲和動物直接取食菌絲和子實體。其中雙翅目害蟲達11個科27個種[1]的昆蟲與食用菌生產關係較為密切,它是多品種的食用菌栽培期遭遇最直接和最嚴重危害的害蟲種類。雙翅目害蟲的典型特徵:體小至中型,口器多為舐吸式,具膜質前翅一對,後翅退化成平衡棒。幼蟲無足,蛹多為圍蛹。害蟲侵害的品種多,食性雜,蟲體微小,隱蔽性強,繁殖量大,暴發性強。食用菌栽培期遭遇雙翅目害蟲侵害後,出現培養基腐爛、雜菌滋生;菌絲減少或腐爛;子實體出現斑點、孔洞、乾枯、萎縮、死亡等現象。
              
我國季節性栽培的食用菌品種在栽培期均遭遇雙翅目害蟲危害,產量和品質受到很大影響。為了有效地控制雙翅目害蟲的危害,研究對雙翅目的主要種類進行了多點監控,採用多種途徑進行綜合防控,經多年多地試驗積累,初步形成了一套雙翅目害蟲的防控模式,為食用菌安全生產提供了依據。
              
1 雙翅目害蟲種類與分布
              
1.1 蟲害監測點雙翅目害蟲優勢種
           
在2009年-2011年,針對我國食用菌主產區雙翅目害蟲的發生情況,分別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福建、浙江、江蘇、黑龍江、北京等5個省市,建立7個品種的病蟲動態監測點,採用誘蟲黃板和誘蟲燈誘蟲的方法,觀察各監測點雙翅目害蟲的發生情況。監測結果顯示多菌蚊、眼蕈蚊、癭蚊和蚤蠅發生較多,危害較重(表1)。
              
1.2 主產區雙翅目害蟲分布
           
在10個省的主產區進行了通過兩年多在西藏、北京、甘肅、河南、湖北、山東、安徽、江西、四川、雲南等14個省份中的26種食用菌品種栽培過程中主要蟲害種類和危害性調研,並採集樣本進行分類鑑定。發現雙翅目害蟲分布於我國食用菌的大部份區域(黑龍江未發現),其中多菌蚊、眼蕈蚊、癭蚊和蚤蠅為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種群。
              
2 雙翅目害蟲危害特性
              
我國近年來季節性栽培的食用菌品種達30多種,全國各地均有栽培。栽培季節的安排多以氣溫變化數據為依據,多季節多品種栽培體現在溫暖潮溼的南方,由於栽培設施具有一定的調溫作用,菇房可周年多品種輪種,造成了雙翅目害蟲不斷增加,危害也隨之加重。通過試驗觀察,雙翅目害蟲在不同的品種、栽培季節和栽培方式所表現出的危害各有不同。
              
2.1 雙翅目害蟲對不同品種的危害
           
經多年栽培觀察和多地多品種蟲害調研,更深入地了解了雙翅目害蟲的危害性,目前所栽培的30多個食用菌品種中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雙翅目害蟲的危害,但隨著品種的特性差異其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
              
以不同菌類雙翅目害蟲受害程度依次是:蟲生菌>草腐菌>木腐菌;以不同溫性品種受害程度依次為:高溫菇>中溫菇>低溫菇;以各品種間受害程度依次為:蛹蟲草>秀珍菇>茶樹菇>灰樹花>金針菇>草菇>金福菇>姬松茸>長根菇>四孢蘑菇>雙孢蘑菇>平菇>榆黃菇>雞腿蘑>銀耳>白靈菇>杏鮑菇>滑菇>黑木耳>毛木耳>香菇>大杯蕈>猴頭菌>真姬菇>球蓋菇>竹蓀>鮑魚菇>茯苓>虎奶菇>靈芝;其中竹蓀、鮑魚菇、茯苓、虎奶菇、靈芝等5個品種在栽培中危害較輕或未見受害,此現象與這些品種的培養料、菌絲特異性及子實體的結構不適宜雙翅目幼蟲所需營養有一定關係,也使得這些品種免受危害。
              
2.2 雙翅目害蟲在不同溫度下的危害 雙翅目害蟲在一年的不同季節中出現不同的種類。菌蚊科中的古田山多菌蚊[2](Docosiagutiuushana)較耐低溫,適溫性廣,在0~26℃的菇房內生存,並隨著氣溫的升高,世代周期縮短,代數增加,危害加重,因此,多菌蚊分布區域廣泛,從南到北都易出現。眼蕈蚊科中的閩菇遲眼蕈蚊[3](Bradysiaminpleuroti Yang etZhang)屬中溫種類,適宜溫度15~26℃,因此,在南方的秋冬季常出現危害,年發生2~3代。癭蚊科中的真菌癭蚊[4](Mycophilfungicola)較耐低溫,在5~25℃溫度期間,可以母體繁殖,3~5d繁殖一代,每隻雌蟲產約20條幼蟲,在南方的冬春季和北方的春夏季易出現危害。蚤蠅科中的短脈異蚤蠅[Megaseliacurtineura(Brues)]耐高溫,是高溫期的主要害蟲,氣溫15~35℃為活動期,隨著溫度上升,世代周期縮短,危害加重。隨著雙翅目害蟲不同種類在全年不同時段的出現,形成了雙翅目害蟲的周年性為害。
              
2.3 不同栽培方式雙翅目害蟲危害
           
不同栽培的方式雙翅目害蟲也表現出不同的危害程度。經發酵後的棉子殼或是糞草培養料,在發菌期易引誘菇蚊產卵;只經淋溼處理的棉子殼或稻草在發菌期不易吸引蚊蠅產卵危害。在稻菇輪作的區域或是一年只栽培一期的食用菌品種,雙翅目害蟲不易產生嚴重性危害,並且易於控制,但在多年連續栽培的菇房,害蟲繁殖加快,世代重疊,危害嚴重且不易控制。
              
3 雙翅目害蟲綜合防控途徑
              
雙翅目害蟲分布廣,危害重,是季節性食用菌栽培中的重要害蟲,只有將雙翅目害蟲控制在不影響產量的程度下,才能保證栽培產量的穩定和產品質量的安全性。在建立蟲害監測的同時,積極探索雙翅目害蟲的多途徑防控技術,經不斷的試驗積累和總結得出,採用多項防控措施的合理搭配和單項技術集成,能有效地控制雙翅目害蟲的發生和危害。
              
我國食用菌栽培面廣量大,各地栽培設施各有不同。例如,在南方和西南地區的磚混蘑菇房和大型的毛木耳或秀珍菇菇房,均以降溫通氣為依據建造;在中部和北部的菇棚多以冬季的增溫和保溫為依據建造。根據南北方菇房的種類,設計並示範了3種雙翅目害蟲的防控模式。
              
3.1 「小環境控制+成蟲誘殺」技術集成
           
針對北方鋼架大棚冬天保溫,夏天降溫的需要,設計了以70目密度的防蟲網圍罩大棚,加誘蟲燈或粘蟲板誘殺棚內成蟲的方法用於控制雙翅目類害蟲。以北京平菇基地為例,在6月防蟲網圍罩日光溫室大棚,棚內的平菇正值發菌期,菇棚外的菇蠅成蟲被阻攔在防蟲網外,棚內出現少量的害蟲可通過掛誘蟲燈或黃板的方法控制,此項集成技術使用期,在栽培期的6個月中,蟲害雖有少量發生,但不造成危害。雙翅目害蟲防治效果達85%~95%,危害率控制在3%以下,產品達無公害或綠色標準。70目密度防蟲網在夏季圍罩大棚後,能通氣還能霧化雨水,增加大棚的溼度;棚頂不需覆蓋薄膜,只需加蓋兩層遮陽網或草簾即達到遮陽的作用,到了需保溫時在防蟲網上覆蓋薄膜即可。防蟲網使用壽命一般在7~10年。
              
3.2 「黃板監測+成蟲誘殺+生物製劑」技術集成
           
南方磚混蘑菇房和西南地區的露地小拱棚、大型毛木耳或秀珍菇菇棚,均以降溫通氣為基礎建造,防蟲網覆蓋易影響通風效果,成蟲易飛入菇棚產卵為害。鑑於無小環境控制的特點,以粘蟲黃板監測蟲害種類和世代的周期,選擇在成蟲的羽化期開啟誘蟲燈誘殺成蟲,根據粘蟲黃板上的成蟲量信息,掌握在成蟲的羽化始期對室內的菇床或菇袋噴施生物製劑Bti[5],初孵化的幼蟲取食毒蛋白後中毒死亡,5~7d後顯示出藥效。此項集成技術使用,可使雙翅目害蟲防治效果達85%~95%,危害率控制在2%左右,產品達無公害或綠色標準。施用Bti1500倍量,持效期達10d以上,1000倍量,持效期達25d以上,500倍量的持效期達45d以上,以施用1000倍量較為經濟。
              
3.3 「黃板監測+生物製劑+安全性藥劑」技術集成
           
對于田野山坳栽培地棚,在無電源使用誘蟲燈時,可採用誘蟲黃板+生物製劑Bti+安全性藥劑的組合方式,多項措施結合控制害蟲為害,藥劑可選擇使用具安全低毒的甲阿維菌素、菇淨或滅蠅胺殺蟲劑,多種藥劑輪換噴施,防止出現抗藥性,可將雙翅目害蟲控制併兼治其它種類害蟲。
              
4 研究展望
              
長期以來,我國食用菌栽培遭受雙翅目害蟲危害,單項的化學防治措施未能全面見效,往往是帶來了農藥殘留的後遺症。如何安全有效地控治雙翅目害蟲對食用菌的危害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通過人們多年的努力,防治方法日益增多,防治水平不斷提升,多項防控技術集成已成為目前防治雙翅目害蟲的主要技術措施。食用菌的蟲害以雙翅目類害蟲為主,而雙翅目害蟲的控制也可以說明栽培水平的整體提高,標誌著我國食用菌栽培水平又進入一個新的裡程碑。
              
病蟲防控研究是栽培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針對我國食用菌生產設施簡陋,栽培粗放,生產中「缺醫少藥」的問題,應加快新型安全有效藥劑的篩選研究,同時積極尋求安全有效和經濟實用的農業控制方式,針對多種栽培模式和不同品種提供出更加經濟、安全和有效的蟲害綜合防控模式,早日應用於食用菌產業。

*版權所有① 本網所有自採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並註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相關焦點

  • 6.6世界害蟲日|「小害蟲」有「大危害」,防控和治理要兩手抓!
    從古至今,人類和害蟲的鬥爭從未停止過。蟲害不僅是造成糧食減產和食品汙染的重要因素,而且可傳播多達60餘種傳染病,「小害蟲」帶來「大危害」,可以說是公共衛生的一大威脅。何為病媒生物?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間接傳播疾病(一般指人類疾病),危害、威脅人類健康的生物。病媒生物不僅可以直接通過叮咬和汙染食物等,影響或危害人類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一系列的重要傳染病。
  • 宋金俤:食用菌病蟲害防治及無害化生產解決方案
    5月9日下午在山東國際農展中心二層會議廳舉行了產業發展主題報告會,國家級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宋金俤為與會代表作了《食用菌病蟲害防治及無害化生產解決方案》的主題報告。    宋金俤研究員食用菌現有50多個栽培品種、30多種野生品種,每個品種都易受病蟲危害。這主要由環基料、場所、自然中有機物等因素導致了病蟲害的發生。
  • 速看農業害蟲知識
    一、殺蟲劑進入昆蟲體內的途徑殺蟲劑進入昆蟲體內的途徑有三條:經口進入、經體壁進入、經氣門進入。農業上為害嚴重的有棉鈴蟲、黏蟲、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蟲、各種螟蟲、果樹上的各種食心蟲和捲葉蛾、林業上的美國白蛾、為害大豆的豆蟲(豆天蛾)等,種類多,數量大,危害重,有時還能造成毀滅性的危害。這類害蟲由於都是常發性害蟲,連年需要化學防治,有的抗藥性非常嚴重,給防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 超高效殺蟲劑配方,1分鐘害蟲中毒,4小時害蟲死亡,持效期20天!
    種大棚的人都關注的公眾號,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夏秋季是害蟲的高發季,繁殖速度快,危害嚴重,一旦防治不到位,就會造成嚴重損失,特別是甜菜夜蛾
  • 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蝸牛危害特點及防治措施
    夏天到了,又是蝸牛高發季節,潮溼的地方或者下雨的晚上,蝸牛就會出來危害花木,而且讓人覺得不舒服。如何進行防治呢?下面花草樂和您分享蝸牛的防治措施。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蝸牛危害特點及防治措施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 怎樣防治一、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
  • 廈門:進境洋廢紙攜逾百隻外來害蟲入境被拒
    央廣網廈門11月23日消息(記者 陳庚 通訊員 張遊育)記者今天從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獲悉,該局日前從一批來自荷蘭鹿特丹的進口廢紙中一次性截獲超百隻外來害蟲。據悉,該批貨物總重251噸,貨值4.47萬美元。經鑑定, 這上百隻外來有害生物共分為8種,包括蚤蠅、脂酪蠅、谷蛾、蝽和新圓蛛等4種蜘蛛。
  • 權威發布:蛋白餌劑—實蠅類害蟲的防治利器
    在我國南方地區,西甜瓜種植過程中除了遭受蚜蟲、粉蝨、薊馬、瓜絹螟和蟎類害蟲侵擾外,還會受到實蠅類害蟲的為害。實蠅隸屬雙翅目Diptera實蠅科Tephritidae,是一類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為害水果蔬菜的重要害蟲,種類大約有4500多種,分布於世界各地,寄主範圍廣泛,可直接危害250種商業種植或野生的水果或蔬菜,是國際公認的危險性害蟲。 實蠅主要在西甜瓜結果中後期發生,其中以瓜實蠅和南瓜實蠅為主(部分地區還包括桔小實蠅),該蟲以成蟲產卵和幼蟲鑽蛀果實為害(圖1)。
  • 進境洋廢紙攜逾百隻外來害蟲入境被拒
    11月23日,記者從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獲悉,該局從一批來自荷蘭鹿特丹的進口廢紙中一次性截獲超百隻外來害蟲。據悉,該批貨物總重251噸,貨值4.47萬美元。  經鑑定, 共8種上百隻外來有害生物,其中包括蚤蠅、脂酪蠅、谷蛾、蝽和新圓蛛等4種蜘蛛。目前,海滄檢驗檢疫局已依法對其實施檢疫除害處理,並針對性地採取相應應急措施,嚴防外來有害生物入侵。
  • 什麼是檔案害蟲?它們有哪些危害?
    經歷了冬季休眠狀態的各類昆蟲,生命活動也變得活躍起來,檔案館、圖書館等相關單位的害蟲防治工作也陸續開展。那麼,到底哪些昆蟲屬於檔案害蟲,它們對檔案、圖書又會造成怎樣的傷害呢?關於檔案害蟲,國家檔案局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定義是這樣的:檔案害蟲,是指在檔案庫房內能夠完成整個生活史或部分發育階段,直接或間接對檔案造成危害的有害昆蟲。
  • 農作物害蟲要這樣防治!用了這麼多年的殺蟲劑,你用對了嗎!
    農作物害蟲要這樣防治!用了這麼多年的殺蟲劑,你用對了嗎!防治:果樹:蚜蟲、食心蟲、潛葉蛾、捲葉蛾、尺蛾、刺蛾、毒蛾、燈蛾、葉蟎、癭蟎地下害蟲:根蛆、蠐螬等害蟲14、滅幼脲 對鱗翅目和雙翅目幼蟲特效,對成蟲無效,但能使成蟲不育,卵不能正常孵化。防治菜青蟲、粘蟲、玉米螟、潛葉蠅、尺蛾、毒蛾、燈蛾等。殺蟲作用緩慢但藥效期長,可達15-20天。
  • 世界害蟲日|小害蟲,大危害!蠅類防制要這樣做!
    6月6日,是第四個「世界害蟲日」。炎炎夏日已經到來,蠅類活動愈加頻繁,關注身邊的「小害蟲」帶來的「大危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蠅類那些事兒。蠅類生活史二、蠅類危害 蠅是人類居住區的衛生害蟲,蠅生的追求是「吃、喝、拉、撒、生」,它的主要危害有:1.騷擾人類。
  • 這個不一定,但這個害蟲比病害嚴重
    朋友說的荔枝鬼帚病是咱們荔枝園區常見的病害之一,對於荔枝的鬼帚病來說,也是荔枝果樹抽發新梢的時候常常出現的一個病害,主要的出現月份在每年的3月份以後,造成的危害也是比較嚴重的,鬼帚病不但對荔枝造成危害,還會對桂圓造成危害,是荔枝樹和桂圓樹春季的常見病害,鬼帚病主要是危害荔枝樹的新梢,嫩葉和花穗,這樣的病害就會造成荔枝的嚴重減產,那麼對於有人說的鬼帚病是害蟲引起的
  • 第七屆國際松露節現場|做好「雲菌」大文章,雲南食用菌產值如何...
    活動上,雲南省食用菌協會與20餘名來自雲南省松露主要產區的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交易市場、企業代表共同籤署了《松露資源保護公約》,共同倡議松露資源保護行動。推動松露產業高質量發展眾所周知,松露是非常珍貴的野生食用菌資源,被稱為「林中黑鑽石」。
  • 這種害蟲危害大!綜合防治看這裡
    按照「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以生態控制和農業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和理化誘控為重點,化學防治為底線,實施「分區治理、聯防聯控、綜合治理」策略。2019年4月上旬開始,伴隨西南季風,草地貪夜蛾從南部地區遷入到湖北省,並以湖北省作為過渡繼續北遷,6-7月份遷入到黃淮海及北方玉米主產區。
  • 怎樣防治食用菌蟎蟲
    食用菌蟎蟲也稱菌蝨、菌蜘蛛、菇蟎,為害多種食用菌。食用菌播種初期發生菇蟎為害,接種塊的菌絲首先被咬,常不見菌絲萌發;稍後發生菇蟎為害會引起菇蕾萎縮死亡。在子實體上發生菇蟎為害,被害部位變色或出現孔洞,嚴重影響產量與質量。由於菇蟎蟲體小,肉眼不易看清,菇蟎容易乘機為害菌菇。因此,在食用菌栽培管理中要及時防治菌蟎蟲。
  • 害蟲生物防治丨平腹小蜂
    寄主涉及昆蟲綱10目46科,以鱗翅目、半翅目(蝽科)、直翅目及雙翅目(蠅)為主。該屬部分種類被用於生物防治。雌蟲頭正面觀圓形,長寬約相等;複眼卵圓形,無被毛;上顎具齒及截齒;觸角細而長,13節,著生位置稍高於複眼下緣連線;柄節不膨大,略彎曲;環節長不及寬,索節由基部至端部逐漸變短變粗;棒節不短於末3索節合併之長,向端部逐漸膨大,末端斜切。
  • 小措施 大功效——植物病蟲害防治的物理途徑
    植物病蟲害防治大體有四種途徑,按對自然的友好程度排序:自然途徑、物理途徑、生物途徑、化學途徑。自然途徑屬於源頭控制,包括生物多樣性建設、鄉土植物利用、適地適樹原則、加強養護管理、植物檢疫等內容;生物途徑主要指天敵生物的利用和生物農藥的使用;化學途徑則是化學農藥的使用,屬於最後無奈的選擇,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最大,應慎之又慎之。本文要討論的是物理途徑。
  • 除草劑殘留的危害!
    目前除草劑殘留已經對作物、土壤、乃至動植物、人類造成嚴重危害,正視這個問題,探索有效解決途徑是現實而必要的。破壞生態平衡       除草劑的大量使用,良莠不分地殺死大量害蟲天敵,嚴重破壞了農田生態平衡,並導致害蟲抗藥性增強
  • 食用菌跳蟲防治方法
    跳蟲又叫菸灰蟲,最常見的有紫色跳蟲、黑扁跳蟲等,跳蟲為害的食用菌有平菇、草菇、雞腿菇、香菇、杏鮑菇、大球蓋菇、木耳、猴頭、姬松茸等。2.用稀釋1000倍液的90%敵百蟲加少量蜂蜜配成誘殺劑分裝於盆或盤中,分散放在菇床上,跳蟲聞到甜味會跳入盆中,此法安全無毒,同時還可以殺滅其他多種害蟲。  三、藥物防治:對食用菌病蟲害不提倡使用農藥防治,應儘量採用其他方法,少用或不用農藥,只有當蟲害特別嚴重沒有它法時再使用。具體做法是:1.床面無菇時,可用0.2%樂果噴殺。2.出菇期可噴150-200倍液除蟲菊酯。3.噴灑苦楝製劑。
  • 長得像螢火蟲的蟲子,是一種可怕害蟲,危害植物還具有毒素攻擊!
    但有些蟲子之間是很相似的,例如就有一種長得很像螢火蟲的蟲子——豆蕪菁,是一種害怕的害蟲,危害農作物,還具有毒素,讓人接觸的皮膚產生紅腫發皰等。 一、豆蕪菁的種群豆蕪菁的外形是頭帶紅色,鞘翅上各具一黃白色條紋,通常在白天活動,容易讓人誤以為是螢火蟲,實際上豆蕪菁是形似螢火蟲,並不具有發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