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了你以後生活得更好,這件事必須做

2020-08-28 秋媽秋意濃JJL


01

我有兩個朋友。

一個夫妻倆都是公務員,一個兒子,10歲,孩子是自己帶。在孩子上網課期間,因為他們夫妻倆都要上班,孩子一個人在家。她中午回家做好午飯,跟孩子說:媽媽太累了,於是孩子把碗筷兒刷了,後來天天如此,學習的事也不用怎麼管了。

還有一個朋友,兩個孩子的全職寶媽,老大是兒子,也10歲了。有一次我帶著小寶去她家玩兒,她兒子正在書房裡學習,出來給我們打個招呼,又進去看書了。她說現在孩子的作業都是自己完成,該複習了自己就去學了。而且每天幫著做家務,洗碗、掃地,都已經成習慣了。

同樣是養兒子,為什麼人家的孩子這麼省心?會做家務,自學能力強,既勤快又好學,妥妥的暖男。而到自己家,一天到晚都要催促:該起床了、該吃飯了、該寫作業了、該刷牙洗臉睡覺了……你說累不累?相當累!

我也想養出省心省力的孩子啊!

02

現在的父母最關心孩子的這三件事兒,作業、考試、課外輔導,孩子的生活和作息大部分都是圍繞著這些進行,孩子做家務變得越來越稀缺。當看到這樣的報導:孩子學習很優秀,但是生活不能自理,心理不夠健康,導致嚴重的後果,真是令人唏噓。

做家務可以說是一項基本的生活能力,讓孩子學會做家務不僅幫助了父母,更重要的是孩子學會了自立,學會如何處理瑣碎的事情,對將來的工作生活、職業發展、人生規划具有深遠的意義。

《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中指出:

一個人如果被別人手把手地牽著過日子,什麼事情都有人幫忙料理,那他就沒有機會培養起控制感(mastery),控制感是自我效能理論的核心。

自我效能是一項關鍵的心理特質,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認為,具有這種心理特質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組織和執行行動,能夠處理潛在的狀況」。

既然如此,讓孩子學會做家務,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責任。

摒棄舊思想:覺得孩子還小,做家務就是幫倒忙,順其自然吧,長大了就會了……萬一等到孩子已經成年,還是十指未沾過陽春水,等他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最著急最辛苦的會是誰呢?

03

凡是要趁早,既然做家務是值得做的事,就從小培養吧。

對於兩三歲的孩子,喜歡像個小大人一樣,幫忙倒垃圾、收拾玩具、擦擦地板,只要他可以做,都會樂顛顛的去做。只是不能對孩子期待完美,不要嫌麻煩,讓他們因為自己能完成任務覺得自己很能幹,就可以了。

我家小寶剛好處於這個年紀,他經常說:「我自己……」,不讓他自己做就不高興,經常要推倒重來。這些就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他願意嘗試就讓他自己,現在自己衝個奶粉還是挺麻利的。

上了小學的孩子,已經可以做很多家務了。之前沒有培養做家務的習慣的,現在才要求孩子幫忙分擔家務,有時孩子並不情願,他會覺得不好玩,沒意思,甚至會拿做作業當藉口,這時不必強求,慢慢來,先從一個小任務開始,通過完成任務體會成就感,循序漸進。

當然,重要的一個原則:仍然是不要期待完美,不要指手畫腳,對於孩子不知道如何做的事,告訴他步驟,然後就交給孩子,自己該幹嘛幹嘛去就行了。

事後,對孩子表示感謝,但不是過度表揚「你真棒」之類的,用眼神和微笑就好,或者把手搭在孩子肩頭簡單善意的說聲「謝謝你」。必要時,給孩子反饋,告訴他哪裡可以做的更好。

我家老大是小學四年級,之前對他的態度就是順其自然,屬於放縱型養育,對他沒有什麼太多的要求,期望他成長為一個有能力、有擔當、身體健康、心理陽光的孩子。現在明白,即便是再簡單的期望,也是要順著一定的原則、形成一定的脈絡成長的,不能忽視的就得重視起來。所以,會做家務這個最基本的能力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列上清單,又一項重任提上日程了。


如果一件事值得做,就值得把它做好。

既然讓孩子做家務是值得做的事,就值得把它變成常規認真的做下去。

相關焦點

  • 50件必須讓孩子做的危險事,你的孩子做過幾件?
    導讀:50件必須讓孩子做的危險事,你的孩子做過幾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50件必須讓孩子做的危險事,你的孩子做過幾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帶著孩子必須要做的5件事,你做了幾件
    孩子的三觀,未來發展,跟父母是息息相關的,主要看父母如何去做一個引導,如何去培養孩子,全靠父母接下來的用心程度,沒有一個父母對孩子不上心的,只不過是不知道如何培養,引導孩子,只能心理著急,甚至是做一些自以為的培養,按照之前老一輩的思路來,現在對於孩子的培養,之前的老路有的適合有的不適合,那麼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那麼這篇文章一定要好好看一看,帶著孩子必須要做的5件事,你帶孩子多了幾件。
  • 孩子留學申請,家長必須做對這5件事
    出國留學不僅僅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更是一個家庭的大事。雖然孩子是留學中的主角,但只有家長參與其中並正確引導,才能使孩子在留學準備的各個環節中做出正確選擇,享受精彩的未來。很多家長會問:「那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才能真正幫上孩子?」這裡,有5件非常重要,家長必須做對的事。
  • 孩子出生以後,寶媽經常做這3件事,會讓夫妻感情更好
    其實,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當寶寶出生後,為了夫妻感情會更好,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吧。雙方共同照顧孩子有的寶媽在生完寶寶之後,就會全身心的把精力都放在娃的身上,而對方也一天到晚忙工作,很少關心妻子跟寶寶,時間久了矛盾自然也就出現了,夫妻雙方都覺得對方自私,其實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儘量在寶寶出生前就商量好,等娃出生以後不要只讓一個人照顧,最好是雙方共同照顧,這樣既能增進夫妻之間的感情,還能讓丈夫見證寶寶的成長
  • 從小總是做這3件事的孩子,將來有錢也會活得很累,父母不可忽視
    導讀:從小總是做這3件事的孩子,將來有錢也會活得很累,父母不可忽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小總是做這3件事的孩子,將來有錢也會活得很累,父母不可忽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做對這件事,孩子才會聽你的
    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都有這樣的感受:說什麼孩子都不聽。經常跟你反著來,你說東,他往西,讓他做的事情偏不做?不讓做的事情偏偏去做?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表現越來越明顯。傾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當孩子跟你傾訴時,最好停下手頭上的事,放下手機,專心聽孩子說。我們可以蹲下或者坐下,和孩子保持目光接觸,不要心不在焉。
  • 為了培養成功的孩子,你必須做的有科學依據的事情
    亞里斯多德說:「我們就是我們反覆做的事,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最近,我們探討了富有的父母是如何給他們的孩子一個巨大的優勢,僅僅是通過在更優越的社區撫養他們。現在把注意力放在這七件幾乎每個父母每天都能為孩子做的事情上,讓他們更有優勢。
  • 關於學習: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要堅持讓孩子做的幾件事
    他說:生活常常不能讓你如願,但你要抗爭,去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追求你想要追求的東西。要為了心中的熱忱努力,就算再難也要堅持,直到堅持到有一天不得不做出捨棄。 工作幾年後,和父親通話的時候他也總是常常問起:這是你喜歡做的嗎?這份工作你幹得開心嗎?每當我回答他是的是的,他總會像鬆了一口氣似的說:那就好那就好。
  • 任何時候,別逼孩子做這三件事
    ,個個都希望自己的娃聰明、活潑、自信、勇敢,未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你真正認識和接納你的孩子嗎?任何時候,別逼孩子做這三件事:01我鄰居的孩子6歲時特別怕黑,晚上上廁所必須陪同。
  • 哈佛大學發現,好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做這件事!
    接送孩子上學,不到進出校門那一刻,書包永遠都不是孩子自己背著;其實我也非常理解這樣的父母,畢竟教孩子穿衣吃飯繫鞋帶,可能一天一夜都教不會,但幫他做,三秒鐘就搞定了,況且讓孩子自己做,肯定做得一塌糊塗,回頭還得父母重新做,簡直不要太麻煩。
  • 孩子並不比你傻:有效培養自驅動孩子,父母能做的7件事
    我估摸著,她希望向我傳達這樣一種信息:她相信我作為獨立個體的能力,我已步入成年,所以我最好自己決定成年後的我要做些什麼。無論如何,這對我來說是件很有分量的事,以至於我不敢越雷池一步。事實卻並非像我媽想的那樣,我肆意地濫用了這個特權,簡直爽得沒法說了。」
  • 這4件事女人必須做,這6件事女人不可為
    整天鬱鬱寡歡,情緒崩潰,找不到生活的方向。那麼如何在發現老公出軌之後理性的面對,女人必須做的4件事一、房產證保管好有不少女性就算老公出軌了,還是心存一絲幻想,覺得老公沒有那麼差勁,絕對不至於賣房轉移財產,但事實是有不少姐妹發現家裡的名貴東西包括房子都給賣掉了。所以還是應該警惕的。
  • 兒子被人玷汙手機成補償:這5件事,必須讓孩子時刻銘記!
    看到小明的遭遇,著實讓人憤怒和痛心,但曦曦媽認為,這也給所有家長敲響了警鐘。在此,曦曦媽提醒各位:還未真正給孩子做性教育工作的爸媽,請你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五件事——(1)第一件事:自己的隱私部位什麼時候可以給別人看?
  • 幼兒園老師最反感的是家長做這件事,為了孩子,你可別這麼做
    記得之前看的一檔綜藝節目,有一期的節目嘉賓這樣說的,如果現在讓她擁有可以隱身的超能力,那她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幼兒園看看,自己不在女兒身邊時,女兒是什麼樣子的。這應該是每個當媽媽共同的心願吧。這時候先生勸我:「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事,不可能只圍繞著咱兒子自己,所以不要因為一己私慾,耽誤老師的時間,影響老師的日常計劃」。我覺得我先生說的很有道理,從那以後只要沒有很重要的事,我都儘量不給老師打電話。我弟妹是幼兒園的老師,前幾日來家裡做客時,說到了在上班的時候發生的一些事。其中這件事,讓我深有感觸。
  • 孩子睡覺前不要做這兩件事,家長要注意,孩子以後能長高
    孩子睡覺前不要做這兩件事,家長要注意,孩子以後能長高每一個家長都非常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長一個高一點的個頭,但是由於很多生活習慣的不好,很容易導致孩子長不高,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家長們才要更加注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孩子不要做這兩件事,以後能長高。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她每個周末會買好當周的菜,然後每天早上早起給孩子做早餐,晚上下班回到家給孩子做晚飯。 有時候因為工作忙,晚上要加班,只能給孩子點外賣,或者先給孩子做完晚飯,再加班,等到加完班入睡的時候都已經凌晨1點左右了。 老公常年出差,基本上一個月回家一次,基本幫不了她什麼忙。
  • 你的孩子本該更好,但是你總以愛之名做的8件事,讓他收起了鋒芒
    父母總是以愛之名做的8件事,讓孩子越來越擔心,最終收起鋒芒01「我能自己吃」VS「我來餵你吃」從自主進食這件事來看,我們之中大多數家庭是做不到讓孩子自主進食的。孩子玩著玩具,想要玩另一個,大人卻說,「來,我給你拿」。以後,孩子要什麼都只要指揮大人就可以了.我們弘揚的尊敬長輩,怎麼有的孩子沒大沒小?回頭看看自己是不是一直在做保姆工作,把孩子捧上了天?
  • 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
    01前言:現在很多家長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專心學習,家務活全部都是由家長包攬的,父母的出發點雖然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不做家務活的孩子和做家務活的孩子相比思考: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我們利用「黃金圈思維」提出三個問題:解答:一、為什麼孩子要做家務?
  • 薩古魯:做這六件事,你將贏得孩子的友誼
    你必須有充分的專門的時間,因為這是要讓下一代比我們更好。沒有什麼特別要做的,你不需要買一個玩具,你只是需要花時間,你只是需要讓他們接觸自然,你只是需要讓他們接觸造物的不同形式。但只是為了擺脫孩子,你給他買了iPad,他才五歲,看,在他四五歲時,你給他買iPad,不要認為這是出於愛,你是在講究策略,你想擺脫他。
  • 孩子考試後讓家長籤字,除了分數,家長更應該做這件事
    特別是高中時期的孩子,周考,月考,其中考,期末考還有各個學科的單元考。開學的這幾天我姐姐家的兒子就經歷了一次考試,據說是根據考試排名來分配班級。結果開家長會念到她兒子的分數和排名後,姐姐回到家就開始發飆:「叫你平時多注意看書學習,把上個學期的知識鞏固一下,把不懂的在找出來問問老師,你的老師都告訴你們新學期要考試測驗,結果你倒好天天玩遊戲,不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