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科學家因發現C肝病毒而獲諾獎,這種肝炎被稱為「沉默殺手...

2020-12-20 騰訊網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發現C肝病毒」而獲得至高榮譽。相比B肝,大部分人對C肝比較陌生。權威專家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介紹說,C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及性接觸等途徑傳播,暫時無疫苗可防,更需要人們在生活中加強防範。

C肝被稱為「沉默殺手」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副院長,感染科主任醫師吳超教授介紹說,C型肝炎是由C肝病毒感染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的疾病。C肝病毒是一種RNA的病毒,它是嗜肝病毒,所以一旦感染了C肝,超過50%的人可能轉變成慢性C型肝炎。慢性C肝最大的特點是一旦感染以後,是隱匿性發病,通常情況下病人沒有症狀,因此C肝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或者叫隱匿的殺手。」南京市第二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俞海英在臨床碰到不少感染病毒10年、20年後發病的C肝患者。「在身體檢查中無意發現的,追查後才發現是C肝病毒感染。」

「感染C肝病毒後,也有部分患者急性發病,出現乏力、沒胃口,眼睛發黃等症狀,黃疸指數明顯升高。實驗室檢查C肝病毒呈陽性。」南京市第二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俞海英介紹說。

吳超教授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大多數C肝患者通過輸血感染,90年代後隨著輸血源篩查的開展,C肝感染途徑主要轉變為其他血液傳播。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一些日常行為也增加了感染C肝的風險。比如不安全的潔牙、打耳環,「我們發現紋眉、紋身,都可能被感染C肝。」母嬰傳播、性接觸等也是C肝病毒的傳播途徑。

更易轉為肝硬化、肝癌

相比B肝,C肝更為兇險,其轉化為肝硬化、肝癌的機率更高。加上C肝目前不像B肝已在低齡兒童中普及了疫苗預防,青少年和成人對C肝都缺乏預防能力。不少病人出現了肝硬化失代償,或者是肝癌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感染了C肝,「我們國家的C肝感染率初步估計是1000萬,真正通過篩查發現的,目前為止不超過20%。」

吳超教授提醒說,根據WHO的要求,2030年,C肝實現90%的篩查率,80%的治療率,「我們離WHO的控制指標,還差得很遠。」這就需要普通民眾、醫務工作者,還有政府部門,能夠更加重視C肝的防治。吳超教授介紹說,C肝的篩查屬於常規檢查,二級以上醫院都可以檢查C肝的抗體,「一般到醫院的感染科或者肝病門診,就可以做篩查。」

無疫苗預防日常防護很重要

南京市第二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俞海英介紹說,臨床上至今無疫苗可預防C肝。這主要是因為,C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種單股正鏈RNA病毒,與常見的DNA病毒不同的是,RNA病毒經常會發生變異,這使得C肝疫苗的研製變得異常困難。

吳超副院長介紹說,與B肝相比,早期篩查積極治療的C肝98%以上實現治癒,部分基因分型甚至百分百治癒。吳超指出,C肝一旦確診,只要C肝HCVRNA核酸是陽性的,就需要治療。「隨著藥物研發的不斷推進,新型藥物的問世,通過三個月左右的抗病毒治療,大多數C肝可以治癒。」

俞海英主任告訴記者,隨著「4+7」國家藥品帶量採購政策的推進,C肝治療藥物的價格已大幅下降,三款藥物進入醫保後,病人自費承擔的僅需千元左右。

通訊員 魏林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校對 丁皓宇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Rice 和英國科學家 Michael Houghton,因為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而獲得 2020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9年美國科學家麥可·侯頓(Michael Houghton)和他的同事們利用一種新的技術手段——分子生物學方法,終於找到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克隆出了C肝病毒,並命名本病及其病毒為C型肝炎 (Hepatitis C)和C型肝炎病毒(HCV)。由於HCV基因組在結構和表型特徵上與人黃病毒和瘟病毒相類似,將其歸為黃病毒科HCV。
  • 凌晨電話響起:諾獎得主是怎樣徵服病毒的
    「病毒」似乎是2020年科學界的關鍵詞之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授予了曾在C肝病毒研究的漫漫長路上陸續實現裡程碑式突破的三位科學家,而他們其中兩位,目前仍然活躍在新冠病毒的研究前線。輸血:曾經的俄羅斯輪盤諾獎委員會秘書長佩爾曼(Thomas Perlmann )總結,今年諾獎授予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這種會導致嚴重疾病的病毒困擾了數百萬人,至今仍然存在影響。在科學家對肝炎病毒有全面認識之前,輸血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有安全隱患的血液製品可能會導致肝臟的炎症性疾病。
  • 2020諾貝爾醫學獎揭曉:從C肝病毒的發現,到C肝的攻克
    文丨 陳舟醫生 上海長海醫院 「讓每個人,都成為健康生活家」 引言: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202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揭曉,頒發給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科學家
  • 諾獎得主都沒做出的C肝疫苗,難在哪兒?
    來源:中國科學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3位「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科學家,讓長期低調的C肝病毒狠狠刷了一次屏。很多人這才意識到:已被發現30多年的C型肝炎,竟然至今沒有疫苗上市。「事實上,3位諾獎得主之一的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多年來一直在為研發C肝疫苗而奮鬥,但革命尚未成功。」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鍾勁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示,C肝病毒的4大特徵導致疫苗難以問世。
  • 諾貝爾醫學獎:C肝發現半世紀,治癒率超九成但疫苗仍無期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授予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醫學家說明,直到今天,由微生物導致的傳染病仍然是人類面臨的大敵。C肝是一種由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經輸血、針刺、吸毒等傳播。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C肝病毒」發現者
    圖片來自nobelprize.org在慢性肝炎領域,我們最開始是在血液輸血過程中發現的。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我們無法決定誰是健康的捐獻者,第一位諾獎獲得者,Harvey J. Alter發現了輸血後的C型肝炎的情況,發現了病毒的存在。
  • 他們打服C肝病毒,拯救1.4億人
    這種「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特性,讓C肝成為健康的殺手。據統計,我國有1000萬左右的C肝患者,每年有15萬因C肝而喪生。全球有1.4億人感染C肝病毒,這1.4億人亟待拯救。 發現C肝病毒,乃至治癒C肝,關乎一億多人的健康福祉。因此,三位科學家才能獲頒諾貝爾獎。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表彰「發現C型肝炎病毒」
    過去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名單 2019年——美英三位科學家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的可用性」。 2018年——美國科學家James P.
  • 至今也沒有疫苗的C型肝炎病毒,為什麼還能斬獲2020年諾獎?
    為什麼本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和病毒性肝炎的預防呢?要知道,肝炎中危害最大的可是B型肝炎,且早在1976年就得過一次諾獎了。當然,C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的,它的發現是人類與病毒性疾病鬥爭歷史上裡程碑式的成就,無論是科學性還是難度,甚至超過了HIV的發現(2008年,HIV和HPV同時獲得諾貝尓獎)。而基於此項研究及後續的龐大的藥物開發市場,亦極大地推動了C型肝炎的逐漸消亡。不難看到的是,C型肝炎可能成為歷史上首次可以被「清零」的肝炎。
  •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CFIC導讀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與上醫的同行和學生進行交流。諾獎得主賴斯是怎樣的人?
  • 2020諾貝爾醫學獎:是他們讓根除C肝病毒成為可能
    2020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 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三位科學家: Harvey J. 諾獎直播現場
  • 新晉諾獎得主:抗擊新冠不會像C肝持久戰,疫苗明年有希望
    C肝特效藥已經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病,但因這種RNA病毒的變異能力強大,迄今尚無疫苗問世。奧爾特相信,通過普及篩查和治療,人類能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消滅C肝病毒。而對抗新冠病毒,可能無需這樣的持久戰。他相信科學家們能找到藥物靶點,幾款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看上去也有希望。「我是樂觀的。」他說道。
  • 諾獎頒給C肝專家,治C肝一片藥1000塊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給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和麥可·霍頓。這距離1976年,巴魯克·布隆伯格因在B型肝炎方面的研究成就而獲得諾貝爾獎,晚了44年。
  • 這種肝炎病毒會在體內潛伏十年 沒有疫苗可防
    原標題: 這種肝炎病毒會在體內潛伏十年,沒有疫苗可防文身、文眉、洗牙、修腳,都要去正規場所,否則有可能感染C肝病毒。在病毒性肝炎的大家族中,「老大」和「老二」即A肝和B肝,幾乎人盡皆知,但C肝的知曉率卻遠遠不如前兩者。
  • 你了解C肝嗎?沒有疫苗預防,這種病規範治療可治癒
    C肝的危害也不容小覷。7月28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第十個「世界肝炎日」。專家指出,C肝由於隱匿性比較強,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很多患者都是無意中被發現或出現了肝硬化失代償,甚至肝癌才被發現。其實,C肝早發現是完全可以治癒的,而且,隨著治療藥物納入醫保,更多的患者能夠承受的起C肝的治療費用。
  • C肝有效的治療方式,那就是吉三代
    C肝是由C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病,我國是C肝的高發地區之一。早發現,早治療是C肝治療的重要方向。近年來,C肝的抗病毒藥物治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C肝已經成為了一種完全可以治癒的疾病。作為治療C肝的有效藥物,吉三代讓C肝患者徹底擺脫C肝不再是夢。
  • 消除病毒性肝炎 全國慢性C肝規範化診療項目四川啟動會成功舉行
    為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為推動中國慢性C型肝炎診斷和治療規範化,提高C肝的診斷和治療水平,近日,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在成都舉辦「消除C肝,責無旁貸」全國慢性C肝規範化診療項目四川省啟動會。  啟動儀式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唐紅、綿陽市中心醫院感染病區主任寇國先介紹了我省C型肝炎防治現狀,防治意義以及難點等。
  • 誰能拯救7000萬慢性C肝病患?
    這是繼1976年的B型肝炎病毒諾貝爾醫學獎之後,為第二種肝炎病毒的發現所頒發的諾獎。病毒性肝炎是一大類常見病。感染肝臟、引起肝炎的病毒共有五型。這些病毒傳染的途徑和預後各不相同。五型肝炎中最常見的是甲、乙、丙三型,危害最大的則是乙型和丙型。
  • 肝神在上:誰能拯救七千萬慢性C肝病患?
    好在,C肝是可以治癒的。感謝科學家們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隨著抗C肝病毒特效藥的問世,徹底消除C型肝炎這一惡疾的目標已經有望實現。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三位病毒學家。其中,第一位發現C型肝炎的科學家阿爾特,在苦苦尋覓C肝病毒的途中,曾吶喊道:請「肝神」指一條明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