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讀懂丨先天性眼病和遺傳性眼病的區別

2020-12-27 健康界

我們說起很多眼病,有時候說遺傳性眼病,有時候說先天性眼病。在很多人看來,遺傳就是先天,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那麼遺傳與先天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遺傳」是指受家族致病基因影響而導致的疾病。遺傳因素可為致病的直接原因(單基因遺傳性眼病),也可為致病的誘因(多因素疾病如老年性黃斑變性,AMD)。遺傳因素都有一定的概率,或很小,或接近100%,因此遺傳性疾病不一定全部都會發生。遺傳性疾病也可受後天因素的影響,比如AMD,吸菸或喝酒可增加患病的風險。

「先天」則有可能受遺傳因素影響,也有可能是其它原因如感染等而導致的一出生就有的缺陷或疾病。如果是遺傳因素導致胎兒致病,也可叫遺傳性先天性疾病,如果屬於孕期感染等導致胎兒發育不良而致病,一般就直接叫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可謂與生俱來,不受後天因素影響。

也就是說出生就有的眼病不一定是遺傳性眼病,後天發生的眼病也可能是遺傳性眼病。

遺傳性眼病大約有400餘種,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遺傳性眼病遵循孟德爾遺傳法則,按照常染色體顯性、常染色體隱性或X連鎖遺傳方式將致病基因傳遞給後代。常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眼病包括先天性白內障、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視網膜色素變性、先天性眼外肌纖維化等多種疾病。目前只有少數遺傳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內障等可以手術治療,大部分遺傳性眼病特別是遺傳性視網膜變性類疾病根本無藥可治。某些先天性眼病的危害也很大,治療難度也大。因為一出生就發病,而嬰幼兒視力尚在發育,不具備手術條件,往往引起兒童弱視或者失明等。

遺傳性眼病與先天性眼病的防治也不同:遺傳性眼病在致病基因診斷的基礎上,可以通過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或產前診斷避免嚴重遺傳性眼病患兒的出生,而先天性的眼病則需要通過後天的孕期保健等方面進行預防。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眼病篩查很重要
    兒童醫院眼科虞瑛青主任介紹,小星發現病變時已經14個月大,並不能推斷病變是何時潛伏在她的眼睛裡,但一項國內針對3573例正常新生兒(排除母體異常)眼病篩查的結果顯示,正常新生兒出生時眼底出血比率高達20%,出血累及黃斑區這一重要部位的約佔其中的1.9%,其他視網膜視神經先天異常、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青光眼、眼病腫瘤、小眼球等少見病的患病率總和達到1.42%之多,與新生兒聽力障礙的發生率1-3‰相比,
  • 新生兒眼病篩查不能「省」 約10%患有眼疾(圖)
    因為是早產兒,醫生考慮到早產兒存在眼病風險,就為朵朵做了眼病篩查。醫生經過檢查發現,朵朵的眼睛出現了視網膜病變的風險,但由於早期治療及時,朵朵的眼病最終得到控制。從目前情況看,朵朵將來的視力基本可以恢復,不會對以後的生活工作造成影響,更不會致盲。    「兒童眼病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 重視新生兒的眼病篩查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專家提醒家長:  重視新生兒的眼病篩查  □記者 蔡建華 通訊員 譚雪潔    近日,出生剛一天的王姓寶寶在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接受了新生兒眼病篩查,眼科主治醫師李慧麗詳細檢查後告訴家長,寶寶的左眼瞳孔區晶體呈現白色混濁,是典型的先天性白內障
  • 嬰兒眼病篩查至關重要 出生7天內就該查眼
    資料顯示,在嬰兒和學齡前兒童中,有視力問題的佔5%~10%。不少新生兒由於環境和遺傳的原因,嚴重影響到眼球和眼內組織的發育,出生後就會出現眼部疾病,先天性眼病是兒童眼盲的一個重要原因。
  • 新生兒眼病篩查「少人問津」
    4年前,國家衛計委發布了《兒童眼及視力保健技術規範》,要求健康兒童應當在生後28~30天進行首次眼病篩查,此後分別在3、6、12月齡和2、3、4、5、6歲健康檢查的同時,再進行階段性眼病篩查和視力檢查。
  • 家長注意:兒童常見的眼病有這些
    0-6歲是兒童視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兒童時期的眼病對兒童視力發育危害大, 這一階段眼部的發育,對該兒童一生有決定性的影響。許多的眼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發現和治療,將造成眼睛的終生殘疾。畏光:先天性青光眼、內翻倒睫、角膜炎症及損傷、無虹膜症、白化病、間歇性外斜視,上斜視等多種眼病都會怕光刺激。流淚、眼屎多:可能有結膜炎、內翻倒睫、先天性鼻淚管閉塞等疾病。
  • 新生兒眼睛裡開出一朵「牽牛花」 一查竟是罕見眼病
    寶寶右眼。重慶市婦幼保健院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6月6日15時46分訊(記者 黃宇)今(6)日是「全國愛眼日」,小崔一家人帶著剛出生幾天的寶寶到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眼科進行新生兒眼底病變篩查,篩查結果出來後,小崔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眼科醫生告訴小崔,寶寶的左眼得了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眼底病變:「牽牛花症候群」。
  • 不重視以及怕損傷 新生兒眼病篩查推行遇冷
    湖北日報網消息(記者鄒穎朝 通訊員周建躍 溫紅蕾)2013年4月15日,國家衛計委發布了《兒童眼及視力保健技術規範》,要求健康兒童應當在生後28~30天進行首次眼病篩查,分別在3、6、12月齡和2、3、4、5、6歲健康檢查的同時進行階段性眼病篩查和視力檢查。
  • 湖北省婦幼公布統計數據 新生兒眼病篩查遇冷
    2013年4月15日,國家衛計委發布了《兒童眼及視力保健技術規範》,要求健康兒童在出生28天到1個月時接受首次眼病篩查,分別在3、6、12月齡和2、3、4、5、6歲進行階段性眼病篩查和視力檢查。規範發布四年了,昨天記者走訪武漢多家醫院時發現,除了部分早產兒家長知曉並執行外,幾乎所有出生健康的新生兒家長並不在意,主動帶孩子篩查者更是寥寥無幾。
  • 中國多省市攜手開展新生兒眼病普篩多中心研究 冀推動立法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6月6日電 (記者 陳靜)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常委、中華眼科學會眼底病學組委員、新華醫院眼科主任趙培泉6日透露,包括上海、山東、新疆、雲南、江蘇、浙江等在內的8個省市自治區正攜手進行新生兒眼病普篩多中心研究,希望得出中國新生兒眼病患病率和疾病譜。這在全球尚無多中心大樣本調查的報導。
  • 新生兒忘做眼病篩查 出生百天後發現眼疾摘除眼球
    重慶晚報訊 不久前,家住渝中區的杜先生和王女士急匆匆地抱著他們四個月的兒子來到重慶市婦幼保健院,要求醫生給孩子做一個全面的眼病篩查。這是杜先生夫婦倆第二次來到這裡,上一次,他們拒絕了醫生提出的給孩子做一個新生兒眼部篩查的建議。  兒子剛出生不久,杜先生聽從醫生建議做了聽力測試並採集了足跟血,卻拒絕了眼部檢查。
  • 還有哪些眼病需要得到家長的關注並引起足夠重視呢?
    還有哪些眼病需要得到家長的關注並引起足夠重視呢?讓我們共同認識以下幾種眼部疾病:對照幼兒各年齡段視力標準及檢查時間表,你家娃兒達標了嗎?出生後的新生兒視力發育並不完全,這個時期我們要保持警惕心,儘早發現先天性異常以及一些新生兒期發生的眼疾。國外寶寶出生後一周,一個月,半年是要到有關醫療機構篩查眼病,也就是做眼睛的健康體檢,我們國內的很多媽媽爸爸已經有這個意識了。
  • 泰山區糖尿病眼病健康教育活動啟動,將建立糖尿病眼病檔案
    11月14日,在泰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啟「泰山區糖尿病眼病健康教育活動啟動儀式」,旨在能夠引起更多人關注糖尿病人群、關注糖尿病眼病。為了讓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認識到糖尿病眼病的嚴重性,讓更多患者家屬意識到糖尿病眼病須定期檢查的重要性,這在防盲治盲工作中尤為迫切和重要。為此泰山區衛健局聯合泰安光明愛爾眼科醫院啟動「泰山區糖尿病眼病健康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希望所有糖尿病人群定期做眼睛檢查,使糖尿病眼病早發現、早治療。
  • 孩子剛出生一個月就有眼病!你還在忽視這個問題嗎?
    我們帶著小寶去做眼科檢查,發現小寶有淚囊炎,朋友說之前就覺得孩子眼淚和眼屎比較多,也很擔心,還好今天來檢查了。我安慰她不用擔心,針對小寶的情況,由於她年紀還比較小,我們決定保守治療,採用淚囊區按摩、淚道衝洗、淚道探通術等方法,一般來說,都可治癒。朋友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了。
  • 新生兒眼病篩查越早越好
    「在我們歷年開展的新生兒眼病篩查中,約10~23%有眼部問題,嚴重的眼病可致盲,甚至危及生命。眼病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視力健康,失明對則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巨大的痛苦。研究發現,越早幹預和治療,效果越好,花費越少。因此,儘早對孩子進行眼病篩查非常重要。」市二院眼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李立說。
  • 中西醫結合治療眼病:1+1>2
    目前,針對出血性眼病的治療,主要是抗新生血管因子(VEGF)治療,此外,眼底雷射應用也很廣泛。中醫藥在治療出血性眼底病上有一定的優勢,一是可以促進出血的吸收,減輕視網膜水腫,從而改善或保存患者的視功能;二是可以降低再出血的風險。
  • 糖尿病眼病的防與治
    區分:糖尿病眼病和老花眼 老花眼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狀態,隨著年紀的增長,慢慢地都會出現。在光線比較強的時候,看東西沒有壓力,光線一昏暗就看不清了,可以從這些症狀上跟糖尿病眼病區分開來。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的一種併發症,有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乾眼症等等。糖尿病眼病的症狀有很多,它會直接導致糖尿病患者的視力下降,剛開始的時候症狀比較輕微,隨後如果不控制的話會越發嚴重。
  • 一分鐘就能篩查7種眼病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訊記者蔣雋、通訊員邰夢雲報導:不用散瞳、一分鐘就能拍下眼底照片,照到的眼底範圍還是傳統拍照的5倍以上。昨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推出全球首個「超廣域人工智慧眼病篩查系統」,自動快速篩查視網膜格子樣變性、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離、視網膜出血、青光眼、玻璃膜疣、視網膜滲出等七種眼底病變,早診早治,挽救患者的視功能。該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雜誌子刊《生物通信》。
  • 0~8歲是這種眼病的高發期
    0~8歲是高危期,也是最佳治療期弱視是較為常見的兒童眼病,平均100個兒童中,大約有1~5個兒童患病,而且此種眼病僅發生在視覺未發育成熟的幼兒期。弱視的成因弱視發生的根本原因是患兒在0~8歲左右存在視覺剝奪和雙眼相互作用異常。
  • 內分泌性眼病有哪些表現?
    內分泌性眼病有哪些表現? 時間:2020-11-26 10:09 北京華爾醫院 內分泌性眼病又稱Graves眼病,是眼球突出的常見原因之一,本病是指眼眶炎症與甲狀腺機能異常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但臨床上表現甲狀腺機能異常或正常。