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多數媽咪沒有給寶寶哺乳是因為沒有母乳或是乳汁分泌越來越少,也有許多媽咪會問我們:唉呀!我的奶水越來越少,怎麼會這樣?該怎麼補救?其實媽媽應該先了解自己為什麼母乳會變少,找出原因在對症下藥!
1、奶量減少原因:寶寶乳頭混淆
乳頭混淆指的是寶寶喝過奶瓶後,不願再吸吮媽媽的乳房。因為奶瓶流量大、喝起來輕鬆,媽媽的乳房得用力才能喝到,聰明的寶寶試過輕鬆的,自然不肯再喝費力的。
如果寶寶有乳頭混淆問題,變得不愛吸媽媽乳房,就算使用吸奶器也無法一直刺激乳汁分泌,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奶量下降。
小提醒:可以幫助寶寶重新學習吸吮母乳,是值得花點功夫的,這才能使寶寶獲得充足的母乳並刺激妳乳汁的分泌。
2、奶量減少原因:攝取水量減少
母乳的成份中一大部份是水份, 所以多喝水絕對有助於乳汁的分泌。每天建議量為 2500~3000ml,相當於 10~12 杯水。可以喝果汁、牛奶、湯、溫開水等。
3、奶量減少原因:哺乳期月經
在經期前荷爾蒙的波動,造成體內血鈣濃度的轉變,有些媽媽會有經期頭幾天奶量減少的困擾,你需要增加親餵、擠奶次數才能得到需要的量。
小提醒:媽咪們也不用太擔心月經來會影響之後的奶量,只要勤親餵、勤擠奶,過幾天後荷爾蒙分泌平衡,奶水量又會恢復正常的。
4、奶量減少原因:乳腺堵塞
乳汁在乳腺中因脂肪結塊,導致乳汁淤積於乳腺中造成乳腺堵塞,母乳的供應量及分泌會減少。乳腺堵塞發生時,仍要持續親喂,停餵母乳可能造成乳汁淤積過久產生膿包,導致乳腺炎。
改善乳腺堵塞小方法:
1.休息,持續親餵
2.充足的水份
3.營養食品將有助於加強媽媽的免疫系統
4.請催乳師幫助疏通乳腺
乳腺堵塞原因:乳汁淤塞/乳汁沒有排出
造成原因:
1.飲食不正常或是乳汁沒有排出
2.外在壓力造成乳腺阻塞
5、奶量減少原因:乳腺炎過後
發生乳腺炎時通常會伴隨發燒而且疼痛更強烈,含有粘液或膿液或血液。乳腺炎期間,有些媽咪會暫時停餵母乳,導致母乳供應下降。
改善乳腺炎小方法:
1.臥床休息
2.排空乳汁
3.充足的營養
4.冷敷患部會有幫助
6、奶量減少原因:不小心吃到回奶食物
某些情況,哺乳媽媽若吃了韭菜、人參、麥芽等,會造成回奶,雖然曾有這種狀況出現,但媽媽也不要太緊張,如果不慎吃到了所謂的回奶食物,就算在短時間可能會造成奶水減量,但是只要持續讓寶寶多吸吮,或自己勤擠乳,奶量還是可以回升的,不必過於緊張哦!
7、奶量減少原因:營養不均
乳汁中的各種營養素都來源於媽媽的體內,如果媽媽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自然會影響正常的乳汁分泌。所以作為一個媽媽,一定要給自己補充營養,如牛奶、雞蛋、蔬菜、水果等。同時,多準備一點湯湯水水,對乳汁的分泌能起催化作用。
8、奶量減少原因:壓力
媽媽們在生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情緒波動較大,常常會出現情緒低迷的狀態,這會影響母乳分泌。醫學實驗表明,母乳媽媽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乳汁分泌會急劇減少。其實一個母親,當她剛剛升級母親,有很多不懂的,對突然多了一個哇哇大哭的孩子,儘管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也是手足無措。心情變化隨著孩子變化無常。作為丈夫要多多跟妻子溝通,開導妻子的心情。
9、奶量減少原因:睡眠不足
充分休息才能有足夠的母乳,夜裡因為要起身餵奶好幾次,晚上睡不好覺。睡眠不足當然會使奶水量減少。哺乳媽媽要注意抓緊時間休息,白天可以讓丈夫或者家人幫忙照看一下寶寶,自己抓緊時間睡個午覺。還要學會如何在晚間餵奶的同時不影響自己的睡眠。
最後附上3個催乳穴位,說不定堅持一段時間就成「奶牛」
外膝眼下3寸,經骨外側約1橫指處
手法:先用掌根輕柔緩和肌肉,再用肘部打圈按摩。
作用:主治胃炎、消化不良、貧血,有排毒的功效。此處是保健大穴,對於六腑的病症有明顯的治療作用。足陽明胃中的氣血,真正流起來的時候,都是從足三裡開始的。
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手法:用手指向下按壓羶中穴,以打圈方式按摩,往返二十次。
作用:改善胸悶,疏通乳腺有利於下奶,且還有豐胸作用。
位於人體的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
手法:用雙手的拇指指腹按壓衝門穴,用力方向由內向外,每次60秒左右,每日可多做幾次。
功效:長按此穴有健脾化溼,理氣解痙,以增加奶水量。
當然您也可以在喜孕佳兒諮詢專業催乳師,幫您疏通乳腺,讓您變成「大奶牛」!
THE END
(喜孕佳兒母嬰照護中心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