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1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來自南京市第一中學的83名高中生,用他們深情而堅定的朗誦聲,向世界發出和平祈願。這是南京一中的學生連續第七年在國家公祭儀式上朗誦《和平宣言》。
朗誦時心中憤慨,祖國強大又讓他自豪現場,除了四位領誦是高二的學生,其他朗誦者都是高一學生。為了這次演出,他們反覆練習,除了發聲、形體等方面的訓練,老師還帶領大家回顧歷史,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和平宣言》的內容。
△劉祖寧
高二(12)班的劉祖寧,已經連續兩次參加《和平宣言》朗誦,不同的是,去年他在後面的隊伍中,今年他站在前面,成為領誦。每次參加訓練都很辛苦,但他覺得充實又自豪。「想到那段歷史,心情憤慨,但如今,我們的祖國強大了,在朗誦中,一種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劉祖寧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平時都是通過書本了解這段歷史,而朗誦讓他感覺自己與這段歷史更加貼近了。
高二(8)班的苗澤宇,也是第二次參加朗誦。「擔任領誦,多少有點壓力,但我挺自信的,因為反覆練習了很多遍。」苗澤宇說,他在小學四年級時,就曾買過相關書籍來了解這段歷史。參加朗誦訓練,學校還組織看了紀錄片,讓他對和平有了更深的感悟。
1937年,他們的親人在南京朗誦的學生中,有幾名學生的親人,曾經親身經歷過南京大屠殺。
「我爸爸曾告訴我,他的外公也就是我的曾外祖父陳廣華,當年就住在南京管家橋附近。在南京大屠殺發生時,他才19歲,正在一家理髮店當學徒。」 高一(11)班的朱星宇向記者講述了這段家族歷史。當時陳廣華被日本兵抓到一輛卡車上,行路中途,一個日本兵想抽菸沒有火柴,陳廣華提出幫忙買火柴,才找時機逃走了,後來他得知被抓的人大部分被殺害了。 「這件事我聽爸爸講了一次,就深深記住了,再也忘不掉。」朱星宇說,朗誦《和平宣言》時,他會想起這段故事。
高一(10)班的劉弈軒,太爺爺名叫劉世堯,出生於1904年。南京大屠殺發生時,33歲的太爺爺帶著家人躲在南京安全區難民營裡,曾親眼目睹了日本兵殺害中國人。每每跟家人提起這段往事,太爺爺都痛心不已。劉弈軒從小就聽爺爺和爸爸講述太爺爺的故事。參加朗誦活動,更加深了他對這段歷史的了解,「我們生在和平年代,不能忘記歷史,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生活。」
△高凱
南京市第一中學已連續七年承擔《和平宣言》的朗誦任務。南京一中學工處副主任高凱告訴記者,每一年,同學們都以飽滿的狀態、充沛的情感和訓練有素的朗誦圓滿完成任務,「他們代表南京市青少年向世界宣示,中國未來一代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記者 黃豔 趙丹丹 呂潔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