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你把藥妝、器械都弄丟了,再推高毛利連保健品也沒了!

2020-12-22 藥店智匯

一面是行政監管政策的深度改革,一面是更具競爭力的新商業模式的快速蠶食,在政策和市場競爭的雙重擠壓下醞釀巨變的遠不只是藥品零售業。在日前召開的「首屆天美健原生天然營養健康論壇」上,筆者強烈感受到來自保健食品行業的危機和思變。

將眾多保健品生產企業推至變革斷崖邊的是兩個重磅政策——即將於今年10月和9月施行的新《食品安全法》和新《廣告法》。兩法從廣告內容、廣告媒介、審批管理、功能聲稱、質量管理、懲戒處罰等方面對保健品行業管理在頂層設計上「刷新頁面」,據稱史上最嚴。

專家指出,新《食品安全法》明確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並改註冊制為實行註冊和備案相結合的管理方式,降低行業準入門檻,將極大鼓舞新投資者湧入。但對「功能聲稱」進行了更加嚴格的約定,包括保健食品應聲明「不能代替藥物」、標識和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和治療功能等。

而新《廣告法》更專門為保健食品列了細項,對其廣告內容明確規定不得含有下列內容: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為保障健康所必需;與藥品、其他保健食品進行比較;利用廣告代言人作推薦、證明等。重申各種媒體以新聞報導形式變相發布廣告或者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變相發布保健食品廣告將予以處罰。

可以想見,在以健康教育為支撐的、以各種合法的、非法的廣告轟炸為主要營銷手段的保健食品市場,上述道道緊箍咒將對企業營銷產生方向性的影響,或進而造成行業洗牌及產業升級。尤其是「禁用代言人」的規定,更可能會對為數不多的高能實力派造成遏制。

各色保健品企業對國內市場的多年培育如今讓跨境電商「漁翁得利」。以前由於政策的原因,進口保健品進入中國市場受到重重限制,為國內企業構築了「防火牆」。從去年到今年,政策層面不僅承認了跨境電子商務,更從通關、稅收等種種運作層面釋放利好。

名正言順之下,各路玩家蜂擁搶灘,從電商大佬京東、天貓到各路創業公司;各種模式異彩紛呈:平臺招商、B2C、C2C、保稅區模式、海外電商直郵、微商等將嚴重瓜分現有保健品各渠道的市場份額,蠶食國內保健品企業的銷售份額。

據中國保健品協會統計,在現有的保健品銷售業態中,無店鋪銷售佔據了絕對壟斷地位。其中,直銷佔比42%,會銷佔比22%,郵購及電商佔比13%。而包括藥店、商超在內的傳統商業渠道銷售佔比僅為16%。

新的形勢下,無店鋪業態除電商、跨境電商呈井噴之勢外,新的「兩法」對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直銷、會銷的影響也會遠小於商業渠道類。

事實上,近兩年,藥店渠道保健品銷售佔比已呈下滑趨向,並直接導致以藥店為主渠道的保健品生產企業異動頻頻:一家獨大的湯臣倍健長期著眼大健康產業鏈的整體布局,近期加緊直銷、電商等全渠道的鋪設,並由此與連鎖藥店產生了不小的摩擦。而群龍無首的二三梯隊保健品廠家則不斷傳來被收購的消息。

保健食品雖然在藥店市場的佔比並不算大,但眾所周知是高毛利大戶。藥品毛利空間剛性下降已無法遏制,再丟失保健品陣地無異於雪上加霜。如今,由於廣告法的諸多限制,品牌商對消費者的拉動受掣肘,藥店的推廣就更加重要。

藥店的優勢在於有著具備專業知識的從業人員和健康服務流程,但員工對產品的認識、與消費者的溝通模式都需要升級。

同時,也需矯正對保健品過高毛利的品類定位。在採購上過分追求高毛利,導致廠家沒有足夠的利潤全力開展市場推廣活動;在門店追求高毛利,勢必因過度促銷而傷客。

藥店已經把藥妝丟給了商超,把醫療器械丟給了電商,這次,不能把保健品再丟了。

關注「藥店智匯」,營銷/管理/藥學/陳列...每天一篇原創分享,讓你的藥店比別人更專業,更賺錢!

相關焦點

  • 藥店的盈利靠保健品與醫保資格,你認可嗎?
    有人認為:「藥店的盈利靠保健品與醫保資格」你認可這個觀點觀點?近來一些朋友在平臺私信或留言討論過這麼一件事,有人說現在的藥店,談什麼活動、促銷、管理,都不如賣保健品來錢快,這個是高毛利,沒有了高毛利難不成只靠賣點感冒藥生存嗎?
  • 臺灣保健品廠商:看好藥店大健康
    近幾年來,隨著新醫改的推進以及全民醫保的推行,藥店的生存狀況已經大不如以前,不少藥店開始試水大健康。許多保健品、化妝品廠家都開始搶灘藥店終端渠道,境外廠家也看好國內藥店的大健康模式,紛紛向國內藥店伸出橄欖枝。
  • ...藥妝撤離藥店為哪般-藥店,渠道,品牌,銷售,專櫃,-中安在線-全媒體
    俗稱為藥妝(功能性化妝品)的非藥品品類曾被認為是國內連鎖藥店轉型的一大方向,也被認為可為藥店帶來更高利潤。不過,國內連鎖藥店似乎尚未掌握融合及做大藥妝業務的辦法,藥妝品牌已經開始逐漸打破「僅藥房有售」的單一渠道。
  • 藥店經營:高毛利容易 高增長不易
    如何把顧客請回藥店是當下藥店面臨的最重要任務。 那麼,顧客是如何流失的呢?恐怕「高毛利」難辭其咎。讓我們追溯一下歷史,是「低毛利、高周轉」的平價藥房模式帶來了藥店業顧客「提籃買藥」的盛況,也使一些以此模式起家的企業迅速在各地確立了品牌地位,時至今日仍然是這個行業的中堅。
  • 醫藥零售業貼身肉搏:你敢網上買藥嗎
    2009年,我國除醫院之外的醫藥、藥妝、成人用品、保健品市場的整體市場份額在5000億元左右。比照美國的網上藥店已經佔美國整個醫藥流通近30%的市場份額,其他發達國家的網上藥品零售也可以佔到總體藥品零售額的20%,我國網上藥店目前的盈利狀況只是杯水車薪。
  • 網上買「藥」佔比不大 計生用品美容保健品最好銷
    如果你已經厭煩了藥店的促銷式建議、虛高的藥品價格,網購渠道或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新快報記者 林恆華醫療器械、計生用品、 美容保健品最好銷在各大醫藥電商平臺上,排名前三的銷售類別為醫療器械、計生用品、美容保健品。
  • 歐萊雅旗下藥妝品牌薇姿被指存在大量水貨
    這對於一直以來都以「僅藥房有售」之專業藥妝形象示眾的薇姿來說,多少有點不可思議。  不過據爆料人介紹,由於受困於銷售規模的增長壓力,薇姿也不得不改變姿態,走出大藥房,另闢蹊徑去取悅似乎更習慣逛商超的消費群體。「這些水貨有的就是通過薇姿在大陸銷售公司的內部人員流出來的,再提供給分銷商或散戶,價格往往低於市場2成以上。」  關於水貨問題,記者還未來得及求證。
  • 為什麼大街上的藥店越開越多,究竟是怎麼盈利的?
    在很多地方,你會發現,這兩年最火的莫過於房產中介店和藥店,大型小區周圍都是越來越多,但是並不見得很多人回去買藥。於是,網友們的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大街上的藥店越開越多,究竟是怎麼盈利的?先說大街上的藥店為什麼會越開越多。
  • 藥妝科普你以為只要在屈X氏買的護膚品都是藥妝嗎?
    先說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比如「有人在屈x氏買了一瓶並不出名的廉價化妝水的時候,總會有心理覺得它是藥妝。」其實說真的,藥妝這個東西特別打中國人的臉,大多數人所認為的藥妝其實就是國外屈x氏的平價護膚品或者化妝品而已,其稱謂和藥基本上沒有關係。也有人習慣把在藥房出售的護膚品和化妝品稱為藥妝,其實他們和藥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只是恰巧在藥店賣而已。
  • 澳洲藥店終極攻略,必敗好物都在這!
    到澳洲,你可以錯過商場,可以錯過集市,卻絕對不能錯過的重頭戲就是 — 藥店。澳洲的藥店就像個大寶庫,裡面有挖不盡的寶藏,護膚美容、日用品、保健品一應俱全。但也正因為商品種類豐富、品牌繁多,陳列又密集而雜亂,所以想要在這裡淘到好貨,必須交上一大筆學費 (時間、體力、人民幣),才能玩轉藥店。此時,你需要這份史上最全購物攻略,照亮你藥店掃貨的路。澳洲藥店怎麼選?
  • 藥店坑你的賣藥潛規則,一不小心就掉坑裡了
    很多人得了感冒發燒的小病,都習慣隨便找個路邊的藥店買點藥。不知你有沒有發現,藥店越來越多,藥店之間的競爭也加大了。為了掙錢,一些藥店會用一些推銷手段,讓百姓在選更貴的藥、利潤更高的藥。去藥店買藥,面臨的無非都是以下這幾個問題。
  • 藥店裡買到國產藥妝,你用過嗎
    片仔癀這個牌子應該是藥店裡唯一能和國外藥妝媲美的,它家的某些新系列價格並不便宜,甚至比法國藥妝理膚泉、薇姿還要貴點,基本上每家藥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是我覺得它家最經典的、最具代表性的還是這款皇后珍珠膏。
  • 藥店PK:海峽對岸的藥店是怎麼賣奶粉的?
    雖然藥店還有生存空間,但部分品類的銷售已經流失到線上,例如醫療器械、保健品和計生用品等。這個趨勢將降低藥店經營的盈利水平,正如丁丁藥局的張總所講,我們現在嘗試奶粉銷售,也是因為面臨著轉型的壓力。  因此,藥店一定要向過去沒有探索過的領域延伸,進行增量的探索。結合藥店的特點,奶粉符合GSP要求,也能體現藥店專業性,是可以作為重要戰略品類進行布局的。
  • 藥妝市場的三大敲門磚
    「2011年在『非藥品』領域,我們將更重視醫療器械的引進和市場開發。」王志軍表示,去年部分門店撤銷了化妝品櫃檯,連一直標榜「僅在藥店銷售」的薇姿等外資化妝品品牌也撤銷了部分在藥店的專櫃,開始進駐商超和百貨公司。這表示一直以來單靠薇姿、雅漾等幾個國外品牌來贏利的藥店化妝品市場,開始面臨被商超分流的危機。
  • 藥店爛市「合生元益生菌」保健品很暴利
    說到益生菌大家想必都知道它是對人體有益的,有一種專門針對嬰幼兒的產品合生元益生菌,遍布煙臺的大小藥店和育嬰用品專賣店,雖然它的價格不菲,但是許多家長卻趨之若鶩。然而隨著用戶的增加,合生元的負面消息也隨之增加。  做了媽媽的人都不會對這個宣稱來自法國的合生元益生菌感到陌生。
  • 超寵文:男主高冷專一,女主乖巧軟糯,再相遇,發誓不會再弄丟你
    最喜歡做的事:把林盡染翻過的臉再翻回來。同事圈:林醫生是個兩面派你們都小心點,別以為她溫柔的跟你說幾句話就是白衣天使,小心她下一秒就翻臉說不認識你!林盡染:你誰啊。周正憲:你老公。遺忘比災難更震撼人心,汶川大地震,你還能記多久?2008.5.12,生靈塗炭。在那裡,我弄丟了你。這一次,染染,我不會再放手了。
  • 為什麼我國大街小巷都是藥店?實話實說:去藥店買藥要清楚3點
    現代生活中,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鎮,或者是農村,都會有一兩個藥店,遵循著地方越大藥店越多的原理。可也讓很多人都疑惑的是,難道中國真的需要這麼多藥店嗎?尤其是經常去藥店買藥的人,一定要弄清楚以下這幾點:去藥店買的藥,通常都是非處方藥:在你不知道病情的情況下,售貨員只是通過你描述的情況,才給你拿藥。根據用藥的分類,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處方藥另一種是非處方藥。
  • 男子藥店買到批號過期保健品 狀告藥店討說法
    買回來的保健品,不但使用的是過期批准文號,而且在主管部門的資料庫裡也查不到任何信息。昨日,楊先生以「藥店公然銷售有問題保健品、矇騙消費者」為由,向灞橋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已經正式立案。當時楊先生沒在意,回家之後看到「舒頸康貼」外包裝上的批准文號為「陝食藥監健用字04010108」,他才覺得有點不對勁兒,「『陝食藥監健用字』批准文號不是早都作廢了嗎,怎麼還在用?」楊先生意識到有問題,趕緊查詢相關規定,他發現保健用品生產批准文號有效期只有三年。藥店裡公然銷售使用過期批准文號生產的保健品,這樣的產品會不會有問題?
  • 藥店主題營銷金點子
    很多門店店長在派單前沒有做詳細的商圈調查,未給員工指定派發範圍、路線,設置檢核人,造成員工出現不負責任亂丟宣傳單,或不按路線和要求派發,造成公司資源浪費,宣傳不到位,活動效果不理想的局面出現。  梁紅云:目前來說,藥店的促銷仍集中在價格戰上,雖然近幾年連鎖都在不斷地努力尋找新的突破,但終究成效不大。價格仍是促銷吸引顧客的亮點。  要提升促銷的利潤點,促銷品類的結構與銷售過程中的轉嫁就必須注意。首先,促銷或者說特價品類的組合中高毛利、平價、負毛利產品的搭配組合與穿插陳列,大品牌二線產品的低價不低利的利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 藥妝店再掀新熱潮?對此你怎麼看?
    「藥店+藥妝」並非新業態模式,在藥品零售行業二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中,藥店竭力尋求藥妝店的可行路徑,但受政策和市場環境影響,藥妝店一直處於「不慍不火」狀態。2020年下半年,短短數月內,國內多家連鎖藥店先後布局藥妝店,是巧合還是藥妝回歸藥店找到了新的發展契機?布局「藥妝店」今年5月,上海首家雷允上藥妝店在四川正式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