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一定年齡還不會動作?關於寶寶的動作發展,家長要知道

2020-12-20 碧蘭聊育兒史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了孩子之後,媽媽們的話題就離不開孩子的成長發育。前幾天妹妹發微信問我家的小姑娘是多會兒才學會爬的?我回復他說不到八月會爬的。

可能是心情焦急,馬上就打了視頻給我。很著急的問我,他家的孩子八個多月了還不會爬,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她還說問了她的同事和別的朋友也都是基本上到八個月都已經會爬了。

我很好奇妹妹之前本來跟我說小孩子有自己的發育節奏,到一定時間就會做了。現在怎麼這麼焦慮?後來見面了細聊才知道。

當她認為孩子應該按照自己的生長節奏發育時身邊的人卻總是跟她說要幫著孩子鍛鍊。甚至每次帶孩子出門都會碰到有人問她關於孩子一些必要動作的學習情況。時間久了她也變得焦慮起來。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當自己家的寶寶到了一定年齡還不會做一些必會動作就開始很著急,並且家長們對於幫助寶寶鍛鍊做運動這件事情看法不一,那具體應該是怎麼樣的呢?

心理研究表明,對於孩子的動作,父母不能過分幹預也不能置之不理,畢竟孩子的動作發展這些對他們的大腦發育也存在一定影響。

一、關於孩子動作的發展

孩子的一些動作比如翻身,坐,爬,走路等其實都有一定的學習時間和期限,行動過晚對孩子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孩子動作發展的問題。

這裡的動作包括什麼?

我們通常根據動作幅度將孩子的動作發展分為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兩種,大動作就是上面提到的翻身一類的,而小動作則指握,抓等。

孩子的這些動作會帶給孩子一個新的世界。例如,當他會爬時就能夠看到更廣闊的範圍,而當他學會抓握等動作以後就能對手裡所拿的物品進行一系列的遊戲,鍛鍊孩子的感知力。

孩子動作發展的規律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動作發展是有一定順序的,但是這樣的順序是按照怎樣的方式進行排列的呢?

一方面是首尾順序,一般來說孩子在頭部方面的動作發展要比肢體方面的發展速度快。而另一方面則是遠近順序,這個是指孩子對於軀幹的控制要比對手和腳的控制早很多。

但是這個順序是會出現變化的,曾經有研究表明,當家長將玩具放在孩子的手邊和腳邊吸引孩子玩耍時,他們動作發展不再遵循手尾順序,並且腳步的動作發展要比手部的動作發展快很長時間。

在《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中提到,當孩子學會一種動作時,相應地也為另一種動作打下了基礎,所以孩子已經學會了一項動作,會影響到另一項動作的學習狀態。

一個一個的小動作才能構成最後的大動作。我們可以看到當孩子能夠控制軀幹的時候,他們對於翻身這個動作就已經有了一定的鍛鍊基礎。

孩子的動作發展水平

這裡提到的動作發展水平指的是孩子對於他所學會的動作的鍛鍊程度,而非學會時間的早晚。當孩子學會一個新的動作是父母能夠時常讓他對這個動作進行鍛鍊,那麼這個動作的發展水平必然就會很高。

但是也有一部分父母擔心孩子的一些動作會弄髒衣服或者讓孩子受到傷害,因此對這個動作的鍛鍊就很少,導致動作發展水平程度低。

二、動作發展水平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上面提到的對動作發展水平的理解,那麼動作發展水平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又要怎樣的影響呢?

1.能夠幫助孩子培養自主性。當孩子學會新的動作並不斷練習時,他們在鍛鍊中能夠增加對世界的認識,並且提高自身的動作認知等能力。

蒙臺梭利的《家庭與孩子》一書中,當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時會表現得異常開心,因為這能夠證明他們自己的價值。並且在練習過程中他們的各項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性的發展。

2.能夠促進孩童大腦發育。我們第一點影響提到對動作的練習能夠帶給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在這個發展中也促進了孩子智力的發育。

據研究發現孩子的聰明程度是通過鍛鍊促進刺激形成聯結而不斷提高的。並且老科學家發現孩子的嬰幼兒時期的動作能夠接觸到外界的刺激並促進大腦發育。

3.提高孩子的社會性。蘿拉E伯克在他的書《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中提到,當孩子學會一項新的動作技能時,他自身的情緒會感染給周圍的人。

當孩子在學習一個新的動作時,他會不斷地進行摸索訓練,在慢慢的摸索過程中發現每個動作之間的聯繫,這個發現讓他感到快樂,並且將快樂傳遞給他人。

三、為什麼孩子的動作發展快慢不同?

不管是上文中提到的,還是我們在生活中了解到的,我們很清楚的認識到每個孩子的動作發展快慢是不一樣的,那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1.受到中樞神經的影響。

在遺傳學中提到孩子動作發展的快慢與中樞神經有關係,蒙臺梭利提出,人類擁有學習任何動作的天賦,而在學習過程中他們能夠協調肌肉,連接神經實現動作的完成。

2.受到自身能力的影響。

孩子的運動能力也會影響到他的動作發展快慢,當他運動細胞發達,運動能力高的時候,動作發展自然會很快,反之就很慢。

3.受到孩子心裡目標的影響。

科學研究表明,當孩子內心對某一個目標的實現越迫切,他獲得新技能的速度也就越快。

例如孩子在床上待久了,地面上的事物就會對他有吸引力,這樣學會爬行的速度就很快了。

4.受到環境的影響。

環境對一個孩子學會技能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學習某些技能,通常會布置有利於學習的環境,來促進孩子的學習。

我們可以看到伊朗孤兒院的孩子由於長期在吊床上生活。沒有為他們學習技能提供環境,所以他們的學習速度很慢。

四、父母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幫助(建立腳手架)

蘿拉馬卡姆的《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一書中就提到腳手架的概念,父母為孩子提供上腳手架一樣的支持,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學會動作。

這裡先提一個《蒙臺梭利家庭方案》中關於腳手架的例子:孩子在練習翻身時怎麼也翻不過去,媽媽很著急的想要幫忙。

後來收到老師的提醒對孩子的處境認真觀察,發現了影響孩子翻身的這個問題,將這些問題解決之後,孩子很快就能夠自己翻身了。那父母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能夠提供的腳手架式幫助有哪些呢?

1.布置有利的環境。

當孩子在學習新的技能的是父母要為他們布置一些有利於學習的環境,幫助孩子更好的鍛鍊。例如為學習走路提供可幫扶的東西等。

2.尊重孩子。

蒙臺梭利曾說,在教育孩子時要做到觀察和引導不斷循環。

父母提供腳手架式的幫助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自主學習,而這就需要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尊重孩子。

3.學會引導。父母教會孩子某個東西是為了讓他更好地適應社會,然而在教導過程中,由於沒有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願,只是一味教導,這會讓孩子失去興趣。

就像讓皮亞傑說的,父母對孩子的教導會阻斷孩子對世界的摸索。所以我們要像蘿拉馬卡姆說的那樣,為孩子提供客觀引導,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而不是非要和同齡人相比。

4.提供信息。父母要給孩子提供一些信息,幫助孩子進行更好的技能學習。而這些信息要能夠讓孩子聽得懂,並且要以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講給他聽。

有的人認為教育一個孩子很難,也有的人認為教育一個孩子很簡單,其實這主要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果方式選擇對了,那麼在教育孩子時就會母慈子孝,但如果沒有選對那就是雞飛狗跳了。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寶6個月了,還不會做這4個動作,家長一定不要大意!
    據了解到,在孩子滿6個月前,如果不會這4個「動作」,便暗示孩子身體發育遲緩了,家長可別忽視了。3個月左右的寶寶不會抓握抓握這個動作,很多寶寶出生就會了,因為這是原始性的反射能力。但有些寶寶出生後才會抓握。
  • 翻身是大動作發育的「裡程碑」,寶寶到了這個時候還不會,要重視
    芽芽媽的鄰居小溪的寶寶馬上就要5個月了。前幾天小溪見到親戚家4個多月的寶寶已經會翻身了,而自己的寶寶還是只會趴著,這讓她有些擔心。 寶寶現在還不會翻身沒關係吧? 大概要幾個月才會翻身呢? 我們需不需要幫寶寶做做訓練,讓他早點學會翻身?
  • 九個月還不會爬?這些小遊戲來幫寶寶大動作發展
    常聽說「三翻四坐七滾八爬」,說的就是寶寶大動作發育的大致規律,你家寶貝的這些大動作發展的如何了呢?早到六七個月,爸爸媽媽就可以開始給寶寶做爬行的鍛鍊了,如果到九個月,寶寶還是不會爬,爸爸媽媽一定要趕快開始鍛鍊哦!
  • 6個月大小的寶寶,為什麼需要訓練精細動作?很多人都不知道
    讓寶寶在適合的年齡訓練這些動作,能夠幫助孩子四肢的發展,也能促進發展孩子以後的動手能力,更何況在這個年齡段訓練精細動作,也能影響孩子以後大腦發育。所以說,家長們一定要仔細了解該怎樣訓練孩子掌握這些精細動作。
  • 2歲半寶寶還不會雙腳跳,怎樣鍛鍊孩子的大動作?
    閨蜜小雲家的寶寶丞丞2歲半了,但是令小雲煩惱的是,丞丞到現在都還不會雙腳離地跳,每次拉著教他跳他都不跳。去淘氣堡玩蹦蹦床他也不跳。寶寶掌握了一項新的技能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是欣喜若狂,比自己發了工資還要開心。隨著寶寶的不斷進步,他也會持續給你帶來很多樂趣。但是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在某項技能上會的晚時,家長們又會非常擔心。
  • 寶寶如果摔下床,這個動作家長一定不要做,很危險
    雖然說我們日防夜防,已經做到很小心了,可是我們的寶寶總是特別神奇的能從床上摔下。每次聽到孩子從床上摔下後撕心裂肺的哭聲,當媽的心都被揪到了一起,特別的心疼還特別的自責。雖然檢查後孩子沒什麼大事,但是當媽的一定會覺得特別後怕,畢竟孩子年齡小,萬一摔到腦子可怎麼辦。
  • 「拿起西瓜」「撿起芝麻」,寶寶精細動作發展父母千萬不能忽視
    但涵涵還不能很好地用手撿起紐扣之類的東西。有一次涵涵不小心把旺仔小饅頭撒到了桌上,她想撿起來吃,試了好幾次都沒成功,不是剛拿起來就掉了,就是用力過大把小饅頭捏碎了。和大動作的發展一樣,寶寶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同樣需要經歷一定的過程:剛出生後:表現出抓握反射,會無意識地緊緊抓住放在手心的物體,也會不自主地用手夠取前方物體,但是協調性較差,只是胡亂揮動手臂,不能準確地夠到物體。
  • 你家寶寶會做這4個動作嗎?6個月寶寶如果不會做,可能與發育有關
    剛出生的寶寶,身體的肌肉以及神經組織還沒有發育完善,面對高難度的動作也是有心無力。在成長時,家長們會慢慢教會孩子做一些動作,同時寶寶自己也會自我開發。你家寶寶會做這4個動作嗎,6個月不會做,可能與發育有關判斷寶寶肌肉和腦部發育是否正常,可以看寶寶會不會這幾個動作,時間不能晚於文章中提到的時間,否則家長就需要留心了。
  • 翻身是大動作發育的「裡程碑」?寶寶不會翻身的原因,家長要明白
    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有一般的規律性,大部分的孩子在三個多月的時候就已經會翻身了,但是有的孩子卻翻身很慢,直到4個月的時候他們還不會。 這個時候家長們就會焦慮很多,一方面就害怕孩子身體是不是有什麼疾病,導致他們翻身翻的慢,另一方面就擔心自己的教育引導方式錯誤,可能耽誤了孩子。
  • 6個月以下的寶寶,若還不會做這四個動作,家長就要注意了
    小冬也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大後一定是機靈可愛的,於是只在孩子的飲食上表現出了更多的關心。在孩子8個月大的時候,小冬的表姐拿著零食餵孩子,發現寶寶可以把餅乾拿進嘴裡,但是讓他自己拿奶豆時,發現孩子不會用大拇指配合其它手指捏住。
  • 寶寶一歲半還不會走路怎麼辦?這10款超簡單遊戲拯救寶寶大動作
    寶寶什麼時候才會爬啊?寶寶一歲半了怎麼還不敢自己走路?育兒路上,寶寶的爬、站、走、踢、跳、跑這一系列的大動作發育都牽繫著媽媽的心。雖然說,不同的寶寶在大動作發育時間也是不一樣的,今天的文章將要說到寶寶的站立、走路、跑、單腿跳、上下樓梯這5個大動作發育的最遲界限,以及可以幫助寶寶訓練大動作的12個簡單小遊戲。
  • 0-6個月寶寶的動作發展訓練
    幼兒的動作發展,是隨著中樞神經系統的發展循序進行的,例如寶寶一定從頭至腳依序發展,先學會抬頭,然後將身體的上半部抬起,乃至雙腳直立學會走路。零歲早期動作發展:肢體動作的訓練所謂的「嬰兒運動」,對嬰兒而言,實際上就是肢動作的練習,也就是如何運用他們的身體與肌肉,來發展他們的動作。
  • 為何6個月大小的寶寶需進行精細動作訓練?提前了解發育快人一步
    6個月大小的寶寶,這個時候還處於懵懂的狀態,雖然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還沒有學習什麼系統的知識或者技能,但是卻是他們成長階段中,學習對自己身體部位掌控,與使用方式的重要時期。所以,新手媽媽們一定要注意,這個時期幫助孩子訓練常用技能。
  • 適合寶寶進行爬、坐、站、走動作的最佳月齡,家長要知道
    導讀:適合寶寶進行爬、坐、站、走動作的最佳月齡,家長要知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適合寶寶進行爬、坐、站、走動作的最佳月齡,家長要知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數數總錯,不是腦子笨,是家長忽視了精細動作發展
    有一個寶媽困惑地說:「我兒子能從1數到20,可是要問他這裡有多少個玻璃球,他總是數錯,不是手指指得太快,就是數得太快,總是對不上號。」這個寶媽的話立馬得到其他家長的共鳴,還有一個孩子的奶奶說她感覺孫女很笨,每次數數都要掰手指頭,數很小的數也是如此。相信很多家長都遭遇過以上兩位家長說的情況吧?那麼,如何解釋孩子的行為呢?
  • 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對以後有哪些影響
    另外也有些媽媽,給寶寶的小手上套上手套,一方面可以限制寶寶吃手,另一方面還防止他的指甲抓傷小臉蛋。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部分家長或老人家對孩子吃手情況,認為是不好的事情。所以今天我們來聊聊0~3個月的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以及手部的精細動作的發展對以後的影響?
  • 把握寶寶大動作的發育規律,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引導!
    一般來說,寶寶滿月時在俯臥的情況下可以有抬頭的動作;滿2個月時,抬頭時胸部可以離開床面。但如果寶寶在2-3個月左右時還不會抬頭,家長就應該重視了。首先考慮下孩子平時趴的時間是不是不夠。家長可以這樣引導:讓寶寶趴在床上,用他感興趣的東西吸引他抬頭。趴著可以訓練抬頭?趴著不僅可促進頸背部肌肉的發育,而且通過刺激全身肌肉協調,促進大腦對運動功能的控制。
  • 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對寶寶專注力有哪些影響?
    等到孩子大一點,我們還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如:「這個時候你覺得可以怎麼辦?我們要不要讓這個積木換個位置試一下呢?」讓寶寶自己想想辦法,當他克服困難完成任務,並且期待的看著你的時候,一定要真誠的回應她,「我很喜歡這幅畫,特別是這棵樹的顏色特別豐富。」像這樣用心的肯定她,而不是只是誇「哇!你好棒」,寶寶就會更加的有動力,自然也就更加專注了。
  • 0~3歲寶寶大動作的發展規律,你知道嗎?
    0-3歲寶寶大動作的發展經歷了從簡單到複雜,從分化到逐漸協調的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0-6個月這一階段寶寶大動作的發展主要是抬頭、翻身和坐立。寶寶大動作訓練的重點是鍛鍊寶寶頸部和腰背部肌肉和骨骼的力量。抬頭訓練:將寶寶豎著抱起,用手扶住寶寶的頭部,使他抬頭環視四周,時間不宜過長。
  • 寶寶翻身是大動作發育的「奠基石」?這4個發育信息,家長要清楚
    前幾天和朋友在微信上聊天,她說她家寶寶現在快6個月了還沒有要翻身的跡象,心裡好著急,但是又找不到什麼好辦法,諮詢過一些醫生,他們都說不要緊,時間到了自然就會翻了。但是朋友等不住啊,如今是特殊時期又不能帶寶寶出門,每天就是窩在家裡逗寶寶玩,但是看到別人這麼大的寶寶都會翻身了,只有自家的孩子還不會,每天愁得白頭髮都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