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心理學理論180題填空題

2020-11-10 17安徽學堂

1,我國心理學家一般把學習分為【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行為規範學習】三類.


  2,強化也是一種操作,它的呈現或撤除能夠增加反應發生的概率.


  3,強化有【正強化】(實施獎勵)與【負強化】(撤消懲罰)之分.


  4,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徵是:【連續性與階段性,定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與差異性】.


  5,學生性格差異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徵差異】和性格的【類型差異】.


  6,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三種主要成份.


  7,【自我認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心理特點,人格特徵,能力及自身社會價值的自我了解與自我評價.


  8,【自我體驗】是指個體對自己的情感體驗,如自尊自愛,自豪,自卑及自暴自棄等.


  9,自我監控屬於【意志控制】,如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追求等.


  10,學生的認知差異主要包括【認知方式差異】和【認知能力差異】.


  11,教育心理學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1.1)


  12,教育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


  13,所謂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體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2.1)


  14,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15,【意義學習】的主觀條件是學習者知識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原有知識.


  16,教學不是知識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17,所謂【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4.1)


  18,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認知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的內驅力.


  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20,【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體難以清楚陳述,只能藉助於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6.1).


  21,如果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係,知識的學習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


  22,關於遺忘產生原因的解釋有許多學說,比如痕跡衰退說,幹擾說,同化說和動機說等.


  23,所謂變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徵,以便突出本質特徵.


  24,短時記憶一般包括兩個成分,一是直接記憶,即輸入的信息沒有經過進一步加工;另一個成分是工作記憶,指從長時記憶貯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識信息.


  25,遺忘曲線研究表明,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呈現先快後慢的負加速趨勢.


  26,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7.1)


  27,前蘇聯心理學家加裡培林於(1959)年系統提出了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的理論.


  28,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複雜方案.(8.1)


  29,指導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講授法十分類似,由激發,講演,練習,反饋和遷移等環節構成.


  30,交互式教學模式主要是用來幫助學習成績差生閱讀領會.


  31,交互式教學旨在教會學生四種策略:總結,提問,析疑和預測.


  32,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基本的成分:一是給定的條件;二是要達到的目標;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9.1)


  33,人們一般傾向於根據問題是否界定清晰而分為兩類,即有結構問題與無結構問題.


  34,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


  35,創造有真正的創造和類似的創造之分,前者是一種產生了具有人類歷史首創性成品的活動.


  36,問題解決的過程包括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驗證假設.


  37,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傾向性.(10.1)


  38,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各種態度都是通過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變的.


  39,品德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範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


  40,從眾是指人們對於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


  41,服從是指在權威的命令,社會輿論或群體氣氛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


  42,認同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模仿,其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


  43,所謂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11.1)


  44,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評估,指依據用心理學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徵與行為


  表現進行評鑑,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並進行分類診斷的過程.


  45,習慣上,人們用心理困擾,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分別指稱嚴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幾類心理健康問題.


  46,焦慮症是一種與客觀威脅不相適合的焦慮反應為特徵的神經症.


  47,抑鬱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特徵的神經症.


  48,人格障礙是長期固定的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適當的壓力應對或問題解決方式所構成


  49,教學目標是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學習結果.(12.1)


  50,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教學結果的測量必須針對教學目標.


  51,如果教學目標側重知識或結果,則宜於選擇接受學習),與之相應的教學策略是講授教學.


  52,上課開始時,教師明確告訴學生學習目標,將有助於引導學生的集中注意課中的重要信息,對所教內容產生預期.


  53,對所學知識材料的記憶,包括具體事實,方法,過程,概念和原理的回憶.


  54,知識領會過程中的轉換,即指用自己的話或用不同於原先表達方式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思想.


  55,教師的教學策略包括教學事項的順序安排,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環境的設置以及師生相互作用的設計等.


  56,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解法,演示法,課堂問答,練習,指導法,討論法,實驗法,參觀法,實習作業等.


  57,教師的教學策略可以分為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和個別化教學等.


  58,布盧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


  59,行為目標的陳述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具體目標,產生條件和行為標準.


  60,行為目標是指用可觀察和可測量的行為陳述的教學目標.


  61,在進行任務分析時,教師要從最終目標出發,一級子目標一級子目標地揭示其先決條件.


  62,任務分析必須將教學目標逐級細分成彼此相聯的各種子目標的過程.


  63,在進行任務分析時,教師要反覆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要完成這一目,預先必須具備哪些能力)?」一直追問到學生的起始狀態為止.


  64,教學方法指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


  65,課堂教學環境包括兩個方面:即課堂物理環境和課堂社會環境.


  66,教學策略指教師採取的有效達到教學目標的一切活動計劃.


  67,發現教學又稱啟發式教學,主張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活動而發現合作學習概念或原理.


  68,課堂管理就是指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_人際關係_,而有效地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13,1)


  69,制約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師,學生和_課堂情境_.


  70,課堂管理_始終制約_著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具有促進和維持功能.


  71,課堂管理的維持功能是指在課堂教學中_持久地_維持良好的內部環境.


  72,課堂管理的促進功能,是指教師在課堂創設對教學有促進作用的組織良好

的_學習環境_,激勵學生潛能的釋放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73,不管是正式群體還是非正式群體,都有群體凝聚力,_群體規範_,群體氣氛以及群體成員的人際關係.


  74,班內學生對教師的堂行為會形成_定型的期望_.他們期望教師以某種方式進行教學和課堂管理.


  75,所謂群體是指人們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活動_為基礎而結合起來的聯合體.


  76,正式群體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明文規定的群體,其成員有_固定的編制_,責任權利明確,組織地位確定.


  77,班級,小組,少先隊,團支部等都屬於_正式群體_.


  78,正式群體的發展經歷了鬆散群體,_聯合群體_和集體等三個階段.


  79,集體則是群體發展_的最高階段,成員的共同活動不僅對每個成員有個人意義,而且還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80,非正式規範的形成是成員們_約定俗稱_的結果,受模仿,暗示和順從等心理因素制約.正式規範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教育的結果.


  81,課堂氣氛作為教學過程的_軟情境_,它通常是指課堂裡某佔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


  82,課堂氣氛具有獨特性_,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即使是同一個課堂,也會形成不同教師的氣氛區.


  83,一種課堂氣氛形成後,往往能夠維持_相當長_的一段時間,而且不同的課堂活動也會被同樣的課堂氣氛所籠罩.


  84,由於教師在課堂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領導方式,教師對學生的_期望_以及教師的情緒狀態便成為影響課堂氣氛的主要因素.


  85,教師的積極情緒狀態往往會_投射_到學生身上,使教師與學生的意圖,觀點和情感都聯結起來,從而在師生間產生共鳴性的情感反應.


  86,處罰學生的消極的課堂行為,但不能採用諷刺挖苦,體罰和_剝奪學習權利_等手段.


  87,焦慮是教師對當前或預計到的對自尊心理有潛在威脅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種類似於擔憂的反應傾向.


  88,只有當教師_焦慮適中_時,才會激起教師改變課堂現狀,避免呆板或恐慌反應,從而推動教師不斷努力以謀求最佳課堂氣氛的出現.


  89,人們往往相信_大多數人_的意見是正確的,覺得別人提供的信息將有助於他.


  90,個人可能為了避免他人的_非議或排斥_,避免受孤立,因而發生從眾現象.


  91,在通常情況下,課堂氣氛可能分成積極的,_消極的_和對抗的三種類型.


  92,積極的課堂氣氛是_恬靜與活躍_,熱烈而深沉,寬鬆與嚴謹的有機統一.


  93,消極的課堂氣氛通常以緊張拘謹,_心不在焉_,反應遲鈍為特徵.


  94,對抗的課堂氣氛則是_失控的氣憤_,學生過度興奮,各行其是,隨便插嘴,故

意搗亂.

  95,人際交往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裡_傳遞信息_,溝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過程.


  96,人際吸引是指交往雙方出現相互親近現象,它以_認知協調_,情感和諧及行

動一致為特徵.


  97,學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慮課堂行為的有效控制,預防紀律問題的發生;另一方面又要考慮促進學生間的正常_人際交往_.


  98,也有的心理學家把問題行為分為:品行性問題_,性格問題行為,情緒上,社會上的不成熟行為等三類


  99,教學評價是指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_價值判斷_的過程.(14.1)


  100,教學評價是一種系統化的持續的過程,包括確定評估目標,搜集有關資料,_描述並分析_資料,形成價值判斷以及做出決定等步驟.


  101,測量主要是一種收集資料數據的過程,是根據某種標準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將學生的學習_行為與結果_確定為一種量值,以表示學生對所測問題了解的多少.


  102,測驗是測量一個樣本的系統程序,即通過觀察少數具有代表性的行為或現象來_量化描述_人們心理特徵.


  103,對於情感以及道德行為表現的評價則常常採用_非測驗性_的評價手段,如案卷分析,觀察,問卷量表以及談話等.


  104,教師自編測驗的主觀題包括論文題,_問題解決_題.


  105,教師自編測驗的客觀題包括_選擇題_,是非題,匹配題,填空題等.


  106,評分必須以一定的比較標準為依據,評分的標準可分為絕對標準和_相對標準_兩種.


  107,教師要充當知識傳授者,團體的領導者,模範公民,紀律的維護者,家長的代理人,親密朋友,心理輔導者等多種角色.(15.1)


  108,在教師的知識和智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後,教師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_診斷學生_學習困難的能力,與教學效果有較高的相關.


  109,在教師的知識和智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後,他們的_思維的條理性_,系統性,合理性與教學效果有較高的相關.教育心理學填空題


  110、識記的是識別和記住客觀事物的過程。


  111、人們之間的個性差異主要體現在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兩個方面。


  112、客觀現實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113、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描述心理事實、揭示心理規律和指導實踐活動。


  114、注意的功能為選擇、保持、調節和監督功能。


  115、根據注意的產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將注意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後注意三種類型。


  116、有意注意 是主動的、自覺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機形式。


  117、德國心理學家為解釋知覺的整體現象曾經歸納出多種原則,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閉合性和連接性等原則。


  118、記憶的種類有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和運動記憶。

  119、記憶的基本過程由識記、保持和再現三個環節組成。


  120、可以將班集體氛圍歸結為:人際、學習、教育、教師、群體、文化氛圍等



  121、根據思維所憑藉的對象將思維劃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122、根據思維探索答案的方向,將思維分為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


  123發散思維又叫輻射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不同的思考途徑,探索各種可能結論思維。


  124、思維過程包括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以及具體化、系統化等環節。


  125、情緒和情感是指人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126、意志是受意識的支配和調節,經過克服困難及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


  127、需要、動機和興趣都是人的個性傾向性即個體動力系統的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變化形態。


  128、興趣的品質包括:指向性、廣博性、持久性和興趣的效能性。


  129、智力的核心內容是(抽象思維能力)


  130、人在知覺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和言語能力諸方面都會表現出類型差異。


  131、根據個體的理智、情緒、意志在性格結構中佔據的優勢情況,把人的性格分為理智性、情緒型和一致型。


  13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133、實現教育目的自覺性與堅韌性是教師的一致特徵。


  134、態度形成一般要經過"順從到認同再到內化"三個階段。


  135、態度的轉變過程一般為"解凍--變化--凝固"三個階段。


  136、教師威信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自然權利另一個是人格影響即教師本人履行職責的努力和成效。


  137、成熟是指個體生理方面的發展。


  138、學習需要以個體的一定成熟為其物質基礎和自然前提。


  139、經驗和施展證明,成熟受用盡廢退的自然 法則所支配。


  140、學習必須適應個體心理發展的規律。


  141、審題要求學生在理解題意的的同時在頭腦中形成課題的影響。


  142、技能要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經過聯繫,使活動方式能夠極少需要意識控制,能順利、完善地進行時才形成。


  143、正遷移是指一種知識、技能對另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產生積極的影響,即起促進作用。


  144、學習策略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學習者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節和監控。


  145、學習策略主要有元認知識和體驗、學習的調節與控制以及學習方法三個要素構成。


  146、元認知在學習策略系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導、調節著學習者的認識過程。


  147、監控學習進程,實際上就是根據確定的學習計劃,檢查評估學習方法與各種學習因素相符程度的過程。


  148、通常情況下,可以將學習方法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學科學習直接相關的專用型的學習方法;一類是通用性較強的通用型學習方法。


  149、知覺策略是指知覺過程中,在元認知活動作用下,家感覺通道,原有的知識經驗,以及知覺對象有機構合起來的一種機制。


  150、概念學習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尋找事物或現象分類的依據。


  151、規則的發展學習是指在教學情境中,教師先呈現規則的若干例證,然後讓學生在例證中概括出一般規則的學習方式。


  152、問題解決策略主要有兩類,即算法和啟發式。


  153、一般說來預習有讀、劃、批、寫、思、做等步驟。


  154、道德是一種社會現象,它的存在依賴整個社會的存在。


  155、品德是一種個體現象,是社會道德準則在一個人身上的體現品德是通過個體反映了社會道德,它依賴和制約於個體。


  156、一般認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幾種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個部分構成。


  157、道德情感是伴隨著道德認識而產生的。


  158、道德觀念是對社會道德現象的本質特徵的概括反映。


  159、研究表明,學生道德信念的發展要經歷一段較長時間,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還沒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三四年級的學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160、從少年期開始,比較自覺的、穩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


  161、道德行為習慣是在生活和教育過程中形成與培養起來的。


  162、道德情感的內容極其豐富,比如自尊感、友誼感、榮譽感、信任感、事業感、義務感責任感、集體榮譽感、階級情感、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感、革命人道主義感等。其中道德義務感和責任感是一個人的道德傾向性的核心,是標誌品德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們在人的整個道德情感中佔有重要地位。


  163、小學兒童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兒童自覺地從事學習活動的一種重要的推動力。


  164、與兒童相比小學兒童的交往對象同樣主要是父母、教師和(同伴)。但其交往關係與性質都與幼兒存在完全不同的特點。


  165、抽象思維開始佔優勢,但在很大程度上屬於經驗型的。他們的邏輯思維需要更多的感性經驗的支持,初中二年級是中學生階段思維發展的關鍵期。


  166、許多心理學家認為,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飛躍期。


  167、(自我意識的高漲)是導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現的第一原因。


  168、(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過程)是第二原因。


  169、(獨立意志)是初中生產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


  170、作為學校心理教育工作,就總體情況而言,其重心應該是心理素質教育。


  171、心理素質教育主要是教育與培養學生形成各種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助其學業成功。


  1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正常的、健康的成長發展。


  173、心理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最高層次。


  174、心理教育又是學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175、心理輔導是對學生進行幫助的過程,學校心理輔導的目標是潛能開發。


  176、學校輔導內容為學習輔導、生活輔導、職業輔導。


  177、心理輔導的途徑:個別輔導、小組輔導、團組輔導、學科滲透、家庭輔導。


  178、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促成四個學會: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活。


  179、心理教育課的教學模式包括:誘導式、自我分析模式、主體參與模式。


  180、心理教育課的整個環節包括:確定主題、課前準備、上課。

相關焦點

  • 「高中物理」83個二級結論!高考選擇+填空題:省時省力輕鬆高分
    熟記這些二級結論(公式)之後,填空題和選擇題可以直接使用,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不多說了,上乾貨本文學姐給大家帶來了「高中物理」83個二級結論!各科學習方法或者提分技巧也可以隨時問學姐,學姐是過來人學姐在北大等著泥萌哦【注意】這些二級結論只能用於填空題和選擇題
  • 「邏輯判斷-最強程度」解題思路:「4層程度」法與「蘋果理論」
    >4「列明結論」和「無視誘導」的重要性5 用模板題學習「4層程度」與「蘋果理論」一、「最強程度」題的本質是「程度」「最強程度題」是本公眾號對這種題型的命名。三、「蘋果理論」蘋果理論:將題乾結論、論據和選項簡化為蘋果之間的關係,從而幫助解題。
  • 「乾貨」教育心理學經典理論「記憶口訣」
    心理學心理學流派:馮鐵鉤、華生行、詹姆杜威是機能、奈瑟皮亞弄加工、馬斯羅傑搞人本人本主義心理學流派教育心理學皮亞傑認知階段:感前具形行為主義理論
  • 【乾貨】雅思高頻詞彙,「表明」這樣表達
    歡迎關注都妹「乾貨日曆」 實用語料|當季新題|高分詞彙 每日分享託福雅思備考乾貨 讀法音頻: 常考釋義
  • 【乾貨】雅思高頻詞彙,「使能夠」可以這樣表達
    歡迎關注都妹「乾貨日曆」實用語料|當季新題|高分詞彙每日分享託福雅思備考乾貨讀法音頻:常考釋義:vt.使能夠變形詞:來源於:劍雅8-Test4「熱詞玩梗」「IM」IM 即:Instant Message.意思為:即時通信; 即時消息舉例:She sent him an instant message.她給他發送了一條即時消息。
  • 【乾貨】《教育心理學》理論人物著作匯總
    【乾貨】《教育心理學》理論人物著作匯總 http://www.hteacher.net 2018-10-17 15:08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從螞蟻花唄和北漂房租,看心理學中的「心理帳戶」理論
    這種互助組織有點像咱們中國的「水滴籌」、「輕鬆籌」。第四組,專管帳戶。沒有實體錢箱,每個人要設立一個專用銀行帳戶,帳戶由獨立的財務審核官管理,支取、記帳都由審核官負責。獨立的財務審核官自己的帳戶則由銀行管理。錢還是專款專用,帳戶由專人監督。
  • 一位寶媽的「死磕英語180天」|最好的答案,從來不在熟悉的路上
    插播完「遊學」新聞後,我們還是回歸一下「死磕英語180天」的課程。「死磕英語180天」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專業的授課老師、督導、組長,在語音階段還會配備一對一的糾音師。整個課程設計科學合理,階段之間銜接密切,課程難度逐步遞增。課程的L1階段是「重塑」的階段,這種「重塑」是思維的重塑。
  • 【乾貨】雅思高頻詞彙,「貢獻」應該怎麼說?
    歡迎關注都妹「乾貨日曆」 實用語料|當季新題|高分詞彙 每日分享託福雅思備考乾貨 讀法音頻: 常考釋義
  • 「教師招聘知識」教育理論中的人物(11)
    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代表作品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
  • 馬斯洛理論:成功自我實現的人,其實「人脈」並不廣?
    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是美國心理學家,提倡人本主義心理學,在以理解精神病理為目的的精神分析,與不區別人類與動物的行為主義心理學之間,成為所謂的「第三勢力」。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主張人的需求有分層次,是最廣為人知的理論。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簡單地說,馬斯洛將人的需求結構,分成五個層次。
  • 「乾貨」教育心理學必考考點整理
    一、客觀題考點1.三過程——學習、教學、評價/反思。2.四內容——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生心理、教師心理。3.教育心理學核心——學習心理。5.教育心理學——如何學、如何教、學與教——心理學分支——教育學心理學交叉。6.教育心理學作用——描述、解釋、預測、控制。7.
  • 今日打卡|有意義學習理論
    第1題「參考答案」:D「題目解析」:建構主義在學習觀上強調學習的情境性、 社會互動性和主動建構,認為學生 「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 學生的學習是在已有經驗基礎上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 因此, 學生是主動的建構者, 對知識意義的建構不能由教師取代,
  • NEAT冬測「閱讀理解」滿分攻略
    我們在課堂上的詞彙語法講解不走「生搬硬套」路線,每個知識點都會融到具體的案例句型中,讓孩子們習得「用法」,並舉一反三運用到做題中。並且通過大量的訓練,在頭腦中建立流程化的思維--解題步驟,語言學科也是有邏輯的。講邏輯,讓孩子們真正習得知識點,而不是死記硬背,是我們遵循的「正確的訓練」,語法單項結束後,接下來的閱讀理解單項突破也是一樣。
  • 行上行下|2019年心理學乾貨合集
    SPSS安裝包及教程 | 從理論至實操3. 《量表信效度分析》系列文章1. 論文寫作或審稿時的十種常見統計錯誤2. 英文論文如何查重,如何理解報告中的相似率3. SCI論文的投稿策略,各類收錄期刊精準解讀4. 論文投稿被拒的常見原因排行榜及改進策略5.
  • 「必考填空題練習」小學數學二年級填空題學科練習題
    【考壹佰導讀】作為在應試教育的考試中一項重要環節,填空題是囊括幾乎每一門學科的試卷上的必有考題,其形式大概為,先給出已知條件,在而後的語句中空出要問的答案以橫線代替,以此要求應試者填上正確解。以下是考壹佰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填空題練習題》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歡迎閱讀參考!
  • APA與APS之惑:心理學的「劍氣之爭」
    例如,一種常見譯法將APA譯為「美國心理學會」,將APS譯為「美國心理協會」或「美國心理學協會」。 那APA與APS究竟有何不同呢?既然有了大名鼎鼎的APA,何苦還要再成立一個APS?這些問題可能曾讓包括筆者在內的不少人困惑,幸運的是Robin Cautin的一篇長文(見文末)可以緩解此惑。
  • 華語|【乾貨】一道題測出是否真正了解「根屬性」
    正方能做的只是在改變現狀的方式中選擇「合辯題」的方式,而反方則可以選擇除此之外的任意方式。這就是為什麼說正方在建構辯論方案時只有一種立場選擇——以合題的方式論證需根解損來改變現狀,而反方則可以有三種立場選擇——維持現狀、小幅修改現狀、相抗計劃。
  • 心理學:「人腦只被使用了10%」,這一說法是錯誤的
    於是我馬上這樣說:「你會不會想問我,人類只使用了10%的大腦,這個理論是真的嗎?」接著對方就會瞪著眼睛點頭。那麼,這種「10%理論」是何時,如何誕生的呢?19世紀90年代,被稱為「美國心理學之父」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說:「我們沒有充分發揮大腦的潛力」。
  • 心理學:「人腦只被使用了10%」,這一說法是錯誤的
    於是我馬上這樣說:「你會不會想問我,人類只使用了10%的大腦,這個理論是真的嗎?」接著對方就會瞪著眼睛點頭。即使結束了關於大腦是否只使用了10%的話題(必須說這個話題是毫無根據的),也會被問到很多問題,由此可知對大腦感興趣的人很多。原著於2007年出版,直到2020年仍有許多人相信這一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