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申論是玄學:申論裸考五六十,準備幾個月依舊五六十。將申論劃分為玄學,從此兩耳不聞申論事,一心只讀行測書。申論和行測的最大區別在於,行測的努力與成績是一個正相關的科目,努力就會有回報,並且瓶頸期較高。而申論上來就有個門檻,如果一直沒有越過門檻,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引上道,則一直低分徘徊不前。而越過這個門檻,就可穩步提升,輕鬆超過行測的分數(80+行測除外)。
誤區二:缺乏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公務員的基本思維,擁有辯證思維的人,往往做事更加謹慎,處事更加全面。所以我們申論考試在基本層次方面也應進行分類即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
誤區三、在白紙或者申論答題紙上作答:在這說一個要點(僅僅是建議):平常練習書寫申論答案時,建議不要直接在白紙或者標準申論格子紙上練習。因為你寫出來的答案是在格子紙上,而不是閱卷人眼中的答案,經過電腦掃描後紅色格子會消失。有時候你在格子紙上寫出來的字挺好看,但是格子消失後就不一定好看了。所以建議買 「申論標準答題紙 + 臨摹紙」 將臨摹紙鋪在申論答題紙上寫答案。這樣不僅保證考場的真實感,而且你寫出來的答案就是閱卷人眼中的答案。
誤區四:做申論模擬題:建議只做真題,不做模擬題。一批學者耗費幾十天命制申論卷,難道不值得花費我們細細研究嗎?而模擬題呢?每周一考,專業程度可想而知。
誤區五:刷題不總結,一題做一遍:申論和行測最大的不同是申論不在刷題多,而是誰刷的精。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看見申論材料中出現甲乙丙丁時會想到什麼?你把2016年副省題代表委員甲乙丙丁做好了,是不是19年地市「遮蔽」作家甲乙丙丁就可以做好?每個代表委員都有一個問題,而每個作家也有每個遮蔽。而甲乙丙丁分別代表著一個要點。16年市長信箱流程做好了,是不是18年地市級土地承包政策發展過程就不難了,他們的核心在於「時間」。一個是時間是線索,一個是時間是要點。最好的申論材料是國考,其次是聯考,你真的做透了嗎?什麼叫做透?做過幾遍?做過後有什麼新的改進嗎?做透不是一遍一遍不改進的做,如果你沒找到一份比較好的答案,一遍遍重複也是無用功。應該做一遍之後對比多家答案去思考總結自己的答案,不要怕耗費時間,你應該怕的是不斷刷新題,其實一直原地踏步,還自認為良好。同時,建議你可以像下圖一樣將申論材料揉碎,逐句解析申論材料裡面的層次。剛開始或許耗費時間,但是分析個三五道題你就可以慢慢的適應,速度就會逐漸地提起來。這是一種申論思維的訓練,經過訓練,漸漸的你就會發現,你越來越不重視申論材料裡面具體的說了什麼,而是直接看到句子背後的本質是哪個層次。一些基本的層次。如:問題、原因、危害。現象、目的、積極意義、對策。
誤區六:背誦各種申論素材:我想這是大多數申論學子都曾入坑的一個點吧。背了好多申論金句,我想說你們背了就能在大作文用嗎?為什麼不自己做幾套固定模板用呢?當年我也曾背過一兩周,但是發現我不管怎麼背,都用不上。產出比嚴重失衡。好多人說這是培養申論語感。說起語感,想起了英語語感,氣不打一處來。後來,經過自己積累、總結加改編,做出幾套模板。事實證明相當好用。
誤區七:作答不尊重原文:申論是一個嚴謹客觀的考試,是為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必須有準確、確切的要點。基本沒有考生發揮的餘地。那如何才能準確呢?當然是申論材料的原字原詞是最準確的,是有據可尋的。
誤區八:答案不精練,過度尊重原文:尊重原文是指保留原文的要點,而不是啥都保留,完全抄原文。國家要的是能夠準確提煉重點的人,放到機關的實際工作中就是能夠準確抓到領導所要表達的核心。而不是啥東西都抄上。一個句子往往包含:主幹:主謂賓 ;修飾成分:定狀補,要適當將修飾成分去掉。
誤區九:迷信考前押題:每年考前押題熱度不減,每年都有壓中的主題,注意壓中的是主題而不是申論材料原文。重點就在這,申論是很客觀的考試,答案要點出自申論材料原文。壓中的主題並沒有什麼用。而且如果考生按照考前押題背誦的範文來寫大作文,那麼基本就跑題。其次是大家準備幾套自己寫的模板,考哪個主題將將哪個主題詞填入分論點擴充,百分之百扣題。所以說,我不清楚為什麼每年壓中主題之後,好多人在狂歡:中了!中了!其實在欺騙申論小白而已。
誤區十:作文預留時間:有些考生大作文留90分鐘,我們是應試考試,應試考試就應該有應試考試的樣子,1200字的論文我們應提前準備好900字左右的論據。剩下的字就是分論點的潤色,開頭結尾主題的填入,以及分論點擴充主題的填入。不僅不跑題,並且很好的扣題。當然了,你寫的分論點段的擴充閱卷人也不看。閱卷人無非是看看你的總論點,分論點,段旨句。提前準備的分論點的擴充,閱卷人根本不看。大作文留出來60分鐘是比較合理的。十分鐘潤色分論點,及文章布局。四十分鐘書寫大作文,預留十分鐘以備不測。
以上就是常見的申論學習過程中的十種誤區,各位考生要引以為戒,學習申論的同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是不是適合自己,只有掌握正確方法、避免走入學習誤區,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文作者:秋葉
原文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316095/answer/1086140981
來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