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補多元化,美的補高端,海爾智家呢?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易簡財經

易簡財經

一場價格血拼的雙十一之後,11月底的家電圈仍然沒有就此停歇。

從最近的動作來看,家電巨頭們正加緊布局,彌補發展中的短板:格力再建冰洗工廠補「多元化」的布局,美的則以COLMO切入,發力高端品牌,彌補10多年前落下的功課。相對于格力、美的發力的多元化與高端化,海爾智家又在幹什麼?海爾智家則繼續換道生態品牌建設,全力聚焦智慧家庭場景體驗的開發與建設。

價格戰背後,真正讓家電企業們著急的是在觸及行業「天花板」的存量市場中,如何以新產品附加值與高服務能力,提升「價值」而非只是降價格。

- 1 -

多元化新思考:過去是1件家電,現在是1個家

自格力混改後,一直在強調多元化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性。11月19日,除了大型中央空調項目投產外,格力電器(長沙)冰箱洗衣機生產基地開工儀式也在長沙格力產業園舉行,意欲完善冰洗空三大件的全國製造網絡。

而這也是格力在多元化上加速的又一步棋。

畢竟,相比於1991年就開啟多元化戰略階段的海爾,已經在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實現全品類的引領,美的則在空調、小家電等多品類布局,但格力目前的主要營收還是空調。格力電器半年報顯示,空調營收佔到了總營業收入的81.6%。

事實上,格力也確實憑藉空調產業佔據了一席之地。從家電三巨頭的整體數據來看,2018年海爾集團營收為2661億元,位居榜首,美的集團以2618億元緊隨其後,格力集團則為1981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傳統空調業務的天花板將至,以及在IoT、AI、區塊鏈等新技術加速產業融合的當下,空調乃至家電行業都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 2 -

高端新玩法:「歐美系」水土不服,「國產系」想向海爾看齊

一直以來,被貼上「高性價比」標籤的美的,並沒有放棄在高端上的投入。11月20日,繼凡帝羅、比弗利後,美的再造的AI科技家電高端品牌COLMO,攜家用中央空調新品亮相上海。而此次的主題「設計空氣未來」,不禁讓人想到,前不久海爾全球首發的「5G物聯中央空調」,也將視角對準了空氣生態。

行業分析,美的推出COLMO品牌,是看到海爾高端品牌卡薩帝上萬元的冰箱、洗衣機、空調暢銷,且有溢價空間、利潤高,急於效仿而強推的品牌。

來自業內這一聲音,也表明了COLMO的來意。但從目前高端家電市場格局來看,COLMO確實有些來晚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緊急補課。

另據中怡康最新發布的46周數據顯示:在冰箱產業,卡薩帝份額11.5%,同比提升3.7%;在洗衣機產業,卡薩帝份額12.7%,同比提升5.5%;而空調產業,卡薩帝份額1.6%,同比提升1.1%;櫃機10K+當周份額12.4%。

目前,不止美的看中了高端的這塊市場蛋糕。在進博會期間,三星也與國美籤署50億採購大單,雙方就智能家庭解決方案等達成戰略合作。此外,主打性價比的小米生態鏈企業雲米,也發布了高端品牌。

- 3 -

未來新生態:只「拼產品」的時代過去了,未來要拼「場景」

不難發現,不管是多元化布局,還是高端品牌建設,都離不開「智慧」。

在格力「岔開路」加速多元化、美的「向上走」繼續攻高端難題的時候,海爾智家憑藉多元化、高端品牌優勢,正加速落地智慧家庭的「5+7+N」方案。

11月23日,海爾智家在濟南的首家智慧家庭體驗中心正式開業。據了解,青島的智慧家庭001號也將馬上開業。

同時,隨著地產精裝成為趨勢,智能家居企業紛紛瞄準這一市場。從各家公布的數據來看,小米初入市場,今年內將交付2千套,海爾智家、美的等已相對成熟,海爾智家2019年在地產領域成套落地13.8萬套,美的在美的置業和第三方地產中的成套智能家居銷量已達到3萬套。

智能家居已然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行業龍頭的海爾,已經於13年前提早進行了轉型和戰略布局。如今,無論是跨界的小米,還是美的、格力,顯然也發現了這一市場機遇,紛紛發力。但不管是加強多元化布局、發力高端,還是落地智能家居,都面臨加大投入的趨勢,而且,營銷投入也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這些都勢必會反映到財務數據上。

需要警惕的是,投入固然有產出,但是,投入也會有血本無歸的風險。提醒中國的家電企業,在做好長期投資準備的同時,還要做好迎接風險的準備。

相關焦點

  • 白色家電巨頭扎堆 美的 海爾轉型高端 格力電器布局多元
    從趨勢上看,今年以來白電行業似乎逃不開「變貴」這一字眼,上半年,行業內大當家美的集團(000333)在空調營收取得640.3億元的成績,首次超過行業二當家格力電器(000651)後,又一連推出五大品牌,其中COLMO品牌聚焦高端AI科技,產品價格幾乎都在2萬元上下,同時,海爾旗下的高端品牌卡薩帝增長明顯,上半年收入增長超過了70%,今年第三季度,海爾智家(600690)家用空調收入增長
  • 海爾智家這些曾被質疑的缺點,懂財報的人卻說是優點,為何?
    以白電三巨頭為例,格力電器一直有一顆跨界的心,先後進軍手機、新能源汽車、晶片等領域。美的則在家電多元化布局的基礎上朝「數位化工廠」的方向前進。而海爾智家則進一步完善海外市場,發力高端品牌,打造了自己的物聯網生態。從2019年財報中不難看出,一些頭部家電巨頭的轉型已經初見成效。
  • 海爾智家:當全球化成為唯一答案,中國家電巨頭如何海外求生?
    在這一點上,海爾智家已經佔據了先機。海爾智家覆蓋了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布局了「10+N」的開放研發體系,全球122個製造中心,其中海外布局54個。與另兩家白電巨頭——格力、美的對比,無論是供應鏈分布的安全性,還是研發中心在諸多科技高地中的布局,亦或是營銷中心和渠道的分配,都顯得棋高一著。
  • 海爾智家(06690):戰略布局持續領先的冰洗龍頭
    在份額提升和行業均價提升的雙重驅動下,海爾冰洗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提升。展現龍頭應有的優勢利潤率水平。■場景品牌+高端品牌助力薄弱品類「改道超車」:海爾2019年上線海爾智家體驗雲平臺,推動公司由分銷向更注重服務的零售模式轉型。
  • 美的領先格力1500億,最厲害的卻是海爾?
    在家電行業,我國共計有三家企業入圍,都是常客。依次排名為:美的集團(307位)、海爾智家(435位),以及格力電器(436位)。雖然董小姐算是三家企業中,最高調的「掌權者」。但是就排名而言,格力電器的表現,並不如前兩位。無論是美的還是海爾,在今年的榜單中都實現了進步,只有格力「背道而馳」,反而倒退了22位。而三者之間的差距究竟在哪裡呢?
  • 海爾智家的三味猛藥
    只論營收,海爾的營收2019年站上2000億大關,與格力基本打平,與美的營收也只差800億左右。但海爾國內營收卻長期瓶頸,停在千億左右。2019年7月,海爾智家將形象從青島海爾更名海爾智家,表明自己全面擁抱物聯網,進軍智能家居時代的決心。
  • 格力多元化轉型不要急著追趕海爾美的,董明珠應該先從鄉村開始
    對於董明珠和格力電器來說,當前在推動格力從空調向全家電的多元化擴張過程中,不要急於去追趕海爾、美的等巨頭,說實話逆襲的可能性很小。相反,董明珠可以發揮格力的渠道優勢,從農村市場開始布局。季辰||撰稿近幾天,家電業最熱的新聞莫過于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動員9萬名員工開網店,以及她本人開網店不到一個月就賣了200多萬元的消息。智家電打開格力電器商城官網、包括格空調及金字招牌「大松電飯煲」在內的冰箱、洗衣機、電暖氣等生活家電一應俱全。
  • 海爾智家(SH:600690):被網友狂罵血汗工廠,市值更是被美的和格力碾壓,曾經的家電王者海爾電器還能行嗎?
    這是一篇海爾智家(SH:600690)的複習文章。價值事務所,2019年8月份成立以來,在近一年的時間裡研究了幾十隻優秀股票,絕大部分走的相當不錯。這期間也來了很多新朋友,對我們不是很熟悉,加上很多老朋友,也想知道價值事務所是如何挖掘出這些優質股的。所以接下來,會陸續把之前的文章再次發布出來,供大家學習參考。
  • 海爾、美的、格力,家電江湖三巨頭
    白色家電行業有三大巨頭,分別是海爾、美的和格力。一直以來三家都保持著競爭關係,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哪一家能夠代表中國製造,哪一個在市場的升更強大。根據2018年三家公司的財報數據,分析一下哪家更厲害。在2018年的財報中,美的的營收達到了2618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8.2%,其中淨利潤也上漲17%,達到了202億元;格力的年報顯示,其在2018年的營收達到了1981億元,同比大漲33.6%,淨利潤上漲17%左右,達到了262億元人民幣;海爾智家的全年營收為1833億元,增長幅度為12%,淨利潤達到了74億元,相比2017年上漲7.7%,海爾電器(01169
  • 美的、格力和海爾,三家白電巨頭,到底誰更強一些?
    我們都知道,白電行業有三大巨頭,分別是海爾、美的和格力。一直以來三家都保持著競爭關係,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哪一家能夠代表中國製造。2018年的財報都已經陸續發布,小編就根據三家的財報數據,分析一下哪家更厲害。
  • 海爾電器私有化背後,淨利潤比美的、格力差一半
    圖 | 海爾集團股權架構及海爾電器主要股東作為與美的、格力比肩的家電巨頭,提到海爾的品牌幾乎家喻戶曉,但千億級的集團體量讓海爾旗下的公司支系十分龐雜,比如在「電器」這個印象標籤下,海爾電器、海爾智家等不同上市公司簡稱就經常讓外界混淆,業界在做家電企業對比分析的時候,通常難以客觀計算海爾在電器方面的全盤經營情況。
  • 方德證券:海爾智家赴港上市 智慧家庭能否助海爾彎道超車?
    近日,國內三大白家電巨頭之一、全球家電行業領導品牌——海爾智家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據悉,本次海爾智家上市,將會進一步私有化海爾電器(HK:01169),整合海爾集團全產業鏈,推進海爾國內架構改革,持續釋放公司產能及盈利。海爾智家赴港上市 家電市場三分天下,誰能最終逐鹿中原?
  • 外界質疑的這三點,海爾智家既給出答案,又給了可期的未來
    01 重構行業格局在2013年底的時候,海爾智家、美的、格力的估值相差並不大,但從2014年開始,美的逐漸超越其他兩家,而海爾智家的估值始終沒有領先。然而,從營收層面看,三家公司的差距卻並沒有估值顯示的那樣懸殊。
  • 白電「三巨頭」年中PK美的營收約2個格力
    就格力而言,在多元化發展難以突破、銷售渠道持續震蕩、空調行業發展空間受限、被美的全面超越的現狀下,下半年面臨的是從價格到渠道的艱難戰鬥。從上半年財報看,海爾、美的、格力淨利和營收均呈現出下跌狀態,其中海爾、格力下滑幅度更大,但環比已改善明顯,這也說明其二季度業務正漸漸復甦。
  • 遭MSCI剔除、前三季業績走低,格力電器多元化進程稍顯緩慢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格力電器雖力拓多元化布局,其旗下熱銷產品包括熱泵洗護機、抽油煙機、大松輕食飯煲、晶弘魔法冰箱等,但從營收結構來看,其空調業務始終佔據總收入的大頭,即便今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營收中仍有近60%來自空調業務。相比美的集團與海爾智家(600690.SH),其多元化進程或顯緩慢。
  • 海爾智家港股上市 海爾家電業務「二合一」落定 白電三巨頭再較量
    而在管理費用率方面,海爾智家今年第三季度這個數字為4.2%,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而同期,格力電器的管理費用率為1.74%,美的則為2.81%。但海爾智家今年前三季度63.01億元的歸屬淨利潤,不足格力同期的1/2,是美的集團當期的三成左右。   海爾智家的市值與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也逐漸拉大。
  • 格力、海爾、美的,到底哪家更好!
    最近家電行業競爭慢慢清晰,美的、海爾、格力掠奪了中國家電市場的大半壁江山。格力空調家喻戶曉,美的小家電名聲大起,海爾當紅多年從未衰敗。但是這三家公司到底哪家更好呢?從銷量、售後、用戶忠誠度以及市場份額來說海爾一定穩居老大。
  • 海爾、美的、格力三巨頭華山論劍,白色家電未來誰主沉浮?
    二、美的美的區別於海爾,雖然沒有高大上的平臺和生態圈,但「智慧家居」和「智能製造」的雙智戰略卻與海爾異曲同工,美的認為:「個性化需求定製+工業機器人」的智能製造結合將使家電製造業格局發生重構,「智能單品+服務機器人」的結合將催生智慧家居新的藍海領域。
  • 海爾智家、海爾電器雙雙停牌,私有化進程引關注,或迎價值重估
    繼格力電器混改之後,動靜更大的海爾重組也來了。7月30日,A股上市公司海爾智家(600690.SH)、港股上市公司海爾電器(01169.HK)雙雙停牌,原因是有重要事項未公告。A股的「海爾智家」由「青島海爾」更名而來,雖然瞄準了智慧家居方向,但這名字一直讓人有點犯迷糊,其業務板塊也主要承載了海爾冰箱、海爾空調等家電業務。而海爾洗衣機等業務又歸海爾電器,海爾智家還得重新並表,這也導致兩個上市平臺存在較多治理問題。此外,兩個平臺也存在複雜的內部交易、管理職能重疊等問題。
  • 格力和海爾,兩個加起來不敵一個美的了?
    來源:雪球截止昨天收市,格力電器市值3600多億,海爾智家市值1100多億,而美的集團市值是4900多億。如果股票市場的價格是真實合理的,那麼格力和海爾兩家公司加起來也不如一家美的了。A股家電市場三傑,格力和海爾真的如此不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