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選址看實體書店的商業邏輯
無論是開設24小時書店引領潮流的三聯韜奮書店,在商業區吸引年輕人的單向街書店,還是主打電影圖書的庫布裡克書店,亦或是銷售原版進口書籍充滿國際範兒的PAGE ONE,單從選址上就可以看出這些實體書店的商業邏輯。對於一家實體書店來說,選擇正確的地理位置,不僅有助於培養受眾人群,找準適合出售的圖書品類,同時對自身的盈利也同樣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實為實體書店找到合適的位置,就已經找到了走向成功的鑰匙。
商圈 客流大是書店盈利保障
對於實體書店來說,選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經營策略,直接決定了書店能否生存下去,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自身定位,是實體書店經營的第一要素。很多書店為了保證客流量,在選址的時候會青睞商圈。位於朝陽大悅城4樓的單向街書店店長鄒棟林說:「單向街書店選擇在商場裡,是因為客流量較多,對書店的盈利能夠提供保障,商圈裡的年輕人比較多,單向街的大部分讀者都是年齡在25-35歲的企業白領,正好符合書店的受眾人群。」
除了單向街書店,PAGE ONE書店的選址也定位在商貿圈。PAGE ONE在北京有國貿店、頤堤港店、三裡屯店,均位於北京的高端消費區,而PAGE ONE的圖書消費人群與其相同。據PAGE ONE市場部負責人張瑩介紹,北京的三家店英文原版書的比例都達到了65%以上,書店的讀者主要為20-35歲熱愛時尚的年輕人,以及受過高等教育的、可以閱讀原版書籍的、收入水平中高端人群。找到合適的地理位置,能使實體書店的運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書店在選址時,首先關注的就是客流量,現在商圈已經成為很多實體書店的優先選址地點。
街道 高辨識度培養新讀者
三聯韜奮書店的第一家店面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第二家書店在清華大學東門附近。相比在商貿圈的書店,三聯韜奮書店將目光瞄準在了街道。在街道上建設獨立的書店,內部面積會相對較大,而且讀者進出比較方便,地理位置比較明顯,實體書店的辨識度較強。三聯韜奮書店總經理張作珍表示,相比在商圈裡的實體書店,在街道上的書店更方便舉辦相關的讀書活動,對書店營業時間的設定也比較自由。
資深出版人張金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實體書店的選址非常重要,人氣、租金、在行業內的影響力等都與選址有關。根據選址找到書店的定位、圖書的品類、基本的運營模式,而且圖書籤售、作者講座、名人沙龍等活動在地段好、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活動效果,對培養書店的知名度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社區 氛圍相符成就有利位置
在張金看來,傳統的大型書城模式已經沒落,現在是書店細分、體現自身優勢的時代。從一家書店的選址就可以了解到這家書店的特色以及細分的方向。以庫布裡克書店為例,坐落在當代MOMA社區內,周圍的建築藝術氣息濃厚、藝術商店的種類也較多,與庫布裡克注重藝術類圖書的特性重疊。北京庫布裡克書店店長王婉君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書店的對面就是百老匯電影中心,是一家知名的藝術電影院線,很多人在觀看電影後會到書店裡逛一逛,而且書店內電影圖書的種類較多。
「書店選址的原則就是繁華的地段、成熟的商業圈、學術氛圍濃厚,人們購買能力較強的地方。根據所選地理位置設置適合讀者購買的圖書,考慮書店的整體裝修、空間布置等因素。」張作珍強調。
由於網絡書商的衝擊,實體書店需要細分化,在選址上還要考慮到周邊因素並與其他業務相結合。「攝影圖書與攝影器材商店、兒童圖書與少兒用品店、教育類圖書與培訓機構等,利用環境條件挖掘潛在的用戶人群。」張金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