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外形視覺上看:小提琴(Violin)和中提琴(Viola)都是橫把位(夾在脖子上演奏),同規格的中提琴比小提琴略微大一點(近看容易比較出);演奏姿勢都差不多,只是對於演奏員來說,把位(簡單的說就是兩手指在同一音高差之間的距離)小提琴小一點,中提琴大一點。
帕薩卡利亞 中提琴小提琴二重奏大提琴(Cello):最直觀的,是只能坐著演奏的。低音提琴(也可以成為大貝斯,倍大提琴,Double Bass)從演奏者來看,有兩種演奏姿勢——坐姿和站姿。坐姿的話是坐在高腳凳上,要麼就是站著演奏。低音提琴聲部通常是在大提琴聲部的後方(最左或者最右)。樂器表面的看話,直接看低音提琴比大提琴大得多,和人差不多高大。如果是圖片的話,就比較琴頭上面的旋鈕,金屬的是低音提琴,木質的是大提琴。從琴肩來看,「塌肩」的是低音提琴(因為其前身是維奧爾琴),和小提琴中提琴一樣是「圓肩」的是大提琴。
大提琴與低音提琴(這個挺酷的,爵士貝斯的味道)握弓的方式:低音提琴的握弓方法不是簡單的和二胡一樣,有德式和法式兩種。法式的和小提中提大提差不多,但是食指要再靠前一點,德式的是大弓握法,中指無名指微微套進中間的口上演奏。大提琴的和小提琴中提琴的差不多,但是手指形狀有略微變化(沒學過不能具體闡述哈,握弓方法這裡面大有講究的)
2.從聽覺上分辨:小提琴是最具表現力的樂器之一,五度定弦為e2,a1,d,g。演奏技巧極其豐富,作曲家們經常用以引發作品的基調。 小提琴在交響樂隊中,分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常擔任樂曲的主旋律,第二小提琴 則擔任樂曲主要聲部的和聲伴奏。此外,小提琴也常在室內樂和小品中常用於獨奏。近年來,小提琴又成為當代流行樂和爵士樂的當家樂器之一。
中提琴樂器特色:屬提琴族樂器裡的上中音樂器,五度定弦為c、g、d1,a1。中提琴的音色比小提琴更厚實、溫暖而豐滿。音色柔和、深沉,略帶些沙啞,因而亦獨具特色。中提琴僅比小提琴大七分之一,外形幾乎一模一樣,同樣廣泛應用於管弦樂隊、交響樂隊以及室內樂(尤其是弦樂四重奏)中。但中提琴通常擔當中音聲部,為主旋律起伴奏和襯託的作用,極少用於獨奏。不過偶爾也以獨奏樂器的形象出現,如在柏遼茲的交響曲《哈羅爾德在義大利》中,中提琴的獨奏就佔了相當比重。中提琴的音質別具一格,近似鼻音的詠嘆,非常適合表現深沉與神秘的情調。
大提琴樂器特色:定弦通常為A,D,G,C。屬提琴族樂器裡的下中音樂器,音色渾厚豐滿,具有開朗的性格,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複雜的感情。大提琴最初在義大利語中被拼作Violoncello,後來逐漸簡寫為Cello。大提琴以其熱烈而豐富的音色著稱,是交響樂隊中最常見的樂器之一。適合扮演各種角色:有時加入低音陣營,在低聲部發出沉重的嘆息;有時則以中間兩根弦起到節奏中堅的作用。
大提琴最為輝煌的時刻,要數作曲家賦予其表現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個大提琴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響樂隊中的任何其他樂器都相形見絀。
低音提琴:定弦常用的有兩種:樂隊中常用E,A,D,G;在獨奏或者需要鋼琴伴奏的演奏中,多會用高一點的A,E,B,#F。低音提琴音色渾厚,是整個樂隊中音域最低的低音弦樂器(但不是最低音域),弦樂器的特點是音色最接近人聲,因此低音提琴常和大提琴擔任演奏最深沉華麗的低音聲部的重要角色。所以如果聽到非常低沉的弦樂器聲音,通常是低音提琴低音提琴的作用尤為如此。我們通常在聽交響音樂的時候,很難聽到,或者說注意到低音提琴的發聲,實際上,低音提琴的聲音在對整個樂隊來說就是一層樓房的地基,如果沒有地基,樓房就會不穩定,不厚實,高音就會飄。
事實上,低音提琴和中提琴的引入交響樂就是為了使得提琴聲部的音域變化緩一些,更有梯度,更和諧。通常我們測試一個耳機優秀水平的一個因素就是「低音」如果可以把低音解析的很好(而不是渲染),就是聽低音聲部(特別是低音提琴),就是我們說的立體感。低音提琴聲音有很強的震撼力,相較於大提琴,他的聲音更有穿透力,《貝9》用了大量的低音提琴的,從而整個在關鍵的章節整個音樂的立體感非常強。低音提琴的聲音相較於大提琴更粗糙一點,因為琴弦的震動較慢,通常比較好的獨奏作品是慢節奏的,更能體現他」像大象「一樣的沉穩的音樂形象。
在近現代音樂中,低音提琴大量地出現在爵士音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是這個樂器獨特的音色、撥音魅力帶來的效果。
總結
架在脖子上的要麼是小提琴要麼是中提琴——如果同時在的話直接比較大小通常就可以,如果你可會聽音的話,聽中提琴的最低音弦比小提琴低,或者小提琴的最高音弦音高即可。
大提琴只能坐著拉(站著拉極少極少,一般是特殊演出效果需求才會)
低音提琴和人差不多高,坐著的話不能坐普通椅子,一定是高腳凳,要麼就是站著,琴貼著身子左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