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3月2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剛剛過去的周末,天空一掃之前的陰霾,露出了豔麗的陽光。不少食指大動的上海老饕,驅車3個多小時,一路顛簸至江蘇揚中,只為品嘗一口豐腴味美的「長江刀魚」。在不少上海食客心目中,清明節前吃刀魚,儼然已是身份的象徵。
之所以選擇揚中,因為這裡通常被認為刀魚洄遊的最後一站,充分洄流的刀魚在這裡肉質較下遊要鮮美。去年的這個時候,晨報記者在揚中覓得幾尾「洄遊冠軍」,一快朵頤。然而今年再探時,揚中二墩港附近漁民的刀魚網中卻至今空無一物。而整個揚中都沒幾家酒店能拍著胸脯說自己賣的是正宗「江刀」。
1000多元一條的刀魚
並非「江刀」
昨天上午,記者驅車前往江蘇揚中,揚中雖然只是長江裡的一個小島,但在刀魚行家眼中卻有著特殊地位,這裡通常被認為刀魚洄遊的最後一站,再往上遊去,鎮江、揚州一帶已經基本沒有刀魚漁汛了。
中午12點多,記者一行終於抵達揚中,此時正逢飯點,不少飯店門口都停滿了汽車,記者來到揚中吃江鮮有名的長興樓飯店。在長興樓的菜單上,刀魚後面寫的是「時價」。昨天一條2.5兩左右的刀魚售價為1180多元一條,880元的刀魚更小一些。長興樓總經理陸長軍表示,上海來的食客能佔到5-6成。他介紹說,上周一個從上海來的一位地產商,一行11個人,一人一條1180元的刀魚,其中4人還每人點了一條野生河豚魚,1500元一條,不算其他菜和酒水,單這10多條魚的價格就將近2萬元。每年,這個上海地產商都會帶不同的客人來長興樓吃三次刀魚,上周是他今年第一次來。
昨天中午,揚中四星級的長江大酒店前也停著幾輛滬字牌照的車。酒店副總經理王篤軍介紹說,刀魚季的到來導致酒店一房難求,酒店共有145套客房,最近幾個周末的客房已預定一空,其中上海客人大約能佔到酒店客人的7-8成。現在一到周末,整個揚中的酒店客房都很緊張,有的客人只能住到鎮江。他預計這一情況將持續到4月,直至刀魚季結束。長江大酒店也供應清蒸刀魚,昨天的售價為一條1000多元。王篤軍說,上海來的食客大多是商務宴請,都要求一人一條。
不過,長興樓和長江大酒店方面都坦言,這1000多元一條的刀魚不是「江刀」,而是「浙刀」。「浙刀」來自浙江,在海裡長大後遊到江海交界處,生活在鹹淡水中,口感不如「江刀」鮮美。「正宗長江刀魚很少,到現在我們飯店還沒做過一條『江刀』。」陸長軍甚至表示,到現在為止,整個揚中都沒幾家酒店能拍著胸脯說自己賣的是正宗「江刀」。
今年可能是刀魚漁汛最晚的一次
與揚中酒店、飯店生意興隆、高朋滿座的熱鬧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揚中漁民手中空空如也的漁網。
昨天下午,今年52歲的漁民鄧樹銀正在二墩港附近的自家漁船上補刀魚網。昨天上午,她帶了20多張刀魚網出去打了一次魚,網破了,魚卻沒有捕到一條。到目前為止,她今年在揚中附近的水域還沒有捕到一條刀魚。「今年的情況真是稀奇,往年這個時間早就能捕到刀魚了。」鄧樹銀說,她從小在這裡捕魚,捕到現在,今年算是刀魚漁汛最晚的一次。漁民之間互相交流說,揚中附近的漁民都還沒有捕到一條刀魚。據說,最近江陰一帶已經有些刀魚了,鄧樹銀估摸著還有20來天揚中這裡也能捕到刀魚,只不過到時候已經過了清明節了。
「清明前魚骨軟如綿,清明後魚骨硬如鐵。」過了清明節,刀魚身價伴隨口味一起驟跌。想到這裡,鄧樹銀就有些擔心,往年她和老伴一年的捕魚收入不過4萬元左右,其中捕撈刀魚的收入能佔到一半,照現在這個情況來看,今年的收入恐怕要大打折扣。
記者注意到,鄧樹銀所用的刀魚網網眼比較大,能寬鬆伸進兩個手指,而一周前,記者在崇明團結沙漁港看到漁民所用的漁網網眼很密,不夠伸過一個手指。「網眼太密會將『魚子魚孫』都捕上來,可不能用。」鄧樹銀說,她記得幾年前,揚中附近水域曾無刀魚可捕,後來國家實行刀魚限捕政策後,刀魚才又遊回揚中。
編者按
重啟「尋刀之旅」
去年3月末,晨報記者沿長江溯流而上,從崇明,經江陰、揚中等地,走過一段「尋刀之旅」,尋找昔日「長江三鮮」之一,如今幾成奢侈品的刀魚。
今年,刀魚價格再次大漲,上周晨報記者赴崇明踏訪時發現,許多漁民竟用上了網眼只有針孔大的漁網,只為在刀魚剛剛洄遊進長江之時就將其一網打盡。這不禁引起了我們的擔憂,「三鮮」中的鰣魚已經因為過度捕撈從野生環境下滅絕,今日的鰣魚會否就是明日的刀魚?
於是我們決定重啟「尋刀之旅」,沿著揚子江再走上一走,看看刀魚究竟為什麼這麼貴,看看刀魚的生存環境究竟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