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殊勝了!這場活動,來了數十位高僧大德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2020年12月19日,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在廣州海幢寺開幕,這是繼2020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會之後,嶺南佛教的又一盛會。

開幕式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奏唱國歌(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本次活動規模宏大,盛況空前。

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有中國宗教雜誌社負責人,廣東省民族宗教委黨組成員、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曾曉暉,廣州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王世彤,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小勉,廣州市政協副主席郭志勇,廣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汪茂鑄,海珠區委書記蔡澍等。

本次活動因緣殊勝,眾多高僧大德前來參會。出席活動的佛界高僧大德有: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明生法師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黑龍江省佛教協會會長靜波法師

中國佛教協會教務部主任長順法師

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本性法師

澳門佛教總會會長戒晟法師

澳門佛教總會副會長寬靜法師

澳門佛教總會理事長心慧法師

澳門佛教總會監事長麥潔華居士

澳門佛教總會副理事長覺修法師

澳門佛教總會副秘書長施綺華居士

澳門佛教總會理事聞證法師

澳門佛教青年總會會長妙智法師

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廣州市佛教協會會長耀智法師

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廣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法量法師

廣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著名書畫家連登居士

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廣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惟信法師

廣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廣州華嚴寺住持印覺法師

廣州市佛協副會長、佛協道場住持光盛法師

廣州市佛協副會長、海幢寺住持光秀法師

廣州市佛協副會長、金剛禪寺住持心光法師

廣州市佛協副會長、雁塔寺住持法成法師

廣州市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林濱居士

廣州市佛協副會長、無著庵住持宏戒法師

廣州市佛協監事長、華峰寺住持賢竹法師

等廣州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以上人員、各寺庵負責人。

因受疫情影響不能到會的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法師特意發來視頻祝詞。

弘揚嶺南佛教傳統文化

構築三地佛教共同的"精神家園"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本次活動以「同根同源·同願同行」為主題,對堅持新時代佛教中國化方向,弘揚嶺南佛教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穗港澳三地佛教文化交流,塑造灣區人文精神,提高三地文化認同感和向心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觀看嶺南佛教歷史文化紀錄片(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廣州與香港、澳門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穗港澳佛教界更是同根同源,一脈相傳。本次活動也得到了穗港澳三地佛教界的大力支持。

廣州市佛教協會會長耀智法師在致辭中指出:

穗港澳佛教同根同源、法脈相承、交流頻繁。廣州佛教要與港澳地區建立常態化的聯絡機制,通過舉辦各類學術論壇、文化節、書畫展、藝術展、講經交流等活動,搭建穗港澳三地文化交流與合作平臺,在源頭上梳理和構築三地佛教共同的「精神家園」,厚植同根同源思想土壤,培養愛國愛教的居士力量,共同為維護三地社會和諧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耀智法師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澳門佛教總會會長戒晟法師在致辭中指出:

廣東、香港、澳門三地雖有行政區劃之分別,但法乳相系,感情深厚。又逢國家當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落實實施,依託中央政府的種種英明政策,相信集合大家的共同努力,嶺南佛教文化的新篇章定將越加豐富精彩。

戒晟法師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法師因疫情影響不能到會,他特意發來視頻祝詞,寬運法師在祝詞中表示:

廣州市佛教協會發起舉辦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將嶺南的佛教特色、佛教的善業,廣泛地向大灣區居民推廣,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摯誠希望三地的佛教能夠團結一致,互助互勉,秉承佛陀的慈悲精神,共同合作服務大灣區的廣大市民。

寬運法師視頻祝詞(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明生法師在致辭中指出:

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唱響時代主旋律,突出嶺南佛教特色,是廣州佛教界對外交流的一次重要嘗試,也一定能為推動廣東佛教中國化提供有益支持。他期待進一步發揚禪宗頓悟的創新精神,挖掘嶺南佛教歷史文化資源,將嶺南佛教文化融入人文灣區建設,共同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獻計獻力。

明生法師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中國佛教協會教務部主任長順法師在開幕式上宣讀中佛協賀信。

在賀信中,中佛協期待廣州佛教界以此次文化節為契機,深入學習新時代對宗教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務社會,饒益眾生,為促進佛教健康傳承,促進廣州文化建設與社會和諧作出新貢獻。

長順法師在開幕式上宣讀中佛協賀信(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廣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汪茂鑄在充分肯定廣州佛教近年來積極開展文化建設並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建設文化強國、文化強市的高度,提出了必須始終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必須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必須始終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須始終堅持服從服務於國家和社會建設需要四個方面明確要求。

汪茂鑄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穗港澳青年傳統文化交流基地」「嶺南佛教博物館」也在開幕式上揭牌成立,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嶺南佛教搭建了良好平臺。

揭牌儀式(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伴隨著領導嘉賓和高僧大德共同主禮推桿,「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正式啟動。

「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正式啟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開幕式後,由海幢寺承辦的嶺南佛教歷史文化圖片展、嶺南茶道論禪活動,由六榕寺承辦的六榕首屆漢俳文化藝術展,由大佛寺承辦的嶺南佛教與宗教中國化學術交流會先後如期舉行。

嶺南佛教歷史文化圖片展

見證穗港澳佛教百年友好

作為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嶺南佛教歷史文化圖片展於12月19日上午在廣州海幢寺開展。

本次展覽分為四大部分:一是廣州市佛教協會工作的概況和主要亮點;二是海上絲路佛教文化交流;三是穗港澳三地佛教文化淵源及交往情況;四是穗港澳三地佛教文化和歷史概況、重點寺院簡介及圖片展示。展覽不僅展示了嶺南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蘊,也展出了穗港澳佛教百年友好交流的珍貴影像。

此外,本次展覽還運用虛擬實境全景拍攝技術,以720°全景展示寺院真實場景。觀者只需掃碼或點擊觀看連結,即可實現沉浸式「雲參觀」寺院,身臨其境般「走進」各大寺院。( 點擊體驗 : 廣州 29座佛寺VR,720度全景拜佛 | 神奇體驗 )

嶺南茶道論禪

近距離享受嶺南文化盛宴

「嶺南茶道論禪」活動也於開幕式首日在廣州海幢寺舉辦。

本次活動堪稱是一場嶺南文化盛宴,整場活動匯集茶道、花道、香道、書法、古琴古箏演奏等多種形式,在法師的帶領下,大眾可以輕鬆入道,快樂論禪,體驗嶺南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榕首屆漢俳文化藝術展

殿堂塔閣、佛韻禪光

19日下午,六榕首屆漢俳文化藝術展在廣州六榕寺舉辦。廣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著名書畫家連登居士,廣州市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六榕寺住持法量法師,香港中聯辦廣東聯絡部主任羅育淼出席開展儀式並致辭。

六榕寺是莊嚴的佛教道場,也是文氣淋漓的人文勝地,有著千年「文禪互動」的傳承。本次展覽分六個章節展出多位穗、港、澳漢俳詩人和攝影家、書畫家的作品,圖文並茂地呈現了嶺南佛教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六榕寺殿堂塔閣、佛韻禪光,盡皆融於漢俳詩意文字與光影水墨藝術之中。

開展儀式(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開展儀式由廣州市六榕佛教文化研究院王導主持(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廣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著名書畫家連登居士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香港中聯辦廣東聯絡部主任羅育淼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廣州市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六榕寺住持法量法師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市民觀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法師觀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生命與醫療對話

法師、學者、醫生聯手送出「生命的禮物」

誰也不知道明天和無常哪個來得更快。人們握拳而來,撒手而去,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你知道生命的真相嗎?你想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

19日下午,「都市佛教中國化的探索與實踐—生命與醫療對話」在廣州大佛寺召開。五位與談人分別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黑龍江省佛教協會會長、哈爾濱極樂寺方丈靜波大和尚,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廣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廣州大佛寺方丈耀智大和尚,雲南瑞奇德醫院創始人、中國「整體醫療」實踐者、主任醫師徐梅,宗教學博士、心理分析博士後、精神分析師尹立,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申荷永。鳳凰網佛教總編輯、鳳凰網國學頻道主編崔明晨擔任對話主持人。

這是一場有關生命的對話,在鳳凰網佛教直播間,近30萬網友與現場觀眾一同聆聽智者的聲音,對生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都市佛教中國化的探索與實踐——生命與醫療對話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廣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廣州大佛寺方丈耀智大和尚發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黑龍江省佛教協會會長、哈爾濱極樂寺方丈靜波大和尚發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雲南瑞奇德醫院創始人、中國「整體醫療」實踐者、主任醫師徐梅發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申荷永發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宗教學博士、心理分析博士後、精神分析師尹立發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鳳凰網佛教總編輯、鳳凰網國學頻道主編崔明晨擔任對話主持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12月20日上午,「嶺南佛教與宗教中國化學術交流會」將在廣州大佛寺舉辦。本次學術交流會將為加強穗港澳三地佛教學術研究交流,推動和參與穗港澳三地高校和科研單位在嶺南佛教文化開展共同研究與對話,在源頭上梳理和構築三地佛教共同的「精神家園」共享智力致辭。

藉此殊勝機緣,讓我們共同祈願世界和平、國運昌隆、人民安康幸福!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陸一飛-五十集大型紀錄片《高僧大德》解說詞
    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組建,開拍五十集大型人文紀錄片《高僧大德》。獨具慧眼,另闢蹊徑,以當代高僧禪墨的紀實和研究作為切入點,貫穿整個紀錄片的系列。攝製完成將在中國國際教育臺《華藏世界》欄目及中央電視臺等處播出。
  • 為什麼高僧大德的話才有人聽?
    文/大象佛學圖書館佛教是需要高僧大德的,一個祖師大德就像一竿旗幟,能給無數的人指示方向,讓我們知道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一有一次,幾個小夥伴聊天,談到現在一些大德的「雞湯」開示,有個傢伙很憤懣的說:「現在的人咋就這麼傻呢?那些話既經不起推敲,又對修行沒什麼意義,但只要說這話的人名氣大,粉絲們就爭相傳頌,奉為聖旨。」
  • 從「色」中領悟「空」:高僧大德們的綺麗禪詩
    從「色」中領悟「空」:高僧大德們的綺麗禪詩 | 文 青衫文齋「禪」在印度語裡叫禪那,在漢語叫靜慮。「靜慮」的靜就是冷靜下來的意思,就像水一樣不動,波浪不起,這是靜的境界,也就是止;「慮」是什麼呢?正確的觀察,正確的思維,叫做「慮」,這就是觀。靜中觀察就是靜慮,又叫止觀,這是禪的意思。靜心思慮,「外離相為禪,內不亂即定。」
  • 佛教:高僧大德也會生病,是什麼原因?
    凡夫有病苦受不了,即使是有很高修行的高僧大德只要業報一現前,也會遭受病來如山倒的痛苦難耐。有這樣一則真實的佛門故事,發人深省。在玄奘大師到印度之前,印度的一位高僧,名叫戒賢法師,重病纏身,痛苦難耐,如同針鑽。
  • 五十集大型人文紀錄片《高僧大德》開機儀式在南京普光寺舉行
    長三角微電影訊 2019年1月5日五十集大型人文紀錄片《高僧大德》開機儀式在南京普光寺舉行。近年來,在中華禪墨研究會的推動之下,高僧墨跡的珍貴資料匯集、整理和研究、推動,正成為佛教文化「書為心畫」,對高僧墨跡的專題研究,其意義在於通過毛筆,通過對修道人自由之境的隨機記錄記錄的是高僧們無拘無束,一任天然的真實的日常狀態,寫字是他們修行生活的一部分,是高僧們修道生涯的生活當下記錄。
  • 這位高僧大德不一樣!聽聽他的故事,讓人生少走彎路
    這位高僧大德不一樣!聽聽他的故事,讓大家好,我是華林寺的普法,這期和大家講一個有德高僧的故事,看看你能學到什麼。這二個寺院沒有主持,請法師選一個去做住持,結果準備出發的時候出狀況了。來看法師的人把道路塞滿了,當時以為是來送別法師的,但是他們都是來阻礙法師去杭州的,因為蘇州需要他。
  • 進寺燒香拜佛,遇高僧大德,這些問題最好不要問
    無論因緣種種,進得山門來,便是有緣人。雖然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人人平等,畢竟每個人此生人身的根器不同,因果業力不同,造化深淺不同,那麼,內在的思維和心理便會不同,外在的言談和活動也會不同。很多時候,你不得不相信福報的真實存在。
  • 萬人朝拜敬仰的高僧大德,八字究竟有何與眾不同之處?
    學生B分析:命主雖然失月令,但自坐寅木為正印,且為丙火的長生,所以命主並不是太弱,財星旺透必然能得財,七殺旺透貼身,也能求名得權力,所以這是一個有財有官的八字。這兩個思路看似都有道理,但是卻都不正確。事實上,這是一位高僧大德的八字,終其一生,棄絕名利,弘揚淨土宗。他也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的老師,被稱為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大法師。講到這裡,有學生提問說,根本看不出這個八字的貴氣在哪裡呢?為什麼成就如此之高?而且這麼多財星,又有財庫,怎麼會是出家人呢?
  • 慧律法師:鼓勵他人 高僧大德都離不開這幾句話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閆秀勇) 說到鼓勵他人,古來高僧大德,都離不開下面這幾句話。 第一、要有長遠心 以前,在念逢甲大學的時候,有一位剛進入普覺佛學社的學長,大一剛進來,就發心說要出家,大二交到女朋友,後來就結婚了!現在,住在美國。這就是沒有長遠心,而且亂發願。隨便發願的人,學佛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
  • 六位高僧大德為我們做出了典範!
    以下這些高僧大德慈憫眾生的行為,我們理應效仿隨學。 靈裕法師:慈悲又恭敬 有一位靈裕法師,是位博通經論、名聞海外的大德。傳記上說他布施時「悲敬兼之」,既慈悲又恭敬。 他供養出家人上千件袈裟,送給病人不計其數的醫藥。每次得到好食物時,一定供養僧眾,而且對畜生從不呵斥、唾罵一句。
  • 什麼是大德呢?了解一下?
    這一段是說救脫菩薩在佛前為大眾開示:那些病重而想要延命者,應該如何供養藥師佛之後,阿難尊者就代大眾啟問菩薩,具體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呢?阿難尊者問救脫菩薩說:「菩薩,那些深受病苦折磨的眾生,應該怎樣恭敬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續命的幡燈又應該怎樣如法製作呢?」
  • 11位高僧大德圓寂前的珍貴開示
    這是勸勉大眾的。還有一首寫道:「秋水魚蹤,長空鳥跡。若問何往,往生淨域。覺而不迷,生必有滅。乘願再來,何須悲泣。」這是說自己成就道果,往生極樂的,會再來度生,安慰徒弟無須悲泣。第三首:「我佛遺教,以戒為師,依戒修定,因定發慧。由戒定慧,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趨向解脫。」這一首開示大眾要以戒為師,精進修行,才能得出輪迴苦海。最後一首:「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佛門養生十大秘訣 說說高僧大德長壽那些事
    據《歷代名人生卒年表》(清未民初梁庭燦著):自公元232年(三國)~1884年(清朝)的1652年間,生活在全國各地的571個高僧平均壽命達76.4歲,比歷代皇帝的平均壽命高36.1歲。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能達到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實屬奇蹟。就近現代而言,高壽的僧人、居士也比比皆是,清定上師世壽97歲、廣欽老和尚世壽95歲、趙樸初居士世壽93歲、李柄南居士世壽96歲。
  • 4位高僧臨終遺言公開!僅僅二十個字,讀懂受益一生!
    在佛教傳播的道路上,有著諸多高僧大德,為了弘法利生不畏艱辛;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和佛教的智慧開示眾生。如近代的虛雲老和尚、弘一法師、本煥長老、夢參長老等等,都是用盡一生,去弘揚佛法。尤其是這幾位大師的臨終遺言,何謂是用最後的生命去吶喊試圖警醒世人。想讓世人「眾善奉行,諸惡莫作。」
  • 11月17日 兩岸大德高僧武夷山品茶論禪 高雄小港機場直飛福州今首航
    兩岸大德高僧相聚武夷品茶論禪  第四屆武夷山國際禪茶文化節在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武夷山舉行,海峽兩岸大德高僧相聚千年名山,以茶會友,品茶論禪,共祝兩岸和平發展、國泰民安。 馬英九:臺北花博展現最美軟實力 為臺灣帶來機會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近日表示,臺北花博為臺灣帶來機會,讓臺灣展現了最美的軟實力,將這片土地孕育成長的花卉、科技、藝術及文化質量作了完美的融合,是「臺灣的驕傲」。
  • 49位大德法師 9大士瑜伽焰口:瑞峰寺盂蘭盆節大型公益超度法會
    迎請49位大德法師設9大士瑜伽焰口一堂:義烏市瑞峰寺盂蘭盆節大型公益超度法會義烏市瑞峰寺秉承上弘佛道,下化有情,普濟一切含生之念,住持道遊法師秉承九華山地藏菩薩的慈悲大願,特發心在農曆七月十五(2020年9月2日)迎請四十九位高僧大德,設放「
  • 看看這六位高僧大德就知道了!
    至七月二日午前,忽向西合掌,良久,說道:「佛來接引,我要往生了!」即令侍者,為之沐浴,更衣。繼命寺眾齊集大殿念佛。又令人扶行,趺坐龕中。午後一點十五分,於大眾念佛聲中,安祥含笑而逝。面色光潔,頂暖逾時不散。世壽七十五歲。
  • 金一文化聯合馨緣文化舉辦高僧書畫展
    中證網訊(記者 蔣潔瓊)9月5日,金一文化聯合深圳馨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辦「高僧墨寶丹青中國當代華人高僧書畫展」。
  • 溫州這位高僧曾主持普陀山佛教事務,一生愛國愛教
    圓瑛大師是中國近代佛教領袖,中國佛教會災區救護團團長、解放後中國佛協首任會長,他不僅佛學高深,還是一位愛國愛教的高僧。▲深日法師(右一)與恩師圓瑛法師(中)合影宣傳抗日,募款救災抗日戰爭前後,深日和尚緊跟圓瑛大師積極參與抗日宣傳、救災救難等各類活動。
  • 高僧的告誡:嘴是福禍門,多說這3種話,就是在感召好運
    我與揚州禪智寺的得道高僧有過交情,過去我就曾同他談及過「口業」這個話題,想問,既然一張嘴能夠給人帶來諸多厄難,那反過來,又如何通過一張嘴來給自己積累福源善報呢?當時高僧就很明確地告誡過我:「一個人要想福報越深,就要多積累口德。這三種話說的越多,就是最好的布施,也是在締結善緣和感召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