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二個國家公祭日,上午10時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正式開始,陰霾的天氣和悽厲的警報讓整個南京城籠罩在悲傷之中。胸前的白花、低沉的鐘鳴,還有漫天飛舞的和平鴿向南京、向中國、向世界訴說了人們緬懷同胞和祈願和平的心緒。
    交匯點見習記者臧娜娜
    選拔誦讀學生精準到年級
    第二個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於昨日隆重開啟,降半旗、唱國歌、獻花圈、誦和平表達了以國之名對78年前死難同胞的哀悼。
    來自南京一中的78名學生身著白衣,站在廣場電子大屏幕正下方,飽含情感誦讀了《和平宣言》,240字的《和平宣言》字字珠璣、凝練有力。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表示,自接到誦讀和平宣言的通知後,學生們就開始精心排練,每天利用課餘時間排練兩三個小時。
    為了有更好的音效,78位學生中連高一學生和高二學生都有精細的劃分,比如男生中大部分是高一學生,小部分才是高二學生。「差一個年級,學生聲音的厚重度就大有不同。」尤小平說道,「今後學校會以社團的形式,在新入學的高一學生中進行選拔,組成朗誦社進行重點培養,等到來年公祭日等重大活動時可打有準備的仗。」
    記者還了解到,從2002年開始,每年的12月13號參加悼念活動的南京市民都會發表一份和平宣言,記錄當年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表達對遇難同胞的緬懷。2014年12月13號舉行了首個國家公祭,《和平宣言》首次採用了詩歌體的語言,而今年的《和平宣言》也基本沿用了去年《和平宣言》的文稿。
    數字背後也蘊含著人們哀思
    78名中學生誦讀《和平宣言》,6名代表撞鐘3次,3000隻和平鴿展翅飛翔……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上,這些數字也寄託著人們的一份哀思。記者了解到,之所以會選擇78名學生誦讀宣言,源於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78周年。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表示,明年是79周年,可能會組織79名學生來誦讀。
    而學生誦讀的時長是3分30秒,6名各界代表撞響和平大鐘3次,3000隻和平鴿被放飛,這些帶3的數字都寓意著紀念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同胞。此外,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前來參加公祭儀式的社會各界人群排列成了由12縱列和13橫列組成的方陣,表達對於1213這個日子的紀念。
    《和平宣言》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
    侵華日寇,擄掠燒殺,屍橫遍野,血染長江。
    三十餘萬,生靈塗炭,煉獄六周,哀哉國殤。
    舉世震驚,九州同悼,雪松紀年,寒梅怒放。
    亙古浩劫,文明罹難,百年悲嘆,警鐘鳴響。
    積貧積弱,山河蒙羞,內憂外患,國破家亡。
    民族覺醒,獨立解放,改革振興,國運日昌。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憂啟聖,多難興邦。
    七十八載,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長。
    二零一五,國家公祭,中外人士,齊聚廣場。
    白花致哀,莊嚴肅穆,丹忱抒寫,和平詩章。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德曰生,和氣致祥。
    和平發展,時代主題,民族復興,世代夢想。
    龍盤虎踞,彝訓鼎銘,繼往開來,永誌不忘。
    原標題:8名中學生誦讀《和平宣言》,6名代表撞鐘3次,3000隻和平鴿展翅飛翔公祭日儀式上數字寄託著人們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