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東沙漠地區,由於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原因,這裡幾乎不下雨,降水量非常少。據統計,以色列有800多萬人口,每年的淡水用量達到20億立方,僅憑河流和降雨量,每年只有11億立方的量,那麼以色列其餘淡水用量從何而來?
更令人稱奇的是,在淡水資源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本該是物以稀為貴的淡水,在以色列卻只賣5塊錢一噸。難道以色列有其他淡水來源?其實這件事的背後,和以色列出色的淡水技術分不開。
對中東每一個缺水的國家而言,海水淡化是一項十分普遍的常規技術。但是以色列卻把海水淡化做到了十分精細的地步。自1997年開始,為了滿足越來越多的人口生存發展需要,以色列在全國大規模興建海水淡化工廠,在如何提高海水淡化技術層面,以色列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科研人員。
除了以色列,像沙特等這樣的中東土豪國家,也十分重視海水淡化技術。但是只有以色列脫穎而出,他們經過幾十年的苦心鑽研,如今的海水淡化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僅憑海水淡化這一項技術,以色列就能給全國提供6億立方的淡水,是中東其他國家遠遠不能望其項背的。
如今,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工廠在全國有31座,規模較大的有阿什凱隆淡化廠、哈德拉淡化廠等,一年可以提供5億立方米以上的淡水用量。因為技術領先,以色列海水淡化的成本也在不斷降低。
這使得以色列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汲取更多淡水項目上。除了海水淡化,他們還發明了「空氣制水機」,企圖從太陽手中「搶資源」
以色列因為氣候乾燥,地表水極其容易蒸發,以色列因地制宜,順勢發明了空氣制水機。將蒸發在空氣中的水分子收集起來,積少成多,也能存下不少的水。
除了海水淡化和收集空氣中的水分,以色列還效仿其他國家,建立了「北水南調」工程。雖然以色列地靠沙漠,但是以色列北部有一個加利利湖,這是以色列內部唯一一個內陸湖。
1964年,以色列建了一條長達300公裡的輸水管線,將北方豐富的水資源,調往南部乾旱地區,以緩解南部水資源緊張的局面。從加利利湖抽取的湖水,每年總量約為4億立方,佔全國用水量30%。
除了地表水的汲取,以色列也打過地下水的主意。好在他們及時意識到地表水抽取過多的危害,如今以色列已經嚴格把控地下水的抽取程度和次數。
除了想盡辦法「開源」,「節流」也很重要。
如果要談「節約用水」,相信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得比以色列更出色。在以色列,汙水循環利用率高達90%,而排在第二名的西班牙,汙水處理回收率只有17%,差距一目了然。這些回收的汙水,可用於農業和園林業的灌溉等。
此外,以色列政府在全國強制推行「雙衝水」馬桶,凡是家中有條件使用馬桶的,必須用這種馬桶。該桶有黑白兩個按鈕,白色的每次可以衝出5公斤水,黑色的每次可以出2.5公斤水。每個人依據使用情況,按下自己需要的按鈕。這種做法,每年為以色列節約了135億加侖水。
以色列半個地區都是沙漠地區,卻能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農業強國,和他們強大的滴灌技術密不可分。傳統的農業灌溉,將水灑在植物表面等待慢慢滲透,實際上,最後到達植物根部的水,最後只剩50%不到。
而以色列發明的滴灌技術,直接將水滴到植物根部,最大程度避免了浪費,最後被揮霍的只有4%不到。憑藉這項出色的節水技術,以色列在農業上遙遙領先,一路做到了農業強國 的位置。
此外,以色列還運用「沙土蓄水層處理法」,將汙水排放到事先建好蓄水層處,汙水通過蓄水層後,大面積的雜質被移除。這樣處理出來的水政府優先推廣,凡是使用這類水的居民,政府還給予巨大的優惠。雙重刺激下,這類水資源在全國非常受歡迎,國民對這種水的接受程度非常高。
縱觀以色列全國,從國民到政府,都十分重視水資源的開發與合理利用。以色列政府甚至出臺了專門的《水法》,以保障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所以以色列的淡水只賣5塊錢一噸,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