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理不聽?打不管用?妙用「邊門效應」,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2020-08-28 孩子放學後

「給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玩滑鼠!"

幾十人的班級家長會裡,突然傳來了一聲刺耳的吼聲……

我們大家的視線都集中在了,這個孩子的視頻鏡頭裡。看到這個孩子一邊放下滑鼠,然後一邊做著鬼臉,指指滑鼠,又指指抓狂的媽媽。

會議繼續進行,我看到這個同學的鏡頭關閉了、麥克也關閉裡,接下來要麼媽媽暴跳如雷開始吼叫,要麼就是媽媽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結果也能想到,孩子依然如舊!

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去家長的道理呢?

事不過三的「超限效應」。

記得之前寫過關於「超限效應」的小故事,馬克吐恩有一次在聽牧師演講的時候,一開始覺得特別好,深受感動之餘,決定要捐款給這個教堂。

可是5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牧師的演講越來越長,馬克吐恩也覺得越來越不耐煩,焦躁的他決定少捐一點。

半個小時過去了,牧師自己講的津津有味,可是臺下的聽眾都已經有些焦躁了,馬克吐恩開始覺得煩躁起來,這時的他決定一分也不捐了。

過了許久,牧師的演講終於結束了,當牧師號召大家捐款的時候,當募捐箱路過馬克吐恩身邊時,他不僅沒有捐款,還從裡面偷走了2美元!

其實,馬克吐恩的這個心理過程,就是超限效應。

太多的時候,家長不停對孩子去重複某一件事情,其實孩子開始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犯了錯的,家長的批評這時候的效用最大,可是太多的家長不能夠在此時很好的給孩子明確的指示,並且及時停住,那麼孩子就進入了一個「反正我怎麼做你都得說上一大段,那你就說吧」的逆反情緒中。

也有的家長會覺得「嚇唬」或者「比較」的說法會有效果,這種說法其實比直白的批評傷害性更大。

當你嚇唬孩子的時候,無論是威脅孩子下次再犯就打一頓還是說下次這樣就不要他,其實是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而當你拿出「誰家那小誰」來比較的時候,無論是身邊的孩子還是所謂的完美小孩,對於孩子來說,都只傳達出一種信息,那就是——你不行,這樣其實大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為什麼我們做了父母,就染上了嘮叨病!

我們做孩子時,其實是非常害怕或者說是痛恨聽到父母的"嘮叨"的。

記得當年高考時,我的同桌跟我抱怨時,說她媽媽總是嘮嘮叨叨的,她將來做了媽媽,一定不會這樣!

如今的她已經是一兒一女的二寶媽媽,前兩天我倆相約帶娃吃飯的時候,一個吃飯的時間,她一會兒念叨兒子調皮,吃飯弄一身,一會兒又埋怨女兒,當姐姐也不知道照顧弟弟……

我們當了爸媽之後,為什麼總是愛給孩子講道理呢?

其實最重要的是,沒有把孩子做一個獨立個體,平等對待。我們總是認為我們是父母,我們懂得比孩子多,所以就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去左右孩子的想法。

有時候父母總是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愛孩子,有很多時候,希望把自己的人生道理講給孩子聽,就像ctrl+c,ctrl+v,這樣一下孩子就能夠被複製出很多的經驗來。其實,對於一張白紙的孩子來說,如何才能讓自己的這張畫紙五彩斑斕呢?自己動手才是唯一的捷徑!

經驗要靠自己來學,牆要自己撞了才懂得疼!那是不是家長就乾脆放手,不管孩子好了?當然不是,這裡分享一個「邊門效應」,幫大家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邊門效應,用孩子聽得進的方式講道理,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邊門效應簡單的說就是通過間接的方式給孩子講道理,達到教育的效果。

那麼有哪些方式算是「間接」的講道理呢?

第一種:道理故事化。

人都喜歡「有趣」的靈魂,孩子更是。你給他講一百次道理,都不如用故事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明白「道理」。

有很多家長,這時候會說,我哪裡會講故事,還要把道理放到故事裡。先別急,跟大家分享一個小訣竅,在很多典故故事、成語故事裡,我們都能找到很多的道理,他們已經講得很好了,我們就是在適當的時候講出來就好了;

對於年齡小一些的孩子,10歲以下的孩子,各種繪本中也會有很多引導和教育的故事,甚至有一系列的故事可以參考。

提示一個要點:千萬要把名字換掉,比如是小火車託馬斯,你可以換成螞蟻小小或者兔子小黑,重點是講故事說道理,讓孩子覺得是個新故事很重要。

第二種:過家家法。

過家家法,其實就是角色扮演法,說白了,是讓孩子通過遊戲的方式,用喜歡的方式自己去體會事情中的道理,這種方法尤其適合年齡略小的孩子。

角色扮演的方法在很多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研究和治療中,應用很廣泛,最重要的一個收穫就是,能夠建立更多的同理心,引發更多的思考。

例如,當孩子幼兒園不喜歡和別人分享玩具,或者搶奪別人的玩具時,可以讓孩子扮演對方,父母扮演孩子去搶奪孩子的玩具,可能他很快就能夠明白被突然搶奪玩具的感受了。


第三種:誇張表演法。

如果家裡有個幽默的爸爸或者表現力豐富的媽媽,孩子是幸福的。在教育孩子時,說10次的道理,不如誇張的表演一次。

例如孩子小的時候不愛刷牙,孩子的爸爸在某一天晚上突然在地板上,滾來滾去,捂著臉,大聲地喊:好疼啊,好疼啊!孩子被嚇呆了,然後我就和爸爸配合,說:哎呀,晚上不好好刷牙,小蟲蟲把你的牙吃掉了。

孩子看到這樣的表現,一直在問為什麼不刷牙會牙疼,牙裡的小蟲蟲什麼樣子啊,我怎麼看不到啊?

先給他講了為什麼,然後又給他看了一些護牙的科普動畫片,刷牙這件事情就根深蒂固的在他心裡了。

到現在5年過去了,除了偶爾累壞了睡著在路上,到家只要是醒著,睡前一定會刷牙!

第四種:品嘗苦果法。

有時候,讓孩子嘗到自己行為的後果,對孩子改正錯誤很有效。當然這個是要在保證孩子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的,也可以採用一些小技巧。

孩子小的時候很喜歡亮閃閃和冒煙的東西,尤其是當大人把開水倒入玻璃杯時,孩子的好奇心到達了極致,每年被各種燙傷的孩子不計其數,如何打消孩子的好奇心?

可以準備一杯50度-60度溫水(大人感覺略燙手),假裝倒入玻璃杯裡,然後讓孩子拿手摸一下,他一定會感覺到燙,這時候告訴他,無論是杯子、壺裡、鍋裡,這種冒煙的都是會燙手的,不要自己貿然動手去碰,體會到燙的他,一定能夠記住這個感受。


教育有方法,我是孩子放學後,每天懂一些教育心理學,教育的路上少走坑。


相關焦點

  • 講道理孩子總不聽?學會「邊門效應」,教你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想要理性地和孩子分析道理,可孩子不願意聽,於是忍不住動了火,給他來了一頓「竹筍炒肉」,最後沒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讓親子距離越來越遠。但是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已經意識到,暴力教育並不是一種正確的選擇。然而,&34;這種教育方式就一定正確嗎?想要解決一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去究其根本,探討為什麼父母總喜歡講道理?而孩子又為什麼不愛聽道理呢?
  • 孩子固執不聽話,家長不妨試試「邊門效應」,比講道理強多了
    在心理學上人們把超出了承受範圍內的壓力所產生消極影響稱之為超限效應,顯然父母的嘮叨成了典型的超限效應表達,孩子自然不會為此而買單。3.孩子內心的反叛心理被激發當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存在一定的偏差時,孩子內心的反叛情緒會表現得極為明顯。孩子對於父母的大道理嗤之以鼻,自然不願意對此有所配合。
  • 別再用恐嚇教育,善用「邊門效應」,讓孩子能靜下心來聽你講話
    ,而這會對孩子造成3個負面影響:影響一:父母以直白的話語告訴孩子,孩子因認知有限無法完整地理解深層道理對於成年人通俗易懂的話,孩子卻有許多疑問,但父母卻不知如何解釋,這使得孩子不想聽父母講道理,抵抗親子交流。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學會運用「邊門效應」,比你打罵一萬遍更有效
    孩子聽不聽話,其實對於家長來說確實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願意聽從管教的話,一般來說不僅不良習慣無法很好地糾正,就連學習問題家長都很難勸導,然而,孩子之所以會有這麼叛逆,和家長處理方法有很大的關係。
  • 四個理由,證明說教孩子壞處多,三個特點,「邊門效應」值得借鑑
    執筆:喬蘇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現在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越來越用心,當他們做錯事之後,不能打不能罵,所以就用說教的方式來給孩子講道理,這也是在父母圈廣為推崇的方式,但實際上,我們常常發現,給孩子講道理他們也很少聽
  •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不能光講道理,家長可以試試"邊門效應"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不能光講道理,家長可以試試&34;孩子不聽話,家長都很頭疼,大多數家長都會說跟孩子講道理比較有用,但是跟孩子講完道理孩子會乖乖聽話嗎,第二次孩子是不是還會犯,跟孩子講道理太過於直接,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 給孩子講道理遠比打罵管用
    從孩子上小學開始,我發現了問題:給孩子講道理遠比打罵管用給孩子講道理遠比打罵管用第三,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小時候被父母打罵吼叫的孩子孩子不聽話,怎麼忍得住?管教孩子要用好的方式講道理,而不是脾氣!
  • 道理說了100遍,孩子依舊不聽勸!嘗試5種改變,比講道理更管用
    文 | 維尼媽媽沐瀅閱讀需5分鐘不少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會有這樣的無奈:掏心掏肺地給孩子講了好多道理,嘴皮子都磨破了,可是孩子根本無動於衷!既然講道理聽不進去!不如打一頓來得省事!但法國思想家盧梭說過:「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道理說了100遍,或許適得其反。
  • 家長不講大道理,怎麼做孩子才肯聽?掌握兩個關鍵點,事半功倍
    從生下兒子後,身邊的長輩都在告訴我養兒子要粗養,做錯了就打,不要太嬌氣,但我並不認同,孩子做錯事情講道理就行了,打孩子是最無能的表現。所以,從小凡事遇到問題,我總是想盡辦法給孩子講道理,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決定和選擇,避免孩子受到傷害。直到身邊的朋友都誇我,把一個男娃娃教育得這麼乖,這麼聽話,真是厲害!
  • 教育孩子很難?發脾氣講道理都不管用?挖掘孩子的優點效果更明顯
    文/赫媽育兒關於孩子的教育是有不少父母都感到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僅要關注到教育的效果,同時還要考慮到我們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心理的影響。相信有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採用「發脾氣,講道理」的方法,其實這種教育方法不僅不能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時還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
  • 媽媽和孩子講道理磨破嘴,孩子就不聽,聰明媽媽都用這4招講道理
    這時候孩子可能並不「買帳」,會不依不饒地和媽媽僵持。「我就要吃,我就要吃。」一般這樣的「鬧劇」會讓雙方都精疲力盡,不是孩子用哭鬧取得勝利,媽媽累了買了冰淇淋妥協,就是孩子被媽媽的眼力教育馴服,被迫放棄冰淇淋。相信很多父母對上面的情景既熟悉又困惑,經常會抱怨:「現在教育孩子不能打不能罵,好好講道理又聽不進去,這也太難了吧!」
  • 同樣是講道理,為何別人孩子很聽話,你家孩子直反抗?差在包裝上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苦口婆心地講一堆道理,人家還嫌你囉嗦,10個孩子就有9個不聽話,真是太難了。是啊,就連盧梭也曾說過:「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這說明,講道理就不是一個有效的方法。那怎麼辦?難道就任由孩子胡來嗎?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對孩子發火是下下策,那上策是什麼?
    我們很多家長不禁疑惑,為什麼不打不罵,苦口婆心跟他講道理,他還是不明白,絲毫不改?同樣的,孩子也沒有足夠的心智去理解我們所說的「道理」。因此,孩子年齡越小,講道理就會顯得越無用。另外,給孩子講一堆大道理,容易引發超限效應!所謂超限效應,指的是由於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長,導致心理上出現不耐煩或逆反的現象。
  • 為什麼現在對孩子講道理不管用了?因為所有的道理都有其適用範圍
    現在大多數家長和老師都面臨著同樣的尷尬:對孩子們講的道理好像越來越不管用了。這是為什麼呢?作為一名有著26年教齡的老教師兼有一個在讀大學的女兒的學生家長,對於這個問題我確實深入思考過,今天看到QQ空間的每日打卡名言——「世界上許多人需要的其實不是實用的忠告,而是充滿暖意的附和。
  • 光講道理還不行?教育孩子有時候需要的是機緣
    為人父母固然不用說,老師更是每天要面對幾十個、上百個,甚至更多孩子;即便你是不婚主義者或丁克族,也難逃和鄰居、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孩子「遭遇戰」,在飯桌上或聚會中更是逃不過小孩的教育話題。但是,教育小孩不是只有講道理,有時什麼都不說,就勝過千言萬語,有時,機緣巧合,一句話比千萬遍教訓都管用。
  • 孩子習慣摔玩具怎麼辦?霍思燕育兒方式獲贊:比講道理管用!
    給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講道理是最常見的一種教育方式,管不管用暫且不談,但是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使用率超高。但是很多家長發現對孩子講道理有時候並不管用,你越講孩子就越不聽話,反而會和家長逆反著來,最後惹的家長大發雷霆。你說孩子錯了嗎?好像沒有,只是沒有聽進去家長的話而已,你說家長發脾氣錯了嗎?好像也沒有,只是孩子的行為惹怒了家長而已。
  • 為什麼你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看完就明白了
    為什麼你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看完就明白了「你已經高中了,一定要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不然將來進了社會就會吃苦了。」 「一定要早睡早起,熬夜對身體不好,將來老了都是病。」 「我們說這些話有道理的,都是為了你好,等你長大你就明白了。」
  • 日說芯語||081 楊景翔媽媽《父母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
    ,孩子不聽怎麼辦?》孩子就開始鬧,爸爸跟他講道理,只要他表現好,下次就給他買。但孩子怎麼都聽不進去,爸爸見大庭廣眾之下管不住兒子,一生氣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就哭了。爸爸沒辦法,又跟孩子講道理,講了半天,孩子還是哭個不停。這會兒媽媽回來了,連忙問:「怎麼了,怎麼哭成這樣子?」爸爸無奈地說:「他想買小汽車,我說現在不能買,等他表現好了再給他買,他就在這兒哭,怎麼說都不聽。」
  • 日說芯語||151 楊景翔媽媽《父母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
    ,孩子不聽怎麼辦?》大家好,我是華博學員楊景翔的媽媽,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是父母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場景,一對夫妻帶著兒子去商場逛街。媽媽看到旁邊有賣果飲的,就去買果飲,離開了一會兒,留下爸爸和孩子在原地等待。爸爸看到眼前就是玩具店,就帶著兒子去店裡看看。這不看倒沒什麼,一看,看出了狀況。兒子看上了一個玩具小汽車,纏著爸爸給他買。爸爸說家裡已經有很多汽車玩具了,等下次表現好的話再給他買。
  • 為什麼越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講錯了方法,再好的道理也沒用
    老話說得好,孩子越小越好管教,在孩子還沒有養成各種生活習慣,思想還沒有任何條框的時候,接受外界的影響會越大,家長的教育也會最直接。有很多家長從小就跟孩子灌輸各種生活習慣、社會規則、日常知識、還有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具體場景,一定會抓住機會好好教育孩子一番,這種現象很普遍,很多家長正在通過不停的給孩子講道理來教育孩子,好像給孩子講道理成了唯一的家庭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