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說芯語||081 楊景翔媽媽《父母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

2021-03-04 濰坊高新區華博教育培訓有限公司

日說芯語||081 楊景翔媽媽《父母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

【文稿】  

       日說芯語,道出人生真諦。大家好,我是華博學員楊景翔的媽媽,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是父母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場景,一對夫妻帶著兒子去商場逛街。媽媽看到旁邊有賣果飲的,就去買果飲,離開了一會兒,留下爸爸和孩子在原地等待。爸爸看到眼前就是玩具店,就帶著兒子去店裡看看。這不看倒沒什麼,一看,看出了狀況。兒子看上了一個玩具小汽車,纏著爸爸給他買。爸爸說家裡已經有很多汽車玩具了,等下次表現好的話再給他買。孩子就開始鬧,爸爸跟他講道理,只要他表現好,下次就給他買。但孩子怎麼都聽不進去,爸爸見大庭廣眾之下管不住兒子,一生氣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就哭了。爸爸沒辦法,又跟孩子講道理,講了半天,孩子還是哭個不停。這會兒媽媽回來了,連忙問:「怎麼了,怎麼哭成這樣子?」爸爸無奈地說:「他想買小汽車,我說現在不能買,等他表現好了再給他買,他就在這兒哭,怎麼說都不聽。」這時候,媽媽蹲下去很嚴肅地說:「你越哭鬧,爸媽越不會給你買,等你不哭了,平靜下來,我們再來討論要不要買。」果然,孩子一會兒就安靜下來了。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遇到這樣的情況,您是如何處理的呢?我們很多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給孩子講一堆大道理,孩子聽不懂,也不懂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只好以哭鬧的方式來表達。為什麼我們大多數父母都喜歡跟孩子講大道理呢?

 

        其一,大部分父母都認為跟孩子講道理,是想讓孩子懂事。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家長越是打罵,孩子越反抗,越不聽話,所以不少家長就開始採用一種迂迴的方式去教導孩子,那就是給孩子講道理,但大部分父母也發現,這個方式的效果並不是很明顯。

 

       其二,大部分父母認為跟孩子講道理,父母溫和的態度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老一輩人都說「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思想水平的進步,現在的父母已經很少打罵孩子了。大家都在用一種更加溫和的態度來教育孩子,就是「講道理」,這是溫和的方式,至少比打罵來得更好。

 

       但是呢,兒童和成人是有區別的。孩子用感覺認識世界,父母用思考感受生活。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給孩子灌輸觀念,用所謂的「大道理」去教訓孩子。事實上,孩子僅僅憑他所見和所經歷的事情,有限的認知,是很難理解父母想要表達的意思的,所以在不對等的情況下,或者在說不過父母的情況下,哭鬧是他們最有效的方法。

 

       另外,不僅大人有自尊心,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在公共場合教育他,在外人面前跟他講大道理,他只會覺得你不尊重他,他們也會覺得沒有面子,所以只能用哭鬧的方式終止父母的說教和大道理。孩子也不願意被說教,他們會不耐煩,那麼,父母應該說什麼、怎麼說,孩子才會聽呢?

 

       第一,父母要在第一時間說接納孩子情緒的話。當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你說什麼,他都不會聽的。父母這個時候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要非常清楚地了解孩子情緒爆發的原因是什麼,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後再和孩子討論剛才發生的事情,比如「我能感受到你現在很難過,但是你需要平靜自己的心情,我們再一起想想辦法」,這樣孩子的情緒就能比較快得到平復。

 

       第二,父母要說尊重孩子意見的話。很多父母在處理和孩子的關係中,總是以家長的姿態,高高在上,並不懂得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一般情況下,孩子不聽你的話,是因為你聽不懂他的話,這樣就造成溝通不在一個頻道裡,父母不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就會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無法給予孩子一定的自尊。當出現溝通不對稱的時候,父母可以以問句的方式來詢問孩子,比如「你能從這個遊戲裡獲得什麼呢?」「這個問題,你是怎麼理解的?」把自主權交給孩子,他就會表達地更多。父母只有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孩子才會聽你的。

 

       第三,使用具體性的語言,讓孩子明白你的意思。父母和孩子在溝通的時候,應儘量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和詞語,比如信用、尊重,就像上面這個故事講的,這位爸爸答應他要等下次表現好了再給他買,就很籠統、抽象,什麼是表現得好,什麼是下次,下次是什麼時間,孩子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可以具體到某一件事情上,比如讓孩子起床後自己穿衣服、疊被子,等等。這樣具體的語言,孩子就很清楚明白你的意思。

 

       這些是父母應該說什麼、怎麼說,孩子才會聽。現在我繼續分享第二部分的內容,就是父母除了說之外,應該怎麼做。我再先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孩子的書包用壞了,非要叫媽媽買一個拉杆式的書包,但是媽媽覺得拉杆式的書包不好用,還是買一個背包式的。於是,媽媽為了說服孩子,把拉杆式書包的缺點都說給孩子聽,特別強調了上學路上不全是平地,還有臺階上下,有上下坡要爬,拉杆式書包並不方便。

 

       但孩子就是認準了拉杆式書包。媽媽認為孩子是看到別的同學在用這種書包,也想跟風買。於是又跟孩子說了一通道理,不要跟其他同學去攀比。但最後還是沒能說服孩子,只好買了一個拉杆式的書包。買回來後,孩子在家裡開心地拉了一晚上。媽媽看著孩子的笑容,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她想到自己和孩子嘮叨了那麼多道理,一點用處都沒有,覺得自己沒有考慮孩子的需求,太固執了。

 

       從這個故事裡,你能得到什麼啟示呢?父母除了要知道怎麼說之外,還應該知道要該怎麼做呢?

 

       第一、讓孩子自己去做。俗話說:「吃一塹才能長一智」,很多事情如果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去體會到其中的滋味,只是用嘴來說服,孩子他們是不會死心的。父母每次都阻攔孩子,不讓他們按自己的意願行事,還會加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隔閡,總覺得從小就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只是在默許孩子「胡鬧」以前,可以事先衡量一下需要付出的代價,像故事中這種用一個新書包的代價,就可以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二、讓第三者說。很多父母從小就和孩子站在對立的角度上,孩子喜歡玩的都會影響學習,孩子喜歡吃的都不利於健康不營養,什麼都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這樣就算是父母在某件事上確實是有道理是正確的,孩子出於逆反的心理也不會聽進父母的意見。這時不如換一個孩子平時比較親近或相信的人來勸說,會比較有效。我們有一句話說的好,叫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同樣的話語同樣的道理,換一個不同的人,孩子就會放下戒備逆反的心理,用理性的思維來重新思考自己的決定是不是正確的。

 

       第三、父母要放下控制欲。父母對孩子都有控制欲,希望一切都能夠按計劃的那樣去發生,讀哪家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甚至是學習的專業,都希望孩子能夠服從家長的安排。當孩子達不到家長的要求時,家長就會覺得失去了控制,會有強烈的挫敗感,就會反覆地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屈服在家長溫柔的暴力下。當家長能意識到自己強烈的控制欲,看到自己的無奈和無助時,放棄這種無效的努力,讓自己和孩子都輕鬆一點,一切反而會好起來。

 

       一般情況下,用喋喋不休的講道理來改變孩子的行為,這是無效的努力。親子關係的健康發展,需要做出改變的並不是孩子,而是家長。您是否曾用講道理的方式去改變孩子呢?

 

       說不完的家庭哲理,道不盡的人生真諦。各位朋友,這就是今天的內容了,關於父母講道理孩子不聽該怎麼辦,你有什麼感悟和收穫呢?如果我的分享對您有所幫助,請您將它轉發給您身邊更多的朋友們,或許您喜歡聽的,正是他們所需要的。家人們,再見!

 作品介紹

日說芯語,道出人生真諦!

 

《日說芯語》是每天必聽的家庭教育智慧錦囊。每天5-6分鐘,聆聽芯語老師的人生感悟、學習心得,了解教育熱點,學習家庭教育。

 

華博教育公眾號每周一到周五以音頻加文稿的形式推送《日說芯語》,內容涉及親子關係、夫妻關係、智慧人生、教育熱點等一系熱門話題。

 

學習改變人生,智慧創造幸福!

 張芯語老師簡介

華博家庭教育創始人

中國家庭教育終身推動者

國家認證家庭教育指導師

國家認證家庭教育測評分析師

張芯語老師致力於教育工作十餘年,深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在教育道路上兢兢業業,孜孜以求。積極投身於家庭教育事業,並立志成為中國家庭教育終身推動者。她獨出心裁的將世界著名的冰山理論體系應用到家庭教育中,提出傾聽孩子心聲,挖掘孩子深層次需求的觀點。並倡導父母要終身學習,做智慧父母,最終打造學習型家庭。

 

         

相關焦點

  • 日說芯語||151 楊景翔媽媽《父母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
    ,孩子不聽怎麼辦?》大家好,我是華博學員楊景翔的媽媽,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是父母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場景,一對夫妻帶著兒子去商場逛街。媽媽看到旁邊有賣果飲的,就去買果飲,離開了一會兒,留下爸爸和孩子在原地等待。爸爸看到眼前就是玩具店,就帶著兒子去店裡看看。這不看倒沒什麼,一看,看出了狀況。兒子看上了一個玩具小汽車,纏著爸爸給他買。爸爸說家裡已經有很多汽車玩具了,等下次表現好的話再給他買。
  • 父母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其實需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媽媽看到旁邊有賣果飲的,就去買果飲,離開了一會兒,留下爸爸和孩子在原地等待。爸爸看到眼前就是玩具店,就帶著兒子去店裡看看。這不看倒沒什麼,一看,看出了狀況。兒子看上了一個玩具小汽車,纏著爸爸給他買。爸爸說家裡已經有很多汽車玩具了,等下次表現好的話再給他買。孩子就開始鬧,爸爸跟他講道理,只要他表現好,下次就給他買。
  • 媽媽和孩子講道理磨破嘴,孩子就不聽,聰明媽媽都用這4招講道理
    相信很多父母對上面的情景既熟悉又困惑,經常會抱怨:「現在教育孩子不能打不能罵,好好講道理又聽不進去,這也太難了吧!」為什麼孩子對於父母的道理聽不進去?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怎麼講道理,孩子才會聽?這些問題困擾著當代父母,今天就讓我們攤開來聊一聊。
  • 和孩子講道理沒用怎麼辦?聰明父母的套路教育法,讓孩子心服口服
    每當孩子犯錯誤時,中國的家長總是喜歡列出一二三來和孩子講道理。最後發現,和孩子講道理的結果就是,家長認為自己講的道理很有說服力,其實只是把自己說服了,孩子根本沒聽進去。今天去閨蜜家做客。談話剛提到閨蜜女兒,閨蜜便開始抱怨起女兒到了調皮的年齡段。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道理心平氣和講得很清楚了,為什麼就是不聽?
    孩子不聽話。講一遍,不聽。講道理,講得很清楚了,依然不聽話。心平氣和,語重心長得講,還是不聽話。講了一遍又一遍,總是不聽話。慢慢長大,他們基本上就不跟我們說話了。一回家就扎進自己的房間,吃飯的時候喊很久才出來。
  • 跟孩子講道理他不聽怎麼辦?我用這個方法輕鬆解決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大多數的道理他們也都懂,父母與其跟他重複講道理,不如給他一些情感上的幫助和支持。當孩子做了某件事情,他自己心裡非常清楚是做對還是做錯了,心裡也清楚接下來要怎麼辦。中國人含蓄的文化觀念,只習慣於語言上的交流、事務上的交流,不太習慣傳遞情感。
  • 低層次父母才會不停給孩子「講道理」,高情商的父母,一般這樣做
    講道理是大部分的家長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在家長的觀念當中,想要用自己這麼多年來的經驗給孩子鋪平一條道路,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這樣的初衷雖然是好的,但是現實往往是很多的孩子聽不進去父母講的道理,甚至會覺得很厭煩,還會產生親子隔閡。由此只會給孩子講道理的父母是屬於低層次父母,真正高情商的父母並不會這樣做。
  • 李玫瑾:給孩子講的"道理"都成了"垃圾",高層次的父母這樣講
    孩子做得差了,我們就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了,只能說一句&34;而且孩子幾乎是不聽話的時候多,聽話的時候少,令我們很是頭疼。跟他們講道理,結果也沒見他們能聽進去,結果是離我們的正常軌道越來越遠。所以現在我們的父母怎麼說,孩子就開始拒絕。所以這時候就出問題了。我們家長越是嘮叨,孩子越是不聽,越是&34;,結果最終兩敗俱傷。
  • 孩子喜歡「左耳進右耳出」,講道理沒用對方法,別怪孩子聽不進去
    「讓你做XXX你怎麼還不去?!」「把我的話當耳旁風了是吧?!」「你怎麼還不去XXX?我都說了幾遍了!」……類似於這種場景相信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孩子喜歡把家長的話當「耳旁風」「左耳進右耳出」不記在心裡怎麼辦?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孩子不聽話到底是該不該給孩子講道理?可是即使給孩子講了道理,孩子還是我行我素,半點不知悔改。可是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犯錯的時候又該怎麼辦?總不能打孩子吧?相信對於這一系列的問題,很多家長都困惑過。知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表示:孩子六歲以前,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道理,但6歲以後,家長的道理只會加劇孩子的不耐煩,起不到半點的引導作用。
  • 為什麼你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看完就明白了
    每當做父母的在生活之中對孩子講起道理,他們聽完這些話總是滿口答應,但下一秒就又在打遊戲、熬夜、早上也不肯起床。 為什麼你講道理孩子不聽?很多人都會感到疑惑,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肯聽話呢?難道真的是孩子都不懂事嗎?其實不是的,是因為你講道理的方式出了問題。 大部分父母講道理,是居高臨下的。 父母們都比孩子有更多的生活經歷和經驗,因此在講道理的時候都會在無意識之中流露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因此你必須要聽我的,聽我的才是對的。
  • 為什麼每次給孩子講道理他都聽不進去——做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
    「媽媽跟你說了多少次,不要亂扔東西,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了。」「寶寶,我要去上班,你要再鬧了,媽媽上班快遲到。乖,聽話,不哭。」「你怎麼又打媽媽?一點都不乖。」生活中,常常因為教育孩子,而變得焦頭爛額。為什麼天天給他講道理,天天告訴他該怎麼做,但是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還哭鬧不止呢?
  • 低層次父母才和孩子掏心掏肺的講道理,一流父母是這樣過度矛盾的
    當然,直接揍一頓的教育方式我們並不提倡,毫無智慧的父母才會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可總是以講道理的方式來說教孩子,更是「低層次父母」的表現,你認為孩子能夠聽進去你說的那些大道理嗎?家長到校後,先是和老師賠不是,然後就蹲下來和孩子掏心掏肺地講道理,可是孩子絲毫不會給媽媽面子,大庭廣眾之下就會說道:「你每天和我講道理有用嗎?我就是不喜歡學校,不喜歡老師,你能把我怎麼辦?」
  • 你越講道理,孩子越叛逆?父母學會不講道理,才是更有效的教育
    有家長跟我說,孩子越早懂道理就會越懂事。其實不然,在我看來,家長講道理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將道理傳授給孩子,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在錯誤的時間,將道理「一股腦」塞進孩子腦中,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反而會適得其反。
  • 「說了多少次,就是聽不進!」和孩子講道理,是父母沒用的體現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總是會遇到很多問題,大多數父母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和孩子講道理,但是不論父母們說了多少次,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事實上,很多家長的初心沒有錯,說的東西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可是大家卻沒有意識到,孩子有時根本聽不進、聽不懂家長所說的這些道理。孩子聽不懂,家長卻還硬要講,這就是父母沒用的體現了。
  • 講道理不聽?打不管用?妙用「邊門效應」,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幾十人的班級家長會裡,突然傳來了一聲刺耳的吼聲……我們大家的視線都集中在了,這個孩子的視頻鏡頭裡。看到這個孩子一邊放下滑鼠,然後一邊做著鬼臉,指指滑鼠,又指指抓狂的媽媽。會議繼續進行,我看到這個同學的鏡頭關閉了、麥克也關閉裡,接下來要麼媽媽暴跳如雷開始吼叫,要麼就是媽媽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結果也能想到,孩子依然如舊!
  • 為什麼越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講錯了方法,再好的道理也沒用
    老話說得好,孩子越小越好管教,在孩子還沒有養成各種生活習慣,思想還沒有任何條框的時候,接受外界的影響會越大,家長的教育也會最直接。有很多家長從小就跟孩子灌輸各種生活習慣、社會規則、日常知識、還有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具體場景,一定會抓住機會好好教育孩子一番,這種現象很普遍,很多家長正在通過不停的給孩子講道理來教育孩子,好像給孩子講道理成了唯一的家庭教育方式。
  • 講道理是件可惡的事情
    第一,孩子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他最想得到的是家長告訴他「怎麼辦1-2-3-4-5」。也就是我們愛與幸福理論中的一個知識點「化講道理為1-2-3-4-5」,但是大部分的家長沒有這樣的思維模式,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喋喋不休的給孩子講道理,其實你會發現道理孩子都懂,但是孩子就是不知道怎麼辦?
  • 為什麼家長講的話,孩子從不聽?多少父母,輸在了太會講道理上
    別說孩子了,我都覺得有點兒煩躁,聽起來不怎麼舒服。一方面,她在拿紙巾的時候告訴孩子不要浪費,另一方面,她又在擦桌子的時候告訴,要注意衛生,出門在外多用紙巾擦拭,前前後後關於「紙巾」的知識點不下3個,讓我不禁感嘆孩子的不容易。然而,為什麼家長講的道理,孩子總是聽不進去?因為我們就是輸在了太會講道理上。
  • 為什麼小孩子有的聽得進父母講道理,有的聽不進?
    語言是一門藝術,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方式來溝通、不同的語言來表達,達到的效果大不相同。很多時候,大人所說的講道理就是只是站在大人角度「講道理」。比如當孩子亂扔東西,家長會怎麼講道理?你這樣做是不對的,自己的玩具應該要好好愛惜,不要亂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