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民在建設房屋時,並沒有太多限制,因此也造成了很多宅基地資源的分布不均衡,以及佔用耕地建設農房的情況。
因此,為了提高農村宅基地的利用率,國家便依託「一戶一宅」和亂佔耕地建房「八不準」政策,開始對農村的違規建築進行拆除。據網友反映,目前多地正在進行農村「拆違」工作。
其實,除部分歷史遺留原因以外,很多農民對現有的宅基地政策,並不是很了解,以為怎樣建都行,可是等到自己的房屋被拆除時,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農民怎樣建房才算合法,一旦遭遇「拆錯了」,農民又該如何申請國家賠償。
如何建房才算合法?
既然國家拆除的是農村違規建築,那麼農民怎樣建房才算合法?以下2點,農民一定要遵守。
首先,經過正規審批後,再建設。與以往農村宅基地建房不同的是,現如今,農民若想合法使用宅基地建房,就必須經過正規審批。正因為「未批先建」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違規行為,因此,農民如果擅自進行房屋翻蓋,即便是在原有宅基地上,所建設的房屋照樣會被作為違建,而面臨拆除。
除此以外,很多農民擔心,申請宅基建房流程會過於複雜,進而影響到工程建設。其實,國家對此已經做出了調整,要求多部門進行聯動,讓農民能夠享受到「一站式」服務,不至於為此「跑來跑去」。與此同時,整個流程的審批時間也被縮短到了20天左右,並不會影響工程進度。
其次,先前建房並未超出限定範圍。除了即將建設的房屋以外,農民在先前建設的房屋,只要不超出限定範圍,就依然屬於合法建築。而這個範圍主要包括兩方面:其一,所建設的房屋並未超出原有宅基地範圍,不存在佔用耕地或私自擴建的情況;其二,房屋有對應的戶主,並不存在「有宅無戶」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合法繼承來的老宅,只要有相關的證明手續,就不會被列為違章建築,農民照樣可以合法使用。而且,即便農民擁有「一戶多宅」,只要農民具備分戶條件,且通過分戶,能夠佔據多出的宅基地和房屋,這樣的建築也不在拆除範圍之內。
遭遇「拆錯了」,農民該如何申請國家賠償?
鑑於在「拆違」過程中,遭遇「拆錯了」的情況,農民需要嚴格按照以下步驟,才能申請到國家賠償。
首先農民要對「錯拆」情況提出書面申請,並將申請理由、錯拆情況以及全面的個人信息,提交至相關部門。隨後行政審判庭會審理案件,並決定是否要對農民作出賠償,如果決定不賠償,農民可向當地法院提起上訴;如果決定賠償,接下來拆遷方會在拆遷金額等方面,與農民進行協商,若對方逾期不賠或協商未果,農民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值得一提的是,若對方逾期不賠,農民必須在賠償期滿三個月內,向法院提起訴訟,否則一旦超過這個時間,農民再想申請國家賠償,就會變得難上加難。而且,還需要農民注意的一點是,申請國家賠償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農民必須證明拆遷隊隸屬於國家相關部門,對於來路不明的拆遷隊的「錯拆」行為,國家不予理賠。
農民如何做,才能保護自己的權益?
面對農村「拆違」工作,農民要想保護自己的權益,就必須注意以下兩個細節。
首先,率先讓自建房擁有「合法」身份。如果農民的自建房,存在超出原有宅基地範圍的情況,即私自擴建,建議農民儘早將超出部分拆除;如果因繼承祖宅,而造成「一戶多宅」的情況,建議農民提前進行宅基地權屬人身份變更,只需攜帶相關證據,去當地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即可。這樣才能讓自建房擁有「合法」身份,避免造成巨大損失。
其次,認真核對拆遷隊身份是否合法並保留證據。對於違規建設的農房或違規佔據的宅基地,接下來很有可能會被拆除,並沒有太大懸念。但是,對於合法合規的宅基地和農房,農民一定要保護好,其中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認真核對拆遷隊的身份是否合法,並及時保留相關證據,以便在出現「錯拆」等情況時,農民可以申請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