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常、道德與疾病的關係

2021-03-01 傳統文化學習群
弘揚中國千年傳統文化

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傳遞正能量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應該有的義務和責任 !


我今天能坐到這兒,和大家一起談道論德。我們的緣份,不是一般的,能夠談道論德,是我們的福份。所以今天我在此向大家首先做一個自我介紹,可能有人會認識我,雖然沒見著我,也認識我了。可能有的人還不認識我,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文化程度水平很低,講出來的話很粗,是地方語言,因為我是個農民。可能也看過我講課的光碟,因為我從小就是一個很野蠻的一個孩子,不是那麼通情達理。 

我叫劉有生,今年是70歲,住在黑龍江省克山縣,我現在可以說四年沒有種地了,已經不再種地了。凡是哪裡有需要我的地方,我就儘量而為吧,能夠去的地方,我就去了。 

幹什麼?我的宗旨目標就是一個——解除各人的身心痛苦、家庭的煩惱。所以我在講課之中,我是這麼說,我的心裡也是這麼想的——我微薄之力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從我親身體驗去感悟,把我的經驗傳給大家。我這個人就是這樣,知道多少說多少,從不保守,既不擴大也不縮小。所以我要講一講,講什麼?我不是談玄也不是論妙,講的是什麼?當人之道。第一點講的當人之道,第二個疾病與倫常關係。 

疾病分析 

病由己生,好時由己 
疾病與倫理道德的關係,它們中間是怎麼形成的疾病,就是倫常道虧欠的,所以身體不健康,就說這些病,我們得到身上了,得到身上怎麼來的?往往有很多人,也都知道是怎麼來的,可是排不出去,身體就不健康。身體不健康,家庭不幸福,每一個家庭,是我們社會一個細胞,一個細胞、一個細胞不能健康,所以就不能達到很好的平衡性。 

我今天要講的東西就是:人為什麼要長病,病是從哪裡來的,病來了以後,我們明白道理了,怎麼能把它排出去,排出去之後,我們又怎麼樣能保護好。鳳儀先生講一個道理,講的什麼呢?他說我們救你命是救一時之苦,要救性,救性是救萬苦,因為生命是有限的,可是我們的靈性是無限的,我們要把無限的東西延長下去,那就把它救助性,性是源源無絕的,所以今天我要講這些個道理。今天所要講的就是這個,什麼呢?病有多少種,病可以分很多種,有的是心理上來的,有的是性理上來的,有的是生理上來的,有的是運數上來的,有的是因果上來的,有的是天然上來的,還有是精神上來的,還有冤業上來的,還有德行上來的,等等很多。總之病由己生,好時候還由自己好。 

百病由心生,五行性理犯克 
有很多中醫博士給我也講了,說百病由心生,一點沒說錯,病由心生,好的時候還得由心好。說這些病來了之後,什麼原因?五行性理犯克。什麼是五行?我們有很多人都明白,叫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是什麼東西?是一個代號,代號之中有很多的密碼。什麼叫密碼?就是來一個聖人,從五行之中取一個密碼,打個比方說吧,釋迦牟尼佛明白了五行,從五行之中取出了一個什麼呢?殺盜淫妄酒,用這個方法去度化世人,使人明心見性;孔老夫子明白了五行,從中取出一個密碼,什麼呢?仁義理智信,來用它給我們做導航,指引我們的方向;王鳳儀先生取出一個密碼,是什麼呢?恨怨惱怒煩,配合這五倫五常,實行了倫常大道。說一個聖人取出一個密碼就度那茬人,五大教的聖人都是如此,都是勸人至善。我們不管要學習哪一個,我們要至微至精。 

恨怨惱怒煩,五個毒藥丸 
所以我講這個道,講鳳儀先生的道,不是談玄,不是論妙,就是講的當人之道。因為我們人沒有當好,所以身該長病,病是外天的,性格要好了,病魔就跑了。三分藥七分養,善治不如善養,那得怎麼辦?這個病來了,都什麼樣的病?病很多,因為恨怨惱怒煩,在善人講這是什麼呢?五個毒藥丸。可這五個毒藥,它配合著什麼?配合著我們心肝肺脾腎。心肝肺脾腎有病了,你就有毒了,裡頭進去毒了。 

這個毒怎麼進去的呢?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裡頭進入我們的體內,所以說叫善惡就一念,六道輪迴就在眼前,就是一念之差,就把病毒種進去了。因為這個病毒是無形的,我們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它是一種什麼東西?一種毒氣,一種暗氣,換句話來說一種黑氣。病就是氣,實際病不是別的東西,就是二樣:一個氣,一個火。說心思要生火,氣多就多寒,寒火相加,病根紮下去了。病根存到身體裡,扎到體內。你跟五行界的人,跟哪一界的人生氣,病就種在你哪一個經絡裡。因為人體是五行形成的,也是金木水火土形成的。 

因為金木水火土,它就是一個代號,我們身體也是這樣形成的。因為在五行之中,不能相生,而是相剋,這叫克病倫常之病。怎麼相剋的?那就是恨怨惱怒煩。恨人要傷心,恨其他人要傷心,心忙、心跳、心慌、心厭,夜晚失眠,夜晚多做怪夢,咳嗽、吐血、癲狂、失語,精神驚變,精神錯亂,在五行之中這種病是最危險的。因為它是阻在心上,隨時隨地都可以危及到你的生命。 

精神病,源自恨氣大 

再一點,要得精神錯亂的病,我講過精神病,精神病這種東西,開始我講病,我認為什麼病我都能講,我不害怕,我講過精神病。說這精神病是怎麼來的?恨氣大來的,顛三倒四,我後來受了精神病人的害,就不敢接觸他,不敢正面去接觸他。因為他咋呢?我在光碟上也講了,他砍過我兒子,拿斧子把我兒子腦袋砍過五斧子。因為我兒子腦袋本身就受過車禍,他又給砍五斧子,把人腦袋給砍癱了,這個精神病太危險了。我也碰到好多的精神病,後來我就不敢講這個病了,因為他不聽話

心臟病,火性多恨,毒存血內味道苦 
另外,心臟病我也講過,心臟病是怎麼來的?人使心過度。他這種毒氣存到哪了?存到心血管裡頭了,在人心體內心血管裡頭,毒氣進到那裡去了,所以人得上心肌炎、心積水、二心瓣狹窄、三心瓣狹窄、心肌梗塞,有的得先天性的心臟病。這種病很多,所以這個病得上之後,說沒命就沒命。

我記得上我那去,有一個老人,一個五十多歲的男同志,他得的是心壞死,在齊齊哈爾住院,住了二個月,沒有住好,後來他上我們,那時我們還有心理療病場所,他去了。去了,我們也是講課,我們每天都要講課。在講課之中,我們那人多,也是人多,不單獨給人講,就這麼坐這給他講,讓他自己往這深認識。他在我們那裡待了五天,他認為不能好,這是因為啥呢?他沒有鑽進去,他認為不能好,可是有別人勸他,不讓他走,說你好好的聽一聽,你看你這心病是哪來的。他待到第七天,突然間他就天良發現,他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也就是半個小時的時間吧,他就暈過去了。等他過來的時候,他就說:「我好了,我心不疼了。」他怎麼的呢?他把他的黑氣排出去了,他找到他的病根了,所以他好了。 

這是心界的病,我只能舉一個二個例子。因為我講的年頭多,實例太多了,好病的人也太多了,不計其數,可以說成千上萬。我們不但救他一個人,我們能救他一個家。家庭小社會,和合樂自然,家庭也像一個小社會似的,和合樂自然。今天我們的主席提出來,讓我們和諧,對!我們就應該和諧,跟每一個人都要和諧,用我們的德行去感化他。 

肝病,木性多怒,毒存筋內味道酸 
這是心病,肝病怎麼來的?肝屬木,心屬火。肝病是怎麼來的?肝病是發怒。大家都知道怒氣要傷肝,心要迷、眼要花、耳鳴、牙疼、嘴斜眼歪、中風不語、二背發沉、四肢麻木、肝膽有病、半身不遂,這肝病就是這麼得的。 

現在一般得肝病的女人少、男人多,為什么女人要少,男人要多?男人要得上肝病,多半是跟女人生氣來的多。為什麼跟女人生氣要得肝病?因為肝是屬於實成,它屬陰,生怒氣的時候會容易種到肝上。怒氣傷肝,肝屬木,在五行來說,它是木,木主東方,這肝病得上之後,肝硬化,到肝硬化這步就不好治,到肝癌就更不好治。因為啥呢?他那個毒已經都滿了。這肝病毒氣存到哪裡了呢?存到筋裡頭了。有人往外排的時候,往外倒的時候,倒出來那個味是什麼?是酸的。苦辣酸甜鹹,那是五色五味,還分這五色,有人吐出那東西,還有白的,還有黃的,還有紅的,還有黑的,這個都是很正常。當你沒見到的時候感覺很驚訝,但我們都常了,不以為然了。這是正常的嘛,往外排你體內的毒,把這毒倒出去不就好了嘛?所以這個肝病就是怒氣來的。

 

脾胃病,土性多怨,毒存肉內味道甜 
這脾上的病怎麼來的呢?脾上的病是怨上來的,怨人要傷脾。往往很多人都是這種情況,遇事不往自己身上歸,淨往外怨,什麼事往外怨,怨人,怨氣大,怨氣有毒,存到心裡是病,怨人要傷脾的。膨悶、脹癆、噎嗝、短食、上吐下瀉、胃虛、胃炎、胃潰瘍,嚴重就是胃癌了。 

這病是怎麼進來的呢?一股怨氣就進來了,這就叫起心動念中進來的。它這一股毒氣存到哪裡了呢?存到周身的肉裡頭了,在人體內的肉裡頭了。它往外要排的時候,排出的味是甜的,吐出那色是黃的,這就證明胃病。 

肺病,金性多惱,毒存肺膚味道辣 

金,金性人,金性人得病啥樣?肺病,好惱人。惱人就是嫉妒人,惱人要傷肺了,氣喘、咳嗽、吐血、肺病、肺虛、肺炎、肺結核。兒女不孝雙親最傷肺,老人憂愁兒女最傷氣。 

往往有很多人,在老人那方面,跟老人沒少生氣,生了不少的氣,可他本身還沒毛病,他的孩子多病,肺炎、腦炎、腦瘤、腦癱。可是這種病要往外排的時候,味是辣的,往外倒的那個味是辣的。他這個病毒存到哪了?存到肺管跟皮膚裡頭了。 

腎病,水性多煩,毒存骨髓味道鹹 
下面就是水性人,水性人得病是什麼病?水性人得病是腎病。腎病怎麼得的?煩上得的。煩人傷腎,腰酸腿疼、肚腹疼痛、精神發靡、膀腫、腎虛、腎炎、腹膜炎、糖尿病、腰椎結核、腰間盤突出、股骨頭壞死。這個病是從煩上來的,它這個病毒存到哪了呢?存到人身的骨髓裡頭。它要往外倒的時候,吐出那個味是什麼?是鹹的。 

五臟為實屬陰,氣自沒你大的人;六腑為空屬陽,氣自比你大的人 

所以在五行之中,我講的這個是五臟,五臟裡頭還有六腹。六腹是什麼?六腹就是空的,五臟是實成的。空的是什麼?胃是空的、膽是空的、大腸是空的、小腸是空的、膀胱是空的,三角胰子還屬陽。空的屬陽,實成的屬陰。

 

人要是把病作上之後,實成東西有病,就是一個肉疙瘩。心肝肺脾腎都是一個肉疙瘩,它要是受傷了,多半是你跟沒你大的人生氣來的。空的東西有病,多數是比你大的人,甚至你的長輩,跟這樣的人生氣來的,這是六腹。 

身體外五行病的倫常對應關係 

內五臟,內五行,還有外五行,外五行是什麼?人體分三大部位:頭、腳,頭是上邊,腳是下邊,還有中間,總共這三大部位叫上中下。 

頭部有病,那就不用說了,頭是頂天的,犯上來的。犯上的事就很多了,像自己的父親母親、長輩的,老師、領導,這都屬於犯上來的。 

腳上的病是傷下,腳上的病你是跟晚輩來的,中間就跟平輩的。兄弟如手足,上半部是哥哥,那腿就是弟弟妹妹。 

從過去來說,夫妻之間要是鬧意見、生氣,男的跟女的,那會頭上有病。女的跟男的生氣,會頭上,現在不是了,現在是男女平等,上哪去了呢?上腰了,上中間了。男人有病,跟女人生氣也在腰上,女人跟男人生氣,病也在腰上,在婦科上。有很多得婦科病的,子宮瘤的、子宮炎的,還有子宮癌的。怎麼來的?夫妻之間不是調和的,這叫陰陽不和。 

我們在講病上,首先病從哪作的?家庭倫常道不調和,那就是家庭五行不得轉,所以病的部位也不一樣。 

如何好病 

找準病根,找人好處,認己不是 
我們怎麼能好呢?這個病得到身上,我們怎麼能讓它好?認準病源,找準病根。倒找一面,找人好處,認己不是。很簡單,就這麼幾個字,多麼簡單啊! 

翻良心,人是我,我是人 
怎麼能找著呢?善人講到過翻良心。翻良心怎麼翻哪?事怕顛倒,理怕翻。拿人心比自心,來回的顛倒,顛著顛著一般沉。人是我,我是人。那就說這麼一句話:人老如同我自老,人貧如同我自貧。把它翻轉過來很好的印證一下。 

講病指方向,好病在個人 
人體從中間分開,左邊身體有病是跟男的生氣得來的,老少三輩,看在哪個位上;右邊身體有病,是跟女的生氣來的。認清它,道破它。老善人講這句話:「此病必好,請常試之。」你常常的試一試,看它好使不好使。所以好使了,你往前進行;不好使,還不耽誤你。不耽誤你治病,因為人命關天。 

我在多年講病的情況下是這樣,我不給人多說。根據他的病情、病狀能夠判斷,判斷他跟五行界哪一界的人生氣來的,讓他自己,說講病在我,好病在你自己。我們講病人是幹什麼的?就是給你指一個路子,給你指個方向。可病是由自己生的,好的時候還得由自己好。病,你自己不想好,我們講課的人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因為你沒進入進來,沒進入那個角色,就是你沒鑽進來。就像我們修行人似的,你雖然表面是修行,可是你沒投入進去,還是不能成功的。所以這個病,當時我就講這個,然後往下我再說一個。 

多數病來自家庭倫常道有虧 
病是從哪裡來的?多數從家庭倫常道有虧來的。家庭裡的道,很主要,特別主要。家道家道,家庭就是道。道在哪?道在家。佛在哪?佛在心。我記得有這麼一句話,佛門講的這句話:「佛在靈山別遠求,靈山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須向靈山塔下修。」對!我們心就是靈山那個塔。心是佛,佛是心,不離一根。佛是怎麼成的?佛是人成的。我們得會當人,會當人,超出三界;不會當人,罪難逃。

因為我們人,孔子講了:「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本性歷來都是善的,受後天的薰染,受父母的薰陶,受環境的感觸,養成了不良的習性,所以把自己的心情給壞了,走上一個什麼道路?走上不明理的道路。自己都什麼?爭、貪、驕,把仁義理智信忘掉了。學道的人很多,學佛的也很多,幾人能看破?困擾在什麼?困擾在酒色財氣之中,被酒色財氣迷住了,所以人要起爭貪。古代的聖賢怎麼成的?聖人、賢人怎麼成的?他們是漏出去的。從什麼裡漏出去的?從爭貪裡漏出去的。他們是不爭不貪,所以他們為聖人、為賢人。 

所以我們家庭這種,人有病,都病到誰身上?病到親人和近人身上。死,死到什麼人身上?死到親人和近人身上了。 

近人要遠、遠人要近 
所以王鳳儀先生講的道理,讓我們近人要遠、遠人要近。這近人咋還要遠呢?不要牽掛。牽掛心最厲害,牽情掛愛就是罪。我們要牽著他,要掛著他,就要管他,越管越起反感。所以古代聖賢有那麼句話:「兒女不必管,全憑德行感。」 

溺愛是推兒女下地獄 
現在就產生一種什麼?產生一種溺愛,認為是盡此道。老人對子女溺愛,善人說那句有道理:「簡直你推兒女下地獄。」你只用物質和金錢去愛護他,你不用精神去愛護他,那不簡直就把他推地獄去了嗎?用有用的金錢,可以說把兒女給毀壞了,養成兒女什麼?好吃懶做、吃喝玩樂、花天酒地、為所欲為,造成了無邊的罪業。 

用金錢立功立德,大孝於天下 
王鳳儀先生講的:「我們用有用的金錢,可以立功做德。」怎樣去立功?怎樣去做德?救困扶急、惜老憐貧、修橋補路、捨身布道、建築學校,達到什麼?安老少懷。老有所安、少有所懷,我們要辦這些東西。把這些東西,天下的兒女、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孩子;天下的老人,就是我自己的老人。那就要達到什麼?大孝於天下。 

倫常道-父慈 

父母要慈,領子學道 

那就講到家庭五倫之道——父要慈,子要孝。父要慈,父怎麼去慈?老人要領子學道。子女要由教而成,由不教而壞。教不是管教,是領教。父母是前車,前車過去就有轍,只有你步著父母所指引的方向,不用你教他。我們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舉指言談都在做什麼,都在你兒女的腦海之中打上一個深刻的烙印。所以兒女就步著父母的行蹤去走。那就說父母的第一任老師,你怎麼做?你給兒女一個什麼印象?說我們能不能把兒女領教好,那你就要盡慈道。你別管兒女孝不孝,你要盡慈道。我們做兒女的,不管老人慈不慈,你得盡孝道,各盡本位。各人歸到各人的本位上去,正本清源,要正本清源。 

父母孝敬老人,是為子女培德 
所以說,我們父母是第一任老師,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是第二任老師,情同父母,所以叫孝父母、敬師長。要孝敬父母,還要尊重師長。因為我們的知識是從老師那裡得來的,老師是育你的才,我們父母要給兒女培德,才能達到德才兼備。 

可是現在往往有很多的父母,光知道育才,不知道培德,那就是說土壤裡缺肥。這一棵苗子長的不會茁壯,長來長去它要乾枯的,缺少什麼?缺少肥料,缺少水份。那要說起來,就是父母缺少給兒女培德。 

德是什麼?德是根。德在哪呢?德在老人那培。孝敬老人就是德,所以叫你孝親,子能孝你;你要逆親,子準逆你。所以我們要效法古人,我們看到古人——周文王大孝,對母親極孝,用他的孝來治化百官,百官用孝治化萬民,所以周朝八百年。古代的大舜極孝,所以感動了堯王。一個孝字能感動天下,我們虧了孝,就虧了本。所以兒女不好,你別怨,往我們自身上歸,找找我們自己。有人說了:「我很孝。」不一定啊! 

細細格物自己問題,知道之後止住問題 
孔子講一個道理,講三綱與八條目。頭一句話,八條目就讓我們格物。「格物」那個字很深很深的啊,因為我的行持,王鳳儀先生理論思想的時候,我沉思萬想,細細格物,才知道自己是一個不孝之子,是個忤逆之子,讓我的老人跟我操心。讓我的母親,我病到嚴重的時候,我母親七日沒有吃飯。我想到那一點的時候,回憶那一點的時候,我痛哭流淚啊! 

生兒育女,可以說人人都樂,能有幾人孝雙親?能有幾個人對老人盡孝?孝心都分多少種,善人講叫「孝三界」。孝三界,知道嗎?孝性、孝心、孝身。那就把老人孝到佛國去了,因為性是佛,人人都有佛性,每個人都有一個佛性。我們要沒有佛性,你不會轉一個人的,都有成佛的資格。 

我們的佛性為什麼沒有流露出來?因為我們有習性,我們還有秉性。習性是什麼?習性有好的習性,有壞的習性。習性也分兩種,分善分惡。不良的習性是惡的,什麼叫不良習性?就是吃喝穿戴闊、抽菸喝酒、吸大煙,吃喝嫖賭什麼都幹,養成一個壞習性,認為是享受,豈不知造下了無邊的罪業。造下了這些東西得誰去受?自己做,自作自受。 

所以我們就格物這個,格物你才能知道,知道你才能止住;你不知道,你又怎麼能止住?不知道自己。什麼叫開悟?明白了,知道對方的好處了,找到自己的毛病了,真正你就叫開悟了,這就明白了,明心了。找不著自己,我沒什麼缺點。不可能,不會的,人不是聖賢,豈能無錯?誰能沒有過錯?我們修行修道,道在哪?道在我們自己本身,不用向外去求。 

天清地寧,準生神童,天不清地不寧,準生糊塗蟲 
道是什麼東西?王鳳儀先生講:道是二口子,就是一男一女,一陰一陽,一天一地。陰陽和了,就生貴子,天地和了,風調雨順,夫妻和了,生貴子,家庭和樂,家庭幸福。陰陽不和,五穀不能豐收,家庭男女不和,不能生出好的後一代,不能生出孝子賢孫,這一點我們都很清楚。男人性子清,高高興興的,這叫什麼?這叫天清。女人高高興興的,那叫什麼?地寧。天要清,地要寧,你準能生個神童。天要不清,地要不寧,男人生氣,不就天陰了嗎?女人要生氣,地不寧,這不地陷了?天不清、地不寧,準生個糊塗蟲,然後把孩子留到世上,怨天怨地的。 

孩子有問題,切莫推責任 
甚至有人都這麼講過,我聽有人這麼講過,說那這孩子——她不說她的事,她說怨誰?她怨祖宗,她怨人家根不好。根不好在誰那呢?根在你那疙瘩,她怨她爺爺奶奶。古人有句話,這個女的就想起來了,「這是他奶奶積的,不是我的事。」她想推脫責任,有你的血統,有你的骨肉把他養成,你還往哪推?想推脫責任,這是不可能的。 

我們要多做自我批評,自己要改掉自己,自己要教育自己,才能達到什麼一點呢?主席提出那點:「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你得坦白,你不坦白不行。就我們養病,你不把你的過失認真了,你不能好,這就是坦白,這就叫晾私。晾私你就不能怕醜,割掉你那個習性,你就不能怕疼。所以人在世間,孝道很是主要的。 

倫常道-子孝 

感化老人改不良是孝性,順老人心能踏實是孝心 
我在講病多年,我處處不離孝。後來,這不是現在學《弟子規》,第一個字就是「孝」。什麼叫孝?順者為孝。那問問我們自己,有沒有牴觸?有沒有反感?現在小孩對父母都有反感,都有牴觸,都講「媽媽你嘮叨,你嘴碎,你老說我,你說的我都要走了」。看看,現在小孩都多數這樣啊,為什麼呢?溺愛太深了。 

所以要順老人心,這叫孝心。老人到了晚年了,現在老人都自立了,消滅三依賴了。現在人就要逐漸地把三依賴消滅了,到老了不依賴兒女,都有養老保險,有退休金,不要兒女管了。 

可是最主要一點要孝性,孝父母的性啊。父母的性不好,你能做出種種功德的事情,感化你的老人,把他那不良的性,可以改變,這就孝到佛國去了。 

孝心,順老人心。老人擔心的事情、老人關心的人、關心的事,你必須要替他解決了,讓他踏踏實實的心落底。所以這叫什麼?這叫孝心。 

不走面子是真孝,拘住老人是假孝 
還有一個真孝,有的是假孝;有的是小孝,有的是大孝;有的是遠孝,有的是近孝。孝分多少種!什麼叫真孝?什麼叫假孝?過去古人講:「家貧出孝子」,這是真孝,能夠一心盡孝。有的人假孝,什麼叫假孝?走形式,走面子,怕別人笑話,去盡孝。 

還有的孝順老人,把老人管住了。怎麼管住了?現在供養老人錢財物,供養了,老人也很高興。他下令了:「告訴你,不許你給別人,你要給別人,我就再不給你了。」把老人拘住了。我們要盡孝心,你孝敬老人,你別管他把這東西給誰,他心高興就行。 

買水果的真孝子 
現在還,我這些年講道,我看還有很多人盡孝的。頭幾年我講道的時候,我看孝子很少,碰不上,我只碰上一個,一個老人跟我講的。他跟我講這麼句話,他在火車裡跟我講的,他說:「我是個賣水果的,這些年沒碰上孝子,二十年碰上一個。」我說:「你怎麼碰上的?」他說:二個小夥子騎車子,一走一過,頭前那個過去了,後面這個招呼一聲「等等我」,他說:「幹什麼?」「我給我媽買點水果吃。」 

這個老人當時就很驚訝,他說:「我很驚訝,我這麼些年沒碰上,都碰上說我兒子樂意吃啥的、我姑娘樂意吃啥,沒有說他媽樂意吃啥的。」他說,這小夥子就過來了,過來我就問這小夥子:「小夥子你說什麼?」他說:「我買點香蕉,我媽牙口不好,我媽樂意吃香蕉。」他說:「你行啊,你這小夥子。」「多少錢一斤?」「你要給你媽買啊,一塊錢一斤,你要給小祖宗買啊,一塊八毛錢一斤,你買多少?」「我買五斤。」他說:「你給五塊錢得了。」「你不一塊八嗎?」「不行,你給老祖宗買的,我必須要減價賣給你。我見著你是第一個,你真是孝子。」 

被孫子打的奶奶,報應昭彰 
看看,所以我們在講習班裡頭,有一位道友寫出這麼幾句話來,寫出什麼話來?他說:「誰是爹,錢是爹,沒錢,爹也不是爹了。」一聽他說的,也很有道理,說:「誰是媽?媳婦是他媽。誰是祖宗?祖宗本上是小疙瘩。」他這一說,大家你一回味,有很多家庭都是這樣。 

我在哈爾濱碰上一位,一個小孩十五歲打他奶奶。把他奶奶身上,他奶奶都給我們看了,他奶奶去聽道的,給我們看:青一塊,紫一塊。我說:「你孫子怎麼這麼打你?」她說:「她打我還不敢說。」我說:「為啥?」「我孫子說了,你要說了,我就整死你!」你看看這個因果多麼厲害,我說:「你沒回味回味,這個事情在哪來的呢?」她說:「早先我不知道,今天我聽你講道我才知道,我在老人那我不孝,所以我這個孫子就這樣懲罰我。」 

這叫什麼?對照!對照來的。你孝親,子能孝你;你要逆親,子準逆你。看看,報應昭彰,天理是循環的,天是有天理的,天理是存在的。 

眾人是天,名就是命 
以前我也想這些問題,我說這天,都說有天,真有天嗎?我是一個迷惑,後來我看看王鳳儀先生講的知道,誰是天?眾人是天,眾志成城。眾人真是天,眾人說你好,給你送個好名,給你起個名,那就是天給你起的名。 

所以說我們的修行之中,你的名就是你的命。你是兒子,你就是兒子的命,你怎樣把兒子當好?說我是老子,是父親,你這個父親會當不會當?王鳳儀先生講的這個道理,說你要不會當這個爹,你就叫跌倒了!為啥叫爹?你不會當,你就跌倒了,你就不是爹了。 

生女兒是大孝天下,道德子孫德行去感 
因為我們培養後一代,是培養什麼?給祖宗傳宗接代,培根的,往下傳的。鳳儀先生也講了,現在人都什麼呢?重男輕女,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說生男兒是幹什麼?傳宗接代。說生女兒是大孝天下,給天下留人根的。我們想一想——人根,人根是哪來的?女孩子。 

所以王鳳儀先生在東北建七百多所女人義務學校,救女子出苦,讓女子上學,女子有文化。有文化能明理,明理,明白道德,還能生出道德的子孫,全憑你的德行去感。 

倫常道-兄友弟恭,悌道造大同 
父慈子孝,兄要友,弟要恭,兄友弟恭,父兄父兄。過去說有父從父,無父從兄,可現在都是單身,可是我們周圍的朋友、同學,都是我們的手足之情,我們如何處理這方面的問題?大的要愛護小的,小的要尊重大的,兄弟都和睦,家道才能興。 

悌道造大同,舉國如手足,悌道能造大同。我們人人都要拿著這一點,我們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間?美好的人間就出現了,美好的家庭就出現了。美好的家庭由什麼?由一個人、一個人的好。一個人好了,好了一個家庭,那就好了一個天地。一個家庭好了,家庭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可想而知,我們這一個人多麼重要!我們一個人擔到多大的一個責任!我們把我們自己不要看輕了,把我們自己也不要看小了,我們也不要自欺。 

倫常道-夫妻 

任勞任怨才成道 
夫妻之間更為主要,是人生的第一關。人生的第一關,這叫倫常關,像車輪式的那麼輪,盤古至今輪到現在,我們還是夫妻,我們還沒出這個圈,我們得讓他出這個圈,別再輪了。我們都不想再輪迴,都想不在六道裡去輪迴。 

我們怎麼能出這個六道?我們就得低低矮矮的,低低矮矮地去行人生之道。低到底,就成佛了。我們回顧一下,釋迦牟尼佛是太子,捨棄了榮華富貴,捨棄了權勢。當在行道之間,要過齋,得去化,化來多少他就吃多少,任勞還任怨,所以低到底了,成道了。我們在學習之中,我們做沒做到一點,跟古人的樣子我們去對照,我們做沒做到。 

賢妻良母很主要 
女人,幸福水,佔在北方壬癸水,我們的水低沒低?這樣低出去,還是往高處流了?水要往高處流就要出險,水往低處流,水是不爭功的。看看我們在家庭之中,我們做沒做到妻子——賢妻這個位置?我們做的怎麼樣?妻要不賢,子能孝嗎?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有賢妻才有良母,沒有賢妻,怎麼能有良母?沒有良母,怎麼能生出聖賢的子孫?聖母從哪來的?聖母從女孩子那來的,叫姑娘,從姑娘那來的。姑娘姑娘,在家是姑,出嫁就要當娘。能不能會當這個娘,能不能當好這個娘,這個是很主要的。 

爭理的問題 

夫妻講理氣死你,講情才能互相疼 
所以我們在學習之中,我講的這個道理是粗言淡語,雖然是粗言淡語,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在用的,我們用的怎麼樣?各方面五倫大道。夫妻之間,你就別講理,講理就氣死你;夫妻之間得講情,講情才能疼,才能互相地疼。現在夫妻之間,有很多都爭這個理。 

爭理不要命,認錯才好病 
人都死在這個理字上,爭來爭去,氣得肚子都氣大了,還爭理!命都不要了,還爭呢!古人爭罪,今人就爭理。所以王鳳儀先生說:「我十二年瘡癆,我為什麼得瘡癆?我就看村中的人都不孝心,我就生氣,所以得十二年瘡癆。」我為什麼也病十二年?我也病十二年。我從十三歲上學得病,十三歲之前我還沒病,幹什麼?放豬了,沒有病,十二歲以後就有病了。為什麼有病了?淨看人家不對,看人不對就生氣,作了一身的病。 

我看到王鳳儀先生《篤行錄》了,我才知道我自己錯了,原先不知道錯,認為自己很對,自己很能事,什麼事都想管,沒有我管不到的事。家裡事想管,外邊事用心管,嘴不敢說,用心去管。所以管的把自己管成什麼?一個廢人了,一身的病毒。 

我看到王鳳儀先生,他認錯的時候,他就看到三娘教子——三輩古人認錯,王鳳儀先生也認錯。我說我也得認錯,我也錯了。鳳儀先生十二年瘡癆一夜之間好了,我這個病是七天。我這七天,我吐了七個半宿,把病吐好了。病一見好,剛一見好,我就立志。幹什麼?要把這種方法流傳下去,別讓它失傳,這還不用吃藥,還不用打針,還不用花錢。病打口中入,還得打口中倒出去,這個多好。後來有人就跟我說這個:「我就不信那些,你不吃藥、不打針,能好?你把醫科大還給整黃了。」還說我這個,這我不能跟人犟,我為啥不能跟人犟?善人講這句話:「有人分辯的地方,你就別爭,你不用去爭,讓事實去驗證。」所以我就不跟他們爭。他們開始說我,我也覺得很生氣似的,後來善人講要理解人,我們要理解對方。 

如何勸解牴觸的人 
善人講了,說一個人、二人互相牴觸的時候,你在勸解的時候,你從中要解勸的時候,二方面的人他都信著你,你才能說他;不信著你的時候,你不能說他。你要說的時候,要想讓他倆和,都要批評他們——都錯。批評完了再說你倆都對,因為你倆觀點不一樣,你是這麼想的,他是那麼想的,能夠合到一起嗎?因為你們倆的心想的不一樣,所以不能合到一起,處事就不能一樣,所以我說你倆都對。 

倫常道-朋友真義氣 
在家庭之中,還得說這個家,這個家庭真是一部很好的道。所以朋友也列入五倫,朋友之間也很重要。朋友列五倫,義氣最為真,要真正的朋友,可以說要真正的朋友可以說「有福同享,有罪同遭」。朋友列五倫,義氣最為真,桃園三結義,管鮑最為親。我們後人當學這個古人,效法古人,伯夷叔齊,雙雙的一個樣子,雙雙的餓死首陽。我們要效法古人。 

倫常道-上級正、下級忠 
往下還有一點,什麼?上下級的關係。上下級關係,那就老闆跟員工的關係。我們作為一個員工來講,必須盡忠,忠於老闆,忠心耿耿,一心不二,完成自己的使命,完成自己的工作量,不讓老闆操心。我們作為一個老闆來講,必須要正。走的要正,行的要正,正大光明,要光明磊落,方能達到五倫圓轉。 

行人道,轉五行,得天道,成佛道 
善人講的這個道理,說誰行誰不行,運用在五行。五行,你要能推轉,不成,你也能成;五行,你要推不轉,你能行,你也不能成。人道盡了,天道反了,行的是人道,得的是天道,成的是佛道,那還得說還得從人去成。 

相關焦點

  • 海濤法師【 修行的倫常 】
    6.修行倫常的老師是大德、善知識們,而佛陀的教誨是其來源。7.關於世俗倫常:第一,父母和長輩是世俗倫常的老師,而君王、大臣和古代菩薩的道德著作則是世俗倫常的源頭。8.第二,所有的君王和百姓,上位者和下位者、富者和貧者等不同階級地位的人,都應該依照敬重上位者、服務下位者、結交同等地位者的倫理道德來行止。
  • 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道德與倫理關係
    倫理與道德之間的關係一直是中西方哲學家討論的問題,現代人容易將道德和倫理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間雖然有必要的關聯,卻存在著差異。道德與倫理有著一定的關係,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道德與倫理間的關係,一起來看看吧。
  • 學術論衡郭齊勇:新時代「六倫」的新建構
    這就指出了「父子、兄弟、夫婦、長幼、君臣相互之間的道德準則」。漢代以後,「五倫」關係主要沿習《孟子》《中庸》的說法(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些倫常關係背後的道德價值,父子之間的是慈、孝、仁,君臣之間的是仁、惠、忠、義,兄弟之間的是良、悌、友、恭,夫婦之間的是義、順,朋友之間的是信、義等。「五常」指五種基本的道德價值原則「仁、義、禮、智、信」。
  • 道德與法律關係的認識誤區之一:倫理和道德是一回事
    臨時開個專欄:「道德與法律關係的認識誤區」(大致開10期),文字內容摘自本人拙文:《淺談道德與法律的關係》(《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年第2期
  • 如何理解「人倫」
    君臣清華大學彭林教授在講《中國古代禮儀文明》系列節目時講過:「人倫之基,萬世之始。」人倫是中國古代對人與人之間基本的道德關係及其相應的道德規範的統稱。父子中國古代許多思想家,特別是儒家,最重視人倫。據孟子說,古代設立庠、序、學校,「皆所以明人倫也」。一旦「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就能實現國治天下平的理想狀態。
  • 香港天水圍倫常慘案取得新進展 警方仍在追查中
    香港天水圍倫常慘案取得新進展
  • 道德模式, 思維模式與心智模式者之間的關係如何?
    道德模式影響著思維模式,思維模式影響著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比如說某個人不懂得做人的倫常之道,他的思維方式往往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從自私自利角度考慮,假公濟私,損人利己是這個人的思維習慣。有了虧心事半夜敲門怕見鬼,這種人經常做惡夢,時常陷入心理衝突,伴隨著緊張,焦慮,恐懼,無助的心理狀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關係妄想症,恐懼症,強迫症等神經官能症。
  • 為權「折壽」:官場喜劇,倫常悲劇
    年齡決定人們的倫常關係。為了延續崗位和權力的壽命而更改年齡,既擾亂了倫常關係,也折了自己的壽,這是官場喜劇,也是倫常悲劇。然而,年齡造假為什麼都只能從網上簡歷中發現蛛絲馬跡?造假為什麼總有輕易過關斬將的強大能力?來源:羊城晚報 編輯:馮媛
  • 新刊| 甘陽、張祥龍、吳飛:家與人倫關係
    二〇一七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先後出版了《家與孝:從中西間視野看》以及《人倫的「解體」:形質論傳統中的家國焦慮》,並就兩書分別召開了座談研討會。兩本書都觸及了中西間的文明比較以及通過中國人倫傳統,對西方現代性傳統進行反思,以解決當下人們普遍面對的人倫與道德的困境。本文體現了三位學者對時代問題的思考與回應。
  • 祖孫雙亡的人倫悲劇呼喚新型鄰裡關係
    而這也就意味著,這起人倫悲劇的發生,極有可能印證了當地群眾和網友的猜測,那就是在房主夫婦外出以後,負責照看孩子的老人突發疾病死亡,而無人照顧的孩子在忍飢挨餓六七天以後,被活活餓死了。如果這就是事實,顯然讓人無比悲痛與惋惜,尤其想到一個只有1歲8個月的孩子在失去成年人照顧以後,獨自在房間裡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場景,更是讓很多人潸然淚下。
  • 古人用這五種禽鳥,代表"五倫"人倫關係
    如清末畫家任伯年,有感於西風東漸,傳統倫理道德逐漸被人們淡忘,便繪《五倫圖》贈送給友人章敬夫。作 者:任頤(伯年)生活年代:1840-1896年作品名稱:五倫圖作品材質:紙本設色作品尺寸:168.5×83.5cm創作年代:光緒庚辰(1880年作)拍賣紀錄:嘉德2011秋拍成交價3220萬元章敬夫在自識中道出了任伯年的心聲:「思我中夏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倫,歷堯舜三代以來,以導以教,化人已深。何世變日移,滔滔是也。及見禽鳥,尚能審擇高棲。
  • 宋希仁:倫理與道德的異同
    要真正把握倫理關係概念的真實意義,還應依據對實存的人倫關係的透視和分析。先說倫理。就人與人的關係來說,倫理意味著人際關係和關係之理。從傳統的典型的家庭關係來看,有夫妻關係、父母子女關係、兄弟姐妹關係,即親子、長幼關係。夫妻關係是男女兩性的結合,哪一姓氏與哪一姓氏的男女結合帶有偶然性,但一旦形成家庭的親子、長幼關係,那就形成了以兩性和血緣為基礎的家庭共同體。
  • 李建華 | 倫理與道德的互釋及其側向
    古代對「倫」的詮釋主要有三重含義[3](P21-25):其一,「倫」者從「人」從「侖」,許慎《說文解字》訓「倫」為「輩也」,「倫」即指人與人之間的輩分次第關係。由「輩」之一義引申出「類」「比」「序」「等」等涵義,「人群類而相比,等而相序,其相待相倚之生活關係已可概見」[4](P21-22)。其二,「倫」通「樂」,如《禮記·樂記》曰「樂者,通倫理者也」,強調音樂與倫理、美與善的相通性。
  • 張慶熊 | 徘徊在康德、黑格爾和馬克思之間: 哈貝馬斯的《再論道德與倫常》述評
    2019 年 6 月 19 日,即在他 90 壽辰後的一天,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為他舉辦學術性慶賀活動,他帶著現實關懷做了題為「再論道德與倫常的關係」的演講。這個話題並不新鮮,但內容至關重要,從中可以看出他哲學的關鍵思路和對當代世界緊要問題的立場。我作為中國讀者,對此尤感興趣,因為其中他談到中國學界普遍關心的康德、黑格爾和馬克思的關係。
  • 侶皓吉吉個人資料簡介:盛一倫侶皓吉吉關係揭秘
    侶皓吉吉的父親是著名的編劇海巖,侶皓吉吉其實是畢業於舞蹈學院的,可能因為父親的原因進入了演藝圈,侶皓吉吉曾在電視劇《重案六組2》中飾演常寶樂一角,相信大家都有印象了吧,常寶樂這個角色也讓侶皓吉吉一下子爆紅。可是之後我們就很少在熒幕前見到侶皓吉吉的身影了。正在大家都在好奇他的蹤影的時候,才得知侶皓吉吉居然跑去整容了。不幸的是,侶皓吉吉整容失敗了。
  • 倫理道德的精神哲學規律
    「精神哲學」可以揚棄「倫理學」和「道德哲學」中對倫理與道德的偏頗,在精神的辯證發展中考察倫理與道德的關係並使之成為一個哲學體系,但在黑格爾體系中,它們只是精神哲學體系中「客觀精神」的環節,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後,還有「主觀精神」「絕對精神」兩個構造。不過,正因為存在倫理與道德、倫理學與道德哲學的糾結,才需要精神哲學。
  • 東漢廉吏第五倫
    《後漢書》記載,第五倫(字伯魚),原本姓田,後因躲避災禍而遷移到他家鄉京兆長陵(今鹹陽西北)的田姓人逐漸增多,第五倫便以次第為姓,改名第五倫。少年時,第五倫為人實誠正直,膽量過人,多次動員鄉親們據險修築堅固營壘,用強弩硬弓來防衛村寨。銅馬、赤眉之類的流寇數十次進犯,都沒能攻下。郡尹鮮于褒見第五倫與眾不同,就招他做了嗇夫(基層財稅兼司法幹部)。
  • 吳飛:當中國批判和遺忘人倫的時候,西方怎樣對待人倫問題?
    這是與中國道德人倫批判同時發生的、西方社會科學家製造出來三個神話:母權制、亂倫禁忌、弒父弒君。正在猛烈批判「三綱」的中國人很少知道,當時的西方學術界同樣深刻地陷入到了三個人倫設問當中。對母權制的討論,來自對羅馬父子關係的質疑和反撥;亂倫禁忌,是對婚姻關係和文明起源的反省;而弒父弒君,則是對父君主制國家和民主制的文化檢討。比起中國人的人倫批判來,西方人的論題更是駭人聽聞。
  • 高技術的倫理―道德悖論及其文化戰略
    「倫理場」是一個指向倫理實踐和倫理現實性的概念,它在黑格爾體系中的思辨性表述是所謂「倫理實體」,在日常的經驗性理解中則是個體、社會的倫理關係、倫理境遇的文化形態。「倫理場」比「倫理實體」更具體,也更富有實踐意義。用中國的道德哲學解釋,具體而客觀的人倫關係,以及由一定的文化價值所決定的人倫關係的運作原理和邏輯,是倫理場的兩個基本要素。
  • 香港發生一起倫常慘案 一男子涉嫌殺死妻女三人
    中新社香港十一月十一日電 香港今天發生一起倫常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