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家長自從孩子出生以後,就一直對於怎麼教育孩子感到頭疼,無論是社會的進步,教育體系的改革,還有家長自身來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一直在發生著改變與進步!
現在的孩子無論是心理還是思想,都不是我們小的時候可以比較的,在我們小的時候,很少會有父母會考慮到孩子的「面子」問題,教育起孩子來更不會在意時間,地點。
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不斷變化,教育體系的改革,家長們對孩子心理變化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精神建設也是倍加關注。
就在昨天接孩子放學的時候,看到一位媽媽對孩子的做法後,讓我知道,還是有很多的父母親完全不在意孩子的自尊!
昨天在學校門口等待孩子放學的時候,聽到旁邊的一位孩子媽媽在與朋友聊天,大致的內容就是,我兒子上次考試考的不及格,老師又找家長了,這種話題,言語之間也全是對自己孩子的不滿。
就在這位媽媽表達著對自己孩子的各種不滿意的時候,學生們開始陸續走出校門,這時就看到一個小男孩衝著這位媽媽開心的跑了過去。
能看的出來這個男孩所在班級最後一節是體育課,孩子跑得是滿頭大汗,可能是因為著急回家,男孩的書包拉鏈別沒有拉上,書本搖搖欲墜的,衣服也是拿在手裡。
能看到媽媽的臉色瞬間就不好了,正巧這時旁邊的一個家長看到就提醒了句:「慢點孩子,書要掉出來了」。可是誰也沒想到,就因為這一句善意的提醒,使孩子媽媽直接「暴走」。
只見這位媽媽,一把就將孩子拽了過來,非常大聲的呵斥道:「告沒告訴你把書包拉好,把書包拉好,你怎麼就記不住呢,你是沒長腦袋嗎?」。
很明顯孩子被媽媽這突如其來的憤怒嚇得愣住了,只是本能回了句:「因為著急回家,所以忘記了」,結果可想而知,迎接孩子的又是一頓數落。
旁邊一個班級的家長看到就過來勸說,孩子媽媽帶著孩子一邊走一邊繼續訓斥著,當孩子路過我身邊的時候,我發現孩子低著頭,眼淚在眼眶裡打轉,緊緊咬著下嘴唇,一聲不吭,表情裡寫滿了委屈,害怕,還有屈辱,更讓人擔心的是,孩子的眼神裡還帶著一絲憤怒。
當我接完孩子開車回家的時候,路過這對母子,發現這位媽媽依舊沒有放過孩子,嘴裡仍然一直在說著什麼,但這時孩子已經不在意了,只是低著頭不說話。
我相信這樣的事情很多的家長朋友們都看見過,甚至有的家長也這麼做過,但是小編認為這是不對的,至少在這樣的環境下,是不對的。
咱們今天不去列什麼1.2.3.4.小編只想問,這麼做的家長,你真的認為孩子沒有自尊心嗎?難道就因為孩子小,自尊就可以隨意踐踏?
有的人可能說,哎呀,有這麼嚴重嗎?一個小孩子,訓一下怎麼了,我小時候還總挨揍呢,至於要這樣小心翼翼的嗎?
其實小編認為無論是訓斥,甚至是打兩下,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我自己也會訓斥孩子,但是隨著社會環境不斷變化,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是那個棍棒出孝子時代的孩子了,有的時候你真的要「小心翼翼」。
而且看的出來,昨天的那位媽媽本來就是帶著脾氣的,否則我相信也不會這樣,畢竟是在大庭廣眾之下!
在這裡小編想說,教育孩子一定要講究場合與時機,錯誤的場合,錯誤的方法,會給孩子心理造成難以消除的影響,難道每天新聞報導因為家長錯誤的方式導致孩子走向極端的例子還少嗎?
網上有很多所謂的專家分享一些教育的方法,相信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適不適用於自己家的孩子,就要請家長們自行斟酌,結合自身情況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
在小編看來,教育者要比被教育者更重要,不要一直關注於孩子被教育的怎麼樣,更要關注教育的人,教育的方式。
小編認為,父母作為教育者,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對孩子陪伴,排除一些不可抗因素外,很多的父母多會把責任推到「忙」身上,家長們捫心自問,真的有那麼忙嗎?
更多的時候這只是一個藉口,如果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足夠的陪伴,根本不需要那些所謂的方式方法,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因為很多時候孩子那麼做只是想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陪伴!
還有一個大的問題就是脾氣,就像今天文章一開始時候的那位母親,我相信這位媽媽平時肯定不是這樣的,應該是有什麼事情才會這樣。
可是,無論什麼原因,當你選擇把不好的脾氣帶進教育的時候,註定你的結果是不好的,是失敗的,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孩子心理的傷害,對親子關係的損傷!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將脾氣帶進教育與家庭中,當你控制不住的時候,請讓你的另一半來接手,自己離開一會冷靜一下。
最後,大家都知道,在公共場合,吃飯時,睡覺前,不要訓斥孩子,這些無論是在以前,還是現在,亦或者是以後都是適用的。
大家都做到了嗎?如果你也有在這些時候訓斥過孩子,你有發現孩子的變化嗎?在過後是否因為你的不對跟孩子承認過錯誤呢?歡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