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對於女人來說,根本就沒有地位可言,女人必須恪守婦道,不能拋頭露面,只能在家相夫教子,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那種受氣包類型的。後來到了民國建立,以為終於可以解放女性了,不再被壓迫的那麼沒有尊嚴,但是一切都是幻想,三妻四妾的現象依舊很普遍,女人還是一個附屬品,沒有地位可言。
當時有兩個人,就在中國首先提出了解放婦女,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理念。他們倆就是維新變法的領導人康有為和梁啓超。雖說兩人都提出了這個口號,但兩人都沒能辦到。康有為在一夫一妻的基礎上,還提出了婦女應該晚婚,然而他自己卻先後娶了6名妻子,而且好幾個都未滿20歲,這也讓他背上了道貌岸然的不好名聲,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相比之下,梁啓超就要稍微好些,他的女人只有兩個,一個就是他的妻子李蕙仙,另一位是側室王桂荃,她原是妻子李蕙仙的丫鬟。除此之外,梁啓超還對外面的一個女人起了愛慕之情,並寫信告訴妻子,自己另有所愛,不過妻子的回信讓他坐立不安,並立馬選擇了回頭是岸。
光緒15年,梁啓超參加鄉試,當時的主考官李端棻被他的文採打動,於是將堂妹李蕙仙嫁給了梁啓超。婚後,梁啓超開始平步青雲,他剛到北京是,普通話帶有濃重的廣東口音,讓人聽不懂,還是在李蕙仙的幫助下,才練就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後來,變法失敗,妻子到澳門逃難,梁啓超則逃亡了日本,期間,兩人基本上是兩天一封信,敘述思念之情。
在一次僑商特意為招待他而安排的宴會上,梁啓超遇上了年輕美貌的何蕙珍,宴會上也是把這個年僅20歲的女子安排成他的臨時秘書和翻譯。何蕙珍也是很優秀的一個女子,很小全家人就搬到了美國,自小就接受著西方教育,刻苦學習的她,英文極好,16歲就擔任教師一職,兼具著東西方的魅力,自然梁啓超對她的印象也是極好的。宴會發言過程中,梁啓超反應出來的思想和才識也是很打動她,宴會結束後,她主動將在報上替梁啓超辯護的文章原稿拿來給他看,甚至直接表明自己愛慕他,希望可以保留他的一張照片之類的。梁啓超對她的感覺也很好,甚至為了他,寫過24封情書。
他知道自己有妻子和家庭,但是他真的發自內心的喜歡她。他覺得自己的內心過不去,他也不想瞞著自己的妻子,就寫信告訴自己的妻子,近日來的一切,坦明了他內心深處的煎熬。
妻子明白,這是丈夫再告訴自己,他已經愛上了別人。於是妻子霸氣的回了一封信,大體意思就是:看到有才的女子感覺欣賞,你自己拿主意吧,真想納妾也行,把這事稟報父親,全聽你父親決定。
梁啓超的父親當時還在生病,此時告訴父親,不是想要父親氣死嘛。後來梁啓超接到這封信,讓他後背發涼,寢食難安,突然幡然醒悟,自己明明是一夫一妻制的倡導者,現在連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還想著倡導他人去實行,不是開玩笑嘛。於是他趕緊回信說,自己的原先說的話,都是戲言,自己會處理好自己的關係,不會打擾到我們正常的生活。於是他嚴格控制自己內心,從此以後收回曾經的那一份動心,特別決絕地拒絕了何蕙珍的告白。
何蕙珍真的很喜歡他,甚至為了他,特意趕去北京找他,卻只是被他在客廳簡單招待就敷衍過去了。後來,梁啓超的妻子過世了,按說要是有機會。兩人也是可以在一起的,何蕙珍特意再次找過來,但是還是遭到了梁啓超的拒絕,她也是意識到自己是真的沒有希望了,從此以後,也不再主動地找他了。很多的人都說,梁啓超的做法實在是太狠了,對於何小姐來說,他真的很薄情,明明剛開始是兩人相互傾心,但是就算自己沒有了妻子,他的選擇依舊不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