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古人也會給自己染頭髮?想不到古人也這麼的潮!
在以前古代的時候,人們是非常愛護自己的頭髮的,在《孝經·開宗明義》中說道: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在當時人們對頭髮是非常看重的,覺得我們的頭髮是父母給我們的,要好好愛護它,如果肆意去損壞頭髮,就是不孝順的行為。
當然,也並不是說,頭髮是從來不修剪的,例如說《詩經》中記載道:
「予發曲局,薄言歸沐。」
當頭發生長的比較雜亂,影響形象的時候,就需要對頭髮進行一個梳洗,護理的過程。
例如說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當需要面見君主的時候,就會修剪自己的頭髮,讓自己保持一個比較精神的相貌。
除了會對自己的頭髮進行修剪之外,其實古人也會給自己染頭髮。
染髮這件事情在幾千年前就一些十分流行,一頭烏黑濃密的頭髮被認為是美的象徵。
而且在許多的醫學典籍上,也是記錄了非常多的染髮方法。
當然,古時跟今天不一樣,如今我們染髮,用的大多是化工產品。
但是在古代,都沒有化學這門學科的明確概念,所以,當時人們用的洗護產品都是純天然的。
因為古時沒有洗髮水這種化學產品,
所以人們用的比較多的,用來洗護頭髮的產品有以下幾種:
皂莢、木槿葉跟茶枯油以及草木灰。
皂莢跟木槿葉的具體用法是將它們放在水盆裡,把它們搗碎。
皂莢跟木槿葉被搗碎之後,裡面的汁水會跟水盆裡的水匯合,形成比較稠的液體。
用這個皂莢水或者木槿葉水洗頭髮,可以起到類似洗髮水的效果。
茶枯油在南方使用的比較多,草木灰是比較貧窮的人家愛用的一種。
並且在漢朝的時候,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新型職業,那就是理髮師。
這個時候的理髮師主要的工作內容不是修剪頭髮,而是護理頭髮。
在當時,一些比較有錢的人家,在洗完頭髮之後,還喜歡請一個理髮師,來給自己的頭髮進行護理,塗抹一層髮油。
越富貴的人家所用的髮油越是名貴,會使用多種香料,味道甚是迷人。
但是,人不可能對抗的了時間的,衰老總會降臨在每一個人身上。
當年歲漸漸地越來越大,身體產的黑色素含量也在不斷下降,頭髮就會開始變得蒼白。
這種時候,再怎麼調理身體,也無法停止頭髮的逐漸蒼白,就需要藉助外部手段。
因此,染髮根據人們的需求,出現了。
當時雖說有染髮,但並沒有五顏六色的染髮劑,只能染黑髮,用的是一種叫做蓮子草的植物。
把蓮子草的莖梗折斷,會流出一種黑色的液體。
把這種液體進行加工,加入地黃汁,松葉,防風,白芷等藥材,就可以製作純天然的染髮劑了。
這種染髮方法,深受當時女性的歡迎和喜愛。
同時染髮劑的配方又十分的多樣化,可以根據人的具體經濟狀況,自由選擇。
需要的藥材隨便走進一家藥材店都可以買得到。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正是因為愛美,人們想要擁有一頭烏黑的秀髮,才促使染髮的出現。所以說,需求會反作用於生產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孝經》
《詩經》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