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術,也寫作術數,是中華古代神秘文化的主幹內容。數術的特徵是以數行方術;基礎是陰陽五行、天幹地支、河圖洛書、太玄甲子數等。「術」,指方術;」數」,指氣數、數理;即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數理。
中文名:數術
別稱 :術數
特徵:以數行方術
定義: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數理
類別:中華古代神秘文化
涵義解析
「術」指方術,「數」指數理基本概念古人將自然界所觀察到的各種變化,與人事、政治、社會的變化結合起來,認為兩者有某種內在關係,這種關係可用術數來歸納、推理。於是,術數便用來推測個人,甚至國家的命運吉兇。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漢書-藝文志》將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佔、形法等六方面列入術數範圍。
《中國方術大辭典》把凡是運用這種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數理以行佔卜之術的,皆納入術數範圍。如:星佔、卜筮、六壬、奇門遁甲、相命、拆字、起課、堪輿、擇日等等。
基本四個概念:1、盤概念:大六壬,奇門遁甲,太乙式,紫微鬥數。2、卦概念:六爻法,梅花易數。3、幹支概念:四柱推命,河洛數理,風水術,鐵板神數,演禽法。4、形式概念:面相、手相、骨相、字相、風水術。這四種概念中,除了形法外,其他三種都與幹支密切關連。
中國古代預測方法中,其核心為六個字:陰陽、五行、幹支。陰陽是吉兇的依據,五行既是陰陽的具體狀態、又是作用變化,幹支是陰陽五行結合的具體表示,是方位、時空與周期,其既是陰陽、五行的具體細緻表示而其本身又含有豐富的象的內容,所以內容最豐富,也是佔的具體演算內容,也最神秘。幹支數為一個整體,加上納音、陰陽之分,時差旺衰之象,幹支成了高信息含量的數理模型。
目前常見的比較有影響力及體系比較完整的術數門類有以下幾種:八字術、相術、風水術、姓名學、紫微鬥數、星相學、擇吉、六爻預測術、奇門遁甲、大六壬等。八字術:也叫「四柱推命術」,源於唐朝李虛中的祿命術,宋朝徐子平所發明,故也叫「子平術」。是一種用於測算個人命運的方術。其法是將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配以天幹和地支,這樣,描述一個人的生辰就剛好用了八個字。
這是一種將人出生的時間轉換成幹支,再在幹支中帶入陰陽五行系統而進行複雜運算的一種算命術(這種運算不是我們常用的「加減乘除」而是「生克制化」)。
八字術在中國大陸地區仍然是民間流傳最廣的一種命術。
相術:相術細分有面相、手相、骨相、體相、乳相、聲相等等相術。在中國大陸地區,相術在民間的普及程度幾乎不下於八字術。
風水術:因強調「避風藏水」之用而得名,在古代也叫「堪輿術」或「地理學」。如果說八字術、相術等是一種卜命的方術的話,風水術則是一種造命的方術。其中又分為「陽宅術」與「陰宅術」兩大應用門類。陽宅術是看活人住宅吉兇,幫人選屋的。陰宅術則是看死人墳墓,幫人選墳地的。當然,其中還有很多訣竅,如利用開門、換房,養魚、引水,植樹等方式來改變人的運氣。
紫微鬥數:名列五大神數之首,號稱「天下第一神數」。古代生於五代宋初的陳摶受當時的五星術的啟發而創,故形式上頗為接近當時的五星術(內在機理可能完全不同),但更為簡潔、直觀,使用操作也更為方便(如將十幹化曜簡化為四化星,化圓圖為方圖,省略五星曆等等)。但由於難解的原因,此術創後一直沉沒,直到明朝嘉靖年間始得刊行,但亦未能普及,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在臺灣逐漸興盛起來,並與90年代初回傳至中國大陸,至今在國內習者日增,影響日大。
星相學:中國古代叫「五星術」或「七政四餘佔星術」,西方叫「星辰學」,現在臺灣人叫「星宗」。是利用人出生時的剎那間宇宙天體的位置來測算人命運的一種術數。最初這種術數只是用來佔卜軍國大事、社會變遷,最後才發展成為了一種預測個人命運的術數。由於源自西方的星座書的普及,現在星相學中一些基礎東西(如黃道十二星座)已被年輕人普遍接受,而其深奧的部分也研究者日眾。
擇吉:選擇吉日良辰以辦事的一種術數。如選擇結婚吉日、出行吉日、開業吉日、喪葬吉日等等。包括有九星擇日術、十二黃道擇日、二十八宿擇日、烏兔太陽經擇日法及十二執擇日法等方法及流派。擇吉在古代非常受重視,在現代漸趨沒落。
六爻預測術:或叫「納甲筮法」,是易經發展到後期的一個產物。也可說是易經的一個分支和具體應用門類。主要用於佔卜具體事件而不是算命。與之相似的還有一個同是易經發展起來的術數叫「梅花易數」,梅花易數由為其起卦及斷卦方法不易確定較難掌握和運用,故習者較少。
姓名學:最流行的一個流派是「五格剖象法」,這是近代由日本人發明,80年代後期傳入中國的。它依據姓名的筆畫數,而且取的是繁體的筆畫數,強調筆畫數對人產生的吉兇影響,通常是和八字配合使用的。另外還有「音靈姓名學」,強調姓名的讀音對人產生的吉兇影響。此外還有強調字形的「字形姓名學」和將姓名筆畫數轉換成易卦用易經卦爻來解釋吉兇的「易卦姓名學」。(這是從性質上來進行分類的,實際上除五格剖象法外其它名稱並無統一的說法,甚至有些「大師」把上面列舉的其中幾種折衷一下,自己給它按個名,就「創造」出一種新的姓名學出來)。
奇門遁甲:「古傳三式」之一。也是一種預測具體事件的術數。和六爻預測術相比,除了對時間的重視外,它還重視空間和方位的作用,因此它可算得上是一種比較立體的術數。大六壬:「古傳三式」之一,也是一種佔卜術。涵蓋範圍小於神秘文化數術的範圍小於古代神秘文化,例如符咒一般不屬於數術,但有的數學化符咒屬於數術。
數術的特徵是以數行方術。基礎是陰陽五行、天幹地支、河圖洛書、太玄甲子數等,五行有數、幹支有數、河圖洛書是特殊數學,等等。數術區別於其它方術的是它的數學化,區別於現代科技的是它的方術領域,它屬古代神秘文化。但廣義數術也包括數術科目附近的非數術類方術,例如,小六壬不是嚴格的數術,但它是六壬附近的方術,有時也歸於數術。梅花易數要運用先天八卦數。
廣於易學各支數術的範圍廣於易學,例如四柱學、紫微鬥數和六壬是數術的重要部分。重點是易術各支但數術的重點是易學各領域。屬於數術的易學流派很多,如連山易、歸藏、周易、京房等人的納甲筮法、梅花易數、邵子神數鐵板神數等神數體系、太乙神數、奇門遁甲、小成圖、三才筮法、等等。有的易術如焦氏易林是抽籤的,是象術而非嚴格的數術,但有時劃歸於廣義的數術。
古今分類差異古代術,指方術。數,為理數、氣數(運用方法時的規律),即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運動規律。「術數為道家之術(所謂陰陽家皆出自道家)而陰陽五行理論也一直為道教為推行,儒教佛教亦提倡,並發展出了儒家易與佛家易,用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數理,來推斷人事吉兇;即以種種方術觀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現象,用以推測人和國家的氣數和命運,對我國古代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曾產生過廣泛影響」(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庫術數類叢書》出版說明)。
術數,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是我國歷史上社會生活中的時尚,但它的內涵和外延至今不清晰,在學術界並沒有確切的劃分。在地球上幾乎所有的民族都曾經盛行的巫術即是術數的起源,諸如天文、曆法、數學、星佔、六壬、太乙、奇門、運氣、佔候、卜筮、命理、相法、堪輿、符咒、擇吉、雜佔、養生術、房中術、雜術等等都屬於術數的範疇。
一般地說,狹義的術數,是專指預測吉兇的法術;廣義的術數就包括天文、曆法等了。通常所指的術數是狹義的術數。
現代現代學者仍未明了數術的性質及其名義和用法,大多數人還認為數術就是術數。數術之後還有算數,算數才屬於數學。而中國古代數字皆文字,並不象現代數學與文學分別明晰。何也?因言意推義,由因致果式,在物理生成二階段。言意須前後通義同意,而分位見進則須皆數與字標識。術數較早出現自黃帝內經,可以說是道家較早使用,但不是道教。道教是一個宗教,而道家是一個諸子流派。問卜之事在儒家的六藝中也是其一。
禮、樂、射、御、書、數。這裡面的數就是。儒家的六書中的易經其實就是,數理易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術數」一詞,本指權術、策略、治國方略等,中醫借指古人對養生保健方法的總稱,即古人調攝精神、鍛鍊身體的一些養生方法。
《廣雅》:「數,術也。」即技術、方法、技巧而已。中醫經典《內經》中有記載。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王冰註:「術數者,保生之大倫,故修養者必謹先之。」馬蒔《素問注證發微》:「術數者,修養之法則也。
上古之人,為聖人而在上者,能知此大道而修之,法天地之陰陽,調人事之術數。術數,所該甚廣,如呼吸按蹺、及《四氣調神論》養生、養長、養收、養藏之道,《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陰陽應象大論》七損八益,《靈樞·本神》長生久視,本篇下文飲食起居之類。」張介賓《類經·一卷·攝生類一》註:「術數,修身養性之法也。」張志聰《素問集注》:「術數者,調養精氣之法也。」日本·丹波元簡《素問識》:「簡按:《廣雅》:『數,術也。』《莊子·天道》:『有數術存焉。』《釋文》引李注云:『數,術也。』《史記·倉公傳》:『問善為方數者。』《索隱》云:『數,音術數之數。』《抱樸子》云:『夫仙人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
日本·森立之《素問考注》:「[札-札]《漢·藝文志》有『術數略』,《四庫全書提要》云:『術數之奧,多在秦漢以後。要其旨不出乎陰陽五行生剋制化耳。』……【眉】醫治有三:藥是數也,器與力是術也。而術中有數,數中有術,相持為用也。養生亦有三:曰食、曰服、曰力。食中有飲,服中有居、有戰,力中有按蹺、有服氣也。六字服氣法,見《醫林集要》卷十·老人門、卷五·虛損門;五禽戲法,見其卷五·虛損門。道經六字訣,又見汪昂《醫方集解》附餘。」
李經緯、鄧鐵濤《中醫大辭典》:「術數 道家修身養性的一種方法。一般指導引、按蹺、吐納等調攝精神、鍛鍊身體的措施。《素問·上古天真論》:『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指方術氣數,即以陰陽五行生剋制化之理,附會各種迷信之說,以制定人事和國家的氣數。」數與術之別中國古代之「數」,皆術。術之定義功能,在合。如萬物皆圓,萬物皆理,萬物皆數,以術合之,形可由圓而方或方而圓演繹,理可合見也可分見,數既可排序定位,也可加減乘除。
如列數為學,則有「數技」「數術」「數法」。數技,即名學,如數之性質,定義、定位、定序、定律、定向。其哲學技術為倫理,如上下前後中,先後左右中,東南西北中。秩序排定,即為「術數」,《易》之象數稱之為「大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為數之全定。中數即術理,小數即術法。十百數內,為中數;千萬數間,為小數。中數為數術,小數由算數。如列算為伎為學,則有「算技」「算術」「算法」。
此所述之史學數術,在天地範圍,即天下事,在十百中數列。而宇宙大數,只用十位數字,如《河圖》《洛書》,一用十數,一用九數。而十百數,即大衍數。而「根」數,如一二三,也分別用法如下「道」用數在「一」,「易」用數在「二」,「玄」用數在「三」。道學,其數用式為「二五」,如陰陽五行;易學,其用數式為三五,如三皇五帝。如此漸見史學道技。三,為天數;五,為地數,人用五三。如此,見學以致用式。
天以三為數,指循環,也意為天象分三種:氣象、力象、星象。
地以五為數,指穩定,且具地質歸五:金木水火土。
三皇無名,以天地人為名,天地人為公名,道無名,故不私。
五帝有名,以人王為各自私名,如伏羲、軒轅諸多聖王。天地之間,天生地成,為一大春秋,為上古事。
五帝三王,中古絕地通天事,為一中春秋。三王五霸,下古承前啟後宗法制,為一小春秋。中國歷史,是可以演義者,因有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