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的告別式

2020-12-19 品玩

是什麼讓各大零售集團在中國市場進退兩難,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

作為1995年最早進入中國的國際零售巨頭家樂福,終於在24年後的今天以「家樂福」的身份最後一次登上中國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

6月23日,蘇寧易購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蘇寧國際擬出資48億元人民幣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蘇寧易購也順理成章的成為家樂福中國的絕對控股方。

隨後,家樂福中國區總裁唐嘉年宣布離職,同期,另一家零售商kingfisher(英國翠豐集團)發布公告顯示,唐嘉年將接替Veronique Laury出任行政總裁一職,並將獲董事會任命為執行董事。

唐嘉年已在家樂福工作20年,其中有7年在家樂福中國任職。唐嘉年在內部信中提到,離開家樂福是非常困難的決定,預計到任時間將會在今年秋季,在此期間將會繼續在當前崗位上組織與蘇寧集團的過渡交接。

而早在2018年初就計劃與騰訊共同對家樂福進行股權投資的永輝超市,也在6月25日一則「關於終止擬對外投資的公告」中宣布停止對家樂福的投資計劃。

永輝和騰訊曾積極與家樂福進行談判,一度進入「曖昧」期,最終卻以維護上市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為由決定終止談判,公告稱,永輝將把原計劃的投資資金用於加快全國門店的戰略布局。

至此,接踵而至的公告也預示家樂福在中國的故事落下帷幕,雖然離場方式曲折且悲涼,但在2018年家樂福中國仍有近300億元營收入帳,這也表明任何一家企業拿到家樂福多年積累的國內資源都能迅速擴充其大快消領域的到店場景版圖。

家樂福怎麼不玩兒了?

近年來,家樂福在中國已經進行過許多嘗試,例如在福州開設數十家易家福便利店;搭建家樂福網上商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試水O2O送貨上門;在武漢開設新型門店「極鮮工坊」;改造門店以購物中心模式運作,計劃3年內讓65%租賃面積為餐飲、娛樂等體驗式行業。但換來的,似乎更多是頻頻關店,僅2018年家樂福中國就關店19家。

有趣的是,今年4月,國美與家樂福中國達成合作,國美將在今年7月底前以「店中店」形式入駐家樂福門店。當時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表示,國美和家樂福在新的消費形勢下,都面臨著巨大調整空間,希望藉此在下一輪競爭中,回歸零售本質。

但短短兩個月後,國美的合作方可能已從家樂福中國變成了老冤家蘇寧易購,不知這個合作還能否作數。

從家樂福中國的業務探索路徑來看,家樂福始終在被生鮮電商和新零售牽著鼻子走,近幾年的所作所為無疑展現出頑強的求生欲,但更多像是在「畫餅充飢」,等待一個合適的買家,數據顯示,2017年,家樂福中國虧損10.99億元,2018年虧損5.78億元。

實際上,家樂福的困境還遠遠不止中國。

2018年,家樂福以913億美元營業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67位,在前100企業中,僅有通用、戴爾、花旗、Uniper、巴西國家石油以及家樂福6家企業的盈利額為負。

在家樂福2018年初公布的「家樂福2022」計劃當中可以看出整個計劃都圍繞著節約開銷展開,這家零售巨頭已經需要通過「緊衣縮食」來實現全球業務轉型。

家樂福在該計劃中提到,法國總部預計裁員2400人,重整產品結構大幅減少貨物量,同時撤銷前迪亞天天超市旗下273家門店計劃,在2020年之前要實現每年節省20億歐元成本的目標,並用於數位化改造以及小型便利店上。

一場「到家革命」席捲零售業

據管理諮詢公司貝恩統計,電商渠道的滲透率以從2014年的41%增長至80%,而6000平米以上的大賣場市場份額連年下滑,從2014年的23.6%下降到2018年的20.2%。此消彼長之下,家樂福們的份額明顯正在被電商蠶食,而這幾個點的份額就已經足以讓部分大賣場陷入虧損。

而對於大賣場更嚴峻的挑戰是,以每日優鮮為代表的前置倉模式被新零售業態普遍應用。

阿里、騰訊等巨頭企業布局新零售,實際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將線上與線下的隔閡歸零,門店即電商,倉庫即門店,無論是「到店」還是「到家」,用戶的體驗趨於一致。

這些新的商業邏輯正在對零售行業進行了一次徹底的重構,其中到家業務幾乎成為了新零售的業務核心,盒馬、永輝主打的到家業務通常在30分鐘-1小時之間即可送達,僅需很少的客單價即可減免運費。一位資深零售業人士告訴PingWest品玩,「一旦用戶適應這種便利,就再也回不去了。」

可惜家樂福們的送貨速度還是太慢了,提供的送貨服務多為次日達,且用戶仍需購買上百元才能包郵,這仍然違背了新零售背景下的用戶使用習慣,主要源於大賣場網點有限,遠距離物流成本需要用戶來買單,以往更大的地利優勢反而成了劣勢。

當電商造成的衝擊還在隱隱作痛,前置倉模式的普及則成為了壓死大賣場的最後一根稻草。而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為家樂福搭建配送網點。

對此,蘇寧早有準備,據財報顯示,蘇寧2018年上半年有732家蘇寧小店,而截至目前,短短一年中這一數字已擴張至6000家,覆蓋全國超過25000個社區,而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年初表示,蘇寧小店年內目標是15000家。

6月29日,蘇寧易購發布公告顯示,公司參股公司「Suning Smart Life」已在境內設立WFOE蘇寧智能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並通過協議控制方式控制南京雲致享,而南京雲致享已完成對蘇寧便利超市(南京)有限公司(即蘇寧小店)的 100%股權的受讓,相關工商變更手續已完成,該公司法人正是張近東之子張康陽。

而這也意味著蘇寧小店的獨立,蘇寧方面對PingWest品玩表示,家樂福中國的210家門店有望與蘇寧小店聯合,完善最後一公裡配送網絡,提高到家模式的效率並節約物流成本。

群雄割據,家樂福不孤單

無獨有偶,據多家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稱,德國零售集團麥德龍開始通過招標出售其中國業務,預計這筆交易估值20億-25億美金之間,據報導稱,至少(包括騰訊、阿里、永輝、蘇寧、萬科在內的)多家競購者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進行競購。

1996年進入中國的麥德龍至今在中國59個城市開設了96家門店,其中主要以買地為主,而非租賃,因此在一線城市擁有大量資產,2018財年營收也能達到26.5億歐元。不禁讓人猜測麥德龍會成為下一個家樂福。

實際上,其他來自海外的商超巨頭過的也並不好。

2017年,沃爾瑪在中國關閉了24家。2018年上半年,沃爾瑪關閉了16家門店,拒不完全統計,沃爾瑪4年內關了70多家門店。而韓國樂天集團在中國的業務連年巨額虧損,直至2017年11月,宣布出售在華所有超市,並退出中國市場。

可以預見,未來關於優質的線下資產交易,始終不會缺少阿里、騰訊的身影,不同於永輝、蘇寧等零售起家企業,頭部網際網路公司入局新零售則還需要對線下進行大量布局。

從策略來看,阿里親自下場主導,已經先後對三江購物、居然之家、聯華超市、新華都進行投資併購,並斥資224億港幣收購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直接將歐尚與大潤發兩大商超品牌收入囊中,在與蘇寧、騰訊的競購過程中勝出。

騰訊則以To B的服務型角色為主,更大可能性是與伴隨騰訊零售共同成長起來的永輝合力行動,家樂福就是一個例子。同期還與沃爾瑪中國達成深度合作夥伴關係。

反觀蘇寧,自2017年11月以來,累計投資總規模接近700億元。其中不乏萬達商業、迪亞中國、萬達百貨和家樂福中國等大手筆案例,而在此之前,蘇寧已經先後對阿里巴巴、易果生鮮、辣媽幫等線上平臺進行投資,自下而上的邏輯與阿里正好相反。

家樂福牽手蘇寧,讓蘇寧補齊了唯一缺失的,也是最能貼近用戶的大快消場景,直接讓其具備與阿里、騰訊展開長期角逐的條件。

6月27日,在蘇寧控股家樂福中國之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就此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中國的商業零售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戰略合作、兼併重組是正常的市場行為,融合發展是商業零售業的新趨勢,能實現不同業態的優勢互補,擴展供應鏈的綜合服務空間,商務部將採取積極措施,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消費轉型升級。

如今,產業融合已是大勢所趨,而這一次,海外零售巨頭成為了被挑戰的對象,並陷入產業升級的漩渦進退兩難,數位化武裝到牙齒的輕資產小店已不再畏懼大型商超帶來的壓力,用戶的購買習慣也將從「有什麼買什麼」朝著「要什麼有什麼」轉變,也許家樂福中國的潰敗只是一個開始。

相關焦點

  • 家樂福式派遣用工遭疑:穿制服未必是員工
    家樂福式派遣用工遭疑:穿制服未必是員工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超 豐家衛 日期:2012-09-03  在家樂福工作的不一定是家樂福員工   2012年7月,成都女工唐金鳳向成都市勞動局仲裁委員會提出了仲裁申請,要求成都家樂福公司支付其加班報酬。對於家樂福公司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一年前,成都家樂福「員工」李美蓉就曾向成都市勞動局提出仲裁,要求家樂福公司支付她應得的勞動報酬。
  • 強大的中國,正在告別外資的家樂福
    據統計,家樂福佔據中國市場的速度也令人驚嘆,曾有平均一年開設16家門店的高峰。到了2006年,家樂福在中國已經突破100家門店,迅速佔據了大量國內零售市場份額。截至目前,國內設有210家家樂福大型綜合超市及24家家樂福便利店,覆蓋了22個省、51個大、中型城市,門店會員約達3000萬。據2018年財報顯示,家樂福中國營業收入接近300億元。
  • 到家業務爆發,蘇寧家樂福告別大賣場時代
    門店改造升級:從貨架迷宮,到聚合場景  今年初,家住重慶臨江門附近的譚女士去家樂福棉花街店購物,發現多年不變的傳統賣場陳列方式,開始有些不一樣。  重慶棉花街店,位於解放碑核心區域,與後來的網紅景點洪崖洞相聚百米,曾是家樂福在中國西部地區開的第一家店,在很長時間內,重慶人口中「家樂福」特指此處。
  • 五店同開並首創全新業態 家樂福重塑一站式購物新體驗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桂小筍9月27日,家樂福加入蘇寧整整一周年,其商業定位從「一站式購齊」向「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的一站式購齊」轉變,圍繞商品、店面、供應鏈和到家業務展開了「四大升級」。9月30日,家樂福五家店同一時間開門納客:成都新都店、淮安金湖店、瀋陽蘇寧屯店;北京八裡莊店重裝開業;而位於上海的社區生鮮店則是家樂福首創業態。家樂福中國CEO田睿表示,「未來家樂福的門店業態規劃是1+2+1。1是社區生活中心,即大賣場的迭代版,2是指標超和精選店,最後一個1代表社區生鮮店」。
  • 家樂福
    2012年,家樂福在《財富》雜誌編排的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第39位。法國家樂福集團成立於1959年,是大型超級市場(hypermarket)概念的創始者,於1963年在法國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家大型超市。1999年8月30日家樂福兼併普羅莫代斯組成世界第二大零售集團。如今家樂福已發展成為歐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零售商。
  • 家樂福簡介
    家樂福(和訊財經原創)  成立於1959年的家樂福集團是大賣場業態的首創者,是歐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國際化零售連鎖集團。此外,家樂福還在一些國家發展了便利店和會員制量販店。2004年集團稅後銷售額增至726.68億歐元,員工總數超過43萬人。(和訊財經原創)  2005年,家樂福在《財富》雜誌編排的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第22位。
  • 家樂福為啥要賣?會賣給誰?
    文 | 萬德乾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20年前,黃明端做大潤發時,公開說,他學的是家樂福。現在大潤發已歸阿里巴巴,大潤發的前輩家樂福,今天《財聯社》爆出消息,也有意將中國資產出售給阿里。 老師和學生,都要被阿里以新零售拓展廣泛傳統實體資產的名義,一一予以收購,這或許,是一種中國式緣分。
  • 擁有「海底撈式」服務的超市,會有啥發展?家樂福沃爾瑪默默離開
    擁有「海底撈式」服務的超市,會有啥發展?家樂福沃爾瑪默默離開雖然說現在網購非常發達,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去實體店購物,因為在實體店能夠享受到網購所受不到的服務。那麼一家擁有「海底撈式」服務的超市,它會有怎樣的發展呢?家樂福沃爾瑪默默離開。這家超市叫做胖東來,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個超市吧,但是在河南,這個名字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了。它的創始人叫做於東來,他並沒有很高的文憑,在還沒有成年的時候就出來闖蕩社會了,他的第一桶金是借錢盤下的一家小店所賺得的。
  • 麥德龍等於兩個家樂福?永輝物美看上它什麼
    2019年註定是實體零售業的整合大年,同時也是外資零售業的「告別」之年。與之對比下,剛剛被賣掉的家樂福中國坐擁210家大賣場,尚有一年接近300億元的營業收入,家樂福中國2018年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人民幣5.16億元(數據來源於雙方公告)。從一般的公眾認知中,家樂福的名氣也比只做會員制銷售的麥德龍大得多。為何麥德龍在中國買家這裡還是香饃饃?截止發稿時,虎嗅未能聯絡到麥德龍方面回複本文觀點。
  • 家樂福中國進入蘇寧時代!北京蘇寧易購家樂福23店開業
    蘇寧易購宣布正式完成對家樂福中國股權收購的第二天,北京蘇寧易購家樂福電器店9月28日正式開門營業。  隨著家樂福中國正式進入蘇寧時代,蘇寧智慧零售將持續與家樂福進行有機融合,不斷優化調整場景和布局,打造蘇寧易購家樂福電器店的全新核心競爭力。
  • 是非成敗家樂福(上)
    全新的購物體驗剛進入中國的家樂福超市給還留存著物質匱乏記憶的中國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一站式折扣購物體驗。如今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一家大型超市開業已經很難再成為當地的重大新聞。時光倒回到20世紀90年代,情況則完全不同。
  • 內憂外患下家樂福中國隕落 蘇寧收購會否有好回報
    伴隨著起伏的歷程,屬於家樂福中國的一切往事都在2019年6月月末塵埃落定。在6月23日,確認家樂福中國48億元賣掉80%股權給蘇寧易購後,6月27日,翠豐集團發布公告稱,家樂福中國區主席兼CEO唐嘉年將於今年秋天從家樂福中國離職,出任該集團執行長一職。近兩年來,家樂福中國幾度傳出將被收購,儘管家樂福中國每次都否認澄清,但最終還是沒有逃脫「出售」的命運。
  • 麥德龍等於兩個家樂福?永輝、物美究竟看中它什麼
    2019年註定是實體零售業的整合大年,同時也是外資零售業的「告別」之年。繼家樂福中國以作價6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蘇寧易購後,早在去年就傳出出售消息的另一外資零售企業麥德龍(需求面積:8000-9000平方米)最近被外媒曝出消息,稱關於麥德龍的競購目前已進入最後一輪,潛在買家的範圍逐漸縮小,目前只剩下兩家本土零售企業物美和永輝在角逐。
  • 家樂福資深員工滴血之作:家樂福是如何從鼎盛走向沒落的?
    以前的店長責任制和扁平化的管理慢慢的向區長責任制和矩陣式管理過度,家樂福的管理中心逐漸上移,以區長為利潤核心的機制和以多向溝通和監控的矩陣式管理架構使包括店長在內的管理層失去了大部分的自由,公司要求區長承擔很多以前需要店長做管理決定的責任,於是區長們也開始極大的關注很多商品及管理的細節,這種管理重心的上移導致區長開始做店長的工作,店長,處長做處長和課長的活,課長是基本無事可做,因為喪失權利和利益的心裡失衡
  • 為什麼說蘇寧48億接盤家樂福是賺大了?
    2018年初,騰訊和永輝又對家樂福中國業務進行了投資,此後,國美、京東等企業也與家樂福達成戰略合作。前有騰訊,後有京東,最後卻是蘇寧摘了桃子,本次交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成為家樂福中國控股股東,家樂福集團持股比例降至20%。為什麼會是蘇寧?電科技認為,蘇寧接盤家樂福中國一是因為「淘寶」果斷。
  • 豬哥亮今舉辦告別式
    豬哥亮今舉辦告別式
  • 跑遍全城家樂福為女孩找家
    」,韋紅軍打車跑遍了合肥的3家家樂福。  韋紅軍想起此時已經大半夜了,小女孩肯定餓了,在旁邊小店買了牛奶和麵包,吃了東西的小女孩,終於不再哭了,情緒也穩定不少,總算是說了一句「到家樂福就能認識家了」。  韋紅軍決定:送小女孩回家。「家樂福我知道的就三家,試著找一下,找不到就再送到派出所」,怕民警不放心,他拿出身份證、工作證、駕照登記。
  • 蘇寧家樂福五店同開
    9月30日,家樂福5家店同日開門迎客:成都新都店、淮安金湖店、瀋陽蘇寧屯店;北京八裡莊店重裝開業;位於上海的社區生鮮店則是家樂福首創業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企業放慢了拓展步伐,家樂福開店速度卻並未放緩。9月30日,距離家樂福加入蘇寧生態剛一年多。
  • 變中求存:家樂福巴西改革的「三板斧」
    業績增長的「三駕馬車」:與拉美跑腿獨角獸 Rappi 合作,試點「網上訂購,送貨到家」 (Click & Retire)服務,打造一站式購物平臺 One Carrefour即便拉丁美洲經濟起伏不定、經商困難重重,總有一些經驗豐富的「老玩家」,能夠及時而正確地解讀時局,通過改變求得生存。
  • 家樂福:營銷模式與能力的考量
    一是2010年11月1日開始,家樂福與核心供應商康師傅商務談判破裂,這是家樂福的供應商第一次敢於在全國範圍內通過斷貨的方式向家樂福施壓,曝露出家樂福對上遊供應商的管理能力出現問題。在零售業態中,連鎖零售超市主要由超市、便利店、大賣場和倉儲式會員式商店四種業態構成,其中外資大賣場主要有大潤發、家樂福、沃爾瑪、好又多、易初蓮花、麥德龍、歐尚、樂購等八家,國內企業主要包括物美、華聯、聯華、華潤等企業。外資企業主要涉及大賣場與倉儲式會員店,輔以超市與便利店等業態;國內企業主要涉及超市與便利店,適當開展大賣場與倉儲式會員店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