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傳統特色飲食

2021-02-07 繪三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所有數據內容均來自網絡,不可作為官方發布的真實情況,同時也是小編自己個人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同聲音,請私信或者評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謝謝大家!

藏族以燻烤肉為主,輔之以青稞酒,酥油茶,酸奶等飲品。藏胞從古至今居住在高寒地區,形成了與其它兄弟民族迥然不同的飽含習慣。藏族人民對自己的傳統食品和食俗,猶如對待風俗一樣,懷著渾厚的感情。遊人在貪圖這兒秀麗山川的同時,若是再吃一口香甜的糌粑,品濃釅的酥油茶,喝一杯醇香的青梨酒,嘗嘗地道的地方菜餚,定會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獲得從未有過的享受。

1、糌粑

糌粑是藏胞的主要食品,形似內地的炒麵,可分為青稞、豌豆、燕麥糌粑等。藏胞無論下地勞動,上山放牧,出門旅行,都要隨身攜帶糌粑。吃時,往碗裡倒些糌粑,另少量的酥油,衝茶水食用。糌粑攜帶方便,又是熟食,在地廣人稀、燃料缺乏的地方,的確是一種物美價廉實用方便的快餐食品。


2、酥油茶

在九寨溝藏胞家中,酥油茶壺從早到晚都煨在火塘上面,任何時候,都可以喝到又香又熱的酥油茶。酥油茶營養豐富,香醇可口,並有提神、滋補作用,深為藏族群眾所喜愛。


3、奶製品

九寨溝一帶群眾習慣養奶牛,牛奶很豐富。從春至秋,鮮奶源源不斷流入牧民家的奶桶內,人們用它製作出多種多樣的奶製品,日常食用的主要有奶酪、奶渣、奶皮、酥油和酸奶。奶酪是用提取過酥油的奶水加熱、發酵,擠出水分製成的。把奶酪裝入毛布口袋裡,進一眇擠壓去掉水分,攤幹曬乾,即為奶渣。將鮮奶盛在鍋裡,用文火慢慢地熬煮,奶的表面即可漸漸凝成味捍可口的奶皮。


4、青稞酒

青稞酒色微黃,酸中帶甜,有「藏式啤酒」之稱,是藏事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也是歡度節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按照藏族習俗,客人來了,豪爽熱情的評價要端起青稞酒壺,邊斟三碗敬獻客人。前兩碗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點,但不能一點也不喝。第三碗斟滿後則要一飲而盡,以示尊重評價。藏族同胞勸酒時,經常要唱酒歌,歌詞豐富多彩,曲調優美動人。


相關焦點

  • 藏族年輕說唱組合ANU,藏族文化與當代潮流的融合
    傳統藏族文化與現代流行歌曲的結合,讓人耳目一新。雖然在歌手第五期中遺憾出局,卻讓大眾認識到了這個Fashion的藏族說唱組合ANU。相信大家在這之後對他們有了跟多的關注,對他們的音樂有了跟多的支持。最新一期的歌手中,ANU向大家展示了他們對藏族文化的堅持與傳承,除了音樂以外的東西。他們創立了具有藏族特色的潮流廠牌,將傳統的藏族服飾,配飾融入現在的潮流當中。
  • 傳承天籟之音 保護藏族傳統音樂 2016藏族民歌微信歌手大賽18日...
    隨著時代發展,新興的潮流音樂,也對藏族傳統音樂帶來了衝擊和挑戰。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天籟之音,《唱響民歌,天籟微你呈現——2016藏族民歌微信歌手大賽》經過海選、初賽,將於5月18日進入決賽階段。大賽海選、初賽和決賽都在微信平臺舉行,巔峰之戰-決賽5月18日至23日啟動。
  • 西藏公共數字文化實現免費服務 地方特色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總量達...
    日前,自治區圖書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西藏自治區分中心)承擔的2019年度國家資源建設項目《少數民族語言資源建設即衛藏語譯製500小時》《藏族手工技藝大全之紡織、編織文化專題片》《微觀藏族飲食文化之三》進行了公開招標,標誌著項目正式實施。
  • ...施治勇擔當——特色醫學中心索縣醫療隊成功救治藏族幼兒腹股溝...
    特色醫學中心在醫療幫扶路上接續譜寫著漢藏魚水情的新篇章。通過多年幫扶,索縣人民醫院規章制度不斷完善、醫療水平不斷提升,人才骨幹紛紛湧現,夯實了未來建設發展的基礎。據了解,中心第二批幫扶醫療隊開展工作以來,隊員們充分發揚「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光榮傳統,身體力行示範引領,抓質量、嚴規範、求提升。
  • 藏族歌手容中爾甲等獻唱四姑娘山音樂季
    攝:莊媛「唱響斯古拉、同圓中國夢」主題演出由「尋夢之光」、「回歸淨土」、「感恩萬物」三個篇章組成,為現場觀眾奉上一場極具民族特色的藏族歌舞表演。除小金本土歌手外,藏族著名歌手容中爾甲、蘭卡措、達爾吉、澤宙斯姬、雪蓮三姐妹、扎西卓瑪等也前來助陣。一首首歌曲或高亢激昂,或悠揚婉轉,感染著現場的每一個人;一個個舞蹈多姿多彩,展現出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創新的編排與本土特色的有機結合,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歌舞盛宴,用音樂點亮了四姑娘山,唱響了美麗小金縣。
  • 藏族歌曲多元化曲風折射生活變遷
    「創新是每一個時代的追求,現在的藏族歌曲並不是在打破傳統,而是在民族傳統文化能接受的範圍裡增添一些屬於這個時代的情愫和『特徵』。」尖參說,「過什麼樣的生活,就會寫什麼樣的音樂。」時下,流行於網際網路上的藏族歌曲中,既有瞬時「嗨C」的草原「拉伊」(情歌),也有在5分鐘之內說唱出近2000餘藏文詞彙的饒舌Rap,藏語翻唱、原創民謠、藏式搖滾、電音等層出不窮。「藏族歌曲在時代變遷中一直在『突圍』,在傳承傳統演唱方式的同時,也在接收流行音樂的『養分』。」
  • 藏族酥油:用牛酥油製作後營養價值比羊酥油更高
    藏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原住民,隨著歷史的沉澱,藏族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飲食特色,也形成了一個獨具藏族風格的體系。「藏族酥油」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酥油可以說是藏族食品當中的精華,凡是生活在高原地區的藏族人們都離不開它,更是生活中一種不可缺少的食物。
  • 藏族--民族服務
    藏族戲劇是我國古老戲劇之一,在西藏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青海藏族戲劇約形成於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是由青海藏語系佛教僧人到西藏寺院修習返青時將西藏的戲劇引進到青海。首先在同仁的隆務寺演唱,後逐漸在青海境內各大寺院演唱,而後傳入民間。在演唱過程中,吸收了安多地區藏族文化營養,在民歌、民間說唱、民間歌舞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青海藏區特色的藏傳戲新劇種。
  • 國內十大藏族歌手排名
    7.降央卓瑪降央卓瑪,異域特色的身世背景,溫暖寬厚的歌聲,端莊從容的颱風,君臨天下的氣度,註定她將是21世紀歌壇的一顆巨星。」(北京晚報 )從普通的藏族姑娘到「天下最美女中音」,獨特的藏文化滋養著降央卓瑪。她的成功,不僅是在藏族同胞中備受歡迎,也受到其他民族觀眾的喜愛。她喜歡民族歌手的印跡,也牢牢記著老師的訓導:永遠保持她的風格,不迷失方向。
  • 三江源藏族青年:希望讓更多人品嘗到藏族美食_涉藏動態_中國西藏網
    受訪者供圖  近日,隨著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藏族小夥丁真的爆火,當地文旅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扶貧效益顯著增強。  而在三江源頭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玉樹州」),當地藏族青年們也紛紛加入返鄉創業隊伍,成為當地減貧新力量。  「90後」藏族小夥拉東才索南的家鄉玉樹州囊謙縣是1984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貧困縣。
  • 冬至傳統飲食及養生
    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是「年時八節」之一,衢州地方還有「有的吃吃一夜,沒的吃凍一夜」的俗語。各地都有冬至特色美食: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餈、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冬至傳統飲食有哪些?
  • 韓國正月十五的特色飲食
    有沒有特殊的飲食呢?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韓國的傳統節日裡,正月十五也是個重要的日子,受中國的影響,也叫上元,但現在只叫正月十五(直譯過來叫「大十五」)了。 古代朝鮮半島的居民,也是以農耕為主,參照月相曆法,對全年第一個滿月的正月十五賦予了特殊意義。月光象徵著驅除黑暗、疾病、災難的力量。正月十五這天,半島居民們就會舉行各種活動,祈願一年風調雨順,身體健康。
  • 玉樹文旅|玉樹構築「源、緣、圓、遠、願」五元素,成就藏族傳統...
    三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服飾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藏族服飾是藏族先民在順應和融合自然,適應生產生活,體現精神思想的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它能充分展示出人們對現實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熱情和追求。從自然屬性的角度來看,藏族服飾是先民與其生存的自然環境相適應的產物,它既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也受到物質生產的影響。
  • 藏族天籟之音走出高原傳向世界
    此後,經過眾多音樂人、歌手的演繹和推廣,長久以來隱藏在遙遠的青藏高原深處的藏族音樂,憑藉其濃厚的民族文化韻味受到大眾的喜愛,一步步在社會上流行開來。  今年68歲的藏族音樂人代尕,是新中國成立後培養出的首批藏族音樂家。
  • 藏族人在古代沒有高壓鍋,他們是怎麼吃上熟食的?原來方法是這樣
    而世代居住在高原上的藏族人,隨著科技的發展,他們憑藉著高壓鍋也能輕易地吃上熟食,可是在古代沒有高壓鍋,藏族人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其實,我們都有了一種先入為主的思想,認為藏族人和我們內地人的飲食習慣是一樣的,認為他們都需要吃飯喝湯,高原的飲食習慣其實和我們是不一樣的。
  • 白馬藏族文學韻說體與散說體流傳
    1981年,四川大學中文系和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四川分會等組成文藝採風隊對川北平武縣白馬公社的白馬藏族民間文學及民俗進行了普查,其《平武縣白馬藏區採風報告》認為:白馬藏族的民間文學是豐富多彩的,具有濃鬱民族特色。
  • 非洲各國飲食特色
    在非洲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們由於氣候、文化等因素,形成了獨特的飲食特色。在非洲,原產的香料與蔬菜、水果較多,且品種多樣,所以自古就形成了將許多種食品混在一起烹飪的方法。非洲人對於肉食的食用大多採用烤制之後,再用咖喱、奶昔、番茄汁等淋拌的製作方法,對於麵食則採用與其他水果攪拌再過油微炸的方法。
  • 藏族喪葬習俗
    1、火葬 從藏族傳統意義上說,火葬也是一種較為高貴的葬儀方式。其具體方式是把酥油倒在柴草上,然後將屍體火化,斂起骨灰盛入木匣或瓦罐中,埋在家中樓下或山頂、淨地。墓似塔形。也有揀起骨灰帶至高山之巔,順風播撒或者撒在江河之中的。而德高望重的活佛、喇嘛施行火葬後。骨灰盛入金質或銀質的小塔內。有的將骨灰置入塔內時,還同時盛入一些經典書籍、佛像、法器、金銀財寶。
  • 十世班禪畫師尼瑪澤仁談藏族唐卡畫的「前世今生」
    十世班禪畫師尼瑪澤仁談藏族唐卡畫的「前世今生」 2017-04-22責任編輯:陳海峰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 楊程晨)中央文史館館員、十世班禪畫師尼瑪澤仁22日在北京大學「開課」,為百位學子講述藏族唐卡畫的過去與未來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飲食文化,木餐具
    這說明人們一直在追求美化餐具、美化飲食環境和情緒。沒有飲食上的這種需求,人類的飲食器具不會發展到今天這般豐富多彩。在飲食器具如木桶、木勺、連杯、菸斗。上的花紋非常豐富,如木勺的碗部雕刻有葉子紋、瓜子紋、橢圓形花紋,柄部多雕刻有人像或人頭等。「連杯」 是排灣人特有的飲食器具,分雙連、三連兩種。杯的兩端有柄可執,柄部和杯身連接部浮刻有各種刻工精緻的紋飾。這種連杯多在祭祀禮儀或歡宴上,供兩人端杯並飲,表示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