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衛健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不要低眉順眼,走進那暮年良宵。
老年要像夕陽燃燒,如老驥咆哮。
咆哮,咆哮,勇面時光之凋!
——狄蘭·託馬斯
您不妨試試,一個冬天臥床不起,等春天來了,很少有人能做到做到精神煥發、體力充沛、隨時可以上路遠行,反而大多數人都是面黃肌瘦,虛弱不堪。我們把身體對鍛鍊的響應,稱為鍛鍊效果。為了理解這個鍛鍊效果,我們需要知道一點肌肉常識,懂得肌肉是如何把食物轉換成動作的。
+
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最生動的描述
肌肉收縮所需要的即時能源是一種叫做三磷酸腺苷的化學物質(ATP),這種化學物質存在於每個細胞。假如我即將被汽車撞到了,大腦就會向肌肉發出一個緊急信號,命令我趕緊躲避。
慶幸的是,身體總有足夠的ATP能讓我完成躲避汽車這樣的瞬間動作。這種即時動作不需要氧氣參與,因此這種救命的肌肉收縮,被稱為無氧動作。
相反,如果不是汽車馬上要撞我了,而是我面對著緩緩上漲的洪水威脅,要去遠在16公裡之外的高處躲避,而我還沒有帶輪子的交通工具可用,那我必須另想其他辦法來應對這個局面。
如果我飛奔快跑,那麼我身體裡的三磷酸腺苷(ATP)很快就會耗盡,我就會累癱在洪水到來之前。於是,我會選擇走路或者慢跑,以能堅持1~2個小時的速度,走完或慢慢跑完16公裡的路程。
完成這段16公裡路程所需的大量ATP,只能由身體裡的各種營養和氧氣來產生。營養不是問題,必要時,我身體肌肉這部機器可以由碳水化合物、脂肪或者蛋白質來驅動,而且用量只需一點點就夠。同時,由於需氧量增加,我必須要加快呼吸,加深呼吸,這種需要氧氣的運動就叫有氧運動。
+
無氧運動與有氧運動的效果不同
無氧運動與有氧運動的效果不同,下面以力量鍛鍊者或健美運動員與長跑運動員的比較作說明。
力量鍛鍊主要是無氧運動。健美運動員可以練就一身像世界健美先生那樣輪廓清晰的肌肉,也可以只是把身體練得更加壯碩。
有氧運動則剛好相反,比如非洲肯亞的馬拉松運動員,無論男女個個長得精瘦,跑得飛快,都能以每小時8公裡的速度不停地跑上好幾個小時。
從健身者和跑步者鍛鍊方式的不同,我們就可以理解他們身體外形的差異。
我以人體的股外側肌為例加以說明,股外側肌是大腿上的三大肌肉之一。健身者一般會拿幾百磅重的槓鈴來練,放在肩部、下蹲、站起。每次下蹲,用時大約三秒,重複大概四次。
如果重量選得非常精確的話,那麼你第四次下蹲再站起,就需要使出全身的最大力氣,第五次你就站不起來了,因為你肌肉中的ATP不夠用了。
12秒鐘的無氧運動,看起來好像不多,但時間一長,身體變化就會非常明顯。在無氧運動下,最能收縮的那類肌肉纖維,就會變粗,股外側肌就變大、變強。短暫休息一下之後,又可以繼續鍛鍊。其他的肌肉,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做最大化鍛鍊。
與舉重訓練的時間短、強度高不同,跑步者每跑一步,對股外側肌的需求要小得多。但是這種小的需求,可能要不間斷地重複上千次。
與舉重者每次都需要借用肌肉儲存的ATP不同,跑步者需要邊跑邊獲得ATP。為了做到這一點,跑步者就要依靠第二大類肌肉纖維了,這種肌肉纖維可以利用氧氣和身體營養高效地供應ATP。
換句話說,它們可以做到有氧收縮。通過幾個星期每天30分鐘的鍛鍊,股外側肌纖維生產ATP的能力就會提高,但是肌肉纖維卻不會變大。因此,那些跑步鍛鍊的女士們,不必擔心腿部肌肉變粗。有氧運動不會使肌肉變大,那些肯亞長跑運動員就是證明。
+
有氧運動的鍛鍊效果
有氧運動的鍛鍊效果,不單只會對肌肉產生影響,因為肌肉如果需要更多氧氣,那麼就會要求身體整個供氧系統的能力也必須同時提高。
經過鍛鍊的肌肉纖維,上面會布滿更多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是人體最小的血管。心臟的肌肉組織也會變得更加強壯,更加高效,以便每分鐘可以泵出更多血液。呼吸系統的肌肉耐力也會得以提高,以維持呼吸的加快和加深。神經系統也變得更加敏捷,以便讓血液從一個地方輸送到另一個地方。
我們身體的這些相應改變,就是人類有別於機器的地方。我們人類能夠通過提高運動能力來響應運動壓力,從而變得越來越健壯。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
練舉重還是跑馬拉松?
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
練力量還是練耐力?
怎樣才能最好地讓自己邁入並度過一個長壽、健康和幸福的老年呢?
答案就在這本書中:
歡迎關注民生頻道其他精彩節目
《有啥諞啥》 《看看朋友圈》 《連播天下》 《健康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