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了解貴州的人文特色,那麼通過美食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應該是一個捷徑。對於嗜酸為習慣的貴州人來說,酸有著開胃健脾的功效,酸也是從小到大最為熟悉的一種風味。而他們眼中最為熟悉的一定就是這苗族酸湯魚。
擅長制酸的貴州人,當地的酸湯不少,但最為著名的也一定是苗家酸湯魚的那種紅酸湯。它歷史悠久,被譽為舌尖上的酸湯魚,還走進過央視。而今天我們就要為大家一起感受這種紅酸湯帶來的美食魅力。
苗族酸湯魚的由來,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在遙遠的遠古時期,貴州的苗嶺山上居住著一位叫阿娜的姑娘,不僅貌美,能歌善舞,且能釀製美酒。當時在方圓幾百裡外的小夥子們都來求愛,凡來求愛者,姑娘就斟上一碗自己釀的美酒,不被中意者吃了這碗酒,只覺其味甚酸,心裡透涼,但又不願離去。
當夜幕臨近,蘆笙悠悠,山歌陣陣,小夥子們房前屋後用山歌呼喚著姑娘來相會,姑娘就只好隔籬唱著:「酸溜溜的湯喲,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喲聽妹來溫暖;三月檳榔不結果,九月蘭草無芳香,有情山泉變美酒,無情美酒變酸湯……」
如此美好而純潔的愛慕之意,是否從酸湯中感受到那種初戀般酸酸甜甜的滋味呢~
苗家酸湯魚,源自天然食材發酵而來的紅酸湯
這款酸湯魚的前面加的「苗族」(個別習慣也稱為『苗家』)能了解到這是一款民族美食文化的產物。實際上,酸湯魚是黔東南苗族人民的傳統美食,黔東南是我國苗族的主要分布地區,這裡的凱裡、臺江、雷山、劍河等縣市,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酸湯魚,但多半家庭都是自製自食。
在貴州當地的苗族,由於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家家都有酸壇的烹飪特色,雖然居住在大山裡,卻將這一酸湯發揚到全國各地了。
據悉,苗家釀製酸湯取自高山上的泉水和自種的香糯釀製而成,味型獨特、酸鮮可口,在中式烹調味型裡未尋到酸湯風味的味型。
我們一般熟悉的苗族酸湯魚是以紅酸湯底料,紅酸即毛辣角酸,毛辣角酸的酸味醇厚,色淡紅而清香,通常是用5千克新鮮野生毛辣角(即野生西紅柿,無野生時可用種植的西紅柿代替)洗淨,放入淨泡菜罈中,再加入500克仔姜、250克大蒜、1千克紅辣椒、500克精鹽、100克糯米粉及250克白酒,灌滿壇沿水加蓋放置15天後即可取用。
一般食用時,可以將壇中固體原料剁碎或用攪拌機絞成茸泥即可。喝起來酸香可口,帶點微辣的口感讓你很開胃。吃起來沒有那種油膩感,咬著魚肉,完全舔屏的節奏好嗎!
從製作紅酸湯的配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它的酸取自綠色食材,天然健康,是原生態的美食。
當地還流行著這麼一種紅酸湯魚的做法:
食材:黑魚片250克、紅酸湯200ML、西紅柿1個、蔥段少許、姜5大片、水1L、香菜少許、澱粉1小勺、高湯2小勺、黃酒1小勺、蛋清1小勺、鹽少許、植物油少許。
做法:
1、魚片洗淨,加入少許鹽、澱粉、黃酒、濃縮高湯與蛋清攪拌均勻,醃製15分鐘備用。
2.鍋子燒熱加入少許植物油,爆香姜蔥,然後加入紅酸湯,超香炒出粘稠感後加入白水,水的量根據個人口味來調。
酸湯魚有什麼樣的功效?它的魚肉鮮香細嫩,麻辣酸香多味俱全,營養豐富,增添食慾,幫助消化。對身體同樣有很多的好處:性味甘平。能益脾胃,利尿消腫。攻補兼施,對脾虛而腫滿甚者尤其適宜。
下期更新更多貴州經典小吃,哪一款令你念念不忘?
註明:文字素材及圖片來源網絡,整合編輯,如侵刪
責任編輯:滕小管(是新時代下的特色快餐飲食文化代表,將貴州地域飲食文化與都市快餐節奏結合。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創新餐飲運營模式,以原創連載漫畫風格的連鎖餐飲模式走向行業的前端,致力於打造上班族的專屬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