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人修建長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歷史上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中提到的烽火臺,就是早期的防禦長城。此後春秋戰國時期,諸侯間連年爭霸,彼此之間也修建了很多長城,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將北方諸侯國修建的長城連為一體,才第一次使長城成為了一條縱貫東西的大型防禦體系。
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這是國內幾十年來對長城終點和起點的解釋,但這是真的嗎?長城的起點真的在山海關嗎?
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太史公司的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就記載「燕也築長城,從陽至襄平」,根據秦朝的地理記載,棗陽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襄平位於遼陽市,遼寧省。
上世紀50年代,中國第一代考官馮永謙主持遼寧省考古發掘工作時,在山中意外發現一段破碎的土城牆。他有多年的考古經驗,立刻想到司馬遷關於燕國長城的記載。遼寧有長城嗎,長城的起點真的不是山海關嗎?帶著許多問題,他開始尋找長城的起點。
1986年,為響應全國「愛中國、建長城」活動,經遼寧省文物部門批准,馮永謙率領考古隊在遼寧省綏中縣發掘了明代長城九門口段。考古隊通過發掘,清理了明代長城的建築結構和施工工藝,同時破獲了一宗明末清初的懸案。
據史料記載,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推翻明朝,與吳三桂、山海關外八旗展開激戰。然而,史料中「一石」的具體位置並不十分清楚,幾百年來一直是個謎。考古隊在九門口長城下的河床上發現了一塊7000多平方米的砌石區域。通過對遺址出土文物和史料的比較,最終確定這是「一石」大戰的確切地點。
在綏中縣九門口長城遺址發掘後,馮永謙鎖定了遼東地區長城的起點。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考察,他基本摸清了戰國、秦漢、明朝長城的基本走向。最後,他找到了長城東端的起點,從遼東的老長城到虎山的鴨綠江及其南麓。這一發現與史書記載相吻合,從而顛覆了明代長城「東起山海關」的傳統說法,
上世紀90年代,一場著名的明代長城東端起點研討會在中國舉行。參加會議的有30多位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學者。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明代長城的起點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鄉鴨綠江畔的虎山地區。專家表示,確認長城東端起點是長城考古的一項重要發現,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