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餐飲業的頹勢早在2月就已起了苗頭,而那時疫情並未席捲法國。劉靜說,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營業額便銳減,原因卻讓人無奈——因為法國人說不能去中國人開的店吃飯。
記者 曹韻儀
當地時間4月13日晚,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禁足令」將延長至5月11日。這已是3月17日開始施行以來的第二次延期。
時間回到法國頒布「禁足令」的前一天。3月16日,法國新冠肺炎疫情的確診人數是6633人。
那時,歐洲疫情迅速蔓延,海外華人蜂擁回國。劉靜的媽媽再三囑咐她不要再去上班了,而並不打算回國的她決定去當時還只有2例確診病例的土耳其避難。
「我是幸運的,因為我前腳走,後腳法國政府就頒布禁足令,差一點點就走不了了。」她說。
但她也沒有那麼幸運,因為土耳其拒絕法國航班入境,她被困在中轉站羅馬尼亞。「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裡,還是打開谷歌地圖才知道自己在布加勒斯特」。
劉靜落地羅馬尼亞時當地確診人數是139例,離開時已擴大了十倍至1452例。
新冠肺炎疫情已席捲歐洲,沒有哪裡是可以避難的「淨土」。在法國戒嚴的12天後,劉靜從羅馬尼亞返回巴黎,「浪漫之都」變得冷冷清清,所有的咖啡館和博物館都緊閉大門。
▲疫情下空曠的法國巴黎街景(劉靜攝)
崇尚自由 VS 禁足在家
一邊是法國新冠肺炎疫情確診數字的飆升;一邊是不顧政府的隔離建議,仍然流連於咖啡店和酒吧的法國人民。
3月17日,法國政府終於頒布了遲來的「禁足令」:禁止民眾進行除食品購買、工作和就醫以外的所有非必要出行,且任何前往公共場所的人必須要攜帶一份說明離家原因的籤名聲明書。
劉靜稱,10萬名法國警察在街上巡邏,隨時準備對不守規矩的法國人進行38歐元至135歐元的罰款。
▲警察對無正當理由出門的居民進行罰款(劉靜攝)
這樣的措施對於法國人而言是「極端」的。法國人民從骨子裡反對任何壓制,他們對自由的熱愛舉世聞名。如今崇尚自由的法國人被要求「禁足」在家,有多難受可想而知。
就在「禁足令」實施後的兩個禮拜,劉靜發現,法國人從精神到行動上都漸漸鬆懈了。「空閒時往窗外看街道時,就能發現法國人都上街了,基本和之前沒禁時差不多,並且半數人並未佩戴口罩」。
有家長帶著小朋友坐在草地上午餐,她們很無辜地解釋:「孩子們三周沒出來曬過太陽了,不能出來透透氣嗎。」
3月27日,法國政府決定將3月31日到期的全國「禁足令」延長至4月15日,並表示將對不遵守者加大處罰力度。最新消息顯示,由於仍未完全控制疫情,「禁足令」再次延長至5月11日。
與禁足時間成對比的是法國新冠肺炎疫情的確診人數,上升的曲線看不到放緩的跡象,確診人數即將突破13萬人。
截至4月13日,法國新冠疫情的確診人數為132591例,死亡14393人,治癒人數為27186人。
「我就是很生氣,為什麼不好好待在家裡,為什麼出門也不戴口罩,你越是急著出來禁足的時間反而會更長。」劉靜說。
當然,也有不少法國人對於群眾不負責任的行為生氣,但更讓他們憤怒的是政府的一些應對措施。不少人認為,法國政府的「禁足令」花了太長時間才出臺,而前期控制疫情的應對上也浪費了不少時間,此外口罩供應不足也是一個大問題。
實際上,法國政府此前一直保持「除非生病了才需要佩戴口罩」的口徑,直到近期才改口「無論是否生病,都建議佩戴口罩」。據法媒報導,這是由於口罩短缺,政府為了優先保護醫護人員而宣傳的「白色謊言」。
「在法國,現在個人去藥店是買不到口罩的,因為全被徵收了。我們公司之前訂了一批消毒水等用品,結果也是沒送到我們手上,被政府徵收了。現在,可以通過微信上的一些華人社區或平臺來買口罩。」除此以外,劉靜國內的家人也特意給她寄了一批口罩,但在目前的情況下,也要經過比之前更嚴格的海關審查,並且交付關稅,這在此前是不需要的。
劉靜稱,「很多中國留學生在朋友圈曬中國大使館發的健康包,裡面東西很多,有兩疊口罩、消毒水等,看得我眼紅死了。」
令人寬慰的是,在較強的防護意識下,在法華人的感染率較低。4月5日,據中國駐法使館方面介紹,法國70萬華僑華人和4萬多名留學生中,目前僅有十幾名華僑華人和一名留學生在本地確診。
政府補貼 VS 倒閉速度
每天起床,劉靜會先打開Youtube和手機刷刷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聞。在家工作的日子她需要處理訂單,但是在餐飲業工作的她,這段時間並不是特別忙。
在「禁足令」頒布的兩天前,劉靜最後一次去辦公室上班。她所在的公司是餐廳的食材供貨商,那天她一筆生意也沒有處理,因為大多數飯店早已歇業,只有少數還在堅持做著外賣,賺取一些微薄的營業額。
「長期積累下的固定客人,基本上每個星期都會來進一批貨。所以當我們沒收到訂單時就第一時間打電話詢問,才發現他們已經不營業了。之後又接到越來越多的客戶電話,說不好意思已經關門了。」疫情在法國暴發後,劉靜所在公司的營業額銳減三分之一,3月初極其嚴重,基本沒生意。
實際上,法國餐飲業的頹勢早在2月就已起了苗頭,而那時疫情並未席捲法國。劉靜說,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營業額便銳減,原因卻讓人無奈——因為法國人說不能去中國人開的店吃飯。
不光是中餐廳,包括日料在內的亞洲餐廳都被偏見裹挾。劉靜所在公司的生意主要面向亞洲餐廳,所以感受非常明顯,訂單規模一下子就下來很多。之後,疫情在法國嚴重蔓延之時,當地所有餐廳、咖啡店都被勒令關閉營業,餐飲業及上下遊的產業鏈無疑都受到波及。
劉靜告訴記者,因為疫情,她所在的公司只能換了業務方向,從批發轉零售,客人從餐廳飯店變成街坊鄰裡。「餐廳關門了,可是庫房裡還有那麼多東西,不處理又該怎麼辦呢?多少也是一筆收入」。
對於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而言,類似咖啡店、麵包店這樣的小企業是當地經濟重要的命脈之一。
3月份,法國宣布了一項450億歐元的一攬子援助計劃,以幫助小企業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領域。此外,還承諾為法國企業從銀行貸款提供3000億歐元的國家擔保。
劉靜說,「法國政府說要給企業補貼,號稱不讓任何企業因此倒閉,我們公司也申請了,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拿到補貼,也不知道能有多少。持續幾個月完全沒有收入,在拿到政府下發的補貼前就可能要面臨倒閉。」
在疫情之下,「停擺」的企業不僅付不出房租,連薪水也擠不出來。「一位在法國開飯店的朋友告訴我,一個月的房租將近3萬歐元,好幾十個工人,現在完全沒有營業額的情況下,怎麼付得起。」劉靜稱。
儘管現在法國上下都在全力以赴地戰「疫」,但可以預見的是疫情結束並不代表危機結束。有分析稱,如果法國經濟在秋天還沒有反彈,那麼企業將不得不回到裁員的老路。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人物為化名)
系列稿
第一篇:3個月不做生意也要幫助同胞,這個國家華人零感染,抗疫底氣從何而來?
第二篇:博士留學生詳述西班牙抗疫:醫療系統瀕臨崩潰,暫不回國不給祖國添麻煩
第三篇:一位英國訪學博士的歸國之旅:3次轉機4次核檢,隔離第8天同機者確診
第四篇: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義大利這樣抗疫:囤菜、上網課,生活在繼續
第五篇:日本佛系封城是怎樣的體驗?留日夫妻:未完全限制出行,全靠民眾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