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利益鏈背後存腐敗空間 武術加分何時休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本報6月30日刊發的《高考狀元都是「武林高手」?》等一組報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也引起了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

  報導刊發當天,湖南省委書記周強、副書記梅克保、副省長郭開朗都作出批示,責成有關部門進行調查。湖南省紀委、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的相關負責人也於報導刊發當天開會研究,並派遣調查組前往湖南省婁底市調查。

  然而,記者近日獲取的婁底市教育局一份匯報材料卻仍然表示,婁底市學生高考武術加分「依據充分」,「程序合乎規定」。湖南省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稱,如果不與高考加分掛鈎,就不能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鍊的積極性。湖南省體育局群體處負責人鄒益民更是對記者表示,湖南的做法其實「比較保守」,有的省市一年搞兩場這樣的(武術錦標)比賽,錄取學生達1000多名,數倍於湖南。

  學生自願還是學校組織?

  本報首發報導後,許多媒體進行了跟進報導,揭發了婁底高考加分的更多亂象。比如,中央電視臺揭發出婁底某高中學生交錢學健美操以獲得高考加分的內幕,健美操隊的教練竟然就是最終測試時的裁判。

  然而,7月5日晚,記者拿到了婁底市教育局的一份匯報材料,這份落款時間為7月1日的材料稱,婁底市學生高考武術加分「依據充分」,「程序合乎規定」。

  匯報材料稱,經過該局的核查,當地238名武術加分考生均系參加省裡組織的、符合規定加分項目的比賽,也取得了相應名次;這些學生是在通過省裡統一組織的高考加分測試後,最終取得加分資格的。

  然而,一名在2009年高考中獲得武術加分的婁底學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些比賽的賽程設置存在漏洞。

  這名學生說,在他參加的「湖南省青少年武術錦標賽」中,並不區分專業組和業餘組,人人都可以報名參加,由於分組多,且每個項目組中的前6名都有可能獲得加分資格,因此,除少數專業武術選手外,另有100多個名額可用來讓學生獲得加分。

  正是這一漏洞,對高考武術加分產業鏈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才會有學生願意交幾萬元參加培訓,以尋求獲得高考加分的資格。這種方式,無論是從教育公平公正的角度考量,還是從程序上進行審核,都被許多考生和家長以及社會輿論認為有悖於高考加分的初衷。

  匯報材料承認,婁底考生高考武術加分之所以成績突出,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高考指揮棒的作用。「武術比賽成績列入高考加分項目後,憑藉師資、社會基礎等方面的有利條件,一些家長便將孩子送入培訓機構訓練。其中以婁底城區、冷水江市等經濟狀況相對較好的地域為多。」匯報材料同時表示,這些武術培訓系學生自願參加,由社會培訓機構舉辦。「學校、教育部門未與社會培訓機構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

  這一點與記者在調查中所了解到的情況不符。婁底一中有學生稱,在上高一的時候,就有班主任詢問是否想練武術,「高考時很有可能加分」。

  婁底一位為自己讀高中的小孩交錢練武術的家長稱,錢交到了學校教務處。

  記者了解到,2009年12月底,婁底一中與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術俱樂部還進行了合作,設立了婁底一中「青少年武術訓練基地」。當地新聞網的文章稱,兩者的合作早在2008年即開始,「兩強聯合,成績矚目」,學生「在應屆高考中也顯示出了特別的優勢」。

  2010年4月27日,《湖南日報》刊發的《武術種子播撒校園》一文稱,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術俱樂部董事長遊罡華「大膽革新武術教學模式,吸引學業優秀的文狀元加入到習武隊伍中來,並將他們培養成新時代的武狀元,從而引領更多的青少年熱愛武術」。

  另有當地媒體報導,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術俱樂部在湖南範圍內和長沙市一中、桃江一中、婁底一中、婁底三中、新邵一中、湘陰一中等學校正式合作開培訓班,每年培養文武雙全的高素質武術人才達數百人,「俱樂部先後走出了20多名文理科清華、北大學生。其中,2009年就有9名清華、北大生」。

  高考加分能否承擔這麼多社會功能

  對於體育類高考加分,湖南省體育局群體處負責人鄒益民認為,高考加分的政策對於體育推廣的效果很好,「否則,(群眾體育)不知道垮到哪裡去了」。

  他強調,湖南由於財力薄弱,一些項目無法拓展,像三大球(足球、籃球、排球)的專業隊都因為養不起砍掉了,只好轉移到學校去。一些體育項目之所以能保持到今天,就是因為有政策的支持。他說,這些年靠著與教育廳的合作,所以每年才會有幾千名運動員註冊,每個周期(以4年計)的人數有上萬名。

  湖南省教育考試院院長助理劉國清表示,高考體育加分工作是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為推動中學體育工作發展、加強學生體育鍛鍊而開展的。如果不與高考加分掛鈎,就帶動不了學生參加體育的積極性。比如,在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中,湖南省的武術和健美操成績不錯,這是因為(政策形成了)好的群眾基礎。

  對受到質疑的湖南青少年武術錦標賽等賽事中項目安排過多的問題,鄒益民認為,這類體育賽事與奧運、亞運、全運、省運會等專業賽事不同,目的在於廣泛培養運動員,設計的項目多是普及性的,自然「拿金牌的人數會比全運會的多」。

  他表示,湖南的做法其實「比較保守」,有的省市一年搞兩場這樣的(武術錦標)比賽,錄取的學生達1000多名,數倍於湖南。在那些比賽項目中,中華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幾乎都有涉及。

  然而,這種說法卻遭到高考制度研究者羅立祝博士的質疑,他說,如果每個部門都把高考加分當作合理要求,那麼高考加分豈不成了社會管理的「萬能工具」?

  羅立祝認為,從全國各地乃至各個部門的高考加分政策看,似乎都有合理之處,但這個合理有些只符合地方和單位局部利益,卻不一定符合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則,因為高考加分不應成為社會管理手段。

  湖南省某市體育局訓練競賽科一位科長也認為,體育項目加分不應該存在,應該取消,「有加分就是教育不公平」,「不是體育一個項目,奧賽等都有加分,最好能把加分政策取消」。他認為,取消高考加分政策不會對體育後備人才的培養產生影響,「選體育苗子,高中已經太晚,比如武術,從高一練肯定不行,真正要作為武術運動員培養,應該從六七歲就開始訓練,高中一年級開始培養,培養不出高水平運動員」。

  對於婁底等地一些高中盛行的武術訓練,他告訴記者,這種現象已存在很多年了,其中確實存在漏洞。但他認為,能不能加分,根子還是在上面,「主要還是最後的測試把關問題」,如果把關嚴格的話,比如武術測試能夠嚴格按照專業標準進行把關,即使那些考生參加了訓練,要通過也是很難的。他說,他兒子參加高考,「裸分」考了600多分,但身邊有不少同學因加分而「後來居上」。「就應該取消所有的高考加分,我們小時候哪裡有什麼高考加分?」

  7月6日,湖南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稱,目前考試院準備向招生委員會提出取消部分加分的項目。

  高考加分利益鏈背後的腐敗空間

  高考加分利益鏈的背後,往往存在著腐敗通道,從而使重重關卡和審核制度形同虛設。但湖南省教育考試院的有關人士表示,全省的體育競賽優勝者測試工作是嚴謹細緻的。

  湖南省教育考試院院長助理劉國清表示,湖南省2010年度參加體育競賽優勝者測試的有1500多人,其資格經過了市、縣教育部門審核。他說,在湖南師範大學舉行的測試中,對需要量化成績的項目都使用電子設備進行測試,而對於主觀性強的項目則實行了迴避制度:考點所在的學校不安排考官,測試組長從外省邀請,其餘的考官則是有關院校的專家。所有的主觀性項目測試都有監控錄像,可供抽查。在測試中,實行當場公開亮分,由武警負責記錄成績,湖南教育廳、考試院和考點學校湖南師大均派人全程參與把關。

  然而,有考生家長向記者表示,雖然考官是臨時抽選,但參加測試的考官其實相對固定,有心者亦不難將工夫下在測試之前。

  這位家長告訴記者,他朋友的孩子,只在高三訓練了幾個月,就獲得了二級運動員證。「任何搞體育的人都知道,只訓練幾個月是絕對不可能達到二級運動員水平的。遺憾的是,事實上這種情況比較普遍。」他還舉例說,近3年來,湖南參加體育競賽優勝者測試的學生中,像武術這樣主觀性強的項目,獲得通過者日漸增多,2008年為 129人,2009年為163人,2010年則達到267人;而像田徑、遊泳等量化性強的項目,總計獲得通過的人數卻連年下降,2008年是 55人,2009年降為38人,2010年為28人。

  說到高考加分是否存在腐敗問題,婁底一位武術加分學生的家長在電話中表示,除了學習費用6800元外,最後的體育競賽優勝者統一測試前,又交了1.5萬元,他認為這筆錢是用來疏通關係的。

  中央電視臺記者在追蹤報導婁底高考加分事件時,也碰到有交錢練健美操的考生家長表示,她前後一共交了2.6萬餘元,教練說這錢「是用來打通上上下下的關係」。(葉鐵橋 洪克非)

相關焦點

  • 安徽取消少數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所有加分都應該取消!
    毋庸諱言,高考加分已經淪為一種非常不公平的制度,甚至有金錢、權力乃至腐敗的滲入。一直以來,高考加分中存在的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案例頻頻見諸報端,更是引發了社會公眾對這一制度的廣泛質疑。如果說高考加分這一制度猶如過街老鼠,到了人人喊打的程度,恐怕也不誇張。
  • 安徽取消少數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所有加分都應該取消
    ​毋庸諱言,高考加分已經淪為一種非常不公平的制度,甚至有金錢、權力乃至腐敗的滲入。​五花八門的特長生加分,催生了千奇百怪的「特長」造假,甚至形成了一條黑色利益鏈。媒體曾經報導過,湖南多名文理狀元獲武術加分,交3萬參訓加20分。各種名頭的「高考狀元」中,有不少是「武術高手」。因為他們都因武術項目獲得了20分或10分的高考加分。
  • 高考加分制度腐敗現象頻曝光 取消呼聲日漸高
    高考是考生命運的重大轉折點,而高考偏偏又是「一分定生死」。因此若有些考生穿上「加分」的馬甲,意味著什麼是不言而喻的。相反,對於每一分都需要靠自己去搏殺的考生,加分政策對他們來說會是多麼的失落?如果再有人濫用加分呢?
  • 河南漯高考生獲體育加分 濫用加分令武術「走火入魔」
    一次800人參與的青少年傳統武術比賽,竟有近半數參賽者獲評國家二級運動員資格。國家二級運動員有資格獲取高考加分,如此規模的通過率,究竟是當地官員口中的普及武術運動,還是在為高考加分鋪就捷徑?  近日,河南漯河市高級中學74名高考生獲得體育加分受到公眾質疑,其中41人是武術二級運動員,有38人是通過參加2013年河南省青少年傳統武術錦標賽而獲得資格審批的,而這正是上述國家二級運動員產量極高的比賽。
  • 喜訊,這項高考加分取消了!我們的高考變得更公平了
    這麼多年來,高考加分可謂是亂象叢生,當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弄虛作假和腐敗,社會上一直呼籲取消這些造成不公平的高考加分。而這個三等獎就是這名小學生將來參加中考和高考的加分項目。媒體曾經報導過,湖南出現多名「文武雙全」高考狀元,這些狀元不僅學習好,還各個都是「武林高手」,因為他們都憑藉著武術特長獲得了10分或20分的高考加分。
  • 拿什麼破解高考加分的「九陰真經」
    令人驚訝的是,一些考生和家長發現,各種名頭的「高考狀元」中,有不少人是「武林高手」,他們都因武術項目獲得了10到20分的高考加分。記者調查證實,在當地很多中學,交幾萬塊錢參加武術訓練就基本上可以在高考中獲得加分。       顯然,湖南省的這些加分考生,練的不是一般的武功,而是金錢交易的「九陰真經」。
  • 高考加分制度 改革必須更徹底
    下一步,高考加分制度進行更徹底的改革刻不容緩。如何確保高考加分體現政策初衷,維護社會公平,值得教育部門反思。 遼寧本溪出現大規模體優生加分造假,河南漯河高中驚現批量體育加分……這幾天,有關高考違規加分的消息還在發酵。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遼寧省高考體優生中共有802名考生做出誠信承諾,270名考生提出放棄加分資格。
  • 評高考加分制度改革:以改革實現教育公平
    》,從明年1月1日起,將取消奧賽等6項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類加分項目。  社會發展至今,高考已不再是成長成才的唯一途徑,但高考在實現代際轉換、社會階層流動、改變個人和家庭命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民眾對於高考公平公正的訴求一直十分強烈,高考加分制度正是詬病最為強烈的一環。高考加分的巨大利益誘惑,導致原本期望推進素質教育、多元化選擇人才的初衷不但不能實現,反而給一些人創造了黑箱操作的空間和機會。
  • 多生孩子高考加分?發明專利高考加分?別讓高考失去應有的公平
    然而近些年,一些關於高考加分的建議層出不窮,讓大家開始變得困惑,如果什麼都與高考加分掛鈎,那麼高考還會保持它原有的公平嗎? 專家建議多生孩子高考加分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曾在一次活動中提出了一個頗有創意,但也具有一定爭議的觀點,那就是通過高考加分的方式來激勵大家多生孩子。
  • 雲南成人高考照顧加分條件及政策匯總
    照顧加分指的是符合相應條件的考生,在文化課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再加50分、30分、20分、10分,滿足的條件不同,加分的分數也會不同,如果考生同時滿足多項條件,將會選最高分,各類加分不累計。成人高考照顧加分項記入總分,並最終作為報考院校錄取的主要依據。
  • 2017年廣西高考加分細則
    5月2日,記者從柳州市招生考試院獲悉,2017年廣西各項高考加分名單從5月開始陸續審核公示。屆時,考生可登錄廣西招生考試網查詢。今年,廣西的高考加分仍然分為全國性加分、地方性加分和過渡性加分,加分項目上與去年一致。
  • 高考日語能加分
    高考日語能加分說明高考日語能加分。高考日文針對英語相對比較差的朋友肯定是一種彎道超車的好方法,高考日語考試最高分:150分。
  • 安徽省高考取消少數民族加分,看看高考加分是如何「減負」的
    高考加分,一個跨時代性話題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招生便存在對特定人群的政策傾斜。我國高考加分政策受到了前蘇聯和民國時期高校相關制度的影響。隨著高考加分中部分政策決定權的下放,加之缺乏完善的監管機制,加分項目泛濫、權利尋租行為滋生,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平性開始受到質疑。
  • 當志願者高考可「加分」!父母獻血,孩子考試入學加分!志願者的意義還在嗎?
    昨天,我們公布了福建省今年的高考加分照顧政策。
  • 各地公示高考加分考生名單:多數加分被認可,卻有一類加分遭詬病
    距離各省市高考分數放榜時間已經不足一周,高考分數高低直接關係到考生的志願填報,特別是考生基數龐大的省份,高考總分相差1分,就可甩開千餘人,競爭相當激烈。眾所周知,各地每年都會公布相應的高考加分政策,享受加分的考分群體包括但不限於:烈士子女、因公殉職民警子女、歸僑子女、歸僑、特定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臺灣省籍考生、特殊貢獻人員子女、特地地區少數民族子女等數十類人員,
  • 評高考加分退場:制度反思與補位不能止步
    一是教育部公布日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規定2015年1月1日 起,取消奧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體育特長生等高考加分項目;其二,教育部明確稱,2015年起高中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有涉思想品德、學業水 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項,中學3年記錄,高校逐步以此為招生的重要參考。
  • 安徽高考加分政策調整!他們都不能加分了…
    11日,安徽省教育廳發布《安徽省關於進一步調整和規範高考加分工作的實施方案》,按照教育部、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公安部、國務院臺辦等五部門關於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的有關規定,安徽省高考加分政策有新調整。
  • 2020年廣西成人高考加分政策
    為更好地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對先進模範人物的鼓勵政策,培養民族地區專業技術人才和少數民族幹部,根據《關於公布我區調整規範成人高考加分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招考委〔2016〕3號),2020年我區成人高等學校繼續對老、少、邊、山、窮縣(市、區)及勞動模範、先進生產(工作)者、少數民族考生、一級運動員稱號獲得者和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臺灣籍考生、烈士子女、烈士配偶、大齡青年以及艱苦行業的考生予以適當加分照顧
  • 遼寧本溪高中高考體育加分遭質疑 辦證足球四萬遊泳七八萬
    幾乎年年都出高考狀元的遼寧本溪市高級中學一夜成名,卻不是由於其高考成績。遼寧本溪高級中學87名體優生加分涉嫌造假,有學生反映,辦證加分有價碼,足球4萬多元,遊泳7萬到8萬元。目前遼寧紀檢部門已介入調查此次加分「誠信門」事件,雖然相關複測已經啟動,但地點不公開、範圍不公開,令公眾疑慮重重。
  • 安徽省高考加分政策後年調整,提高烈士子女高考加分
    據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消息,自2022年起,安徽省高考加分政策將予以調整。 取消兩項地方性加分項目: 1.僑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屬[即全國性加分項目「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以外的「僑眷和港澳同胞及其眷屬」) ]。 2.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