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在日本愛上小姑娘,原配回信:批准出軌,梁啓超乖乖認輸

2020-12-11 歷史醬料

翻開一本史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讀史而知天下

本文由歷史醬料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

都說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作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者,才華橫溢梁啓超梁任公的背後,可遠不止一位女子,甚至連他自己都說過,是三位女人,成就了他。

實際上,梁啓超只有兩位夫人,當然了,那個年代男人三妻四妾的也很正常,梁啓超作為名人卻只有兩個,相比作為同樣的戊戌變法領軍人物康有為這位頂級風流人物,已經算是十分「自重」了,那麼,他所說的第三位女子又是哪位呢?

時代弄潮兒,晚清的「頂流」才子

除了推動戊戌變法的維新變法鬥士這個歷史身份加成外,梁啓超同時還是近代國學大師,自身還是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人物,看過《飲冰室合集》和《新民說》的人應該更了解這樣一位大才,畢竟文風就基本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格,當然了,更重要的是他學貫中西。在經濟學、地理學、文學、宗教學、哲學、歷史學、法學等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從他門下出來的弟子也無數,可謂桃李天下。晚清時期,他通過向中國傳播西方啟蒙思想,改革法律救國救國,推動了中國政治理論寫作和言論自由的進程。他一生勤奮樂觀,著述豐富,其中最寶貴的就是為後人留下了1400萬字的《飲冰室合集》。

除了人格的魅力外,梁啓超,一代名流,風流人物自然會引得被無數美女所愛。梁啓超的風採自然吸引力不弱了,比如呂碧城這位民國第一才女,就被梁啓超所傾倒,一生沒有結婚,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她也只能落寞回答道:「生平可曾許的男子不多,而梁啓超卻早有妻室……難得伴侶,只有以文字自娛了。」可謂一遇任公誤一生。

在海外的意外邂逅

1889年,廣東省鄉試揭曉,沒想到考中第八名舉人的是一名16歲的年輕人。這件事在整個廣州市引起了轟動,而這個年輕人是梁啓超。主持地方考試的考官李端棻非常欣賞梁啓超的才華,決定把堂妹李惠仙許配給梁啓超,很快梁啓超和李惠仙成婚了。

1898年,梁啓超和他的老師康有為發起了戊戌維新變法運動,然而很快被慈禧太后血腥鎮壓,被通緝的梁啓超無奈只得逃往海外。他的妻子李惠仙留下照顧家人,可謂同甘共苦。而梁啓超則在日本繼續從事革命活動,並廣泛接觸西學,對其從事理論研究。1900年,康有為派梁啓超到檀香山做籌款工作。就在檀香山,他認識了何惠珍,一位華僑富商的女兒。

何慧珍還年輕。她不僅天生漂亮,而且很有天賦。她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更難得的是,她理解和支持他的政治活動。在梁啓超的演講時,她為梁啓超翻譯;當梁啓超被誤解和攻擊時,她在報紙上用英語寫文章,駁斥並維護梁啓超的聲譽。有一次,在兩人的默契配合下,梁啓超的演講活動十分成功。演講結束後,何慧珍向他表達了自己的心聲:「此生,我的心唯有先生。」然而,「我已經有老婆了。」這是梁啓超的回答。

但是何慧珍並不為一開始的被拒絕所氣餒,反而梁啓超對婚姻的忠誠讓她更覺得欣慰。事後,為了贏得梁啓超的好感,她動員父親捐出一筆錢給康梁做政治活動經費,並委託他人將捐款轉交梁啓超。後來,何慧珍又向梁啓超提出了一個令梁啓超震驚的要求:「我願意給梁先生做小!」

向夫人匯報「精神出軌」

何慧珍的痴情打動了他,畢竟是個正常的男人,此時二十七歲的他收穫了這位二十歲女子的痴情,而且是真的可以在事業上互相支持的那種對象,他動心了。回到公寓後,梁啓超久久不能平靜。然而,他又想到和妻子李惠賢多年來一直的相濡以沫和感情。他們怎麼能讓妻子傷心?梁啓超情緒低落,連夜給在日本的妻子寫信匯報自己的情況,並徵求李惠仙的意見:「餘歸寓後,愈益思念惠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幾乎不能自持……不知惠仙聞此事將笑我乎,抑或惱我乎?」

不久,梁啓超收到了回信,沒想到妻子竟然願意撮合成全他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不能照顧好你,你身邊有個情投意合的何小姐照顧正好,李惠仙還在信眾提到了,如果真的有意何惠珍,就稟報父親為你們做主。」

沒想到李惠仙的大方反而讓梁啓超慚愧萬分,他將信給何惠珍看,何惠珍看了很欣喜,其實李惠仙提到的父親才是重點,梁啓超還是十分畏懼這個名門出身的嶽父,妻子這是表明了如果再鬧下去就要告訴嶽父了,梁啓超無奈只能忍痛割愛。然而梁啓超卻提筆寫了一首詩給她:「一夫一妻世界會,我與瀏陽實創之。尊重公權割私愛,須將身做後人師。」看了這首詩何惠珍明白了梁啓超的意思,最終黯然神傷地走了。

李惠仙的大方當然是出於自己的聰慧,她很了解男人的心思,為了留住梁啓超,不讓其他人超越她在梁啓超心中的地位,很快她安排從娘家帶來的陪嫁丫頭嫁給了梁啓超,1903年,在日本流亡期間,由李夫人做主讓他們成了親,也就是梁啓超的二夫人王桂荃,梁啓超生命中第三個最重要的女人,王桂荃小名來喜,王桂荃還是梁啓超給她取的名,她在梁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那個時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因梁啓超要倡導「一夫一妻」制以身作則,因此在李慧仙還在世時,王桂荃一直隱藏在幕後沒有露面。

相關焦點

  • 梁啓超寫信給老婆說自己愛上了別人,老婆的回信讓他直冒冷汗!
    梁啓超是當時數一數二的風雲人物,才華能力更不用說,人也十分帥氣。因此他也有著一群仰慕者,只是他的做法卻和康有為不一樣。當年的康有為率先提出的一個丈夫只能娶一位妻子,後來梁啓超更是將這個政策大力推行,但是當時的男人能馬上就接受這個觀點麼,答案當然是不。梁啓超寫信給老婆說自己愛上了別人,老婆的回信讓他直冒冷汗!
  • 梁啓超寫信告訴妻子,自己愛上了別人,妻子的回信讓他寢食不安
    除此之外,梁啓超還對外面的一個女人起了愛慕之情,並寫信告訴妻子,自己另有所愛,不過妻子的回信讓他坐立不安,並立馬選擇了回頭是岸。 婚後,梁啓超開始平步青雲,他剛到北京是,普通話帶有濃重的廣東口音,讓人聽不懂,還是在李蕙仙的幫助下,才練就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後來,變法失敗,妻子到澳門逃難,梁啓超則逃亡了日本,期間,兩人基本上是兩天一封信,敘述思念之情。
  • 梁啓超愛上貌美女翻譯,寫信問妻子怎麼辦,妻子回信讓他脊背生汗
    現實中的愛情大多有源可尋,比如晚清民國時期的梁啓超,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愛情從何而來。1873年,梁啓超出生於一個普通士紳家庭。12歲時,他通過了科舉考試,被視為"神童"。祖父和父親從小給他講愛國英雄的故事,使梁啓超從小就充滿了愛國熱情。他下定決心要通過科舉考試,為國家的發展而奮鬥。
  • 梁啓超給妻子寫信,愛上了隨同翻譯,妻子:我沒意見
    梁啓超我們都不陌生,也有人戲稱他為「民國渣男」。和妻子結婚多年,愛上了別人,出軌是本能,可忠誠卻是選擇。 對於梁啓超來說,他動情也是有跡可循的,並不是突如其來,都是經過朝夕相處。
  • 梁啓超愛上女翻譯,寫信徵求妻子意見,回信讓他啞口無言!
    與「情敵」徐志摩相比,不善言辭的梁思成並不佔優勢,能追到林徽因,完全有賴於梁啓超的神助攻,又是安排兩個年輕人出國留學,又是把林徽因當成女兒看待,還要化解自己妻子女兒對林徽因的誤解。梁啓超的所作所為,都證明了他是一個開明的父親,也是一個行事果斷的家長。不過,在自己的感情上,梁啓超其實並沒有那麼勇敢,更準確的說法是,他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
  • 梁啓超與妻子李蕙仙遭遇「七年之癢」,她憑一封回信讓丈夫收了心
    但再好的感情也終究逃不開現實,就在李惠仙和梁啓超沉浸在幸福中時,因戊戌變法的失敗,梁啓超隻身亡命日本,李蕙仙則與梁父等帶著女兒思順避難澳門。自此,恩愛的小兩口便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分居了。
  • 梁啓超寫信給妻子稱喜歡上別人,看了妻子的回信,一封信打消念頭
    對於梁啓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中國近代歷史人物,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教育家,還是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他一生中一共有兩位夫人,分別是李蕙仙和王桂荃。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梁啓超寫信給妻子稱喜歡上別人,看了妻子的回信,一封信打消念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梁啓超對女翻譯家動心寫信給老婆,對方只說幾句話就讓他死心
    這種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所以梁啓超提倡一夫一妻制度的時候,他真的可以做到嗎?答案是不可能。梁啓超忙著躲避慈禧太后的追殺,於是逃亡到了國外。那時候距離梁啓超提倡一夫一妻制度剛好一年,距離和太太李蕙仙結婚剛好七年。也許上天是要考驗梁啓超是否能堅持一夫一妻的態度的吧,後來梁啓超在國外愛上了一個翻譯家。
  • 探究 | 梁啓超與嚴復是如何評價對方的?
    其實,早在戊戌維新前的通信中,作為長輩的嚴復已經直接指出了梁啓超言論多變、無固定操守等問題,並加以勸誡。對此,梁啓超在回信中一面對嚴復的批評表示認同,承認自己「性喜論議,信口輒談,每或操觚,已多窒閡」;一面感謝嚴復對自己的指教,並且不無誇張和煽情地說 :「天下之愛我者,舍父師之外,無如嚴先生。天下之知我而能教我者,舍父師之外,無如嚴先生。」
  • 梁啓超欲迎娶女翻譯,給妻子寫了一封信,回信為何令他越想越怕?
    由此,「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慷慨赴義,宣武門外菜市口再染義士熱血,康有為、梁啓超各自逃往法國和日本,至此,這場轟動世界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02然而,「戊戌變法」的失敗,卻對整個中國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革命尚未成功,後人任重道遠。
  • 大師兄梁啓超設「美人計」,小師弟馬君武中招,羽衣女士是誰?
    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失敗之後,康有為和他的大弟子梁啓超積極推動清政府進行改良,馬君武在康有為主辦的萬木草堂當過弟子。1898年光緒和康有為實行的戊戌變法在慈禧的幹涉下失敗了。馬君武就逃到了日本,跟著大師兄梁啓超一起混日子。
  • 梁啓超是一夫一妻倡導者,為什麼會想納妾?原來身邊有群人慫恿!
    況且這兩人是互看對眼的,不說何蕙珍這小女人對梁啓超早有仰慕之心,小膝蓋早早就折服於梁啓超的帥氣風度和溫爾學識上了,就看兩人在檀香山期間梁啓超向何蕙珍學習英文,日久生情,你來我往,情愫就是這麼產生的。到了臨別時,何蕙珍一改小女子樣,敵不動我主動!此前的她早已輾轉通過梁啓超的朋友向梁啓超表達了愛慕之心!誰料梁啓超舍愛勇拒,於是乎,不甘心的何蕙珍直接含情脈脈地再向梁啓超告白。
  • 梁啓超的日文水平到底怎麼樣?
    在這14年裡,梁啓超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宣傳他的救國思想。與中國不同的是,他在日本接觸到了很多用日文翻譯的西方文明書籍,這讓梁啓超大開眼界。明治維新讓日本「脫亞入歐」,從整體上改變了日本的傳統面貌。梁啓超意識到,中國與其學習西方,不如學習日本更簡單,因為日本與中國同屬於東亞文化圈,且日本有成功經驗可借鑑。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梁啓超堅定了學習日文的決心。
  • 梁啓超的家庭逆境教育
    梁啓超的子女個個成才,可以說,這源於他的寒士家風,他的父親推崇「淑身濟物」,日常生活十分簡樸,沒有任何不良嗜好。梁啓超回憶,「父慈而嚴,督課之外,使之勞作」。(一)逆境趣味與樂觀向上梁啓超的家庭教育信仰是「趣味主義」。其積極樂觀的態度,正是在逆境中尋找「趣味」的產物。1901年,清政府開始推行「新政」。順應時勢,梁啓超和蔣觀雲等人在日本發起、組織了政聞社,以促進清政府的「預備立憲」,達到實施君主立憲的目的。但是,清政府下令查禁了政聞社。面對這種挫折,梁啓超並未偃旗息鼓,而是不斷發表文章,推進國內的立憲運動。
  • 康有為,梁啓超關係演變述論
    1890年春,在同學陳千秋的引薦下,年僅18歲的梁啓超前來拜訪已33歲的康有為。此時的梁啓超剛在廣東鄉試中考取第八名舉人,可以說是少年有為;而康有為雖然年齡較大,但因科舉考試不順,此時不過是一名監生而已,在「學歷」上比梁啓超低一格。按照當時的科舉習慣,梁啓超中舉在先,應是康有為的「前輩」,所以梁啓超心中自然有些沾沾自喜。
  • 被日本保護14年的梁啓超,為什麼卻成了日本人眼中忘恩負義的人?
    逃亡日本後,梁啓超有一個日本名字,叫吉田晉。這是梁啓超在「戊戌變法」失敗,逃亡到日本之後起的。梁啓超在日本一住就是13年,直到辛亥革命風雲乍起,他才帶著「天若佑中國,我行豈徒然」的自信與豪情,乘坐「天草丸」返回中國。
  • 梁啓超寫信給妻子,說他愛上了別的女人,妻子的回答讓他汗流浹背
    在那個時代,有兩個人率先提出了一夫一妻制的觀點,這兩人便是梁啓超和康有為。在這之中,康有為是最不靠譜的,他在提出了這個觀點後,非但不以身作則,反而是大肆招納妻妾,為世人所不齒。梁啓超從小雖然出生在世代以農業為生的家庭裡,但是祖上確是名副其實的書香之家,他自小就被那些前人慷慨愛國的歷史故事所影響,勵志要做一名鐵錚錚的大男子漢。
  • 梁啓超與公車上書
    然而,此時客居於京的梁啓超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他深切地感受到當前的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也認清了當朝統治者的腐敗和無能。寢食難安的他,四處奔走,積極聯合廣大愛國志士,宣傳維新思想,高聲疾呼,反對求和,主張堅決抵抗日本侵略。
  • 梁啓超與《新民叢報》| 札記
    梁啓超1902年2月8日,在馮紫珊、黃為之等旅日華僑自助下,以《新民叢報》為名在日本橫濱復刊。
  • 梁啓超痛罵徐志摩用情不專?他罵的只是徐志摩沒有按照規則辦事
    說起民國文化圈的趣事之最,非徐志摩和陸小曼婚禮上梁啓超的那段祝婚詞莫屬,大意是:今天的婚禮並不足取,更不值得鼓勵。徐志摩,你性情浮躁,做學問不成功,做人也不成功,你離婚再娶更是你用情不專的證明。1899年梁先生在美國檀香籌建保皇會,在那裡他認識一個華僑的女兒,對方一直是他的仰慕者,梁啓超也對這個女子上了心,於是就有了他的那24首情詩《紀事二十四首》。在這些詩歌中,陷於熱戀的梁先生對這位女子用盡華美詞藻,以博對方芳心一動。梁先生此時已經有了納妾的想法,就寫信給自己的原配李惠仙,將自己的近況告知並暗示想要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