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善解人意,兢兢業業又能言善辯的小編露露,一個大提琴狂熱者,會經常性的和大家探討關於大提琴的一切,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拉好大提琴的3個技巧,讓你快速上手。在現代,大提琴有廣泛的應用,中西管弦樂隊和歌劇樂隊都需要它。此外,它非常接近人類的聲音和具有豐富表現力的樂器,這對陶冶身心和提高自我修養非常有益。
1,拉一個好的音階。一個好的音階必須至少做到音準、統一節奏、發音乾淨。
音準:我們不能僅僅依賴老師的提醒,即應該有我們自己的標準,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有上基礎音樂課。它應該以鋼琴為基礎,也就是十二音平均值。
雖然弦樂器也使用五度相生律和純律,但基本標準仍然是十二音平均,即十二音平均相隔1200分,一音平均相隔100分,全音平均相隔200分。
每個學生的聽力應該是一把有一定音程的尺子,尤其是在只有半音和全音的音階中,所以測量音量應該很容易。好的聲音有一個共鳴點的,會讓人聽起來非常愉快,另外還要考慮音調。
統一節奏:一弓四音或一弓八音,弓應該均勻分布,節奏應該清晰,常見到連弓只拉半弓。沒有分布,節奏也不可能是均勻的。發音乾淨:注意音質,避免噪音。
2,演奏方法:儘量簡單、自然和有效果。會走路就會拉琴,聽起來太簡單了。事實上,這意味著人們的運動規則都是垂直和弧形的,大提琴運動也不例外,比如雙腳在地上行走,然後腿關節和腳趾關節邁開。
成語「天圓之地」就可以用來形容它,意思是任何困難都可以通過調整垂直和弧形形狀並在運動中形成一個點來克服。
運弓:弓毛垂直於弦(儘管大提琴弦是傾斜的,弓毛也可以垂直於弦),然後弓毛和弓毛上的小尖刺呈弧形移動。簡單提示為一個垂直的兩個圓圈(一個是弓毛小刺是小圓圈,大圓可以畫到肩膀上,這兩個圓是相連的)並在運行中形成一個點。
這裡有一個弓毛弧線方向的問題,這應該符合手的自然運動規律。當弓根被使用時,有一個點在外側,然後它會呈弧形,我稱為全毛弧形運弓,是最自然方便的。
左手:手指也應該垂直於琴弦,手指關節應該是弧形的,並且仍然有兩個垂直的圓(一個圓在指尖,另一個圓穿過肘部和肩部),並且在操作中也形成一個「點」。
常見的問題是雙手彎曲、左手拇指太深、琴頸抓得太緊、換把不順暢(手指與肘部不一致、不協調)、指尖麻木、觸覺不敏銳,這既不靈活也沒有音準。
當手指顫動時,指尖應該與肘部的兩端溝通(手指是十玄穴位,肘部是曲池穴位置),不僅手指關節,肘部和手腕也要協調地參與運動。
關於全身的統一協調問題:建議使用太極圖像來調整它,以便找到一種內在的和諧感,而不僅僅是外在的運動。它的規則是一生二,二生三,然後三(指皇極)又可無限分割下去。
3,音樂表現。作品本身已經解釋了它的形象和內容。問題是如何有自己的解釋和表達方式,它也應該有最基本的規律,而不是老師不說我就不懂也不知道如何表達。
簡而言之,會說話應該就會展示音樂,因為音樂是一種語言,正如人們在說話時應該有「抑、揚、頓、挫」。在器樂語言中,「抑」表現為壓制、弱化和下降...「揚」表現為上升和加強...「頓」表現為破弓、用力、鞠躬、跳弓等「挫」是轉折點的意思,表示旋律、間歇跳動等的轉折點。
就像一個人演講或背誦詩歌一樣,節奏非常清晰,語言生動美麗,非常有吸引力。關於拉好大提琴的3個技巧,你們都了解了嗎?要加強練習。露露會在這裡一直陪伴你們。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