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起點不在山海關?30位考古專家尋找半個世紀,終於找到答案

2020-12-18 李小莉說美食

導讀:中國人修建長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歷史上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中提到的烽火臺,就是早期的防禦長城。此後春秋戰國時期,諸侯間連年爭霸,彼此之間也修建了很多長城,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將北方諸侯國修建的長城連為一體,才第一次使長城成為了一條縱貫東西的大型防禦體系。

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這是國內幾十年來對長城終點和起點的解釋,但這是真的嗎?長城的起點真的在山海關嗎?

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太史公司的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就記載「燕也築長城,從陽至襄平」,根據秦朝的地理記載,棗陽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襄平位於遼陽市,遼寧省。

上世紀50年代,中國第一代考官馮永謙主持遼寧省考古發掘工作時,在山中意外發現一段破碎的土城牆。他有多年的考古經驗,立刻想到司馬遷關於燕國長城的記載。遼寧有長城嗎,長城的起點真的不是山海關嗎?帶著許多問題,他開始尋找長城的起點。

1986年,為響應全國「愛中國、建長城」活動,經遼寧省文物部門批准,馮永謙率領考古隊在遼寧省綏中縣發掘了明代長城九門口段。考古隊通過發掘,清理了明代長城的建築結構和施工工藝,同時破獲了一宗明末清初的懸案。

據史料記載,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推翻明朝,與吳三桂、山海關外八旗展開激戰。然而,史料中「一石」的具體位置並不十分清楚,幾百年來一直是個謎。考古隊在九門口長城下的河床上發現了一塊7000多平方米的砌石區域。通過對遺址出土文物和史料的比較,最終確定這是「一石」大戰的確切地點。

在綏中縣九門口長城遺址發掘後,馮永謙鎖定了遼東地區長城的起點。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考察,他基本摸清了戰國、秦漢、明朝長城的基本走向。最後,他找到了長城東端的起點,從遼東的老長城到虎山的鴨綠江及其南麓。這一發現與史書記載相吻合,從而顛覆了明代長城「東起山海關」的傳統說法,

上世紀90年代,一場著名的明代長城東端起點研討會在中國舉行。參加會議的有30多位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學者。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明代長城的起點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鄉鴨綠江畔的虎山地區。專家表示,確認長城東端起點是長城考古的一項重要發現,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關焦點

  • 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是誤讀? 明長城東部起點究竟是哪
    2014年9月19日,今年是鄧小平、習仲勳 「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題詞發表30周年,有關長城保護的話題再度引發熱議。在近來不少媒體的報導中,提到長城東部起點的時候,出現了幾種不同版本,有的將遼寧虎山長城說成是明長城東部起點,也有將秦皇島老龍頭視為起點的,而過去的教科書中則大多清晰地寫道:明代萬裡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那麼,明長城東部的起點到底在哪裡?為什麼會有多個版本和說法?
  • 長城的起點竟然不是山海關?
    虎山長城始建於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當時的主要作用是為防禦建州女真人的侵擾。
  • 長城公認起點是山海關,終點是嘉峪關
    這時一旁拉客的人就湊過來了40到長城走不走?迫於無奈只好上車前往,路上全程睡覺,睜開雙眼的時候已經到了居庸關。大概一小時就到了八達嶺長城,就是下車點距離登城口又得步行,我太難了!長城公認起點是山海關,終點是嘉峪關。而歷史上可東至丹東,西至玉門關。「萬裡長城」八達嶺長城最為雄偉。
  • 長城關隘①山海關「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全國人民都知道吧,「天下第一關」更是婦孺皆知。山海關是長城關隘中最出名的關樓了,它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中國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們稱山海關以北叫關外,又叫關東,山海關以南叫關內。老百姓更簡單地理解為關外寒冷,關內暖和。
  • 遼寧長城的前世今生
    此外,根據史料記載和有關專家觀點,燕秦長城南線應從阜新經彰武縣進入瀋陽境內,再經撫順、本溪到達丹東。  遼寧省境內現已掌握的漢長城主要分布在建平、瀋陽、撫順境內。  據河北的調查資料,北齊東端長城,從山海關到我省綏中縣萬家鎮牆子裡至海。  據《遼史》記載,遼太祖於公元917年「築長城於鎮東海口」。這段長城分布區域已經基本掌握。
  • 中國對長城進行大規模實地專家考慮
    記者 楊海莉:從戰國時期開始到秦、漢、明,中國的許多朝代都在修築長城,現在在地圖上看到的長城圖型符號,是距離最近的明代修築的長城。很久時間以來,都流傳著明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的說法,但是實際上經過專家考證,遼寧省丹東市東北30華裡的虎山長城,才是明長城最終端的起點位置。
  • 山海關: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是萬裡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建於公元1381年,這裡依山襟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古人稱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由此可見其軍事地位之重。山海關古城景區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城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甕城、東羅城、瑞蓮閣公園、長城博物館等歷史文化景觀。天下第一關是山海關古城的東城門,又名「鎮東樓」,箭樓格式,城高臺寬,與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在長城之上一字擺開,形成五虎鎮東之勢,充分展現了山海關這座古代軍事要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偉氣勢。
  • 萬裡長城東端起點,不是山海關而是它,從這裡跨一步就是朝鮮
    幾十年的記憶中,巍巍長城萬裡長,東起山海關,西止嘉峪關。由於虎山長城湮沒了數百年,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將萬裡長城的東端起點,誤認為是天下第一關——山海關。虎山長城始建於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當時的主要作用是為防禦建州女真人的侵擾。努爾哈赤稱王后興修柳條邊,此時包括虎山長城在內的大部分遼東長城被拆除。
  • 暢遊山海關,唐山自駕之旅
    這裡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裡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山海關是萬裡長城的東部起點,素有「京師屏障,遼左咽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
  • 茅君瑤:我穿越半個世紀,終於找到你
    1993年,茅君瑤獨自前往美國尋找初戀,箇中經歷,堪比一部史詩級電影大片……年輕時的茅君瑤留在美國找他1993年,我的婆婆和丈夫病了十多年後相繼病逝,我也終於可以歇口氣了。丈夫的妹妹一定要邀請我去美國散散心。說實話,我很不想去。這大半輩子,一直在苦難中歌唱,仿佛已經活過了好幾個世紀,感覺心氣耗盡了。
  • 去山海關看長城最東端,唯一與大海交匯的地方,名字由來很有深意
    秦皇島有座舉世聞名的山海關,早上去看有這麼美的景象。天亮一些,看到地板上是碣石的材質,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也是很平整的。這裡是平原地帶,山海關內外地形都是比較平坦的。一直連到北面的長城,才開始有山的。山上部分的連通、通風都是很精緻的。
  • 山海關老龍頭,萬裡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老龍頭坐落於河北省山海關城南4公裡的渤海之濱,這裡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老龍頭地勢高峻,有明代薊鎮總兵戚繼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探入大海、弄濤舞浪,因而名"老龍頭"。
  • 尋找萬裡長城西起點
    說起中國世界遺產萬裡長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明長城,事實上比明長城更珍貴更久遠的漢長城、唐長城遠沒有得到它們應有的關注和待遇。新疆地區就留存了許多漢長城和唐長城的遺蹟。「萬裡長城第一人」羅哲文先生確認了「虎山長城」為萬裡長城東起點,對眾多長城學者而言,西起點究竟在何處,依然是個學術難點、疑點。
  • 跨越半個世紀的相見 大慶民警幫助退伍老兵找到失散的親人
    這天上午,於洪傑收到齊齊哈爾市退伍軍人張全智的求助簡訊,張老的戰友——遼寧省北票市的李秀文老人與自己的大伯父李香普失散了45年之久,多年來家人費盡周折,僅了解到李香普老人曾經的住址是在林甸縣,所以他們幾經周折找到於洪傑所長,希望於所長能夠為李秀文老人帶來好消息。
  • 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
    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古城的中心,距秦皇島市區15公裡。早在1979年,成為全國首批對遊人開放的四大景區之一。 天下第一關為萬裡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是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北京的重要屏障。天下第一關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將軍徐達所建,是以展現明代重要關口和平原長城為主的歷史遺蹟人文景區。
  • 長城不僅僅北京有,萬裡長城萬裡關,東邊要數山海關
    長城不僅僅北京有,萬裡長城萬裡關,東邊要數山海關,說到長城,沒去過的人從書上說, 去過的人可能從八達嶺開始說話, 確實很多時候,大家去長城的話好像一定要去北京, 我認為北京的長城是國內最美的長城, 八達嶺長城、箭扣長城、居庸關長城等有名的海中景點都在北京。
  • 萬裡長城東起點,虎山長城
    六月我們駕車來到 遼寧 丹東 市遊覽,今天我們沿 鴨綠江 行駛二十裡去虎山長城。一路上道路平坦,路標醒目,天氣涼爽,空氣二級。而且來 丹東 的遊客好象並不多。看了虎山長城的過街樓,不免有些疑惑,長城上的城樓,大道為關,小道為口,如 山海關 、 嘉峪關 、冷口、古北口,所以我覺得應該稱虎山關長城或虎山口長城。歷史上秦漢和明代曾三次大規模修築長城,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 丹東 就開始修建長城。如今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 長城只是中原王朝的心理安慰?——無長城,不中華!
    傾頹的明長城其實早在清軍入關後,「長城無用論」就已經開始出現。當然不!一般來的時候搶一遍,走的時候再搶一遍,帶不走的就砸掉或者燒掉。如果繼續南下,就直接威脅國都,嚴重者改朝換代。公元前8世紀左右,一支草原部族——犬戎,頻頻侵犯當時統御中原的西周政權。為了對付犬戎,周王朝建立起烽火臺方便傳遞軍情,臺臺瞭望,隨時調兵。這個還沒有城牆相連的「點式長城」,算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軍事防禦系統。
  • 外國一斷崖發現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總算找到了
    直到有一天:外國一斷崖發現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翻看現代版的古代朝代的地圖,總是會發現中國古代的領土似乎非常小。就比如商朝,歷史教材上就是一個河南省那麼大的樣子;周朝的王畿也就是甘肅省、陝西省那麼大的樣子。即便是號稱「大唐帝國」、「大漢帝國」的時代,歷史教材上專家畫出來的領土範圍也是非常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