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餐飲業華人:疫情爆發後訂單銳減三分之一,中餐廳備受歧視

2020-12-16 騰訊網

法國餐飲業的頹勢早在2月就已起了苗頭,而那時疫情並未席捲法國。劉靜說,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營業額便銳減,原因卻讓人無奈——因為法國人說不能去中國人開的店吃飯。

記者 曹韻儀

當地時間4月13日晚,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禁足令」將延長至5月11日。這已是3月17日開始施行以來的第二次延期。

時間回到法國頒布「禁足令」的前一天。3月16日,法國新冠肺炎疫情的確診人數是6633人。

那時,歐洲疫情迅速蔓延,海外華人蜂擁回國。劉靜的媽媽再三囑咐她不要再去上班了,而並不打算回國的她決定去當時還只有2例確診病例的土耳其避難。

「我是幸運的,因為我前腳走,後腳法國政府就頒布禁足令,差一點點就走不了了。」她說。

但她也沒有那麼幸運,因為土耳其拒絕法國航班入境,她被困在中轉站羅馬尼亞。「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裡,還是打開谷歌地圖才知道自己在布加勒斯特」。

劉靜落地羅馬尼亞時當地確診人數是139例,離開時已擴大了十倍至1452例。

新冠肺炎疫情已席捲歐洲,沒有哪裡是可以避難的「淨土」。在法國戒嚴的12天後,劉靜從羅馬尼亞返回巴黎,「浪漫之都」變得冷冷清清,所有的咖啡館和博物館都緊閉大門。

▲疫情下空曠的法國巴黎街景(劉靜攝)

崇尚自由 VS 禁足在家

一邊是法國新冠肺炎疫情確診數字的飆升;一邊是不顧政府的隔離建議,仍然流連於咖啡店和酒吧的法國人民。

3月17日,法國政府終於頒布了遲來的「禁足令」:禁止民眾進行除食品購買、工作和就醫以外的所有非必要出行,且任何前往公共場所的人必須要攜帶一份說明離家原因的籤名聲明書。

劉靜稱,10萬名法國警察在街上巡邏,隨時準備對不守規矩的法國人進行38歐元至135歐元的罰款。

▲警察對無正當理由出門的居民進行罰款(劉靜攝)

這樣的措施對於法國人而言是「極端」的。法國人民從骨子裡反對任何壓制,他們對自由的熱愛舉世聞名。如今崇尚自由的法國人被要求「禁足」在家,有多難受可想而知。

就在「禁足令」實施後的兩個禮拜,劉靜發現,法國人從精神到行動上都漸漸鬆懈了。「空閒時往窗外看街道時,就能發現法國人都上街了,基本和之前沒禁時差不多,並且半數人並未佩戴口罩」。

有家長帶著小朋友坐在草地上午餐,她們很無辜地解釋:「孩子們三周沒出來曬過太陽了,不能出來透透氣嗎。」

3月27日,法國政府決定將3月31日到期的全國「禁足令」延長至4月15日,並表示將對不遵守者加大處罰力度。最新消息顯示,由於仍未完全控制疫情,「禁足令」再次延長至5月11日。

與禁足時間成對比的是法國新冠肺炎疫情的確診人數,上升的曲線看不到放緩的跡象,確診人數即將突破13萬人。

截至4月13日,法國新冠疫情的確診人數為132591例,死亡14393人,治癒人數為27186人。

「我就是很生氣,為什麼不好好待在家裡,為什麼出門也不戴口罩,你越是急著出來禁足的時間反而會更長。」劉靜說。

當然,也有不少法國人對於群眾不負責任的行為生氣,但更讓他們憤怒的是政府的一些應對措施。不少人認為,法國政府的「禁足令」花了太長時間才出臺,而前期控制疫情的應對上也浪費了不少時間,此外口罩供應不足也是一個大問題。

實際上,法國政府此前一直保持「除非生病了才需要佩戴口罩」的口徑,直到近期才改口「無論是否生病,都建議佩戴口罩」。據法媒報導,這是由於口罩短缺,政府為了優先保護醫護人員而宣傳的「白色謊言」。

「在法國,現在個人去藥店是買不到口罩的,因為全被徵收了。我們公司之前訂了一批消毒水等用品,結果也是沒送到我們手上,被政府徵收了。現在,可以通過微信上的一些華人社區或平臺來買口罩。」除此以外,劉靜國內的家人也特意給她寄了一批口罩,但在目前的情況下,也要經過比之前更嚴格的海關審查,並且交付關稅,這在此前是不需要的。

劉靜稱,「很多中國留學生在朋友圈曬中國大使館發的健康包,裡面東西很多,有兩疊口罩、消毒水等,看得我眼紅死了。」

令人寬慰的是,在較強的防護意識下,在法華人的感染率較低。4月5日,據中國駐法使館方面介紹,法國70萬華僑華人和4萬多名留學生中,目前僅有十幾名華僑華人和一名留學生在本地確診。

政府補貼 VS 倒閉速度

每天起床,劉靜會先打開Youtube和手機刷刷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聞。在家工作的日子她需要處理訂單,但是在餐飲業工作的她,這段時間並不是特別忙。

在「禁足令」頒布的兩天前,劉靜最後一次去辦公室上班。她所在的公司是餐廳的食材供貨商,那天她一筆生意也沒有處理,因為大多數飯店早已歇業,只有少數還在堅持做著外賣,賺取一些微薄的營業額。

「長期積累下的固定客人,基本上每個星期都會來進一批貨。所以當我們沒收到訂單時就第一時間打電話詢問,才發現他們已經不營業了。之後又接到越來越多的客戶電話,說不好意思已經關門了。」疫情在法國暴發後,劉靜所在公司的營業額銳減三分之一,3月初極其嚴重,基本沒生意。

實際上,法國餐飲業的頹勢早在2月就已起了苗頭,而那時疫情並未席捲法國。劉靜說,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營業額便銳減,原因卻讓人無奈——因為法國人說不能去中國人開的店吃飯。

不光是中餐廳,包括日料在內的亞洲餐廳都被偏見裹挾。劉靜所在公司的生意主要面向亞洲餐廳,所以感受非常明顯,訂單規模一下子就下來很多。之後,疫情在法國嚴重蔓延之時,當地所有餐廳、咖啡店都被勒令關閉營業,餐飲業及上下遊的產業鏈無疑都受到波及。

劉靜告訴記者,因為疫情,她所在的公司只能換了業務方向,從批發轉零售,客人從餐廳飯店變成街坊鄰裡。「餐廳關門了,可是庫房裡還有那麼多東西,不處理又該怎麼辦呢?多少也是一筆收入」。

對於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而言,類似咖啡店、麵包店這樣的小企業是當地經濟重要的命脈之一。

3月份,法國宣布了一項450億歐元的一攬子援助計劃,以幫助小企業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領域。此外,還承諾為法國企業從銀行貸款提供3000億歐元的國家擔保。

劉靜說,「法國政府說要給企業補貼,號稱不讓任何企業因此倒閉,我們公司也申請了,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拿到補貼,也不知道能有多少。持續幾個月完全沒有收入,在拿到政府下發的補貼前就可能要面臨倒閉。」

在疫情之下,「停擺」的企業不僅付不出房租,連薪水也擠不出來。「一位在法國開飯店的朋友告訴我,一個月的房租將近3萬歐元,好幾十個工人,現在完全沒有營業額的情況下,怎麼付得起。」劉靜稱。

儘管現在法國上下都在全力以赴地戰「疫」,但可以預見的是疫情結束並不代表危機結束。有分析稱,如果法國經濟在秋天還沒有反彈,那麼企業將不得不回到裁員的老路。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人物為化名)

系列稿

第一篇:3個月不做生意也要幫助同胞,這個國家華人零感染,抗疫底氣從何而來?

第二篇:博士留學生詳述西班牙抗疫:醫療系統瀕臨崩潰,暫不回國不給祖國添麻煩

第三篇:一位英國訪學博士的歸國之旅:3次轉機4次核檢,隔離第8天同機者確診

第四篇: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義大利這樣抗疫:囤菜、上網課,生活在繼續

第五篇:日本佛系封城是怎樣的體驗?留日夫妻:未完全限制出行,全靠民眾自覺

相關焦點

  • 美國中餐廳的危機 不只是疫情
    疫情讓中餐廳們陷入停滯,也因排華情緒受到衝擊。但在此之前,危機已經潛伏多時。 自1999年開始營業的尖峰茶餐廳一直是一部分矽谷居民的深夜食堂。它是這裡為數不多的、會營業到凌晨3點的地方。四處關門的夜晚,它仍然提供熱氣騰騰的幹炒牛河。
  • 有人歧視就有反歧視,擁抱中國人吧!一大批外國友人的做法暖心了
    ▲中國小夥走上街頭反對歧視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部分海外民眾、媒體由於對病毒的不清晰認知與其他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普通民眾對華人的不合理恐慌。
  • 疫情之下備受歧視的美國華人:被咆哮「滾出去」 抱團站出來反抗
    但即使在這樣一個亞裔集中的社區環境裡,也有華人被群起而攻之,並且沒有獲得周圍普通人站出來支持。 而這就是美國華人當下不得不面對的窘境——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和川普在社交媒體上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的不當言論,華人正在成為種族歧視者最新的那一個箭靶子。
  • 疫情夾擊下的外貿業樣本:訂單持續銳減 開源節流謀轉型
    今年第一季度開始,即使國內有新冠肺炎疫情,但最初對張棟的公司來說並未有太大的影響。一方面公司已有一些商品庫存,快遞正常發貨即可,復工以及防疫暫時沒有問題;另一方面,海外客戶如果有需要,業務員通過郵件以及電話可以隨時聯繫。因此公司員工早期進行居家辦公,復工時間較早。形勢急轉直下是發生在2月底到3月中旬這段時間。彼時,歐美疫情持續爆發。
  • 奧媒:譴責因疫情歧視華人行為
    【歐洲時報記者羅德維、李靜編譯報導】據奧地利《信使報》發表的一篇題為《種族主義:維也納父母禁止孩子與中國人接觸》的文章稱,對於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引起的歧視,亞裔紛紛在Twitter 上發出「我不是病毒」的標籤。
  • 紐約中餐廳堅持戶外用餐 店主:全憑老顧客支持
    紐約中餐廳堅持戶外用餐 店主:全憑老顧客支持 2020-10-12 10:33:12 (美國《世界日報》/張晨 攝)   中新網10月1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控制,隨著天氣轉冷,餐飲業今年的寒冬更冷了,許多華埠以外的中餐商家仍在為生計苦惱;在紐約下東城經營中餐廳超過十年的華裔老闆梅尚彬成為堅尼路東側唯一擁有戶外用餐的中餐廳,他表示,全憑老顧客支持「撐到現在」,不然等不到復工就關門了。
  • 華人在外國街頭蒙眼戴口罩求擁抱,直面「疫情歧視」
    對此,一名義大利華裔青年發起行動,在佛羅倫斯蒙眼、戴口罩,靜靜地站立在街頭,一旁的紙板上寫著:「我不是病毒,我是人類,不要對我有歧視。」他收穫了許多路人的擁抱和言語鼓勵。 受到這名華裔青年的鼓舞,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的華人青年紛紛站出來,發起「我不是病毒」的街頭活動,試圖打消人們的「疫情歧視」。
  • 華人在美國受歧視,特別是疫情下更嚴重,為何有些華人不願回國?
    在美國生活的華人,為何受到歧視也要留在美國?找準原因並不難寫這篇文章並不是對華人有看法,沒有得罪之意,畢竟血液裡流淌著華夏血液,而且大部分華人對祖國有著很深感情,有些還為國家做出了貢獻。疫情在全球爆發後,部分生活在美國的華人選擇回國,有的甚至感染後還要回來,比如重慶那一位。
  • 澄清不實之詞,各國政要、主流媒體和華人社團紛紛發聲力挺中餐
    來源標題:澄清不實之詞,各國政要、主流媒體和華人社團紛紛發聲力挺中餐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海外的中餐館生意受到重創,各國政要、主流媒體和當地華人社團紛紛發聲,力挺中餐。「英國的中餐館生意跌了一半以上,唐人街的中餐館受影響最大。」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在美華人譴責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呼籲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種族歧視是美國癌症」「由弗洛伊德案件引發的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是根植於美國歷史中的種族主義累積多年後的一次大爆發。」
  • 美國華人因疫情被歧視?可上網填寫表格舉報!身份保密
    【搜索下載中新社·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據瞧紐約報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針對華人及其他亞裔的仇恨和歧視案件此起彼伏。ABC電視臺此前報導稱,聯邦調查局專門向各地執法部門發出警告,指由於疫情的爆發,美國的部分公眾會將新冠病毒與「中國和亞裔美國人」群體關聯在一起,因此相關的仇恨犯罪可能在全美各地爆發,執法人員應當對此有所準備。聯邦調查局近日並專門向各地執法部門發布警告,提醒執法人員對此類案件的大量突發要有所準備。
  • 餐飲業受「限制令」致命打擊!英國「兩米距離」規定或使超七成餐廳...
    賽奇在倫敦中國城經營著一家中餐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從3月英國宣布「限制令」的前幾天起,他的餐廳就一直暫停營業。英國倫敦某中餐廳負責人賽奇:原來我們一周營業額大概在六萬英鎊左右,到現在「限制令」出臺將近七周了,也可以算出來在這期間餐廳的損失,好在英國政府可以免掉從2020年到2021年期間的地稅,但是我們還有房租這個非常重的負擔,還有留下的員工的工資要支出。
  • 駐荷蘭使館譴責借疫情針對華人甚至亞裔的歧視現象
    中國駐荷蘭大使館網站2月9日刊發《駐荷蘭使館發言人:種族歧視在荷蘭不得人心》一文,指出高度讚賞和支持荷蘭政府反對種族歧視的立場,強調種族歧視在荷蘭不得人心,並對荷蘭社會上出現的個別借疫情針對華人甚至亞裔的歧視現象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
  • 反對種族歧視 華人聲音響亮
    維權行動組織者之一、阿根廷僑胞劉芳勇介紹,維權期間僑領們四處奔走控告投訴,華文媒體發出反歧視的呼籲,華人律師們出謀劃策,還有幾百名華僑華人向反歧視局寄去投訴信,現在終於迎來了當事人的道歉。「這是阿根廷華人第一次成功的聯合維權,不容易但必須做。」
  • 華媒: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 英國華人遭遇種族歧視
    這位在曼徹斯特「土生土長」的華裔法律顧問對記者表示,曼徹斯特常住居民中有超過7000多名華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在這座城市內出現的反亞洲種族主義規模「令人震驚」。「人們似乎將這次疫情當成了攻擊整個亞洲民族的契機,社會上對於中國人曾經比較低調的歧視觀點,如今都『光明正大』地浮出水面。這些其實甚至不光針對中國人,只要你長得像中國人就足以被當作攻擊目標。」
  • 歧視和偏見!疫情之下,海外華僑華人遭遇了什麼?又該如何應對?
    數據來源:中國新聞網世界各國也在忙著對此次肺炎疫情做出應對。但同時值得關注的是,自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開始以來,法國、澳大利亞、德國以及美國等地皆有出現多次華(亞)裔社區受到抵制的現象,一些外國民眾聽信了居心不良者所散播的謠言,對華人甚至亞裔冠以汙名甚至進行人身攻擊。
  • 復工後營業額銳減三分之二 青島一家餐飲連鎖艱難自救
    但在此次疫情衝擊下,琴島順天也面臨著創立以來最大的一次考驗:已經恢復營業的25家店,整體營業額還不到「疫」前的三分之一,個別店面一天甚至只賣200多塊錢,還不夠支付員工工資,更不用說掙出店面租金了,基本上是目前餐飲行業「復工等於找死,不復工就是等死」的真實寫照。即使是這樣,琴島順天依然不減員、不關店,安排員工輪流上班堅持營業,讓喜好這口的市民能有地兒吃飯。
  • 面對歧視絕不能忍 多國發聲支持華僑華人維護權益
    多國發聲反歧視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近期,全球範圍都出現了一些針對中國人和華人社區的歧視現象。在德國,一位中國留學生走在街頭無端被打; 在英國,一位中國留學生因為戴口罩被三個陌生人推搡謾罵; 在義大利,一位中國小球員因忍受不了賽場上對手對自己的謾罵,落淚離場; 中國球員在受到歧視後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感受:「我以前從未遭遇過種族歧視,現在是
  • 我在海外|身處法國疫情最嚴重地區的我,感受到了非暴力歧視
    法國無法像中國一樣一周建一所傳染病醫院。希望大家可以跨越國界共同攜手渡過此次疫情難關!據法國衛生部門3月23日發布的統計數據,法國累計確診19856例,死亡病例升至860例;其中,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仍是大巴黎地區,確診病例已升至6211例。
  • 種族歧視致美國陷入暴亂 為何有大量非洲人的法國卻不歧視黑人?
    這一惡性事件成為美國幾十年來種族歧視的爆發點,美國多地爆發騷亂,示威者各種打砸搶,抗議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美國警方為了維護秩序,動用了催淚彈、橡膠子彈等武器,場面超級混亂,堪比去年的憤青亂港事件,一夜之間美國秒變敘利亞。美國種族問題由來已久,已經有很多大號從多個角度進行剖析了,咱們這裡就不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