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等教育布局逐漸明朗,蘇大強還在按兵不動?
一個地區、一座城市擁有大學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乎其發展前途、科研創新力量、社會影響力、城市知名度和親和力,以及城市青春度與活力。特別是在當前轉型發展時期,科技與人才之於城市,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資源。
廣東和江蘇是全國的經濟大省強省,連續多年排在全國前兩名。2019年,廣東經濟總量突破10.76萬億元,江蘇為9.96萬億元,第三名山東經濟總量為7.1萬億元,短期內不可能
超越江蘇。廣東、江蘇、山東既是經濟大省,也是教育大省。
2020年7月,教育部發布全國高等學校名單,截止2020年6月30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05所,其中:本科院校1272所。廣東的本科院校67所,江蘇為78所。
1.江蘇本科院校現有格局
1.1江蘇本科院校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截止2020年6月30日,江蘇現有本科院校78所,其中,辦公本科院校48所,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院校2所,民辦本科院校28所。2020年,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這樣江蘇的本科院校就有79所,辦公本科院校位49所。
1.2江蘇雙一流大學及學科
江蘇的雙一流大學共有15所,其中,985院校2所,211院校11所(含985),雙一流學科43個。
1.3江蘇本科院校學科排名
在軟科2020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江蘇上榜學科257個,其中,江南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名列為世界第一,世界TOP50學科數為42個。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江蘇雙一流高校累計上榜315個學科,其中,A+學科23個,A學科15個,A-學科34個,累計A類學科72個。
1.4江蘇本科院校世界排名
在軟科發布的中國大學排名主榜中,江蘇上榜高校45個,在全國居於前列。其中,南京大學排名第5,蘇州大學表現搶眼排名38,雙非高校揚州大學、江蘇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表現出很強的上升勢頭,南京工程學院在學院類的本科院校中排名江蘇第一,該校在2019年就在本一批次招生了。江蘇海洋大學被淮陰工學院這個蘇北的本科高校逆襲。
在泰晤士2019世界大學排名中,江蘇上榜高校14所,雙非高校江蘇師範大學、江蘇大學、揚州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工業大學上榜,江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落榜。泰晤士的大學排名指標有利於國外高校,對於中國大陸高校來說不佔優勢。江南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南京理工大學的兵器科學與技術均是國際國內知名的。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的指標體系包括:教學(學習環境)30%、研究(數量、收入和聲譽)30%、論文引文(研究影響)30%、國際視野(員工、學生和研究)7.5%、產業收入(知識轉移)等指標2.5%。
而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的導向是反映當前中國高校的核心使命,回應外部群體對大學的價值期待,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突出強調服務國家是軟科排名指標體系的兩個最重要特點。
1.5江蘇高等教育多樣性
截止目前,在江蘇建設校區的高校分別有西交利物浦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崑山杜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2020年7月22日,蘇州市與南京大學籤署了深化全面戰略合作相關協議,正式推動南大蘇州校區加快建設。南大蘇州校區將成為擁有最多青年學者的大學、緊跟世界一流大學潮流實現學科融合的大學、與社會建立起新型關係的大學、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新典範的大學。南大蘇州校區要瞄準「世界一流大學校區」的建設目標,蘇州校區將成為南京大學「發展的增長極、體制創新的試驗田、擎天人才的集聚地、國家戰略的服務區、高端國際合作的橋頭堡、政產學研交融的大平臺、南大理想的新寄託」。該校區能建出特色、建出高度、建出尖端、建出新制。
本省高校異地建設校區或者學院的還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東南大學無錫分校、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常州大學懷德學院、中國藥科大學連雲港研究院、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南京理工大學連雲港研究院。
其中,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都是211大學支持泰州升格為地級市後對泰州高等教育的支持下建設的。
2020年6月11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專設動員大會召開,為濱江學院成功轉設成無錫學院提供強有力支撐,未來將把無錫學院打造成為一流的創新應用型大學,爭取早日建成「無錫大學」,算是江蘇異地辦學的成功案例,也是對無錫高等教育資源的重要支持。
2.廣東本科院校現有格局
2.1廣東本科院校
廣東現有本科高校67所,其中,公辦本科院校40所,民辦本科院校25所,中外合作辦學2所,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2所。公辦本科院校比江蘇少9所,民辦本科院校少3所,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院校都是2所,但是廣東比江蘇多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2所,從高等院校資源的多樣性角度看,廣東的高等教育資源多樣性優於江蘇。
2019年2月24日,教育部在官方網站公開答覆了第1780號提案,稱:教育部對異地校區辦學模式一直持審慎態度,原則上不審批設立新的異地校區。教育部多次表示對高校異地辦學一直持不鼓勵、不支持的基本政策。
2.2廣東雙一流大學及學科
廣東現有雙一流建設大學5所,其中,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為985大學,211高校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上榜的大學數遠遠低於江蘇的15所,可見,廣東的本科院校建設質量與江蘇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的。雙一流學科也只有18個,與江蘇的43個雙一流學科相差25個,僅僅南京大學一家雙一流學科就有15個之多!
2.3廣東本科院校學科排名
在軟科2020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廣東上榜學科168個,其中,華南理工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和中山大學的旅遊休閒管理均排名世界第四,世界TOP50學科數為22個。與江蘇上榜學科257個,世界TOP50學科數為42個相比,廣東的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總體質量偏低。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廣東雙一流高校累計上榜136個學科,其中,A+學科僅有4個,A學科2個,A-學科22個,累計A類學科28個。與江蘇雙一流高校上榜315個學科,A類學科72個相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2.4廣東本科院校世界排名
在軟科發布的中國大學排名主榜中,廣東上榜高校37個。其中,中山大學大學排名第10,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大學等雙非高校表現出比較強勁的上升勢頭,也是最近幾年社會比較關注的幾所高校。近幾年,廣東省加大教育投入,積極扶持省屬高校發展,在政策、資金等方便給予大力支持,這些學校也確實在近幾年實現了快速發展。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成為各省市區高考報名的熱點,投檔線一直比較穩定。
在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廣東上榜高校8個,而江蘇上榜14個,985中山大學沒有進入前250名,華南理工大學則排在500名之外,還不如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暨南大學則被廣東工業大學超越。
2.5廣東高等教育多樣性
深圳市此前正式印發了《關於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深圳新建10所左右高校,3-5所高校排名進入全國前50名,深圳成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而深圳這兩年大力引入的大學中,幾乎都是頂尖名校,除上述學校外,還包括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上海交通大學深圳校區、武漢大學深圳校區、湖南大學羅切斯特設計學院(深圳)、華南理工大學-羅格斯大學創新學院(深圳)、同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等。
港澳知名高校除香港城市大學外,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港澳高校紛紛計劃落戶大灣區內地。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連續四年成為廣東省內院校中錄取分數最高的大學,在絕大多數省市,該校文科最低錄取分排位在各省市考生前1%以內,理科最低錄取分排位在前1.5%以內。2020軟科中國大學新生質量排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排國內高校第28位,名次超過了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985高校。
2019年5月,廣州與中國科學院籤署了共建南沙科學城、共建廣州明珠科學園兩份協議,中科院大學廣州校區將落戶南沙科學城。
香港理工大學(佛山)建設項目,估算投資307億元。
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建設項目,估算總投資20億,以研究生教育為主,開展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穩定運行後,在讀研究生總規模達到2000人左右,其中,碩士生1800人左右,博士生200人左右。
廣東財經大學佛山校區也將開展教師宿舍、學生宿舍、國際商學院建設項目,主要建設廣東財經大學佛山校區教師宿舍、學生宿舍、國際商學院基礎設施,估算投資3.656億。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河源校區—項目總佔地面積1081畝,校舍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總投資共22.98億元,設計辦學規模為12000人。廣師大河源校區將於2020年9月開學,2021年9月全部交付使用。結束河源沒有本科院校的歷史,幫助河源人民圓了「大學夢」。
香港城市大學在松山湖高新區建設第二校區。
廣州大學南沙校區佔地面積500-600畝,將成為廣州大學的第二主校區,主要發展研究生教育、國際合作教育和高端科技研發、創新平臺。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是繼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和中山大學珠海校區之後的第三個校區,成立於2015年,坐落於深圳市光明新區,第一期建設預計於2020年投入使用。深圳市政府五年投入約300億元,用於中大深圳校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設施建設和教學科研設備投入。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是哈工大在深圳的一個校區,前身為成立於2001年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018年,哈工大(深圳)首次以單獨招生代碼面向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招收優秀本科生760名,其中在廣東省招生人數為157人。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是北師大建設「綜合性、研究型、教師教育領先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按照學校「一體兩翼」辦學格局和「高標準、新機制、國際化」原則,打造的與北京校區同一水平的南方校區。
暨南大學珠海校區。1998年8月28日,暨南大學率先與珠海市政府籤訂辦學協議,開創了珠海經濟特區歷史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先河。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珠海校區。2001年,學院與政府籤署合作辦學協議,及時啟動珠海校區建設。從2002年開始通過引資、貸款等方式分期建設珠海校區並陸續投入使用。
遵義醫科大學珠海校區創辦於2001年,是遵義醫科大學與珠海市合作共建的珠海唯一的公立醫學高等院校。學校於2003年與珠海市合作創建遵義醫科大學第五附屬(珠海)醫院,是珠海西區唯一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防治為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和臨床教學醫院。
吉林大學珠海校區是吉林大學在珠江三角洲設立的戰略窗口。吉林大學珠海校區佔地5,000畝,已經形成從學士、碩士到博士培養的完整高等教育教學體系、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於一體的完整高等學校功能體系。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是經教育部2004年5月18日批准成立,現由吉林大學與珠海市華政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在吉林大學珠海校區合作建設的獨立學院。學校現設25個二級學院、9大學科專業集群,60個本科專業,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30000餘名。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於2004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普通高等學校。學校現設18個專業學院(教學部)、涵蓋七大學科門類的61個本科專業,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24000餘名。
從高等教育的多樣性看,廣東後發制人,持續發力,不僅大力引進名校資源落戶廣東,本省的高校也在省內積極布局分校區建設,一方面,緩解了部分城市高教資源缺乏問題,另一方面也為高校自身發展提供了機遇。
從這一點看,廣東的高等教育資源儘管不如江蘇,但是近十年來,廣東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
小編整理數據不易,數據和資料未必全面,本文也僅是兩省高教資源的對比分析,僅做談資,歡迎各位看官補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