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實體書店迎網而上,別具一格的裝修吸引了眾多的讀者!

2020-12-13 青海生活頻道

隨著網絡書店崛起,實體書店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些實體店難以維持關門歇業。但是,面對網絡的衝擊,西寧的實體書店並沒有減少,反而出現了增多的趨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書店內別具一格的裝修和暖色調的燈光讓這裡顯得古樸而溫暖。實體書店不減反升

西寧實體書店有哪些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老牌的新華書店和西寧書城。如果詢問一些年輕人這個問題,他們會告訴你有幾何書店、西西弗書店、裡想書店、創客書吧……

記者打開百度地圖搜索「西寧書店」,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書店被羅列出來,其中有人盡皆知的老牌書店,也有設有咖啡區,經營方式多樣化的新型書店,實體書店在網絡的衝擊下也呈現出勃勃生機。

如今,人們逛書店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買書,而是愛上了書店獨有的氛圍。利用閒暇時間,看一本好書,喝一杯香濃的咖啡,靜靜地享受讀書的樂趣,已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別具一格的裝修,暖色調的燈光、舒適的座椅、悠揚的音樂以及淡淡的咖啡香……一些新型實體書店正以自己獨有的優勢吸引著讀者。

徜徉在書海中,體會閱讀的樂趣。難以取代的閱讀氛圍,1300多平方米的超大空間,高高的書架整齊排列著,暖色調的燈光讓這裡顯得古樸而溫暖,200平方米的咖啡區裡,陽光從落地窗照射進來,讓整個環境顯得整潔而舒適。

走進西寧市城北區裡想書店,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裡的一切顯得那麼和諧。

相關焦點

  • 西寧大十字新華書店搬家了!
    西寧大十字新華書店搬家了!9月19日,大十字新華書店搬家了!國慶節前,書店將在民主街1號新址營業,繼續為廣大讀者服務。 作為我市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大十字新華書店在「促進城市文化市場繁榮、鞏固文化傳播陣地、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青海、提高市民素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窗口和全省最具影響力的實體書店,凝聚著幾代高原兒女深厚的文化記憶和文化情結。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書店經常被視作城市的文化地標之一。近來,不斷有新的實體書店開業,光明日報報導稱,截至11月,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結合這些數據,一個現實問題也隨之而來:書店數量增加的同時,有多少讀者會進店買書?如何才能吸引讀者「買買買」?
  • 「實體書店」讀者被款待,知識被尊重——一家好書店與咖啡廳無關
    然而漸漸地,關於書店的這些變化,傳來不同的聲音,「一家新書店,如果沒有重金聘請知名設計師設計,沒有打造出讓人驚喜的美感,簡直都不好意思開業」,「書店一改傳統書店的模樣,裝修越來越豪華,設計越來越前衛……書店裡少了正常的寧靜閱讀,一片美景喧囂之下,丟失了書香」……這些批評,事出有因。
  • 線上書店線下開店 實體書店該如何轉型應對?
    過去的十年裡,有近五成的實體書店倒閉,這也一度引起外界的猜測,實體書店是否已經日薄西山,將被線上書店給代替?不過,最近的兩條新聞卻讓人對這種猜測再度起疑,線上書店的兩大巨頭當當網和亞馬遜都逆勢而上,在線下開起了實體書店。
  • 圖書網店新場景:實體書店線上店「裝修一新」迎讀者
    日前,記者在網店平臺組織的的系列活動中發現許多大書店、老品牌都玩起了新花樣,如入駐京東的中國書店、Page One等特色線下書店首次上線6.18,讀庫、《參考消息》等特色店鋪也都在積極參與年中活動,湖北新華書店、安徽新華書店、上海書城等在線下以場景化直播助力銷售。一連串的優惠活動和營銷玩法,讓讀者在6月盡購好書,盡享好課。
  • 服務周邊10公裡讀者剛需——實體書店也送外賣了
    實體書店外賣首單來自鍾書閣。外研書店店員正在準備裝外賣。李美雲/攝萬物皆可外賣,北京的實體書店最近也加入外賣中。首批72家實體書店已經陸續上線美團外賣,這意味著,讀者能在下單後大概30分鐘的時間裡,親手接到想要的圖書。書香和飯香,你可以同時擁有。
  • 實體書店也送外賣:服務周邊10公裡讀者剛需
    【來源:中國青年報】服務周邊10公裡讀者剛需—— 實體書店也送外賣了 實體書店外賣首單來自鍾書閣。 萬物皆可外賣,北京的實體書店最近也加入外賣中。首批72家實體書店已經陸續上線美團外賣,這意味著,讀者能在下單後大概30分鐘的時間裡,親手接到想要的圖書。書香和飯香,你可以同時擁有。 當然,也有質疑聲的存在:有什麼書這麼著急非得外賣?外賣價格高為什麼不用電商?店裡那麼多書選哪些上外賣?
  • 逛書店的人不買書,實體書店怎麼辦?
    你去書店幹什麼,這個問題可能關係到實體書店的未來。近日有報告指出,2019年,實體書店行業呈現兩個基本態勢:一是連鎖書店規模擴張繼續,二是不同規模書店普遍在業務上進行多元嘗試。在遍地新開書店的場景下,「書店+」也早已不是一個新詞——咖啡、文創、讀書沙龍、展覽、小劇場,甚至超市、酒店、加油站。思路無外乎兩種:一是售賣加號之後的商品,為書店帶來書以外的收益;二是以加號之後的內容吸引人流,間接提升圖書銷量。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然而,實體書店的這兩種思路依然會觸碰發展的天花板。論賣書,相比電商始終存在價格劣勢;論賣別的,又似乎離書有些遠。
  • 行業大咖在長論道實體書店發展
    艾立民指出,繼續推進融合發展已成為實體書店轉型的關鍵,能否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重塑實體書店的核心價值,成為書店轉型的重要任務。「實體書店本身就是知識服務的場所和平臺,具有開展知識服務的基礎優勢。」艾立民認為,實體書店推進融合發展就是要充分發揮傳統業務的優勢,積極與新技術、新渠道、新平臺、新產品融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現傳統書店的價值重塑,努力打造以閱讀為核心,以知識傳播、文化交流和引導新的生活方式為基礎的新的經營模式。
  • 廈門民營實體書店:從「寒冬」向「春天」行進
    陳社光坦言,彼時他連退休金都用來貼補書店房租和人工費用,還是無力應對日漸高企的成本,「經營一度難以為繼,當時已經做好了關店的準備」。 民營實體書店遭遇「寒冬」,行業困境在數據上也有直觀的體現。據了解,2000年前後被業內認為是廈門實體書店的「黃金時代」,彼時全市書店數量達到400餘家。而截至2014年,當地實體書店銳減至265家,數量不到歷史最高點的七成。
  • 實體書店變身文化空間 "泡書店"成新休閒模式
    中國江蘇網8月21日訊 剛剛出爐的「2017江蘇最美書店」榜單中,全省共有10家書店入選。其中,我市有江蘇大眾書局常州吾悅廣場店、常州書式生活吾悅國際店和溧陽金谷文教書店3家書店上榜。  據悉,「江蘇最美書店」每年評選一次,旨在展示江蘇省實體書店的靚麗風景和豐富的閱讀活動,引導人們關注和支持實體書店發展,推動實體書店轉型升級。
  • 日本實體書店探索新模式
    ,日本的出版業和實體書店也受到很大衝擊。據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還向社會「募書」,一些投宿者或來訪者還會把自己的書留下,書店經過選擇後進行陳列。據「東京書與床」工作人員介紹,來訪者中20多歲和30多歲的年輕人佔到90%,很多是從社交媒體上獲悉,慕名前來的。今年11月是書店開業一周年,據說入住率一直保持著近100%;書店在海外也獲得了很高評價,英國的《獨立報》和《衛報》以及很多時尚雜誌都對其進行了報導。
  • 實體書店選址有學問 影響自身定位
    原標題:從選址看實體書店的商業邏輯   無論是開設24小時書店引領潮流的三聯韜奮書店,在商業區吸引年輕人的單向街書店,還是主打電影圖書的庫布裡克書店,亦或是銷售原版進口書籍充滿國際範兒的PAGE ONE,單從選址上就可以看出這些實體書店的商業邏輯。
  • 再造「實體書店」
    二樓的30把讀書長椅,時刻吸引著讀者沉浸在文學作品的文藝範裡;三樓則是小朋友的天堂,不僅有獨家引進的早教體驗中心,還有兒童繪本交流專區,水吧可提供現磨咖啡。對於書店來說,重振形象,以新的姿態出現在讀者面前,是當前品牌探尋通向未來的突圍之路!在永定區政府大院一隅,破繭重生的永定區圖書館,和從前大不一樣:整體設計採用新中式風格,實木的大門上「國家一級館」的金字招牌格外醒目。
  • 「我是馬雲、李彥宏就好了」不舍書店閉店 女書友在煙臺實體書店留...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4日訊 近日,煙臺噹噹閱界實體書店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出通知,將於5月18日正式閉店。據悉,煙臺噹噹閱界實體書店位於萊山區煙大廣場2樓,門店為上下兩層設計,面積共計3000㎡。2017年12月,噹噹閱界入駐煙臺時,引發眾多書友歡呼。
  • 線上成功了落地做實體,網上二手書店多抓魚怎樣抓住年輕人的心
    倉儲庫房搖身變敞亮書店都說實體書店難做,二手書店更難做,但偏偏有人不僅做成了,還做得風生水起。這就是多抓魚。多抓魚最初並不是一家實體店,而是一家網上二手書店。這次短暫的運營只有六天,沒有進行大範圍的宣傳,但讀者的熱情令人驚訝,每天結帳的讀者都排成了長龍,小小的300平方米店面,竟然創下了六天賣出將近兩萬本書的業績。這次實驗讓貓助和多抓魚團隊對實體書店充滿了信心,經過一年的策劃和裝修,新的多抓魚二手書店於今年10月在原址正式開放。相較去年試運營時只有地下空間,這次的二手書店騰出了辦公空間,將店鋪空間擴展到了三層。
  • 實體書店如何走進校園
    中原圖書大廈(省發行集團的工作部門)目前已籤約13家,其中:開業運營8家,進入設計和裝修階段的有4家,合作對象涵蓋高等院校、中小學校,公辦學校、民營學校,商業培訓機構、公安政法學校,經營場地突破省會城市,延伸到郊區縣市,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鄭州大學、鄭西一中、鄭州外國語學院、河南警察學院等校園書店成功的運營模式吸引了來自各地考察團隊,紛至沓來,絡繹不絕,已成為校園書店建設的行業翹楚。
  • 實體書店遭遇寒流
    面對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電子圖書的興起、網絡書店的擠壓和運營成本的增加等重重困境,傳統意義上的書店,僅靠賣書盈利已經很難生存了。  張修龍說,這麼多年來早就有網店,但是這兩年網店開始低價傾銷圖書,甚至賠本賣,五折基礎上又折上折,比出版社的成本價都低,這讓實體書店很難抗衡。原來當當網專門做書,今年又增加了京東和蘇寧易購,他們不以賣書為主,卻拿書業做廣告,增加網站的流量和點擊率,但是他們的做法會讓老百姓以為書店利潤很厚,其實我們早已進入微利時代了。還有店面和成本,開架書因為很多人翻看造成的損壞,都由書店承擔。
  • 上海嘗試建立「讀者+實體書店+公共圖書館+咖啡館」書香聯盟
    新近從上海市徐匯區獲悉,這裡正在嘗試建立「書香聯盟」的新模式,由讀者和閱讀類社會組織組成「書香行者」,由咖啡館、實體書店、公共圖書館和社區公共空間構成「書香驛站」,把閱讀者和閱讀空間全面打通,形成都市溫暖的閱讀氛圍。  上海徐匯有濱江西岸的現代藝術,有梧桐掩映下的老房子,也有徐家匯娛樂購物的商圈和高科技園區。這些城市「熱點區域」,可以因為「書香」而結緣。
  • 走進亞馬遜實體書店
    亞馬遜工作人員德博拉·巴斯介紹說,亞馬遜書店利用20多年來線上銷售所積累的用戶數據,找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書籍擺上書架。篩選書目依據若干標準,包括用戶的星級評價(至少四星)、未上市圖書的預售情況、圖書銷量排行、獨立讀書評論網站Goodreads上的圖書推薦或評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