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牌子三槍內衣緊急轉產口罩,帶你看看「三槍口罩」是如何生產...

2020-12-22 騰訊網

2月26日,浦東新區康梧路555號三槍工業城的廠房內,兩條「非醫用類、一次性普通口罩」生產線正24小時滿負荷運轉,產能達到每天10萬隻,而不久前這裡還是倉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口罩成了市民生活的必需品,市場缺口較大。在這種情況下,以生產內衣聞名的三槍集團緊急轉產口罩。

「近期,還將有幾十條產線將會陸續投產,預計到3月上旬,口罩日產量有望達到百萬片。」三槍集團一名工作人員透露,這些口罩未來將會通過藥店等渠道供應給市民。

▲視頻:三槍內衣緊急轉產口罩機器到位後馬上組裝調試

從生產內衣,緊急轉產口罩,對三槍集團而言,這是歷史上的第二次。

上一次是2003年非典期間,三槍也是臨危受命轉產口罩,支援全國。」

三槍集團安全保衛科的何平說,公司的主業一直是生產內衣,緊急轉產口罩,雖然在工藝、產業和上下遊產業鏈方面有一定優勢,但也面臨兩大難題:一是缺少生產機器;二是缺人。

在上海經信委的大力協調下,三槍集團與上海電氣合作,緊急引進了生產口罩的自動化生產設備,解決了缺少機器的難題。

▲三槍工業城位於浦東康橋

「機器到位前,我們把康梧路本部的倉庫,加班加點改造成了生產車間。」何平說,實際上三槍的生產線早在2017年就已從康梧路上的三槍工業城搬遷到了江蘇大豐,現在康梧路的廠區主要用作倉儲、辦公。

令何平印象深刻的是,在改造生產車間的過程中,政府各職能部門都給予了極大的幫助,積極助力企業復產復工:「浦東公安分局康橋派出所的消防專管民警秦飛龍和浦東消防救援支隊三林大隊的防火參謀一直駐守現場,出謀劃策。」

因為原來是倉庫,改為生產車間後,需要留出逃生通道,重新劃分防火分區,配置消防噴淋。」

民警秦飛龍說,他們駐守在現場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及時督改,節省時間。

「口罩要生產,但復工一定要安全。」康橋派出所所長黃華說,必須確保疫情防控和企業安全生產「兩手抓」。

「2月13日深夜和14日下午,第一批4臺機器送到了廠區。」何平回憶,「機器到的那一天,大家都很激動,馬上著手組裝,準備投產」。

▲口罩機一邊調試,一邊生產

但,組裝調試卻並沒想想像的那麼順利。

「為了趕時間,這種口罩自動化生產機器都是運到廠裡後一邊組裝一邊調試,但機器的磨合需要一定時間。」負責口罩生產的針織車間主任汪鎮說,好在廠家派來了技術人員,24小時駐守廠區負責指導、調試。

包下整棟酒店當員工宿舍

機器的問題解決了,另一個最棘手的問題便是員工不足。

受疫情衝擊,三槍集團原有員工1000餘人,但符合轉產復工的員工數僅有200人,大部分返滬員工均處於居家隔離期,短時間內沒辦法投入到生產一線。

考慮到急缺一線生產、包裝工人,短時間又招不到工人,三槍集團想到了借調專賣店員工。

三槍在上海有146家專賣店、幾百名營業員,我們第一時間動員大家,頂上來生產、包裝口罩。」

三槍集團上海貿易部副總經理翁毅慧說,考慮到疫情防控的現實需要,當時對轉產員工的要求是「休息在家、沒有離開過上海,身體健康」。

令翁毅慧感動的是,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大家報名都很踴躍。

因為專賣店分布在全市各個區,上班的地點卻在浦東新區康梧路,很多人離得很遠,為了避免上下班途中感染,廠裡當機立斷,決定集中居住,提高效率。

但是,當時要找到這樣一家酒店,並不容易。

▲康橋派出所民警王子偉協助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舉措

得知企業的需求後,我們非常重視,積極聯繫轄區酒店進行對接,最終解決了這個難題。」

康橋派出所教導員喬志勇說,解決酒店的問題後,社區民警王子偉又主動跨前服務,對全體上崗員工做好信息登記,同時不斷督促酒店嚴格落實每日體溫監測、人員車輛進出登記、區域每日消毒等疫情防控舉措。

翁毅慧說,這家位於上南路上的酒店離廠區不遠,步行過去差不多15—20分鐘,還省去了乘坐公共運輸的麻煩。

2月15日下午,包括翁毅慧在內的131人,正式入住酒店,開始了「統一居住、統一管理」的新工作模式。

口罩日產量有望達到百萬片

「廠裡考慮得非常周到,這種模式蠻好的,大家工作都比較投入,其他什麼事情都不用管。」陳珠麗是寶山友誼路三槍專賣店的店長,是第一批報名參加志願者的員工之一,主要承擔口罩的包裝工作。

▲陳珠麗在包裝口罩

這段時間,酒店的一個雙人標間就成了她和另一名同事臨時的家。

2月26日早晨7時15分,陳珠麗和和室友起床後洗漱完畢,廠裡已經安排人把早飯送到了酒店。

「酒店的工作人員還沒有返滬,暫時還無法提供用餐服務,所以都是廠裡安排人把早飯送過來。」陳珠麗說,當天的早飯有饅頭、雞蛋、粥和小菜,「都是一份一份的,每個人領好後,各自回到自己房間裡吃早飯」。

早晨8時15分,吃好早飯後,陳珠麗就和同事們步行去工廠了,「不到20分鐘就能走到廠區」。

早晨8時35分,步行到廠裡後,陳珠麗戴好帽子、口罩,穿好隔離服、鞋套,正式進入包裝車間,開始工作。

▲三槍各專賣店的員工臨時轉產生產、包裝口罩

我們生產的口罩屬於『非醫用類、一次性普通口罩』,就是大家平時日常出行時使用的那種藍色一次性口罩,我主要負責口罩的檢驗和包裝工作。」

陳珠麗說,檢驗的工作主要就是「要看看橡皮筋是不是牢靠,兩邊高度是不是對稱、合適」,待檢查合格後,她就把這些一次性口罩按照30個/袋的標準裝好,然後交給同事封口、打包。

「我們一個班有10來個小組,一組4個人。一天的包裝量差不多是10萬個口罩。」陳珠麗說。

▲口罩機24小時運轉投入生產

「現在只有兩臺機器投入生產,24小時運轉,只有負責生產的工人分三班倒,一個班頭工作8小時。」汪鎮說,由於機器是全自動的,所以每臺機器差不多只需要三四個人,「工作並不複雜,培訓兩三天就可以上崗了」。

目前,機器還在調試過程中,等到調試好,一臺機器一天就可以生產10萬片口罩左右。」

汪鎮透露,近期公司還將逐步採購幾十臺口罩機,產能有望在3月上旬達到一天幾百萬片。

相關焦點

  • 紙尿褲企業、內衣工廠轉產口罩、防護服,三槍三天建成流水線
    疫情當前,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的產能成為公眾持續關注的熱點。南都記者採訪獲悉,自2月份以來天貓上的一批家紡、紙尿褲、內衣、服飾等生產商家已陸續將其原有產線改造為口罩、防護服的生產線,另一邊,富士康旗下工業富聯和上汽通用五菱也於近日加入口罩生產的「戰線」。
  • 內衣企業三槍轉產口罩:一條線日產10萬隻!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種醫療物資緊缺,特別是口罩,出門就要戴,人人都需要,缺口非常大,於是相關企業開始引入設備進行生產,在上海,東方國際旗下龍頭股份的口罩生產線開始運行,將緩解上海地區口罩的緊缺狀況。
  • 比亞迪牌口罩、中石化牌口罩、三槍內衣牌口罩 大家都在做口罩
    你是不是還在發愁什麼時候才能買到口罩,你是不是還在苦惱,初一到十五一個口罩都沒有搶到?"3000多家公司今年新增口罩業務:中石化、比亞迪、廣汽等紛紛跨界""紙尿褲內衣工廠轉做口罩"這個真是厲害了,還以為是段子呢,原來是真的!這將是我們見到的硬核口罩了。
  • 上海醫療隊急缺一次性內褲,內衣品牌三槍承諾無償提供
    2月11日,界面新聞從三槍集團獲悉,該企業捐贈的4000條純棉內褲與500套保暖內衣已送達上海市經信委醫療隊後勤保障組指定倉庫。三槍集團承諾,「上海醫療隊關於貼身衣物的物資需求,三槍全包了」。
  • 三槍內衣轉做防護服,2003年抗擊非典,17年後再次義無反顧
    2月5日,由上海龍頭股份三槍(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首批
  • 內衣品牌三槍無償提供上海援助湖北醫療隊貼身衣物
    新華財經上海2月11日電(記者有之炘)記者11日從三槍集團獲悉,集團為上海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捐贈4000條純棉內褲與500套保暖內衣,目前捐贈物資已送達指定倉庫。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東方國際集團作為上海市國有企業,迅速行動,在全球緊急調撥疫情防控物資,支撐上海乃至全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展示了集團作為國際貿易主力軍企業在上海市的功能、地位與作用。
  • 上海援鄂醫療隊的貼身衣物,三槍包了!
    圖說:三槍集團捐贈4000條純棉內褲與500套保暖內衣給上海抗疫天使們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偶然間得知上海援鄂醫療隊急缺一次性內褲,上海老字號三槍集團決定鼎力相助。記者今天從龍頭股份旗下的三槍集團獲悉,捐贈給上海抗疫天使們的4000條純棉內褲與500套保暖內衣,目前已送達上海市經信委援鄂醫療隊後勤保障組指定倉庫。三槍更做出承諾,上海援鄂醫療隊關於貼身衣物的物資需求,三槍全包了!2月9日,三槍集團偶然得知援鄂醫療隊急缺一次性內褲3000條。
  • 「不務正業」卻是「硬核外援」 紙尿褲內衣商家改造生產線轉產口罩...
    春節假期剛結束,天貓上一批家紡、紙尿褲、內衣生產商家決定「不務正業」,暫停生產計劃,改造增設生產線,轉產口罩和防護服,儘快把缺口補上。2月3日下午開始,上海水星家紡公司原本停工的車間,重新開始忙碌起來。不到48小時,水星家紡把10條被套生產線改為防護服生產線,30多位工人掌握工藝後,當天就產出1000件符合標準的非醫用防護服。
  • 上海「三槍」內衣面料基地開啟智能化生產模式
    上海「三槍」內衣面料基地開啟智能化生產模式 2020-03-10 14:41:41 來源:紡織面料平臺
  • 中國人第一件內衣「三槍」:十年穿不壞 從新婚必備到主婦首選
    它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內衣品牌,是當時國人婚嫁必備的壓箱底物件,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件柔暖棉毛衫褲,是中國第一次與美國萊卡纖維合作,開創萊卡在中國市場的運用先河。它還是非典時期,口罩的生產工廠。當年,全廠停下生產線,紡織工人不懼危險,連夜趕製數以萬計口罩,支援全國抗擊非典。
  • 三槍內衣閃耀紐約時裝周
    紐約時間2019年9月4日中午,中國貼身衣物領導品牌三槍在2020紐約春夏時裝周上舉辦了一次精彩的內衣走秀,這是天貓2019「CHINA COOL」的一部分,也是中國內衣品牌首次在國際秀場發布自己的商品以及對時尚的理解。
  • 優衣庫宣布生產口罩,用內衣材質,66元的優衣庫口罩你會買嗎?
    來源:江瀚視野5月25日,澎湃新聞記者獲悉,優衣庫計劃生產和銷售採用AIRism材料製作的口罩。據悉,AIRism材料原多用於優衣庫內衣系列,具有輕盈透氣、順滑舒爽的特點。日本經濟新聞稱,優衣庫認為,儘管日本各地區的緊急事態宣言陸續解除,但作為預防傳染措施,消費者對口罩的需求依舊很大,隨著具有強大供應能力的日本最大服裝企業加入起來,口罩短缺的問題或將得到解決。
  • 抗擊疫情更需暖衣暖心,三槍向湖北一線捐贈40萬套保暖衣物
    在了解到湖北抗疫一線的醫療工作者對內衣和保暖衣物存在巨大需求缺口後,三槍先於2月1 0 日為上海援助湖北醫療隊捐贈了超過4 000 條全棉內褲和5 00 套保暖內衣。「雖然三槍不生產一次性內衣褲,但我們可以捐贈更好的全棉內衣和保暖內衣,這是我們的優勢,讓醫護人員以更舒適的狀態去戰鬥,這是我們力所能及的貢獻。」這是三槍上下員工最樸素的想法。
  • 上海「三槍」選擇世界名牌為對手
    然而,在日前舉行的上海三槍針織品展示會上,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嶄新穿著理念的產品卻帶給各地客商一份驚喜:從立體設計、無縫織造的修型內衣,到青春勃發的都市休閒服;從麥飯石礦物元素製成的功能性內衣,到厚薄錯落有致的一次成型保健衫褲,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三槍新丁」,無不顯現著三槍集團磨槍應戰、捍衛品牌美譽的雄心和實力。  「三槍」是家喻戶曉的著名品牌。
  • 攜手上海市慈善基金會 三槍向湖北捐贈55萬套保暖衣物關愛一線醫護...
    3月6日,東方國際三槍集團與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舉行捐贈儀式。東方國際三槍集團通過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向湖北抗擊疫情一線的醫療機構和基層單位捐贈55萬套(市場價值1億元)的保暖衣物、內衣及家居服等物資。目前,所有捐贈物資已落實並送達至湖北一線醫護和基層工作者手中。
  • 緊急動員:76%口罩廠復產,3000多家企業轉產,口罩荒將緩解
    目前,糧食生產加工企業的復工率達到了94.6%,煤礦復產率57.8%,電力與石油天然氣供應充足,民航、鐵路、水運也都基本恢復了正常運營。不過,隨著企業的陸續復工,口罩的需求數量也將迅速增加。為了保證口罩的供應,目前的產量仍然有較大缺口。由於種種原因,仍有約四分之一的口罩生產企業尚未復工,另有部分口罩生產企業尚未達到滿負荷運行。而下一步的首要目標,就是千方百計增加口罩的供應。
  • 「三槍內衣」將開海外實體店 同時推進線上海外購業務
    原標題:「三槍內衣」將開海外實體店  據《勞動報》報導,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發的用一根白線、一根彩線織成的閃色棉毛衫,到現如今的多層、多纖維成分交織的保暖內衣,「三槍內衣」這個家喻戶曉的民族品牌,如今迎來了80周年的生日。
  • 三聲槍響引出國貨情誼 「三槍」八十年依舊健步如飛
    射擊三連冠打出來一個「三槍」 1928年,幹庭輝在上海開了一個小小的針織廠,與其說工廠,不如說是作坊,十幾個工人在客堂間裡幹活,生產「雙槍牌」針織品。這個老闆酷愛射擊,1937年他在射擊比賽中獲得三連冠,為了慶祝就向當時的商標局申請使用「三槍」商標,從此沿用至今。
  • 走進上海老字號|國際金融報探秘,「高齡」三槍何以「拍案驚奇」?
    電商直播又出新CP,上海老字號內衣品牌三槍牽手《國際金融報》是個什麼樣的新體驗?5月9日晚上20時,三槍旗艦店的淘寶直播準時上線。55分鐘後,這場看似與往常無異的直播迎來一位「神秘嘉賓」:《國際金融報》記者走進直播間,化身導購小助手,與主播一起推介三槍品牌及其產品。
  • 三槍品牌創立80周年活動
    享譽全國、聞名東南亞的民族品牌、國貨精品「三槍內衣」已經走過了80年曆程,正以中國針織內衣領航者的嶄新形象開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譜寫著品牌常青的傳奇。在「2016年度中華老字號電商百強排行榜」上三槍名列第六。傳統渠道模式創新上,三槍緊密契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全國範圍內打造了近800家ULOVE三槍生活館渠道新模式店,將三槍從以內衣為主的品牌專賣店轉變為大眾時尚的多品類的居家生活集成店,帶動和引領了內衣行業渠道的變革,打開了品牌營銷轉型升級的新路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了三槍品牌的忠實粉絲,而中老年消費群忠誠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