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縣城東十五餘華裡外,沿著S329省道行駛十多分鐘路程,就是瓦店鎮上河村。它就是生我養我的家鄉,也是我童年所有記憶存儲的地方。
村子因瀕臨五裡河而得名,它最早的名字據說叫「鐵籬寨園」。小時候,村中上了年紀的長輩們經常告訴我們:咱們村「鐵籬寨園」名字的由來是清朝中期距今二百年前瓦店村兄弟四人分家後,兩個兄弟來到了自家的田地上定居安家,遂取名鐵籬寨園。過起世外桃源的生活,這也許是先輩們當初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吧。
我的童年時光,因為一條小河而變的更加難以忘懷,那條小河我們叫它五裡河。我記憶裡的高亮時刻,是夏天跟「發小」來到小河邊,脫掉鞋,挽起褲腿下河裡面去捕捉小魚小蝦。河水清澈見底,水不深,最深的地方也就到大腿肚兒。由於河水太清澈,小魚小蝦不好徒手捉到,只好想其他辦法;我距離家很近,步行也就一百多米,我就赤著腳一路小跑趕回家,回家後把準備好的罐頭瓶兒,裡面裝上碎饃片和麥麩皮帶在身上,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每當這時,耳朵特別尖的奶奶總是能聽到我的聲音,「凱放學了?」。我總是看著她回頭一笑,也不回應,就跑向河邊去了。
夕陽西下,捉了三兩條小魚,提著罐頭瓶和鞋子,兩腿子泥巴,滿臉汗水地和小夥伴們一起回家了,奶奶這時早已把晚飯做好,站在門口向河邊張望。看到我後笑呵呵地說:「這鬼兒又去捉魚去了,快點洗把臉吃飯去。」每當這個時候,我才知道,吃著奶奶做好的熱飯,才是我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轉瞬幾十年過去了,我也走進不惑之年。回想起兒時家鄉的一幕幕,卻仿佛就在昨天。1993年我參加了工作,無論工作再忙,我總會抽出時間回家看一看,看看我那熟悉而又親切的家鄉,還有年邁的父母。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的生命才會更加完整,愈加豐富。
但是,滋養過我童年的那條河,已經病入膏肓,河裡面流淌的是臭氣燻天的汙水和造紙廠排出的鹼水,五裡河昔日清澈見底,小魚小蝦暢遊的景象不見了,五裡河在呻吟,全村人望河興嘆……
記憶裡,上河村通往集鎮和縣城的唯一一條柏油路年久失修,早已不堪重負,坑坑窪窪。一到下雨天,小則影響通行,大雨時根本無法出行,因為經濟狀況,村裡人也都苦不堪言。村裡五條主幹道更不用說,晴天出門一身灰,雨天出門一身泥。十裡八村出行的人都繞著上河村走,這讓全村人感到很不舒服。近些年來,改革開放走過了也四十年有餘,村容村貌以及經濟建設的變化更是翻天覆地,寬敞的大路修到了家門口。
在沒有寬敞大路的日子裡,唯一讓我們村民津津樂道的是:在那樣的艱苦的條件下,我們上河村在1983年時候,村中四五戶人家向國家上繳糧食萬斤有餘,為保障我們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成為當時遠近聞名的萬斤糧大戶村,同時也成了各村茶餘飯後的談資。
記得1993年夏天,夏糧剛剛歸倉,餘下的糧食曬乾後要上交公糧。一大早,我和父親用架子車拉了一大車糧食去鄉糧所交糧。由於道路不平,高坑下窪,車子走得很慢。走到距離村子一華裡左右,架子車輪胎爆了。我和父親一袋一袋把麥子搬到路上,等我回家再拉來另一輛架子車時候,已是下午一點多了,也顧不上吃飯,當時餓的心裡直發慌。裝上車艱難向前行走,等到拉到糧所都快三點了,我們只好排著長隊一點一點向前挪行。
就在這時天空烏雲密布,為了不淋溼糧食,父親讓我看著,他要去街上買個塑料布蓋住糧食。等把車子蓋好後,傾盆大雨直往下倒,我和父親站在雨中,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上交公糧的那個年代雖然伴隨著改革開放而被我們漸漸忘卻,延續了上千年的農業稅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那一段經歷讓我難以忘懷。
四十載風雨兼程,四十年砥礪前行。如今的上河村已經今非昔比,在臨潁縣委、縣政府以及瓦店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班子帶領全村村民苦拼實幹,一年一變樣,五年大變樣,昔日的貧困村徹底變了個樣。
2014年村兩委在當時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動員廣大黨員幹部以及老少爺們兒集資修路,同時鎮黨委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來解決和改善全村村民出行難問題。人心齊,泰山移。無論是身在異鄉的打工者,還是久居他鄉的在外工作者以及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紛紛響應,慷慨解囊,一百元,五百元,一千元,五千元,一萬元,五萬元……全村共集資30餘萬元,把全村近2公裡的主幹道全部鋪成了水泥路。
2016年年初,一條家喻戶曉的重磅好消息傳來,臨潁縣縣級公路韓石路馬上開工建設,這條七米五寬的公路貫穿上河村全境。全村人聽到這個好消息之後,大家為之歡呼為之雀躍,同時上河村也迎來了大好的發展時機。經過近7個月的緊張施工,臨潁縣縣級公路韓石路全線貫通,韓石公路的通車,標誌著上河村一個時代的結束。上河村外出泥濘不堪的道路一去不復返了,外出難,賣糧難徹底成為歷史。
2017至2019年間,在村兩委班子的大力爭取下,村裡得到鎮政府的資助,對全村道路兩旁進行綠化美化。兩年過去了,如今若你漫步在上河村街頭,你會看到那一排排平房整齊劃一,道路兩旁花牆內鮮花簇擁,法國梧桐茁壯成長。每天全村街有專人打掃,垃圾定時清運。村兩委組織人員定期對五美庭院、五好家庭進行評比。放眼望去街道乾淨、庭院整潔,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一般。另外,如果夜晚來到上河村,在那一排排節能LED燈的照射下,美麗的鄉村更加炫彩奪目。
自去年以來,經過掃黑除惡逐村行活動的開展,村中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現象已不復存在,村民素質得到明顯提升。近年來,全村村民在鎮政府的指引下,依靠小辣椒等農作物種植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2017年,臨潁縣政府投入巨資對五裡河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並對兩岸進行了綠化,我村直接受益。現如今,五裡河河水清澈見底,魚蝦水中遊的景象再次展現,兩岸吸引了許許多多外來的垂釣愛好者來這裡休閒釣魚,成為上河村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今年年初,臨潁縣供電公司對我村高低壓線路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改造後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全村用電得到了保障。電視機、電冰箱、空調不再成為擺設。這一件件的實事,一幕幕景象,讓我由衷的為我們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到驕傲和自豪,我的家鄉上河村-----醉美。
2018年,村支部書記晁玉周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經過多方協調和數次奔走,臨潁縣法院黨組成員來我村進行了實地考察,回去後經黨組研究決定同意無償為我村捐助價值十萬元的公廁一座。建成後的公廁外觀設計新穎,內置配套齊全,成為了我們上河村一張靚麗的名片。
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我村名譽書記晁新輝回到家鄉後,看到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總想為家鄉父老鄉親做點事。雖然人在他鄉,卻無時無刻的牽掛著自己的家鄉。經過反覆的考察,徵得廣大村民的同意,最後決定出資二十五萬元在五裡河北邊臨河建設一個村級公園,全村村民積極響應。
2019年年初,經過近三個月的緊張施工,一個佔地七、八餘畝的村級公園順利建成。裡面按照規劃種植了香樟樹、桂花樹、白玉蘭等名貴樹木。步入公園鮮花綻放,香氣四溢,到處綠意盎然,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村民在閒暇之餘,有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歷盡滄桑,迎來巨變。當年祖先夢想和憧憬的世外桃源------鐵籬寨園,如今在上河村成為了現實。一個富有朝氣和活力的新上河正在崛起。新時代,新夢想。新時代承載新的夢想,新時代孕育新的希望。乘著新農村規劃建設的東風,村兩委班子將帶領全村幹部群眾銳意進取,腳踏實地奔小康,共圓「中國夢」。未來的上河村必定是宜居、美麗、和諧的新農村,村民的生活會一天更比一天好,就好比那芝麻開花節節高。(作者:晁書凱 瓦店鎮上河村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