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逆行的背影!中國13家市場化媒體新冠疫情報導解析

2020-12-10 動態大參考

系動態大參考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須署名並註明來自:動態大參考(dongtaidacankao

2002年12月25日,廣東省河源市的黃杏初被發現患有不明原因肺炎。直到兩個多月之後的2003年2月10日上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才首次發出新聞通稿,正式公布非典型肺炎疫情。

17年過去了,如今這場從武漢蔓延至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與曾經的非典一樣,再次考驗著國內的防疫系統及媒體生態。

從12月8日發現首例不明原因肺炎到12月31日武漢官方通報確認,此次疫情的公開速度與非典相比已是大為縮短,但其中市場化機構媒體對信息公開的推動作用不可忽視。再回顧過往一個月國內媒體對疫情的報導情況,一方面是公眾對於疫情相關重要信息缺乏透明度的普遍不滿,但另一方面依然有不少有擔當的媒體人在疫情肆虐中突破重重困難,冒著各種風險,在及時提供一線真相的同時,也推進了防治工作的改善,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眾因為透明度缺失而產生的恐慌。

本文以市場化機構媒體在疫情公開至今一個月內發布的相關原創稿件為研究對象,涉及的媒體十三家,包括:新京報、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第一財經、財新、澎湃、中國新聞周刊、21世紀經濟報導、每日經濟新聞、財經雜誌、中國經營報、北京青年報、界面,試圖通過一個月來疫情和輿情的演變,來觀察和描摹中國市場化媒體在重大公共事件下的報導能力、方向和風格;同時,通過原創稿件數量、影響力(微信公號流量表現)、獨家性(重磅獨家的數量)、專業性、可讀性這五個維度,更客觀全面地分析這些媒體這次疫情報導的效果

關鍵的12月31日:一次媒體倒逼的官宣

2019年12月30日晚間,一份名為《關於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落款為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處的紅頭文件在網絡上悄然傳播開來。

第一財經在12月31日上午致電武漢市衛健委,不明原因肺炎情況獲得證實,一條題為《獨家:武漢不明原因肺炎已做好隔離,檢測結果將第一時間對外公布》的消息稿迅速引爆網絡,成為國內最早確認武漢發生不明原因肺炎的媒體報導。媒體公開疫情其實面臨很大的風險,第一財經快速求證並敢於公開報導,對隨後武漢疫情的公開發布居功至偉。該消息發出後,其他主流媒體迅速跟進,掀起了第一波報導高潮。

報導發布當日下午,武漢市衛健委發布第一份有關疫情的通報,指出目前已發現27例病例。這是官方對於疫情的首次公開發聲。

在接下來的兩三天裡,第一批奔赴現場的記者發出了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以及武漢定點救治點金銀潭醫院的相關報導,其中澎湃、第一財經、新京報、中國新聞周刊4家媒體的記者31日就到達武漢,都在當天發布了現場的最新報導。

澎湃最先發布了來自金銀潭醫院的現場視頻;第一財經則最早到達華南海鮮市場,並在31日下午發布了獨家圖文報導《一財現場直擊武漢肺炎事發海鮮批發市場,商戶仍在正常營業》;中國新聞周刊和新京報、界面也先後發布了來自海鮮市場的現場報導。《每日經濟新聞》、《中國經營報》和《南方周末》記者於1月1日到達現場,在2號和3號陸續發回了海鮮市場休市整治、患者被轉入金銀潭醫院的相關報導。

以上這幾家,成為國內首批奔赴現場關注疫情的媒體。

從12月31日到1月20日,在武漢肺炎引發關注的最初,確診病例增幅平緩,相對應的是,除了每日例行公事的數據通報,國內媒體恢復平靜。在此期間,只有財新網、新京報、第一財經和澎湃陸續發布了一些報導。

但是,平靜突然在1月20號晚間被打破!

集結號:鍾南山講話,疫情報導井噴

在媒體關注寥寥的20天裡,官方通報中關於新型肺炎「人傳人」的說法一變再變,從12月31日的「未發現明顯的人傳人現象」演變到「不排除有限的人傳人」,再到1月20日鍾南山的「肯定人傳人」。公眾的焦慮也因此逐步升級。

1月20日晚,國家領導人對疫情做出了批示,非典英雄鍾南山院士也在當晚證實新冠肺炎人傳人的結論。從20日晚間起,全國各地確診數和疑似數迅速進入爬坡階段,中國進入全面抗疫時期,與此同時,仿佛聽到集結號一般,大批媒體立即衝到一線,媒體疫情報導進入全面升級的第二階段。

回過頭來看,國內媒體對此次疫情的報導,從2019年12月31日第一財經的報導為起點,經歷了1月初的零星報導,到1月下旬進入井噴期。其中,1月20日是一個鮮明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對於疫情僅有五六家市場化媒體發布了少數報導,能夠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的媒體更是少之又少,這也顯示出市場化媒體在大事件來臨時的敏感性和實戰能力,它們依然是中國媒體的優秀代表。

除了派記者直撲重災區武漢之外,這些媒體的報導迅速圍繞著病毒來源、疫情傳播趨勢、防控能力、一線救治現狀和病患遭遇等角度展開。在每天根據不斷發生的熱點做出及時報導之外,來自於這些市場化媒體血液裡的專業基因也開始發揮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深度調查和反思性報導成為這類媒體報導的一個鮮明特色。

通過海納收集的數據可以看出,從1月20日開始,包括快訊在內,13家媒體對於此次疫情的報導一躍達到上千篇,峰值是1月28日的2000篇。

當然,更重要的是原創新聞,根據我們對這十三家媒體網站和客戶端的手工檢索,自1月20日以來的十天裡,有六家媒體的原創數量超過了100篇,折射出了相當的重視程度和整體實力優勢,尤其又是在春節長假期間,充分體現了這些媒體的職業精神和新聞情懷。其中澎湃、新京報、財新和界面原創總量超過了100篇,第一財經和中國經營報更是超過了200篇。

現場永遠是第一戰場

一家媒體的責任心以及專業度,除了以時效性和報導數量來衡量,更重要的還有直擊現場的決心和衝破真相的勇氣。在重大突發事件是,現場永遠是第一戰場。

公共事件報導是財新的優勢,這次財新在初期就取消了疫情報導的「付費牆」,派出了多人團隊來到武漢,在海鮮市場、醫院、車站等疫情防治核心區域發回了不少現場報導。《發熱患者定點醫院裡的故事》、《漢口醫院直擊:何時不再一床難求》等現場報導描繪了武漢部分患者面臨的救治困境,也體現了其重視現場、重視案例報導的媒體風格。

澎湃的現場報導與眾不同,在封城之際做了現場視頻直播,幫助全國的網友透過鏡頭直觀感受史無前例的千萬人口大城的封城瞬間。其在23日起陸續推出了《直擊|封城下的武漢》、《武漢「封城」前的600個小時》、《探訪武漢重症隔離病房》等報導,都是這次媒體疫情現場報導的代表性作品,此類報導也更容易贏得可觀的網絡流量。

第一財經這一階段也貢獻了一批優秀的現場報導:《現場視頻丨武漢東大門出城通道暢通無阻》在封城當天的報導中成為網絡爆款,發揮了直接的輿論監督作用,文章發布後一小時,相關出城漏洞被全部封閉;《武漢封城首日發熱門診探訪》也是記者冒著被感染風險發回的現場報導。

三聯生活周刊發自現場的報導《現場|武漢新型肺炎:為何直到今天才引起更大注意?》,通過對武漢華南海鮮城商販患者的採訪,讓大眾了解到有不少疑似患者並未住院隔離,揭示了防控工作中的巨大漏洞。

可讀性:透過小人物感受大災難

凡是大災難,必然出現大量或生動感人或悲情難抑的人物和故事,人物報導也成為災難性事件報導的一個重要類型。通過對病患、家屬,以及醫護人員的報導,可以讓讀者非常直觀地感受到他們的痛苦和無助,並折射出災難背後的管理漏洞和救治困境。在這方面,幾家雜誌背景的媒體做得尤為出色。

1月20日至今,三聯生活周刊發布了《武漢肺炎重症患者:一床難求》、《我守護在武漢金銀潭的重症病房》等7篇稿件,用採訪對象口述實錄的文本形式,既報導了病患、親屬和醫護人員的切身感受,也因為其故事性和可讀性起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還有像財新《疫情重壓下的武漢社區:老人高燒死在家裡之後》、南方周末《從武漢回來的第20天,我在隔離病房獨自過年》等,都引發了10萬+以上的傳播。

中國經營報的報導也著重人物故事,代表作包括《在隔離病房的13個日夜|對話武漢肺炎當事人》、《120一線護士:拉著病人卻送不進醫院丨武漢肺炎親歷》;這個類型的報導還包括澎湃的《酒店聽說我是武漢人,立即報了警》、《武漢確診感染的醫生口述:還有幾十名醫生被隔離》等等。

我們從數據觀察中可以發現,此類人物報導故事性報導往往是流量大戶,基本都能達到10萬+的水準。

專業性:疫情報導的硬核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傳播之快出乎意料,所以病毒的來源、防護和救治的科學方法,以及疫情發展趨勢的研判和疾控面臨的挑戰等話題都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但又因為其專業性而存在較高的門檻。好在我們看到因為有幾家專業財經媒體的存在,使得本次疫情報導的專業性大為提升,甚至可以直接推進實際工作。

在這方面表現最突出的是第一財經第一財經連續發布了一系列有關病毒研究和防治方法的深度報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是記者觀察《呼籲改變武漢「37.3度」接診標準,及早發現行走的感染源》,這篇23日發表的文章最早提出了患者可能無發燒症狀,確診和隔離問題需引起重視,對後續診療方案提出了建議,全網獲得了海量的點讚和評論;《科學溯源:到底誰把冠狀病毒帶到了武漢》則獨家披露了病毒來源的最大可能性。第一財經的專業報導全方位覆蓋了一線救治、防控手段、醫學研究、地方疫情、交通物流等領域,不僅報導密度大,很多建議也充分體現了前瞻性。

作為老牌財經媒體,財新的專業性在這次疫情報導中也非常突出,《探尋武漢神秘肺炎來龍去脈》、《專家:新冠病毒中間宿主難確認掌握其性狀尚需時日 》都體現了其醫學報導的專業水準。

另外,公共事件報導不能沒有反思精神,這也是媒體責任和專業性的體現,財新《新冠肺炎疫情披露不及時,責任權力如何劃分》、第一財經《武漢12天新增病例空窗期之謎》、中國經營報《武漢抗「疫「27日考:追憶那些被貽誤的寶貴時機》等,都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當然,從數據表現而言,這類專業度較高的文章因為受眾群體不同,更多受到專業人群的關注,流量表現明顯不如人物報導和深度調查類稿件。但是在這類重大公眾事件報導中,專業性報導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中國媒體如何提高行業報導的專業性需要進一步引起重視。

獨家和深度是影響力法寶

只會跟風報導的媒體不是好媒體。在疫情蔓延至今的一個月裡,一些優秀的媒體不會只滿足於跟著輿情走向去策劃自己的內容,而是爭取做最先探知到真相的事實挖掘者。梳理這十三家媒體從12月31日至今的報導,我們發現了一大批幫助我們更早通過深度挖掘觸及到事件核心的作品,這也是在這次重大疫情報導中十三家市場化媒體的一個突出亮點。其中的代表作包括:

1月21日第一財經發表《從「未見明顯人傳人」到「人傳人」,復盤武漢疫情20天》,22日發表《武漢14名醫護何以感染》;23日界面發表《不止武漢,黃岡、襄陽等湖北各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形勢嚴峻》;25日,南方周末發表《疫襲黃岡:從確診到住院,短缺不止武漢》;26日和27日,財經先後發布《不止有武漢:湖北疫區16城/17城實錄》上下兩篇稿件,指出武漢之外的地區,醫療資源更稀缺、信息溝通更不暢、應急現狀堪憂的情況;中國經營報的《獨家|重回武漢肺炎起點:賣野味的華南市場老闆是誰?》也獨闢蹊徑,通過深度調查起底了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操盤者。

還有一個是試劑盒的典型案例,因為試劑盒是加快診斷速度的核心手段,一度的緊缺也引發了極大關注,市場化媒體高度敏感,對於試劑盒問題的報導特別集中:1月23日,財新發布《解讀|武漢肺炎是如何確診和發布的》,首次指出武漢等地醫院至今的試劑盒供給不充足,一些患病毒肺炎後不治的患者至死都未能確診的現狀。25日,三聯生活周刊發表《試劑盒困局:為何確診這麼難?》,還有中國經營報《難以確診的病人:排10小時才能打上針丨武漢肺炎親歷》,以及新京報《實探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廠家:除夕加班生產》等文章,都集中探討了試劑盒供應不足的問題。

這些調查性報導,以及一線直擊,口述實錄等,共同為我們基本拼出了整個新型肺炎疫情的完整圖景,既是真相的揭示,更為未來解剖和反思這起影響了幾乎所有中國家庭的公共事件提供了紮實的研究資料。

最後,通過原創稿件數量、影響力(流量表現)、獨家性(重磅獨家的數量)、專業性、可讀性這五個維度的分析,我們構建了一個評價體系,把這十三家市場化媒體最近一個月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報導從5個方面的表現進行量化和標準化,最後得出一個參考分值。需要說明的是,該評價體系中,原創稿件數量和獨家性主要是基於其官方APP發布的內容進行判斷,影響力主要參考其官方微信號上獨家內容達到10W+的爆款稿件,以上均為不完全統計,或有疏漏,但大趨勢可供借鑑。

最後的結果顯示,第一財經和財新的綜合得分顯著領先於其他媒體而列入第一陣營;中國經營報、澎湃、新京報、三聯生活周刊和中國新聞周刊也因為各有多項突出表現位列第二陣營;其餘六家媒體也在一些單項上有優異的表現。

通過數據分析一個月來十三家市場化媒體的表現,除了總結,更是為了致敬和鼓勵,抗擊病毒的惡戰才剛剛開始,期待它們能夠彼此借鑑,取長補短,在未來有更出色的表現,也希望它們的經驗能夠給其他類型的媒體做好疫情報導帶來啟發。

疫情報導迎來數據和可視化新時代

除了探討市場化媒體對此次疫情報導的深度、廣度和快速跟進的能力,我們也發現隨著信息傳遞方式以及新聞呈現方式的多樣化,媒體對於重大事件的報導手法也已經不拘泥於傳統方式,有些自媒體也加入其中貢獻創新。

1月21日,丁香醫生上線了疫情地圖,綜合中國國家衛健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權威發布渠道的數據,建立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動態更新的頁面。用戶可以在「疫情地圖」版塊直觀看到大陸各地確診、治癒和死亡病例的匯總情況與地域分布,也可以在「實時播報」頁面關注各地最新的通報進展以及應對肺炎採取的重要措施、手段。隨後,該板塊又相繼上線了「闢謠與防護」、「疾病知識」以及疫情信息訂閱服務。截至2月1日凌晨,該頁面共計有9.98億人次瀏覽,全國人民將近10億的點擊背後,是大家對於此次疫情的極度關注。

第一財經發布的《離開武漢的500多萬人都去了哪裡?大數據告訴你》,則是在周市長宣布已經有500萬人離開武漢,輿論譁然之後,於發布會當晚就推出的數據可視化作品。文章結合了百度地圖慧眼的遷徙數據以及航班管家的運力數據,利用圖片直觀呈現了流出武漢的500多萬人的去向,分析出有6-7成去了湖北省內其他城市,其次則是河南、湖南、安徽、重慶市以及江西省,對湖北省內其他各市承接武漢人口的比例多少也有著詳細呈現。這篇文章當晚在朋友圈刷屏,在第一財經多個微信號上發布閱讀量都突破10W+。

在信息傳播方式上,央視日前推出的武漢雷神山、火神山兩座臨時醫院建設現場的直播,則是主流媒體在重大災難性報導中首次嘗試的報導手法。央視頻為每座醫院設置了近景和全景兩個鏡頭,共4個鏡頭24小時不間斷直播施工現場。目前來看直播效果驚人,開工至今累計「監工」人數已經突破2億。受疫情影響宅在家裡的網友們,仿佛親身經歷了防疫現場的爭分奪秒和驚心動魄。

媒體人們在信息傳播和呈現方式上的這些創新,都在不斷突破新聞報導的傳統形式,使得信息以更快速、更直觀、更生動的方式得以呈現,也吸引了更多民眾對社會事件的集體關注。

那些感人的報導和瞬間

除了上述那些梳理,回到我們每天低頭猛刷手機的場景下,整個漫長的春節假期仿佛一列急速飛馳的高鐵,我們都是下不了車的看客,事態在急速變化,抗疫戰爭正是至暗時刻,看不到馬上好轉的跡象,我們的心情幾乎沒有好過,好在還有一批優秀的媒體在第一時間為我們傳遞真相,澄清謬誤,呼籲改變。

我們看到疫情爆發初期整個社會的惶恐和驚愕,也立即看到第一財經、澎湃記者深入海鮮市場和金銀潭醫院時從容淡定的背影;我們看到了醫護人員在辦公室崩潰大哭的視頻,也立即看到了財新、中國經營報和界面等媒體發回的白衣天使跨年夜的文字和圖集;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無數漂泊在外的鄂籍人員無法回家甚至遭受歧視的悲傷時刻,也立即看到了澎湃、第一財經、21世紀經濟報導連續發表文章大聲疾呼各地有關部門和民眾善待同胞。

每一次重大公共事件都是對媒體生態的考驗。災難性尤其是重大災難性報導,離不開市場化媒體的集中聚力,而在此次疫情報導中,自媒體也同樣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信息進一步透明化和社交網絡的發展,這一趨勢也將在後續重大事件報導中顯現,而市場化媒體的重要性也會隨著一次次的輿情考驗而日益凸顯。

媒體是這個世界的守望者,也是這個時代的守夜人。媒體必須保有勇氣,媒體必須堅守真相,媒體必須獨立思考!苦難總會過去,但是改善世界必須從了解世界做起,祝福那些優秀的媒體,幫助我們了解,促進我們思考,帶給我們勇氣,堅定我們的理想!

相關焦點

  • 專題|新冠疫情期間媒體有關「次生問題」的深度報導——基於對9家...
    (二)選題介紹本小組認為,「次生問題」是指實行應對措施時引發的新風險或問題,在新冠疫情中「次生問題」具體是指政府實行防控措施所導致的新問題,如愛滋病患者斷藥、留學生被困機場、影院被迫停業等。本小組收集了疫情中心武漢從封城到解封的76天時間內(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新京報》、《南方周末》、《人物》等9家媒體有關「次生問題」的69篇深度報導。我們將其分為群體和話題兩大類,並具體結合22篇報導進行分析,探究疫情之下媒體有關「次生問題」的報導有何顯著特徵。
  • ...穩定人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報導分析
    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下文簡稱總臺)為代表的國內主流媒體全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戰鬥在抗疫的一線,主動承擔起主流媒體的抗疫使命,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準確公開報導疫情,回應社會關切,把握「時度效」,積極引導輿論,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凝聚人心、增強信心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本文圍繞總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具體做法展開論述。
  • 弘慈中化二建醫院劉曉芳榮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2020年9月8日上午10時,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勳章獎章並發表重要講話。大會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表彰。
  • 沒有硝煙的戰爭——媒體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隱喻現象分析
    與之類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媒體相關報導的戰爭話語仍然被廣泛使用。我們主要關注當下媒體在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時的戰爭隱喻現象,並對該隱喻的認知基礎、形成原因進行探討,進一步思考使用戰爭隱喻的正負向功能作用。
  • 通過疫情透視我國新聞報導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又恰逢移動互聯時代,宅家的人們對信息極度渴求又極易獲取,感動、失落、焦慮、憤怒與期盼交織且膠著。當此之際,輿情的潮湧潮落、曲折迴環,耐人尋味。從疫情報導的窗口,張望在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努力中,在14億人與磅礴而出的社交媒體相伴而行的抗疫進程中,專業媒體究竟又有怎樣的表現。
  • 《春天的生命禮讚——南寧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新聞報導集萃》出版...
    近日,中共南寧市委宣傳部編輯的《春天的生命禮讚——南寧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新聞報導集萃》(以下簡稱《報導集萃》)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
  • 中國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
    新華社記者根據媒體報導和從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研機構等有關方面了解到的信息,對中國在同世界攜手抗疫過程中,在及時發布疫情信息、分享防控經驗、推進疫情防控國際交流合作方面的主要事實,以時間順序進行梳理,現公布如下。
  • 「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主流媒體涉華疫情報導分析與啟示
    例如,6家媒體在第一階段的報導中均涉及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和傳播的基本事實,並按照重要時間節點進行了梳理,以便阿拉伯國家的讀者對此次疫情有一個全面的把握。除了關注疫情本身,6家媒體也都在第一階段對此次疫情可能對中國和世界經濟以及各行業造成的影響做出過相應預測和評估。例如,沙特《中東報》曾報導疫情導致中國股市的波動;黎巴嫩《白天報》分析了此次疫情給世界旅遊市場帶來的衝擊。
  • 媒體報導新冠疫苗都有哪些坑?
    截至發稿前,新冠肺炎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3000萬,該疫情已然從年初的黑天鵝事件演化成如今絕大多數地球人耳熟能詳的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疫情未來發展態勢的關注逐漸都聚焦到了疫苗上面。資深健康報導記者加裡·施維策在接受ABC下屬機構KSTP採訪時表達了相關的顧慮,認為與新冠有關的激增式研究結果很可能會導致流行病虛假信息的傳播。對此,他使用了「災難預警」這一說法。那麼,媒體在報導新冠疫苗的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又有哪些可以主動避免的錯誤?本期全媒派編譯全球深度報導網總結的疫苗學者、專業報導人員的經驗,一起了解疫苗報導要點須知。
  • 巴基斯坦媒體:中國充滿韌性 必打贏新冠疫情阻擊戰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3月3日電 巴基斯坦媒體2日發表評論稱,中國積極應對新冠疫情,體現出極大韌性,給世界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巴基斯坦報紙《論壇快報》報導截圖巴基斯坦英文報紙《論壇快報》(The Express Tribune)2日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阻擊新冠疫情》的文章。文章認為,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中國做出了出色的回應,採取了迅速而有效的行動。
  • 多國媒體關注新冠疫情,大家都關注了什麼?
    在這場人與病毒不分國界的對抗中,外國媒體發出了怎樣的聲音?報導焦點是什麼?在疫情追蹤、防控現狀、疫情影響、科研進展等方面呈現出哪些特點?對此,RUC新聞坊盤點了多國媒體的相關報導。
  • 身後是人民,我們逆行!鹹陽市中心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綜述
    陽光訊(記者 趙小康 文/圖)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武漢爆發並迅速蔓延向全國各地。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於泰山,防控就是責任,黨中央一聲召喚,瞬間,中華大地團結一致衝鋒向前,一支支援鄂醫療隊,一批批救援物資疾馳武漢。白衣天使、橄欖綠,拋家舍愛奔向疫區最危險的角角落落,黨旗飄揚,火神雷神齊湧動。國家有難!身後是人民,我們逆行!
  • 媒體報導新冠疫苗都有哪些坑?-虎嗅網
    截至發稿前,新冠肺炎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3000萬,該疫情已然從年初的黑天鵝事件演化成如今絕大多數地球人耳熟能詳的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疫情未來發展態勢的關注逐漸都聚焦到了疫苗上面。資深健康報導記者加裡·施維策在接受ABC下屬機構KSTP採訪時表達了相關的顧慮,認為與新冠有關的激增式研究結果很可能會導致流行病虛假信息的傳播。對此,他使用了「災難預警」這一說法。那麼,媒體在報導新冠疫苗的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又有哪些可以主動避免的錯誤?本期全媒派編譯全球深度報導網總結的疫苗學者、專業報導人員的經驗,一起了解疫苗報導要點須知。
  • 中國記協積極服務疫情防控新聞報導
    中央全面部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來,中國記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部署要求,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發揮群團組織職能作用,積極為疫情防控報導一線的新聞工作者提供援助和服務,保障和激勵新聞工作者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報導,堅定廣大新聞工作者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把「記者之家」的溫暖傳遞給戰「疫」一線新聞工作者。
  • 英國威爾斯3家肉食加工廠出現聚集性新冠疫情
    據英國媒體25日報導,英國威爾斯衛生部門官員24日說,威爾斯3家肉食加工廠近期出現聚集性新冠疫情,截至目前共有超過330人確診。 新華社發(喬恩·休珀攝)6月23日,一名戴口罩的男子從英國威爾斯北部一家名為「兩姐妹」的雞肉加工廠內走過。這家工廠是英國境內肯德基連鎖快餐店以及多家超市的主要雞肉供應商。與該廠相關的確診病例已增加到200多例,工廠已停工關閉。
  •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聯合中國報導社發布《中國關鍵詞:抗擊新冠...
    雲論壇發布現場6月9日,在2020中國—東協媒體智庫雲論壇上,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於運全發布《中國關鍵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篇》多語種電子圖書。於運全院長發布《中國關鍵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篇》於運全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無論是阻擊病毒的傳播蔓延,還是抵禦不可避免的全球經濟衰退,都需要國際社會團結合作、共克時艱。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
    中國疾控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機構,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在全球流感共享資料庫(GISAID)發布,全球共享。國家衛生健康委與世界衛生組織分享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16)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全體會議時,對做好疫情防控提出要求。
  • 南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鎮平舉行
    為大力弘揚偉大的「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抗疫精神,9月23日,由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南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鎮平舉行。《踐行醫者使命 譜寫熱血華章》《「想念面」為「熱乾麵」加油》《我的武漢抗疫故事》……報告會上,8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人物從不同側面講述了我市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湧現出的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先進事跡,精彩的報告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 抗疫報導研究|張超 劉苗苗:CGTN英語新聞頻道YouTube平臺新冠疫情報導研究
    創新報導模式  引領世界目光CGTN英語新聞頻道YouTube平臺新冠疫情報導研究張超:山東大學文化傳播學院新聞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廣播電視學博士劉苗苗:山東大學文化傳播學院新聞系碩士研究生本文通過定量和定性方法從時間、時長
  • 納瓦羅關於新冠疫情的涉華謊言與事實真相
    6月11日,澳大利亞研究院「負責任技術中心」一份題為《如同病毒:新冠病毒錯誤信息的有組織散播》的調查研究報告顯示,今年3月以來,一批有組織的「水軍」在社交媒體上散布「新冠病毒為中國政府在武漢病毒研究所人為製造的生化武器」的陰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