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親自"關懷創辦",培養了王毅等多位外交官,這所高校又火了一把!

2020-08-26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本科招生辦

在北京,有這樣一所高校,置身其中仿佛周遊列國,各國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它就是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作為一所兼具古典與現代、擁有獨特魅力的高等學府,二外隨時能讓人感受到十足的國際範兒。

以北京為起點,讀懂世界

二外肇始於外交外事人才匱乏的年代。1963年到1964年,周總理出訪亞非歐14國,回國後他意識到培養人才之緊迫,當即決定成立二外這樣的學校。對二外,周總理傾注不少心血,校名亦是周總理親自起的。有人認為&34;意義不好,周總理卻說,沒什麼不好的,巴黎有巴黎第二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有被當作主力的第二炮兵,就這樣,&34;就正式成為了校名。

從籌備到開學,二外僅用了半年時間,這在全國高校建校史上都是罕見的。成立後的二外,是周總理視它如同&34;,他指示二外要派人參加編寫外語詞典、開辦外語廣播、舉辦外語電視講座等工作。在對外派出留學生名額有限的年月裡,幾乎每次都要給二外留一個名額。所以在那段特殊的時期,二外前後大概派出了近50名留學生,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1969年底,學校南下河南信陽明港辦&34;。1970年,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被中央撤銷,二外面臨著歸屬性問題。周總理從全局考慮,最終明確表態:&34;

二外就這樣被留下來。如今的二外,已發展成為中國外語、翻譯、旅遊、經貿等人才培養與研究的重要基地。2019年10月18日,二外吉祥物正式發布,取名為&34;,是向周總理的致敬,因為周總理的乳名為&34;。秉承總理精神,二外邁入發展快車道。

多年來,二外始終堅持以服務國家、首都重大發展戰略為重點,發揮學科優勢,強化交叉融合,積極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服務與文化貿易、一帶一路建設、公共政策翻譯、對外文化傳播、區域與國別研究、政黨政治與政黨外交等領域創新特色研究和高層次交叉人才培養,強化新型智庫矩陣建設和諮政服務特色。

世界那麼大,來二外就足夠

在小而精美的二外校園,時常能聽到各國語言或唱或誦的美妙韻律,作為獨具特色的外國語院校,二外將優勢建設得恰到好處。

二外,一所以外語和旅遊為優勢特色學科,文學、管理學、經濟學、哲學等多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著名高校,在56年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34;的學風,現有本科專業45個(其中有26個語種專業)、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5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聯合培養博士點2個(與美國賓漢姆頓大學聯合培養翻譯博士,與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聯合培養旅遊博士)、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分別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聯合共建)。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2個(旅遊管理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4個(外國語言文學、旅遊管理、企業管理、國際貿易);國家級「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5個(英語、日語、阿拉伯語、俄語、旅遊管理)、北京市「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2個(翻譯、財務管理)、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2個(翻譯、旅遊管理)、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日語、阿拉伯語、英語、旅遊管理)、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日語),處處打造國際水平。

在這裡,能學到與國際接軌的學科知識。而在打磨硬實力的基礎上,二外更注重國際化的交流,積極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

現在,二外與全球40多個國家、地區的170餘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實質性的交流與合作,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教師出國進修、訪學、合作科研,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等,年均赴外留學學生600餘人,年均接收外國留學生1500餘人次。學校與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學、英國蘭開夏中央大學、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學、法國克萊蒙費朗市、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巴拿馬大學合作共建了6所孔子學院。

2019年3月20日至27日,校黨委書記顧曉園出訪斯洛維尼亞、塞爾維亞兩國,就加強二外非通用語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促進與中東歐國家青年人文交流等與斯洛維尼亞馬裡博爾大學、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大學等兩國高校商談合作,就更好服務&34;倡議、全面融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等與我駐兩國使館深入交換意見。

2019年4月4日、6月11日,阿拉伯國家記者團、中東歐國家記者團記者分別到訪二外,與二外青年學生近距離互動,體驗中國傳統文化,暢談&34;倡議背景下美好合作前景。

在第二屆&34;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及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二外分批選派包含英語、愛沙尼亞語、波蘭語等18個語種的百餘名志願者服務大會。活動期間,二外志願者以&34;傳遞中國溫度,以實際行動展現二外青年風採,詮釋了二外人一以貫之的志願精神&34;——smiling(微笑)、professional(專業)、initiative(主動)、responsible(責任)、insistent(堅持)、touching(感動)。

2019年12月8日至12月15日,計金標校長受邀首次訪問二外在伊朗、土耳其的友好院校。計金標校長先後訪問了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依大學、薩迪基金會(薩迪學院)和德黑蘭大學,土耳其愛琴海大學和哈西德佩大學。出訪期間,計金標校長代表學校與三所高校籤訂了三份校際合作框架協議、一份學生交流執行協議,在落實與兩國高校開展實質性合作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際,二外學子亦用自身所學,守護國門。2020年3月9日,受團市委、市志願服務聯合會委託,學校向二外志願青年發出緊急招募令,到首都機場T3航站樓D區和新國展集散點進行現場服務。僅僅2小時後,首批覆蓋英語、日語、韓語的多語種志願者集結完畢,做好了開赴一線的準備。3月10日,二外多語種翻譯志願者在順義新國展集散點正式上崗,協助相關部門做好入境進京人員登記、分流轉送的翻譯工作。二外帶隊教師劉睿基說,&39;二外速度&34;

……

與國際接軌已經潛移默化地滲入二外建設的方方面面,常聽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來二外求學,不必環遊世界,就能體驗到異域的風土人情。

想做世界的行者,把你說給世界聽

建校以來,二外積澱了深厚的學術傳統,有著獨特的辦學經驗,培養了數萬名畢業生,他們國際視野寬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突出,綜合素質高,就業競爭力強。他們與二外共進步,同成長,為國家建設發展貢獻了二外力量。

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外交部部長,王毅,於1978年—1982年於二外亞非語系日語專業學習。中國的&34;越來越大,王毅外長奔波在世界各地,用智慧和勇氣,在中國這盤外交棋局裡,力爭將每一粒棋子落得到位,落得精彩。

中國商務部原部長高虎城,畢業於二外法語專業,曾在中國駐剛果大使館工作,曾任中國機械進出口總公司駐法國公司副總經理、總公司財務處處長,中國華潤總公司副總經理兼黨委書記,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計劃財務司司長,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黨組成員,商務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兼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商務部部長、黨組書記。

現任外交部部長助理、中國前駐新加坡大使陳曉東,中國原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中國前駐黎巴嫩、伊朗大使劉振堂,中國前駐葉門大使劉登林,中國前駐約旦大使羅興武,中國前駐阿聯大使張志軍,現任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中國前駐蘇丹大使李連和……當他們齊聚一堂,就是大型校友聚會。吳思科會自豪地說:&34;、&34;歲月流逝、環境變化,都不能衝淡校友們對母校的滿腔深情。

多年來,二外培養了一批政界、外交界、商界、文教界傑出人士。過去,他們有的在外交場上捍衛國家尊嚴;有的在商業領域助力國家經濟發展,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了二外力量;未來,還有即將步入二外校園的你們,將在這片沃土上成長成才,凝聚青春力量,傳遞中國聲音。

五十六載櫛風沐雨,五十六載春華秋實。二外護送著無數滿懷憧憬的學子,從這裡起航,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能在今年9月,懷一腔赤忱與熱血,來二外赴一場青春之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34;頭條號

部分素材來源: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官網、官微

相關焦點

  • 周總理"偏愛",王毅外長"鍾愛",北京這所高校又火上了"熱搜"
    1964年初,周恩來總理出訪亞非歐14國,深感外事漸多而人才嚴重不足,遂提議新建一所外語學校,此即北二外之肇始。北二外的校名是周總理親自起的,周總理還對北二外的辦學思路提出詳細的要求北二外於1964年10月24日成立,從籌備到開學僅用了半年時間,這在全國高校建校史上都是罕見的。這些都離不開黨和國家,尤其是周總理的關懷。創校伊始,學校謹遵陳毅副總理的講話精神,政治素質和專業教學並重,自編教材,以"聽說領先貫徹於外語教學,艱苦創業,辛勤耕耘、將北二外建設成了初具規模的外語院校。
  • 中國外交官的搖籃,外交學院
    這句情意綿綿的話,誰能料到,來自於嚴肅的東協外長會議上泰國外長塔納薩之口,對象是我國外長王毅。這位充滿魅力的外長,來自外交學院,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學校,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些高顏值、高素質、高能力的三高外交人員,都來自於中國歷史上最偉大外交官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名的外交學院。一、風雲外交學院。外交學院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於1955年成立。眾所周知,20世紀60年代,是個人才輩出和風雲激蕩的時代,外交學院就誕生在那樣的歲月。
  • 作為最容易被「誤解」的高校之一,周總理親自為它「正名」!
    春去秋來,歲月流轉,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與周總理的情緣,卻在時光之泉的澆灌下愈發深厚。二外是在周總理的親自關懷下成立並成長的。1963-1964年,周總理出訪亞非歐14國,回國後他深感國內外語外事人才匱乏,培養人才之緊迫,當即決定成立二外這樣一所學校。
  • 這所大學隸屬外交部,被譽為「中國外交官的搖籃」,低調有實力!
    你是否曾夢想著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外交官,是否也曾羨慕「外交天團」的帥氣,是否想為祖國的外交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那麼這所直屬於中國外交部,被譽為「中國外交官的搖籃」的院校「外交學院」值得你選擇!可不要小看她只是個學院,其錄取分數線可以媲美眾多「985工程」院校!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我國的「外交官」大多畢業於這2所高校,都是實力強勁的好大學
    「外交官」對於一個國家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給大家介紹2所實力強勁的大學,我國「外交官」大多畢業於這裡!一、北京外國語大學北外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外國語高等學校;獲批開設高達101種外國語言,有著「共和國外交官搖籃」的美譽。
  • 毛主席題寫校名,周總理三次視察,多位院士在此執教,這所大學不一般!
    1919年,南開大學首屆招生96名,後排左一為周總理。在南開大學首屆學生的合影中,共有96張青春的臉龐。其中&34;學生就是立志&34;的周總理。嚴修和張伯苓創辦南開就是要培養&34;,在他們眼中,周總理始終是南開&34;。
  • 外交學院,「中國外交官的搖籃」,實力怎麼樣?
    同時也讓一部分高中生心中萌生以後成為一名外交官的職業傾向。當然這個還是要看個人的綜合因素,到底適不適合外交官這樣的職業。能培養出這麼多出色的外交官,絕對離不開我國優秀的高校。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外交學院,「中國外交官的搖籃」。
  • 這所高校四大「校花」藏不住了!不僅顏值超高,還坐擁頂尖實力!
    而且在這一方天地中,還隱藏著四大"校花",用各不相同的魅力造就了北二外獨一份的美。今天就讓我們去揭開二外"校花"們的真容吧——傳承精神的海棠花在新中國外交事業大發展的背景下,在周總理的提議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應運而生。二外成長於周總理的悉心愛護之下。數十載歲月,二外澆灌出朵朵似錦繁花,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
  • 這所看似不起眼的學院,竟然是王毅部長的母校
    雖然大部分的名校都是以大學來命名,但是一些小而精以學院命名的知名大學也不少,但是今天介紹的學校,並非部屬高校,再加上低調的學校命名,在北京眾多名校中似乎並不起眼,但是卻走出了王毅、高虎城、吳思科等一大批優秀的校友。
  • 最強的「學院」之一,外交部唯一一所直屬大學!
    看到這裡肯定也有不少人要勵志在未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外交官吧,希望成為外交官!走上國際舞臺,維護國家的利益,下面這所學校,你必須得了解一下。外交當然要看外交部直屬大學,外交部現在也僅有一所直屬大學,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倡議,在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的基礎上成立的外交學院。而且校名是周總理親筆題寫的,首任院長還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陳毅元帥。
  • 最強的「學院」之一,外交部唯一一所直屬大學
    肯定也有不少人要勵志在未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外交官吧,而希望成為外交官,走上國際舞臺,維護國家的利益,這所學校,你必須得了解一下。,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倡議,在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的基礎上成立的外交學院。而且校名是周總理親筆題寫的,首任院長還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陳毅元帥。一般來說,學院一般在綜合實力、優勢學科、知名度不如大學的,但是外交學院卻是一個例外,也是中國最好的以學院命名的大學之一,是小而精的代表高校之一。
  • 這所大學,國外知名度比國內還高,被譽為中國外交官的搖籃
    外交學院有多牛?列舉一下幾個例子你就清楚了:1、溫總理為外交學院題寫中國外交官的搖籃牌匾;2、校名為周總理題寫外交學院四個字,英文名為「中國外交大學」(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3、小班精英制教學,每個班20至22人;4、每年開學典禮都是由外交部一把手參加致辭;5、國內所有從事外事工作的人員,都回來這裡接受培訓
  • 外交部長王毅母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背景大起底,學校怎麼樣?
    作為周總理親自關懷下成立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二外積澱了深厚的學術傳統,有著獨特的文化傳承。雖然北二外不是985,也不是211,更不是什麼雙一流,但是在高校林立的北京,甚至全國,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當然,北二外沒有這些名銜和其本身為專業性大學有很大關係,但這並不意味北二外實力不強。
  • 高校觀察:中國最神秘的兩所院校!低調多金,竟是「姊妹院校」?
    在這其中,許多著名高校可謂路人皆知,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同樣有許多實力派大學,則異常低調不為人所知。今天關注的這兩所院校就極具神秘感,但是畢業生薪酬待遇不菲,堪稱低調多金的大學。此外兩校淵源頗深,被人稱為「姊妹院校」。
  • 北京市,不輸985、211高校的大學是以下三所
    一:外交學院是以服務中國外交事業為宗旨,培養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規模、高層次、特色鮮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屬院校,是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設有研究生院,被譽為「中國外交官的搖籃
  • 國內這6所大學比清華、北大還「難考」,考上就是金飯碗
    二、中國社科院大學中國社科院每年的招生計劃是有地域安排的,只在個別的省份進行招生,而且每年招生的名額數量非常有限,只有不到300多人,平均下來,在國內每個省只招收一兩個人,考生之間的競爭十分的激烈,要考上這所名牌大學可絕非易事,而且中國社科院並沒有安排自主招生項目,只有贏在高考
  • 或許,北京這所大學就是"最盛產"總統的高校之一!
    北京語言大學是中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建立的,創辦於1962年。北京語言大學是中國唯一一所以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漢語、中華文化教育為主要任務的國際型大學,素有&34;之稱。本期推送。我們一起探秘北京語言大學為何號稱&34;?培養出了多少位總統?
  • 成為一名外交官需要的條件,以及我國培養外交官的重點學校
    首先,要有超強的語言學習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外語是每一名外交官必須要掌握的,現代外交官至少應該要精通英語和法語,同時在了解掌握這些語言的時候對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有過硬的政治覺悟和思想素質以及清白的家世,現在國家招收外交官的時候政審是很嚴格的,畢竟這是一項關乎國家榮譽的工作。再次,要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也就是學歷。
  • 外國留學生最多的大學,竟非清北,而是這座偉人親自題名的高校
    在2020年疫情的影響下,北京大學也採取了這一政策,放寬對外國留學生入學政策。但其實清華北大並不是我國外國留學生最多的高校,在2020年我國高校外國留學生人數排名中,北京大學排名第三,而清華大學僅排名第8,而真正排名第一的是很少受到關注的北京語言大學,這座在周總理關懷下建成,由主席親自題寫校名的大學。
  • 北京市3所「頂尖」語言類大學,其中有一所被譽為外交官搖籃
    我國有56種語言,每個語言都有它們的特色,下面給大家介紹的是北京市語言類的3所大學,如有想報考的小夥伴可以參考一下。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簡稱北外,建立於1941年,是一所中國外國語類高等院校中歷史悠久、教授語種最多、辦學層次齊全的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共和國外交官搖籃」前身是1941年成立於延安的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三分校俄文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