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7日,蘇寧易購收購家樂福中國第365天,這個「國產新零售」變革「國際老賣場」的典型案例,也到了提交年度答卷的時刻。
門店改造升級:從貨架迷宮,到聚合場景
今年初,家住重慶臨江門附近的譚女士去家樂福棉花街店購物,發現多年不變的傳統賣場陳列方式,開始有些不一樣。
重慶棉花街店,位於解放碑核心區域,與後來的網紅景點洪崖洞相聚百米,曾是家樂福在中國西部地區開的第一家店,在很長時間內,重慶人口中「家樂福」特指此處。
用現在的話來說,家樂福棉花街店是妥妥的「網紅店」。正是這家店,把法棍(法式麵包)首次帶到重慶,成為當年老饕圈的網紅;也是這家店,創新各種商品的跨品類組合營銷方式,啟發了本土商場運營模式的進化,成為當年營銷圈的網紅。
而在譚女士的印象中,家樂福這家老網紅,慢慢「老年化」,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大的變化。
而這一次,譚女士發現了不一樣的變化。家樂福棉花街店,將原本按品類分區、貨架陳列的賣場空間,進行了更具設計感的場景化改造,實現了圍繞不同消費群,組合不同品牌與品類的,而其中的很多品類,更是集中改造成了場景感更強的店中店。
原來「購物需要找貨架」的體驗變了,變成了以不同消費場景搭建的體驗專區。家電品類改造成了「蘇寧易購」店中店,既有以小家電為主打品類的堆頭區,也有以家電品牌為導向的小體驗館;母嬰品類改造成了「紅孩子」店中店,玩具、奶粉、童裝、嬰幼百貨等寶媽們必逛的品類,集中起來更方便;類似的獨特場景,還以品質服裝、品牌快消、網紅零食等領域進行聚合。
改姓「蘇」的家樂福,又重新恢復了作為商超賣場的新網紅氣質。
到家業務爆發:從逛空間,到卡時間
從8月中旬開始,家住南京鹽倉橋附近的銀行職員小李,再也沒有「逛」過家樂福。
作為一個都市白領,小李每周去兩三次附近的家樂福大橋南路店,主要是購買食品、飲料、生鮮、蔬菜等。
通過蘇寧818大促的宣傳,他發現可以通過蘇寧易購選擇家樂福的到家服務,幾乎所有超市在售商品,都能在線買到,而且基本都在半個多小時送貨上門。對於經常加班、沒時間逛超市的小李而言,到家服務顯然更方便。
這種現象,在家樂福到家服務覆蓋全國200多家門店之後,慢慢成為趨勢。以小李經常 「網購」的家樂福南京大橋南路店為例,今年蘇寧易購818期間,日履約訂單最高達到2000多單,倉內20分鐘履約率高達到97%,到家的一小時履約率高達94%,成為全國家樂福到家服務的標杆。
小李「網逛」家樂福的方式,成了絕大多數年輕人的新選擇,到家服務與電商購物的消費體驗一脈相承,手機下單,在家等貨,與電商購物不同的是,到家服務一兩個小時的送貨時間,甚至有時候20分鐘就能送到,立等可取,想要馬上得到,速度更快,更能滿足瞬時、極致的購物需求。
不僅是配送環節,這一年間,在蘇寧物流的系統支撐下,家樂福還在全國200家門店中建立了「快揀倉」,將平均揀貨時間從13-14分鐘,縮減為7分鐘,大大提升了履約效率;蘇寧小店全國800多家門店已經與附近家樂福實現了供應鏈打通,從訂單處理、倉庫快揀、配送履約等全鏈路為到家服務加速。目前,眾多的電商平臺、外賣平臺,都在提供基於傳統賣場的到家服務,平臺不只是蘇寧易購,賣場也不僅只有家樂福,但是蘇寧易購+家樂福的組合,卻交出了更好的答卷。不僅僅是線下門店的場景化體驗優化,在到家服務的速度優化上,家樂福的到家服務更具有行業優勢。
而對於消費者而言,從法國家樂福到蘇寧家樂福的「畫風」突變,重新帶給消費者一種生機勃勃的網紅打卡地的新體驗。誰也沒想到,老賣場變成新網紅,逛個家樂福竟然也會這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