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事務所,2019年8月份成立以來,在近一年的時間裡研究了幾十隻優秀股票,絕大部分走的相當不錯。
這期間也來了很多新朋友,對我們不是很熟悉,加上很多老朋友,也想知道價值事務所是如何挖掘出這些優質股的。
所以接下來,會陸續把之前的文章再次發布出來,供大家學習參考。
但有一點必須注意:很多股票都漲上去了,甚至不少都翻倍了。文章中的買入邏輯和估值都不再具有參考意義。文章僅供學習分析邏輯和熟悉公司基本面使用,不能盲目的用於投資指導,請務必清楚這一點,謝謝。
本文首發於2019年09月09日,發文後最高達到24.09元,最大漲幅約為 55.02%。
作為我國最早出海的家電企業——海爾,很早就坐上了家電龍頭老大的位置,那些年,誰家沒有點海爾的家電?小時候,我們也是看過海爾兄弟動畫片的呀!
01
公司之困
如今的海爾,已然掉隊,截止2019年9月8日,家電一哥美的集團市值3768億,空調一姐格力電器市值3537億,現改名為海爾智家的原海爾電器,市值僅1020億,不到前面兩巨頭的三分之一。
恐慌中的海爾,是否為了追趕美的、格力開始壓榨員工?近日,海爾有四名員工在午飯後被巡查人員拍到午休,立馬被責令一周內離職。甚至有實習生稱:公司流水線上的工作工時基本為12個小時,有時處理不合格的機器,14個小時都有可能。「醒來就幹活」「吃完飯要立刻到崗」成為海爾流水線上的常態。
難道人性化對於如今的海爾來說,已經不存在了?都說美國的福耀玻璃是血汗工廠,我們團隊曾經寫過福耀玻璃的解讀,傳送門:這個中國「血汗工廠」,在美國卻收到熱烈歡迎,現在看來,海爾才是正兒八經的血汗工廠啊,正好,我們今天對海爾智家做個全方位的解讀,看看曾經的龍頭還有沒有希望。
02
財務分析
從營收方面看,海爾還算追得上格力,但和美的就沒得比了,不過淨利卻被格力甩了一個數量級,這是幹啥呢?海爾的營收都去哪裡了?
從海爾的毛利、淨利率來看,毛利倒是走高的趨勢,但是淨利率一直在降,到18年只有可憐兮兮的5.33%,同期格力的毛利率和海爾差不多,但是淨利率卻是13.31%。原來,海爾差格力的根本原因就在這裡!那麼,海爾的毛利被什麼費用吃掉了,導致淨利越來越慘?
從經營性現金流量來看,海爾的生意還是掙錢的,至少收到的都是真金白銀,就是中間有個無底洞,把公司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都吃掉了!
由於海爾、格力都屬於製造行業,經常動用銅鋁等金屬,而這些金屬原材料波動十分大,為了維持穩定的成本,格力是全行業最早玩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司,格力的套期保值團隊十分牛叉,而海爾的套期保值團隊趕格力要差一些。
綜上,海爾比格力利潤差一大截的原因在於:套期保值團隊玩不過人家、負債結構有問題、品牌不如格力強,需要花費更多的營銷費用。
都講到這裡了,我們當然得扒一扒海爾的負債結構,看一看他的資產負債表。
最醒目的一欄就是在會計科目中稱為最幸福的負債——預收帳款居然只有可憐巴巴的一千萬(-99.75%)!!!!難道公司在行業中地位不保,收錢都收不上來了??公司對此的解釋是:據新收入準則重分類至合同負債。還好,只是會計準則變動,虛驚一場,合同負債52億,還是很幸福。
應付帳款和票據473.85億,大部分槓桿加給了上遊,公司在產業鏈中地位還是比較強勢的;短期借款62.99億、一年到期非流動負債30.15億、長期借款155.41億、應付債券91.92億。
公司帳上有374億多的現金,為什麼還背著這麼厚重的有息負債,18年整年利息支出14.65億,利息收入才4.76億,已經成了公司嚴重的利潤包袱。先不考慮公司財務造假問題,我們去網上查一查公司18年有沒有大的併購動作,一查,果然:
大手筆啊,好大的手筆,一併購就是400億的大單,海爾是國內第一個出海的,也要成為國際化玩得最6的。
其實在收購GEA前,海爾就通過收購三洋白電和斐雪派克,成功拿下了從日本到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再到新加坡、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太平洋東部市場;收購GEA後,則貫通了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到巴西等太平洋西部市場,這意味著,海爾國際化市場範圍已遍布全球。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那海爾的格局卻是要比格力大多了,19年上半年,海爾還以4.7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8.05億)收購了義大利Candy公司。
如今的海爾旗下有海爾、卡薩帝、統帥、美國GEA、日本三洋、歐洲Candy、紐西蘭斐雪派克七大品牌矩陣,覆蓋多層級消費群體,全球化布局完善,曾經中國人的海爾兄弟已經成為了世界人民的海爾兄弟了!
03
投資建議
雖然海爾開除午休員工,顯得管理過分苛刻,不夠人性化。
但投資布局方面,海爾卻具有相當的前瞻性,接下來有望逐步進入收穫期,落後的海爾極有可能先格力一步發生逆襲!
但考慮到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在投資布局兌現為實實在在的業績增長之前,對未來三年,我們還是只能給予海爾10%的增長,則至2021年,海爾的利潤為100億,給予15倍市盈率對應市值為:1500億。
離目前海爾的1000億市值還有50%的成長空間,我們認為可以少量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