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夠700萬,35歲就辭職:當代年輕人的「退休自由」

2020-12-09 騰訊網

文/陳玉琪

在參加工作的第十年,35歲的Joanna在去年退休了。彼時,她已經攢下了700萬元的個人資產,外加在北京、大連各有1套房產,每年超過10%的理財收益,讓她擁有了旁人羨慕不已的財務自由。

她沒有意識到,自己成為了「FIRE運動」的一員。退休之後,她偶然接觸到這個概念,才反應過來,這不就是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嗎?

「FIRE」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縮寫,即財務自由,提前退休。

它的基本邏輯是:降低物慾,過極簡的生活,當你攢夠一年生活費的25倍後,你可以提前10年、20年甚至更早就退休,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之後靠著對資產的合理配置,只要保證每年至少4%的年化利率,被動收入就能覆蓋日常支出。

實現FIRE,一邊靠「賺」,另一邊靠「省」。

今年「雙十一」,阿萊什麼都沒有買。他踐行FIRE理念快兩年了。除了柴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買書是他最大的開銷。他還在自己的公眾號裡記帳,在他的FIRE周記裡,衝動消費的主要來源是購買零食。

FIRE理念在歐美收穫了一大批擁躉。在中國,探索FIRE生活的人也越來越多。

創建於今年4月的「FIRE生活」小組已經吸引了超過17000名「生活家」

起點:遠離996

1992年,作家Vicki Robin在暢銷書《富足人生:要錢還是要命(Your Money or Your Life)》中,第一次提出了FIRE的概念。

逃離勞心勞力的工作,通常是FIRE生活的起點。

「工作實在太累了,累得我都要吐血了。」10年來,Joanna的每一份工作都很相似,工作內容都是內部培訓、校企合作。「我在退休之前的工作狀態可以用『腳打後腦勺』來形容,睡覺的時候腦子裡想的都是工作。」

除了主業,她還開展了不少副業,包括葡萄酒、古董鐘錶業務等,「副業是我的主要收入來源」。碰上春節、中秋節等節假日,Joanna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平時還要經常拜訪客戶,跟客戶喝酒,「拍客戶的馬屁」。

「我覺得我可能沒有那麼幸運(能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一直以來我工作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有的人會熱愛工作,能從工作中獲得快感和成就感,我只有在拿到錢的時候才有成就感。」Joanna說。

今年是兔子自由職業的第九個年頭。同樣是因為沒日沒夜的加班,她在2012年離開了時尚雜誌。當時,兔子在北京住在西二環,而公司要從東四環搬到更遠的東五環,長距離通勤讓她下定決心辭職,成為一名自由廣告修圖師,過上了「半FIRE」的生活。

因為仍然從事廣告行業,兔子還是有需要趕工期的時候,但自由職業以後,需要她熬夜的時候已經不多了。對於工期特別近、給的錢又少的工作,她幾乎都不接了。「年紀大了熬不動了,熬一天要三天都緩不過來,沒有必要這麼毀自己。」

2015年,中國適度勞動協會會長楊河清的課題組在全國範圍內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僅有27%的人是正常的工作時長,即每周工作40小時及以下,其他均是負荷過重,有接近20%的受訪者每周工作60個小時及以上。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適度勞動研究分會理事、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講師劉貝妮表示,目前我國超時工作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我們國家是趕超型大國,面對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殆盡的局面,我們不得不通過一定程度延長工作時間來換取經濟發展的空間。」

於是,在大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FIRE一族選擇主動跳出過勞生態。

選擇自由職業以後,兔子有更多的時間鑽研廚藝(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通往FIRE之路:極簡、理財與對抗風險

劉貝妮認為,消費主義和過勞可能存在著隱性的「雙向循環」關係。消費主義具有典型的高消費特徵,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帶來經濟壓力,促使個體通過過度勞動獲取額外收入,而優質商品堆砌和高品質生活享受能緩解過勞造成的疲憊感與閒暇時間的損失。

簡而言之,就是越累越想花錢,越花錢越得賺錢。

因此,拒絕被消費主義裹挾,崇尚極簡生活,是FIRE理念的一大核心。

「攢夠多少錢才能FIRE?」這個問題在豆瓣小組的討論裡反覆出現。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衍生出了不同的FIRE派別:「肥FIRE」指的是維持原有生活水準,只在一定程度上克制消費,「瘦FIRE」則要砍掉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崇尚極度節儉。

擁有700萬元資產的Joanna屬於前者。她在FIRE之後並沒有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只是省下了過去大量用於社交需求的開銷。「之前我覺得我必須要跟身邊的朋友一樣,大家達到這個水平,我也不能掉隊。」

而還在FIRE路上的兔子更像是「瘦FIRE」的踐行者,她的目標退休金額是300萬元。在時尚行業工作,每天看到的都是最新、最時尚的服飾、化妝品,這讓她對消費主義更加清醒:「說白了我們就是給其他人洗腦的那一撥人。」

對現在的她來說,一件商品的功能性遠比美觀更重要。她會通過信用卡、航空公司積分、商場會員禮等方式兌換免費的日常用品,家裡喝咖啡的法壓壺、烤箱也是通過二手渠道購買的。「我現在更嚮往的是怎樣可以不花錢,但生活的標準並不會下降。」

兔子通過各種免費兌換活動得來的生活用品(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計劃攢夠500萬元、在40歲退休的小露,目前進度條已經走了一半。對抗消費主義陷阱,她也有自己的一套。每花一筆錢,她會計算一下自己要工作多少小時才能換來這樣東西。「和1000塊錢的包相比,1萬塊錢的包不一定能帶來10倍的快樂,甚至1倍的快樂都沒有。」

實現FIRE,既靠省錢,也靠賺錢。節流以外,如何做好理財,讓被動收入覆蓋生活支出,也是FIRE一族的永恆命題。

本身就從事金融行業的張桓,自己給退休以後的家庭必要支出項目設計了基金組合,大到教育、醫療、旅行、換車,小到換相機、換電腦、換各種電器,計劃金額每年都在上一年的基礎上增加5%,以跟上物價。

張桓設計的基金組合(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張桓愛好特別多,不過每一種愛好都是淺嘗輒止,絕不入坑。對於實在無法放棄的愛好,比如攝影,「那我就用基金來解決,自己定好多少年換一次裝備,然後每個月堅持定投」。

「FIRE生活,在國內真的能實現嗎」「跑不贏通脹」「教育、醫療開支存在不確定性」「風險不可控」……儘管國內對FIRE理念的質疑聲音不斷,但在FIRE族眼中,只要想得夠多,這些都不是事兒。

Joanna同意,國外的FIRE理念所提到的「攢夠一年生活費的25倍」與「每年至少4%的年化利率」在中國是不夠用的。無論是Joanna、小露還是阿萊、張桓,都從很早就開始學習理財知識,他們的理財年化利率都在10%以上。

「如果你的收益只有4%,你才需要考慮(能不能跑贏通脹)這個問題。」Joanna說。

提前部署醫療和養老,也是FIRE族的共識。Joanna把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分為四個方面:重大疾病的醫療開支、意外導致的傷殘開支、金融帳戶及不動產的意外損失、晚年生活所需要的照料和陪伴。或購買保險,或購買穩健型理財產品,她都想好了應對策略。

退休不是目的,自由才是

從「社畜」「打工人」等職場自嘲話語流行,到「糊弄學」等職場「摸魚」方法論興起,再到邁出提前退休一大步的FIRE一族,職場人在以各種方式積極摸索當下工作困境的出路。

劉貝妮認為,在社會階層晉升天花板下降、階層固化加劇的背景下,年輕人的職場心態與就業模式都在發生改變,傳統的就業模式已經不再是年輕人唯一的職業選擇。

「年輕人可能做的工作並不是自己喜愛的,因此,他們想通過FIRE這樣的方式實現財務自由後,做自己真正愛做的事情。」劉貝妮認為,當代年輕人在工作的過程中更加注重自我感受,追求以自己選擇的、喜歡的方式實現自我價值,更強調和追求工作-生活的平衡。

「賺錢不再是唯一的目標,追求獨立的個性和保持較高的生活品質成為了他們就業的風向標。」劉貝妮說。

FIRE族不贊成單純為了逃避工作而選擇FIRE。「踐行fire之前,最需要想清楚的是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你有沒有那個勇氣和毅力選擇另外一種生活。」阿萊認為,FIRE是一種生活方式,「實現早日退休並不是目的,目的是把精力和時間花在美好的事物上。」

財務規劃固然重要,但心理準備與生活規劃同樣不可或缺。

這其實不是Joanna第一次嘗試不上班。2017年她就嘗試過,但因為生活太不自律放棄了。「每天睡到自然醒,起床的時間越來越晚,與此同時睡得也越來越晚,天亮後才睡覺是經常的事。」於是,Joanna給自己重新開啟的退休生活立下一條規矩:早上能起床,晚上能睡覺。

但她又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退休之後,Joanna突然陷入了一種「無價值感」。

白天,學習成了Joanna的主業。她開始研究「無用之學」,「喜歡什麼就研究點什麼」,另一方面,她也開始為未來前往各國旅居的計劃做準備。在半年的時間裡,她系統地學習了心理學和漢語國際教育的課程。

Joanna在不斷發展新愛好(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但除了堅持學習、運動、研究美食以外,Joanna暫時沒有找到更好的對抗無價值感的辦法。「我不知道一種理想的不上班的生活應該被什麼所填滿,生活的價值感應該從哪兒而來。」

她反思,由於過去習慣了用創造經濟價值的多少來衡量人生意義,如果不對價值的判斷標準進行調整,那退休生活必然面臨這種「無價值感」。

這也是豆瓣小組裡反覆出現的討論:實現FIRE之後,生活的意義在哪裡?怎樣獲得成就感與社會尊重?

Joanna認為,FIRE理念應該是鼓勵人們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迴避現實壓力、逃避挫折。「我也承認我討厭工作,但關鍵是在推翻的同時,我們在建設什麼?」

「不管退休還是不退休,都應該積極地生活。如果不喜歡自己的主業,就努力開展副業,喜歡錢就努力賺錢,喜歡姑娘就努力追姑娘。」Joanna說。

(應受訪者要求,Joanna、兔子、小露、阿萊、張桓為化名)

(編輯:黃玉璐 校對:顏京寧)

相關焦點

  • 攢夠700萬35歲就辭職:當代年輕人的「退休自由」
    來源:貝果財經原標題:攢夠700萬,35歲就辭職:當代年輕人的「退休自由」文/陳玉琪在參加工作的第十年,35歲的Joanna在去年退休了。彼時,她已經攢下了700萬元的個人資產,外加在北京、大連各有1套房產,每年超過10%的理財收益,讓她擁有了旁人羨慕不已的財務自由。她沒有意識到,自己成為了「FIRE運動」的一員。
  • 「我,95後,想辭職提前退休。」
    你怎麼看待35歲就提前退休的人? 前幾天在知乎看到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讓我思考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現在很流行一個詞是Fire人群,它指財務獨立,提前退休的人。
  • 「我,95後,想辭職提前退休.」|有多少錢才能不工作?
    現在很流行一個詞是Fire人群,它指財務獨立,提前退休的人。這類人群奉行先攢錢、後享受,通過降低物質欲望,來迅速攢夠一年生活費的25倍。理論上講,能夠攢到這些錢,就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每年光靠4%的理財收益,生活就已經足夠了。聽起來是一個很理想的生活狀態。
  • 35歲實現財務自由,提前退休?一對普通打工族父母做到了,你也行
    文|好孕姐如果你告訴任何一個處在社會普通層級的成年人,有個方法能讓他們在35歲就實現財務自由,提前退休,他們肯定會瞪大眼睛,告訴你除非是彩票中獎了,否則就是在做夢。實現財務自由是多少人的夢想,這意味著自己不用工作,收入也能覆蓋支出,這樣自己就有了自由生活的底氣,可以拒絕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很多人終其一生辛苦勞作,為的就是能在退休後,過上隨心所欲的日子。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普通人也可能在更早的年紀就實現了財務自由,35歲就能退休呢?一對普通打工族父母就做到了,他們用的方法也很簡單,如果是你,也可以。
  • 低物慾、拼命存錢,他們在35歲提前退休
    已退休6年的曾琬鈴一家35歲就做到財務自由,提前退休,可能是所有上班族的夢想。桌面上堆滿東西▍被消費裹挾的人生 Moor  35歲  坐標北京已退休4個月35歲的Moor和老公現在生活在一個「鳥不拉屎」的中國小鎮,過著「水都是甜的」的小日子。
  • 20-50歲「澳洲社畜指南」:攢夠多少錢才能放心退休?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共3011字|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閱讀導航前言:當代社畜的終極憧憬「低配」與「高配」版的澳洲退休生活20歲:能存多少就存多少30歲:別在買完房子、生完孩子後一無所有40歲:賺錢、賺錢、賺錢50歲:別讓孩子拖後腿結語前言:當代社畜的終極憧憬「覺得自己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卻總是受挫,生活單調得幾乎只剩下兩點一線?
  • 幻想30歲退休,要存下多少錢才夠?
    Hi, 元宵節快樂~   如果能在30歲攢夠一筆錢,實現經濟自由,然後早早退休享受生活,聽起來是不是完美的人生?   他與妻子同為軟體行業工程師,工作10年,在31歲那年攢下60萬美金和一套全款房產後,便果斷雙雙辭職退休,過起了自由生活。
  • 如何在35歲退休?美國職場興起的「FIRE運動」給你答案
    說到35歲提前退休,過上有錢又有空閒的生活,可以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得不提近年來美國興起的"FIRE運動"。這裡別誤會,此Fire非彼Fire。那麼什麼是"FIRE運動"?FIRE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這句英文首字母縮寫,中文意思,經濟獨立,早早退休。與傳統的財富積累方式截然不同,該運動人群(即FIRE人群),提倡通過降低物質上的欲望,追求極簡的生活。迅速攢夠一年生活費的25倍,早早在35歲左右就退了休,過上閒適的生活,並且每年靠4%的理財收益生活。Fire的分類。FIRE被分成了三類。
  • 50歲退休需攢夠多少資產?算完帳我沉默了!
    於是我大膽地做了一個決定,想在50歲以後就退休,放慢節奏,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假設我能活到70歲,那這二十年需要多少資產才能支撐我的花銷?我算了一筆帳,其實也是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也就是說,如果我50歲以後退休,在什麼都不幹的話的情況下活到70歲,需要攢夠一百五十萬的財產。而且這些還不包括我五十歲之前的花費,意外的情況也沒統計在內。看著這個數字我沉默了良久,怎麼保證在50歲的時候還能剩下這些資產?
  • 超七成90後開始考慮養老,當代年輕人有多少錢才能放心退休?
    60%的年輕人最擔心自己年老後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然而,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是獨生子女,之前在網絡熱傳的一張《獨生子》的照片就是當代年輕人大都面臨的困境。 很多人說:第一次意識到獨生子女養老的問題是在填志願選擇城市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畢業後確定工作地點的時候,第三次是在工作後聽到父母生病消息的時候,而最後一次體會最為深刻!第一批90後也已經奔三了,對於今後自己養老的問題,想想都後怕!
  • 45歲,實現財富自由,想退休?社保提前退休,得滿足這些條件
    45歲退休,是多少人的夢想啊。但是,實際生活中,太難了!我見過一位頭條大咖,是40多歲「退休」的,他的資產不止幾千萬,實現了財富自由。但是,他也並非真正退休,而是開始在今日頭條等網絡平臺做自媒體,並且做的非常出色,通過做自己喜愛的工作,來實現退休生活。那麼,45歲想退休,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病退?退職?特殊工種?還是只是換種方式工作,並非社保意義的退休?
  • 退休後就自由了嗎——浮世打卡板
    作為70後,延遲退休是避不開的社會熱點問題。以前曾聽到一位老大姐憤憤不平地說:「憑什麼延遲退休?又要多捱幾年才能領退休金!」我當時還傻傻地想:「多工作幾年不是賺得更多麼?」現在才明白,前提是當你四五十歲的時候,還有一份獨當一面、從容不迫的工作穩穩的在手裡。三十五歲以後,職場天花板管它玻璃的還是泥瓦的,都明目張胆地橫亙著。要麼夾著尾巴聽年輕氣盛的小領導訓斥,要麼橫下一條心去創業。四十歲提前退休,只是自作多情的財務自由幻覺。
  • 一個40歲的人給你提個醒:千萬不要輕易離開國企!從這3點講透
    說到這,你就應該明白,只要不是快倒閉的國企單位,給你最大的穩定性能在40歲後體現出來,如你還在社會上的創業型公司工作,而且已經過了35,你就不得不考慮到中年危機的問題,動輒就是996的工作強度,就算這些公司不裁你,或者還能夠給你offer,以你35歲之後每況愈下的身體狀況,你能吃得消嗎,只怕是有命掙錢無命消受。
  • 28歲辭職考研,35歲堅持未婚,那些執著自己思想的人,現在怎麼樣
    原來是因為婚姻問題,小麗告訴我:「以前我爸媽從來不管我在哪發展,他們覺得年輕人就該去拼去闖。但現在我27了,沒有他們眼裡穩定的工作和伴侶,他們就天天催著我回老家早點結婚生子。」2、對真愛的信仰,需要以焦慮作為代價Tina, 女,35歲未婚程式設計師30出頭的時候,身邊還是有一些剩女的,結果看著大家一個個的發朋友圈曬結婚照,抱著寧缺毋濫的心理,硬生生撐到了35
  • 28歲財富自由提前退休背後的真相,以及5300個擠爆郭宇微信的陌生人...
    「財富自由」,似乎永遠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癢點。文 莎莎子 胡雯雯圖片由被採訪者提供你的28歲,在做什麼?剛畢業不久?每天加班到凌晨還不捨得打車回家?正在騎驢找馬換工作?可有的人,28歲就實現了財務自由,提前退休。最近在知乎上,有一封辭職信徹底炸了,一條「如何看待年僅 28 歲的郭宇宣布從字節跳動退休?」
  • 日本大叔存款1億後辭職,普通人竟然也能完成1個億的小目標?
    這樣就能辭職了》。看名字以為是教大家如何辭職的,結果卻是分享自己人生經歷的隨筆。安倍夜郎在成為漫畫家之前,是一家廣告公司的導演。他大學畢業後開始做導演,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他想辭職,但真辭了又不知道能做什麼。還好他有個興趣愛好——畫漫畫,於是就暢想著畫出名後辭職做一個專業漫畫家。這個夢想的實現,安倍夜郎用了 十九年的時間。
  • 阿里P8六年「財務自由」 36歲辭職環遊世界
    前不久,字節跳動28歲程式設計師退休去日本開酒店引發網友熱議。該程式設計師名叫郭宇,14年入職字節跳動,2020年辭職,工作6年據說身價過億。今天上午,有一位36歲的阿里P8寫了一篇告別帖,從阿里辭職,宣布:「去繼續看看世界,了卻自己的心願,同時也保留自己對未來的想像力,熱愛生活。」從告別帖來看,這位阿里P8名叫鄭重,花名「放鶴」,在阿里任職同樣為2014到2020,共6年。
  • 為了33歲退休而去結紮,這屆社畜有多討厭上班
    年輕人被加班困在格子間裡,日夜憂慮身體隨時垮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嚮往悠閒的生活,自稱「退休預備員」,將「提前退休」列為自己的夢想。較早前,「中國年輕人想早退休」還上過熱搜。如果沒趕上公司上市,也沒幾棟樓收租,那麼,拿什麼去退休?一小群年輕人給出的答案是:FIRE。
  • 這屆年輕人不行?他們辭職有100個原因
    於是,網上「這屆年輕人不行」的聲音不絕於耳:第一批90後已經禿頭了、已經油膩了、已經失業了、已經出家了……現在,又加上一項「頻繁跳槽靠不住」的標籤。甚至還為這些年輕人專門造出來一個新詞——「隱形退休人口」。
  • 35歲轉行,在新公司被年輕人吆來喝去,該怎麼辦
    現如今,35歲以上找工作的也很多,但到了新公司,發現同事和領導,甚至老闆都是小年輕。那麼,你作為公司新人,自然受人指使,可作為前輩,又受不了被後輩指揮,指使,面子上過不去,心裡更是不舒坦,可是你真的還能那麼任性的隨意換工作麼?前陣子看到水木然寫的一段話,讓人感到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