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土壤圖製作技術難題被攻克-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6 光明數字報

    本報北京4月1日電 記者胡其峰今天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科研人員研製的「智能化地圖編輯與製圖表達系統」近日通過測試,這一成果為我國大比例尺(1:50000)土壤圖的製作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未來高精度網絡化、可視化地理信息的圖面編輯和表達,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

    系統採用了人機互動製圖技術,利用機器人工作原理,通過構建30餘個組件模型,實現了全程化、批量化的大比例尺地圖圖面編輯與成圖製作;系統還嵌入了我科學家自主研製的海量空間信息接口、多維庫接口、地理統計判別和模糊分析等多項技術,在全國24000多張分幅圖的地圖製圖中,能按照不同區域的土壤分布,進行差異化顏色渲染、圖例與註記表達和編輯,大幅度提高了大比例尺地圖製作的自動化程度。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張維理介紹,利用這一系統和將於今年10月推出的智能化成圖輸出系統,可在1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全國4/5地區的大比例尺(1:50000)土壤圖的編輯、製圖表達與輸出。土壤圖完成後,可以1公頃為基本單元,提供土壤類型、母質、土體構型、分層質地以及土壤碳、氮、磷、鉀、酸鹼度等多項土壤資源與質量信息,為相關科學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礎資料,並可為我國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建設4億畝高標準農田,提供直接的科技支撐。

相關焦點

  • 中國攻克大比例尺土壤圖製作技術難題—新聞—科學網
    記者今天(4月1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科研人員研製的「智能化地圖編輯與製圖表達系統」近日通過測試,這一成果為我國大比例尺(1:50000)土壤圖的製作提供了技術支撐
  • 濱州制定《小範圍大比例尺地形圖免費使用指南》解決企業用圖難題
    濱州日報/濱州網濱州訊在建設項目推進過程中,經常會需要使用小範圍大比例尺地形圖。為全面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解決企業用圖難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動作為,制定了《小範圍大比例尺地形圖免費使用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保障工程建設項目順利進行。
  • 【光明圖刊】欽州坭興陶:千年「窯變」煥新顏
    圖為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麥偉德在研究坭興陶的器型。(光明網記者 季春紅攝/光明圖片)自1983年9月參加坭興陶工藝研製以來,曾歷任欽州坭興工藝廠車間主任、副廠長、經理、窯變技術名師。從業36年來,他勇於探索,不但讓坭興陶品成為國賓禮品,還攻克窯變技術難關,讓欽州坭興陶煥發出新的色彩,被業內譽為欽州坭興陶窯變大師。11月3日,記者在欽南區黃屋屯柴燒基地見到他時,他正帶領著小女兒麥小鳳和工人們往新建成窯爐裡裝泥坯。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作為思想文化大報,《光明日報》的融媒體內容生產始終以「新聞視野、文化視角、思想深度、理論高度」為宗旨。在難以擁有突發、現場、音畫等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報社提出評論立報、立網、立端的方針,將新聞時評作為融媒體內容建設的戰略重點。為此,報社成立社評委員會,整合《光明日報》評論部和光明網評論中心力量,成立社評工作室,建立了「朝會」制度。
  • 株洲首次運用無人機航拍城區 以製作1:500比例尺地形圖
    紅網株洲站12月4日訊(株洲日報記者李淼 通訊員賀燕軍 沈凱)12月3日上午,陽光明媚,荷塘區明照鄉董家衝村一處山頂成了「飛機場」。   場內,一架小型無人機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飛機的前方是一臺彈射架,旁邊擺放著一排儀器。
  • 殫精竭力攀高峰-光明日報-光明網
    楊紹卿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現代控制技術研究所副總工程師、中國兵器首席專家、末敏彈武器系統總設計師、世界頂尖智能彈藥武器系統工程技術專家。末敏彈是繼飛彈之後出現的新型精確打擊彈藥,以其點面結合、快速迅猛、準確高效、使用維護方便等特點,成為美、俄等國重要的裝備發展技術。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將末敏彈技術列為國防重大關鍵技術。
  • 中國「天眼」背後的故事:攻克多個技術難題
    中國「天眼」背後的故事:攻克多個技術難題 2017-05-19 13:16:34來源:工人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2017年05月19日 13:16 來源:工人日報
  •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走進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8月11日,「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全媒體團隊走進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截至目前直播觀看量分別為30.7萬人次、109.9萬人次。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以「創」立校,特色辦學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招生辦主任吳奇介紹,學校今年招生專業共35個,面向全國12個省份計劃招生4377人,其中浙江省3840人。一座創業城孕育一所創業校,一所創業校改變一座創業城。
  • 《光明日報》: 馮翠玲:「國際大家庭」的「穩壓器」
    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是國家外國專家局首批國際化示範學院之一,院長由外籍人士擔任,75%以上的教師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從建院起,中外多元文化的衝撞、融通就成為一道現實難題。2003年,馮翠玲受命擔任院黨總支書記。她既秉持原則,又務實創新,成為「國際大家庭」的「穩壓器」。
  • 陳克復:讓造紙不再與汙染畫等號-光明日報-光明網
    「意為我是我們中學第一個『攻克』了復旦大學這個『堡壘』的學生。」陳克復回憶道。    畢業近4年後的一天,當時還在部隊農場勞作的陳克復突然接到了天津輕工學院的工作通知。「我心裡那個高興啊,立刻就去了。一見面,老師就問我,知道來幹什麼嗎?我說不知道。」陳克復至今仍能記起接到通知時的興奮勁兒。
  • 攻克世界數學難題的中學教師——陸家羲
    來源:包頭日報作者:姬卉春在包頭市檔案館名人檔案庫裡,陸家羲的檔案有14盒,內容最多最完整的是他的數學手稿。這位包九中普普通通的中學物理老師,從1957年開始潛心鑽研組合數學26年,解開了「柯克曼女生問題」、「斯坦納系列」這個世界組合數學設計中130多年未曾解決的難題。陸家羲1935年出生於上海。5歲開始讀小學,初中畢業後,因家境貧苦輟學。在哈爾濱電機廠工作期間,他自學了高中全部課程,1957年考入吉林師範大學。
  • 光明日報評論員: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在當前這個特殊時期,對病毒的科學研究每進一寸,群眾對攻克病毒的信心就長一尺,早一刻研製出抵抗病毒的疫苗或有效藥物,就會早挽救一個病人、一個家庭。中國自古就不缺乏為民請命、大濟蒼生的人,面對疫情無數英勇高尚的醫療衛生工作者和科研人員上演「最美逆行」,他們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無私奉獻、忘我付出就是最好的論文成果。正如基辛格在《論中國》中所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我們堅信,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偉大的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就一定能夠匯聚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綠色新技術攻克退役動力電池短程利用大難題
    編輯丨眾創網綜合 歡迎訂閱眾創網公眾號查看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過程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研發的「鋰電池廢料短程利用與汙染全過程控制技術」獲得生態環境部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
  •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走進海南科技職業大學
    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掃描二維碼觀看「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敬請關注光明日報兩微一端,光明網微信、微博,光明微教育微信公眾號線上直播活動。8月10日9時,光明日報全媒體團隊將走進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光明日報社行政人員招聘公告-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辦,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作為黨中央指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作為黨和國家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始終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立足知識界、面向全社會,在團結、聯繫、引導、服務知識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集團做優做強做大,實現「雙百億」目標,邁向一流出版企業奠定了思想基礎。    四川新華發行集團近年來一方面抓住技術進步、結構調整、體制變革所帶來的戰略機遇,大力介入文化新產業、新業態;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資本運營和產業經營的良性互動,由渠道運營商向產業投資者轉變。
  • 高招服務光明大直播7月26日14:00走進遼寧裝備製造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辦學特色鮮明,校園環境優美,育人理念突出,快來了解遼寧裝備製造職業技術學院吧!7月26日下午2:00,光明網主播帶你走進遼寧裝備製造職業技術學院,在光明網映客直播間、光明日報客戶端、咪咕視頻,為你答疑解惑,千萬別錯過哦!
  •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版權聲明  1、作者向光明日報及其子報子刊投稿或寄送約稿,一經採用即視為作者將該作品的發行權、複製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彙編權等權利長期授予光明日報及相應子報子刊,並許可光明日報主辦的光明網在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上使用投稿或約稿作品。
  • 中國建成首個大區域一百米級高精度立體土壤圖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本報浙江麗水12月18日電(記者詹媛)什麼樣的土壤和氣候種出來的柑橘最好吃?什麼樣的溫度、溼度和日照開採的春茶最優質?但這樣「靠天吃飯」的情況將會得到改變,在18日由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指導、生態經濟數位化工程(麗水)研究院主辦的「2020生態價值數位化國家高峰論壇」上,該院副院長王金祥發布了我國首個大區域100米級高精度立體土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