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石家莊6月7日電(通訊員 李浣 張麗鋒)今年以來,河北石家莊市新華區檢察院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上動腦筋,在執法辦案專業化、規範化上下功夫,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實現辦案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開展「校園檢察關愛活動」,推進檢校共建。近日,他們與轄區教育局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商議豐富校園法制講壇的新形式。針對近兩年轄區青少年犯罪及侵害青少年權益犯罪的基本情況,除繼續開啟「校園法制講壇」外,啟動了「校園檢察關愛活動」,以法律諮詢、組織校園知識競賽、編纂法制教育讀本、拍攝視聽資料、舉辦觀摩庭等方式,提高師生法律意識、維權意識和安全意識,減少校園侵權事件和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將青少年維權和預防犯罪工作逐步深化,努力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附條件不起訴矯治教育,取得良好實效。該院會同區司法局會籤《關於附條件不起訴考驗期內矯治教育的工作辦法》,制訂《新華區檢察院辦理附條件不起訴案件實施辦法》,對相關程序及適用條件、監督考察原則、內容及法律後果做出明確規定。對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的未成年人,對其犯罪情況、悔罪表現、個性特徵和生活環境等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與司法局共同開展考驗期內矯治教育工作,充分引導涉罪未成年人回歸社會。如依法對王某涉嫌搶劫案作出了附條件不起訴決定,由檢察機關、司法局、法定代理人三方聯合開展矯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目前考驗期滿,已依法對王某作出不起訴決定。
開展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實現雙向保護。該院將「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針全面落實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辦案實踐中,積極推進刑事和解工作,優化未檢辦案雙向保護效果,在給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司法保護的同時,注重保障刑事案件被害人合法權益。在辦案中,全面審查,綜合把握和解可能性;依法告知,全面聽取雙方意見;加強協作,提升刑事和解率;案後回訪,確保社會效果。如李某等4人故意傷害案犯罪嫌疑人均系未成年在校生,在被害人學校門口將其打至輕傷。受案後,辦案人針對案件具體情況全面審查,確定雙方有和解可能,積極聯繫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耐心聽取意見,講明法律後果及相關法律規定,經過兩次協商終於達成和解協議,被害方表示了對李某等的諒解,該院依法對李某等4人作出相對不捕決定。
建立不捕不訴幫教機制,提升挽救效果。對於相對不捕案件,該院改變過去收到公安機關執行回執即案結事了的做法,在公安機關辦理釋放手續後,由公安機關通知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到檢察機關,辦案人對其進行法制教育。對於相對不起訴案件,在送達不起訴決定書時同時將書面檢察官寄語交到未成年人手中,剖析具體犯罪原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鼓勵其重新回歸社會。案後兩年內對家長、老師等進行回訪,了解未成年人生活、學習和思想動態等情況,及時發現苗頭和問題,幫助其不再重新違法犯罪。今年以來,共辦理未成年人決定不捕案件3件、決定不起訴案件2件,受到學校、家長的普遍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