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一中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到底要對臺灣人說多少遍?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臺「中央社」2日報導,一群在挪威的臺灣留學生因居留證國籍被標註中國,集資控告挪威政府,日前一審法官判決原告敗訴。

     臺「中央社」稱,根據其記者取得的判決書,奧斯陸地方法院法官採納被告立場,在4月28日宣布的判決中表示,挪威政府遵行一個中國政策,不承認臺灣是國家,將臺灣人國籍註記為中國,符合官方的一中政策,因此原告的主張無法成立。 


    曾留學挪威、目前在臺灣當執業律師的Joseph表示將繼續上訴,按原定計劃一路上訴到歐洲人權法院,希望在過程中凸顯「臺灣主體性「,吸引國際輿論關注,最終目標是以勝訴判決在歐洲成為判例。

挪威駐華大使館微博截圖

 

    關於一中原則挪威早就國際社會公開強調過!2016年1月20日,挪威駐華大使館在社交平臺公開發文表示:挪威王國與1954年10月5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是最早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挪威政府長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這一立場不會改變。

   

  2016年12月19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挪威外交大臣布蘭德舉行會談。  

    2016年12月19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挪威外交大臣布蘭德舉行會談。布蘭德表示,挪方將充分尊重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不支持任何損害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行為,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願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翻開挪中關係發展新的一頁。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關係的準則,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順應這一時代潮流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選擇。民進黨當局及部分不清醒的臺灣民眾須明白,臺灣從來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當今國際社會的主流是主張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領土和主權不容分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一中政策,即一個中國(One China),是指當代中國的法理現實,見之於海峽兩岸多年來的有關規定和政策文件。即大陸和臺灣雖然尚未統一,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國家領土和主權從未分割、也不容分割。

 

    蔡英文上臺後 已有六個國家先後與臺灣「斷交」

    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與世界各國進行友好往來。現已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達到了180個。而臺灣地區在民進黨當局執政下,現已有六個國家先後與臺灣「斷交」。 聖多美普林西比(2016年12月21日「斷交」)、巴拿馬(2017年6月12日「斷交」)、多米尼加共和國(2018年5月1日「斷交」)、布吉納法索(2018年5月24日「斷交」)、薩爾瓦多(2018年8月21日「斷交」)、索羅門群島(2019年9月16日)。

相關焦點

  • 學者:所謂「臺北法案」擋不住國際社會認同一中原則的大趨勢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電 (記者 鄭巧)針對美國近日籤署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多位大陸知名涉臺學者2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法案擋不住國際社會認同一中原則的大趨勢,民進黨當局企圖通過美國支持拓展「國際空間」,完全是緣木求魚。
  • 一個中國原則不是文字遊戲,「九二共識」內涵就是一中
    他承認「九二共識」過去的貢獻,但現在不適合再往下講。他建議應改為「『憲法』一中、臺灣優先」會比較中立。如果韓國瑜希望讓人覺得是不一樣的國民黨人,「九二共識」這四字一定要告一段落。由於張善政的談話中,提到了極為敏感的兩岸話題,韓國瑜陣營30日下午就迅速澄清,張善政針對兩岸政策的談話,是屬於他個人長久以來的主張。
  • 「臺灣屬於中國」是國際社會共識 「臺北法案」與臺灣無關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臺灣屬於中國」是國際社會共識,「臺北法案」只是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崛起重複使用的「臺灣牌」而已。「一個中國」是國際社會共識早在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就通過了第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包承柯認為,幾十年來,國際社會已經認定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只有一個主權國家,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一點已經是國際社會的共識。」
  • 挪威臺留學生敗訴彰顯一中原則為國際社會公認
    法院認定採納被告立場,在判決中指出,挪威政府遵行一個中國政策,不承認臺灣是國家。將臺灣人國籍註記為中國,符合官方的一中政策。因此駁回原告的主張。奧斯陸地方法院的判決彰顯一個中國原則為國際社會所公認,臺灣留挪學生起訴挪威政府的行為非常不明智,毫無道理可言,敗訴是註定的,一點不令人意外。
  • 國臺辦發言人:堅持一中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國臺辦發言人:堅持一中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原標題: 尹賽楠攝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1月29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針對記者「近日巴拿馬總統訪華時表示,巴中建交將對臺灣在拉美地區所謂的『邦交國』起到表率的作用」的問題,發言人馬曉光回答,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也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 國民黨內部達成共識:必須堅持「一中原則」!
    國民黨內部達成共識:必須堅持"一中原則"!最近這幾年,民進黨在臺灣選舉當中勝多負少,而國民黨面臨許多的困難,國民黨要求黨內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黨內甚至有人提出不要"九二共識",不過這種人只是少數的,大部分人都認為必須堅持"九二共識"的,國民黨高層提出如果他們不支持可以選擇退出國民黨。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這種原則是不會改變的。國民黨要想在未來的選舉當中獲勝就必須堅持"九二共識"不動搖。兩岸關係是國民黨的優勢,但是國民黨要把這種優勢對臺灣群眾講清楚,否則就會丟掉主動權。
  • 臺灣在國際社會到底該叫什麼:中國臺北還是中華臺北?
    原標題:中國臺北、中華臺北、臺澎金馬特別關稅區,臺灣在國際社會到底應該叫什麼?  問題二:「中國臺北」與「中華臺北」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要從1954年說起。  從中國奧委會官網上的介紹中,我們大概能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中國體育組織早在1910年10月成立,1922年即為國際奧委會所承認。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5月在雅典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49屆會議上通過決議被繼續承認。
  • 蔡英文母校承認一中 「小英」不爽要找母校說叨
    蔡英文母校認同一中原則,校內地圖上臺灣和大陸「顏色一樣」。  中國臺灣網4月5日訊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母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內,有一個地球裝置藝術品。這個碩大的巨型地球雕塑上,原本將大陸與臺灣分成不同顏色,結果引發大陸留學生抗議。為此,倫敦政治經濟學院3日找來大陸與臺灣留學生開會,最後決議把臺灣塗成和大陸一樣的顏色,並且把臺北從「首都」標記改為城市標記。
  • 林全稱"一中原則"消滅"中華民國"被批腦袋不清
    臺「行政院長」林全日前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時提到,大陸講的一中原則是要消滅「中華民國」,這是臺灣大多數人不會接受的。對於這種說法,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唐德明批評稱,林全腦袋不清,邏輯有問題,難怪「治國無方」。民進黨主張「臺獨」黨綱,要去中國化、去蔣化、去孔子化,民進黨的終極目標才是要消滅「中華民國」。
  • 堅持「一中原則」,不支持的可以直接退出,國民黨內部已達成共識
    一直以來,臺灣問題一直是大陸統一的阻礙,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早日統一,我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對於兩岸民眾而言,只有保持友好往來的關係,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大家都知道,臺灣統一無論是對臺灣還是大陸,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不過這麼多年,因為這些惡勢力的存在,所以中國一直無法實現統一。一切抵制大陸跟臺灣和平的行為都將受到譴責,國民黨在這一方面做的就很好,表示堅持「一中原則」。
  • 臺灣學者:「習馬會」強調一中原則 具裡程碑意義
    臺灣學者:「習馬會」強調一中原則 具裡程碑意義 2015-11-07 20:46: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臺灣無緣RCEP恐與全球脫鉤!回歸一中原則是解方
    種種跡象都顯示出,RCEP對臺灣經濟與產業的負面影響,可能遠比想像中來得大。島內經濟學者示警民進黨:別讓臺灣在全球供應鏈脫鉤臺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譚瑾瑜在《中國時報》投稿表示,國際知名智庫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早已得出CPTPP及RCEP對於全球實質所得為正面效益的結果。
  • 以「臺灣」稱呼中國臺灣,加拿大高校公然挑釁一中原則!
    然而,海因裡希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則說,「總今天起,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將直接使用『臺灣』一詞,不加任何其他的注釋。」在該校宣稱在未來的報告中不再將臺灣列為中國的一部分後,臺灣當局還想「更進一步」。臺「外交部」在對校方最新表態表示「歡迎」的同時,還在繼續向該校施壓,要求學校將目前2019-2020學年度的招生報告也作修改,去除「中國一省」的稱呼。
  • 中美確認「一中」政策後 臺灣受何衝擊
    香港中評社4月11報導,中美元首會晤「習特會」落幕,臺灣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丁仁方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美峰會更確立了「一中」政策,臺灣初步看來雖然未被當成籌碼,但要想在未來從美國方面得到什麼,困難度只是會愈來愈高。
  • 談兩岸關係和臺海局勢 張志軍指背離一中原則就會緊張動蕩
    大陸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就在於它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清晰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表明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  張志軍25日下午在北京會見以陳瑞隆為會長的臺灣工商團體秘書長聯誼會參訪團一行,就兩岸關係談了三點看法。  第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的關鍵在于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
  • 臺灣拒不承認「一中原則」!求美日幫忙要一份世界衛生大會邀請函
    請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 為您呈現最有料資訊  據臺報導,臺「衛福部長」陳時中在臺「立院」答詢時稱,臺灣目前還沒有收到邀請函,但「衛福部」會「全力準備、全力以赴」,也「希望各方能夠協助,讓臺灣順利出席」。
  • 港媒:臺灣不論哪個黨執政 都繞不開「九二共識」
    蔡英文(視覺中國)香港「大公報」近日發表朱穗怡的評論文章指出,臺灣這次「九合一」縣市選舉後,很多人都會問:一敗塗地的民進黨會調整兩岸政策嗎?島內政壇眾說紛紜。因此,不管哪一政黨、哪一個人上臺執政,只要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大陸方面就會與之打交道、溝通和對話;反之,若失去「九二共識」這個兩岸關係政治基礎,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就會停擺,兩岸關係就會陷入僵局。所以,民進黨就算執政,但不承認「九二共識」,大陸方面也不會與之接觸。
  • 歐洲堅持「一中原則」?這次,臺灣被「孤立」了!
    沒想到的是多數情況下,臺灣都處於被動的情況。據臺灣知名人士表示,臺灣地區雖然在今年與歐洲互動頻繁,民進黨甚至採取了不少行動,但效果似乎不太理想。民進黨「外交政策」破功 歐洲地區堅持「一中原則」據相關人士表示,蔡英文為了能夠在島內建立良好的「外交」假象,想到用會議的方式來給臺灣民眾製造假象,但事實上,歐洲等地區明確表示堅持「一中原則」,蔡英文的「對歐關係」只好以失敗告終。
  • 國臺辦談兩岸關係 稱臺灣參與世衛大會是特殊安排
    中新網5月11日電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日上午舉行發布會,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對臺灣參與世衛大會、打擊跨境電信詐騙、兩岸航班運營等問題作出回應。馬曉光指出, 一個中國原則得到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從2009年開始,臺灣方面得以參與世衛大會,這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作出的特殊安排。挑戰國際社會公認的一中原則,相關的安排將難以為繼。
  • 全世界的機場都是「中國臺灣」,有什麼好跳腳的?
    不過,這個被解讀為蔡當局第一次積極反制大陸的行為,並沒有引來多少點讚。有臺灣網友直言:全世界的機場都是「中國臺灣」,島內的「去中化」越多,國際上的「一中化」就會越強,臺灣人的空間就越小。  在面對中國民航局致函44家外國航空公司、要求其整改涉港澳臺信息時,民進黨當局急得跳了腳,但這副「受害者」模樣的表演已經不太好使了,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意識到,一個中國原則早已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有網友酸民進黨:「什麼航空公司不願扯政治,美牛硬賣來臺灣不是政治?一個人打出生開始就受國家政治規範,跟世界做生意更要有政治嗅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