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蘇州六區四市房價發展不平衡
蘇州有六區,其分別為工業園區,新區(虎丘區),姑蘇區,吳中區,相城區,吳江區。
蘇州管轄了四個縣級市,其分別為崑山,常熟,張家港,太倉。
蘇州有六區四市房價發展真是不平衡,工業園區房價41762元每平,成為蘇州房價的領頭羊。新區(虎丘區)以30130元每平,緊跟其後。這二個區都是後來開發興盛起來。
其實,工業園區和新區面積都要比姑蘇區大很多。按道理來說,平攤到每平方不應當單價比姑蘇區高。
蘇州最中心的姑蘇區房價29354元每平,相對於工業園區和新區,房價漲幅排名第三。在姑蘇區遍地是車水馬龍,窄窄街道加上白牆黑瓦,給人以一種懷舊特色。並且在姑蘇區內設施齊全,人流量大,市中心和好多古蹟都在姑蘇區。但是房價就是跑贏不了新區和園區。
B,姑蘇區房價一直落後於園區新區。
為什麼會造成園區和新區的房價高於姑蘇區房價呢?
第一、園區和新區被稱為新開發的區域;
在這種區域裡面幾乎沒有古蹟,很容易重翻新建,不要加以保護。再加上這兩個區域位於蘇州邊緣東西兩側,以前大部分是荒地,很方便地建高樓大廈。很適合外來人員的品味。蘇州園區和新區大多為外來投資者,蘇州本地城內的居民很少,大多數為鄉窩人。方便拿著補償拆遷款,一邊換大面積高層,一邊拿錢。
第二、蘇州政府扶持新區和園區,引進外來投資。
將這兩個區域的房價拔高,一舉成為蘇州房價前兩位。有的不明真相的外來投資者順應趨勢就購買了新區和園區的房子。
第三、新區和園區實際上建築並不及姑蘇區。
首先,新區就是以獅山為房價標杆,走在新區的大路上,感覺很荒涼。同樣,園區除了立了個大褲衩,開了個金雞湖和青劍湖就把園區吹上天了。實際上,園區和新區就是靠著外資。外資跑了,根本連姑蘇區都不如。
所以說,園區和新區要感謝蘇州政策轉向拔高房價。在以前那種鄉窩,沒有蘇州城內的人願意去。
第四、姑蘇區房價同比環比都上漲是現在姑蘇區是以旅遊為主。
姑蘇區內一大批60-90年代的老舊新村和平房大改大建,還有的拆遷。改造後的新村房價當然高漲。再加上,姑蘇區房價比起園區和新區低洼。有了老新村改造的助力,總算把房價拉上了一把。
C、蘇州南北邊緣的吳中區,吳江區和相城區。
作為蘇州南北邊緣地區的吳中區,相城區和吳江區就比不上位於蘇州東西邊緣地區的園區和新區房價了。
位於姑蘇區南的吳中區房價每平23131元,吳中區建設得不比新區和園區差,但是缺乏外來投資,所以房價排名第四。
由於吳江市改為吳江區,吳中區也不再是蘇州南邊緣地區。而吳江市改為吳江區後房價大漲,現已經19129元每平,排名僅次於靠近上海的崑山市。吳江區在2016年時房價還在一萬每平上下,這四年又翻了一翻。
相城區由於在蘇州姑蘇區北面,更靠近張家港,常熟這些縣級市,房價不及吳中區。
總結:
蘇州整體房價最近一年漲勢緩慢,並且有下跌跡象。房價漲幅不如蘇北,是蘇州房價最近幾年漲得太高了,泡沫被吹起。
蘇州平均工資為7800元,當然有高有低,水平線是在7800元。那麼,這樣的工資適合購買哪個區的房子。
將一如既往關注和撰發淮安和蘇州。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兼原創,旨在於大家各自表達自己看法。上述觀點不代表所有人觀點。如有不當之外,謝謝大家指正且友好發表評論。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