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暮楚

2021-03-05 新學風教育網


【成語】  

       朝秦暮楚

【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釋義】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覆無常。

【出處】

       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託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解釋:為了在四面危機的環境中求得生存,(一些小的國家)只能時而傾向秦國,時而傾向楚國!

【近義詞】

       朝三暮四  離心離德  反覆無常  前後矛盾  見異思遷  喜新厭舊  反覆無常 三心兩意  夜長夢多  晨秦暮楚  暮楚朝秦  朝梁暮陳

【反義詞】

       一心一德  始終不渝  忠貞不渝  一往情深  忠貞不二  誓死不渝

【造句舉例】

       你既然答應了這家公司崗位邀請,就不能再朝秦暮楚,想著別的公司。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中原大地大大小小諸侯國之間互相徵伐,大大小小的戰爭不斷。大國攻打吞併小國,小國有時常聯合大國,大國之間又相互爭霸。秦國和楚國是當時實力最為強盛的諸侯國,兩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互相掠奪土地。

       在現在的河南和陝西交界地方,有一個叫荊紫關的地方,這個地方也是戰國時期秦國和楚國的交界處。荊紫關一部分為秦國所有,一部分歸楚國管轄。荊紫關旁邊有一個叫丹江的河流,沿丹江上行大約5公裡,在一個名叫月亮灣的地方,有一道兩山對峙的關口,關口之外是八百裡秦川,而關口之內就是遼闊的中原地區。在這裡,咆哮的丹江與狹窄的古道在這裡共同構築起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隘口,這個隘口就是著名的荊紫關。

        據史書記載,荊紫關作為歷代的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戰爭,而秦楚之間著名的「丹陽之戰」就發生在這裡。

   公元前312年,秦國和楚國之間爆發了著名的「丹陽之戰」,此戰秦國軍隊憑藉佔據荊紫關險要地勢的優勢,一舉擊敗了楚國強大的軍隊,秦國獲勝之後,將荊紫關地區全部歸入了秦國的版圖。然而在不久之後,秦楚兩國重新修好,所以秦國又把荊紫關地區劃給了楚國。剛剛還是秦國的紫荊關,轉眼又歸為了楚國,於是就出現了「朝秦暮楚」這個成語。

         另外朝秦暮楚也有另外一個典故: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國在當時是最大的兩個國家,國力十分強盛。而其他的幾個小諸侯國,經常被秦楚兩個爭霸殃及,苦不堪言。

         有的諸侯小國為了保證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哪邊強就往哪邊靠,在秦楚的夾縫中生存。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後來用來比喻人反覆無常,言而無信。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朝秦暮楚
    剛剛還是秦國的紫荊關,轉眼又歸為了楚國,於是就出現了「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國在當時是最大的兩個國家,國力十分強盛。而其他的幾個小諸侯國,經常被秦楚兩個爭霸殃及,苦不堪言。有的諸侯小國為了保證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哪邊強就往哪邊靠,在秦楚的夾縫中生存。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我們辦事要講原則,不能朝秦暮楚。
  • "朝秦暮楚"用英語怎麼說?
    「朝秦暮楚」,漢語成語,字面意思是「serve(the State of)Qin in the morning and(the State of)Chu in the evening」。   例句:   他豈是朝秦暮楚之輩!   He is certainly not the type who frequently switches sides.
  • 一課譯詞:朝秦暮楚
    [Photo/Pexels]「朝秦暮楚」,漢語成語,字面意思是「serve(the State of)Qin in the morning and(the State of)Chu in the evening」。
  • 十堰關埡流傳著朝秦暮楚的故事 你知道這背後的由來嗎?
    當地人認為朝秦暮楚的成語故事出自這裡。朝秦暮楚最早出自北宋《雞肋集》朝秦暮楚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在四面危機的環境中求生存,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
  • 古鎮「一腳踏三省」,成語「朝秦暮楚」故事發生地
    為了生存,他們時而倒向秦國,時而又投靠楚國,「朝秦暮楚」這句成語由此而來。「朝秦暮楚」最早出自於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託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那麼「朝秦暮楚」究竟指的是哪裡?這就是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的荊紫關。
  • 「原創」鄧梅:用南腔北調,講朝秦暮楚的事兒
    原創作者:鄧 梅圖文編輯:阿拉善文化藝術傳媒用南腔北調,講朝秦暮楚的事兒外出旅遊,每到一個景點,總想知道此景點的前世今生,而聽導遊的講解,無疑是最便捷的途徑。在這裡,我第一次知道成語「朝秦暮楚、南腔北調」就源於此。平時,我們用「朝秦暮楚」這個詞語形容那些感情不專一,朝三暮四的人,而在這裡,它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意思。乘導遊歇息的時間,我趕緊向她請教,惡補了一下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原來,「朝秦暮楚」是有含義的。
  • 河南一古鎮,素有「一腳踏三省」稱號,是成語「朝秦暮楚」的由來
    我國最為出名的古鎮像周莊、烏鎮、西塘等等,我國還有一處古鎮,一腳踏三省,「朝秦暮楚」一詞的由來地,你知道在哪兒嗎?這處古鎮就是荊紫關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位於淅川縣西北部,地處豫、鄂、陝三省結合部,素有「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荊紫關」之稱。荊紫關古鎮歷史悠久,有著豐厚的商業文化和絢麗的古建文化遺存。
  • 「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的意思竟然不一樣?!一張圖說清楚區別!炫耀有文化的時候來了……
    有文化的人這時候默默地笑了。因而,「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原本就是指沒有立場,反覆無常。更形象的說,很類似俗語裡「牆頭草,兩邊倒」所表達的內涵。不過,除了其本意依然沿用,這個成語在不斷的發展運用中還產生了延伸意,可以比喻行蹤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 朝秦暮楚的鄀國如何成為商於600裡地?秦楚爭奪為何在武關?
    由此秦楚鄀之戰也就爆發了,鄀人為了兩頭討好就誕生了一個成語:「朝秦暮楚」。  最後還是秦國靠謀略生出,秦人在鄀人面前偽裝與楚將鬥克、屈禦寇會盟,讓鄀人以為楚國已經將他們出賣給秦國了,被迫向秦人投降。等到鬥克和屈禦寇趕到的時候便糊裡糊塗成了秦人的俘虜。  再待令尹子玉親自率軍追趕秦人時,秦人已經走遠,秦、楚間的第一次交鋒以楚國的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